查看原文
其他

合作还是互杀?中日韩如何发展氢能市场?

国际能源网 氢能汇 2022-07-27

文| 国际能源网/氢能汇

在氢能领域,中、日、韩三国可谓亚洲翘楚,三个国家在氢能领域的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是通力合作还是战场厮杀,将成为三个国家氢能产业发展的一道必须要做出的选择题。

韩国现代汽车集团中国区副总裁 李赫埈

近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11届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举行,韩国现代汽车集团中国区副总裁李赫埈在会上指出:“培育氢能产业’是韩国政府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主要路径之一。韩国成立了由国务总理牵头,政府人士和行业专家参与的《氢经济委员会》,全面主持、协调补贴政策、技术研发、产业链培育、法规标准制定等工作。并明确提出,‘到2030年普及85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建设660座加氢站’的宏伟目标。”
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氢与燃料电池战略办公室主管白井敏之则表示:“重要的是实现能源来源的多样化,因为日本资源匮乏。”氢之所以具有吸引力,是因为它可以从各种资源中生产,从化石燃料到风能或阳光,而且可以从任何地方进口,这与电力不同。
我国目前对于氢能产业的发展目前散见于各地方政府对于当地的氢能发展规划,从国家层面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氢能正式出现在第九章第二节“前瞻谋划未来产业”中。我国的氢能规划的官方目标仍在酝酿。

差距从起步开始

氢燃料电池在中国起步较晚,2018年2月11日,由国家能源集团牵头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在北京正式成立。政策扶持下,国内氢燃料电池市场开始活跃,国内自主品牌以及部分新兴造车势力开始研发氢燃料电池汽车。2019年氢燃料电池相关的内容才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氢能在2020年4月的《中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中才单独被提出来,作为能源的一个类别正式出现。

对比日本、韩国发展氢能的时间,我们国家的确输在了“起跑线”。氢能汇记者获悉,日本最早在1973年就成立了氢能源协会,专门研究氢能技术,2013年,日本安倍政府将氢能提升为一项国策。韩国现代集团早在1988就设立了燃料电池的研发部门专门从事氢燃料电池开发。

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第一的国家是韩国,其氢燃料电池的出货量也高居第一达到了408MW。日本的氢燃料电池也有245MW的出货量,而中国整个2019年氢燃料电池出货量为128MW,仅为韩国的三分之一,日本的二分之一。

从加氢站的数量看,截至2020年底,中国加氢站累计建成118座,日本则有145座,韩国也有60座。从国土面积来对比,韩国和日本的国土面积几乎与我国一个中等省份大小类似,从单位面积的加氢站数量看,中国依然是落后日本和韩国的。

发展氢能有不同缘由

日本和韩国发展氢能与我们国家发展氢能的原因并不相同。前两者是因为国家的能源资源匮乏,自从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后,日本和韩国基本走上弃核之路。两国的能源问题让各自政府为之大伤脑筋。

日本能源结构概况

以日本当前的能源情况看,日本一次能源约94%依靠海外进口的化石燃料。而石油更是约87%依靠从中东地区进口。再加上日本大地震对全日本的核电站产生的严重后续影响,导致能源自给率只有6%-7%。发展氢能是日本在维护能源安全,保证能源供应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韩国的能源结构与日本类似,大量的能源依赖于燃煤发电,还有一部分需要利用核电。因为能源结构转型的迫切性,韩国公布了一项长期能源计划,从化石燃料和核能转向更多的可再生能源。预计到2034年,可再生能源占韩国能源结构的比例将从目前的15.1%提高到40%。与此同时,液化天然气发电的所占的比重将从32.3%下降到31%。氢能作为天然气最好的替代品,韩国自然不会放过对于氢能的发展。
我们国家发展氢能和日韩两国的原因不同,我们国家之所以大力发展氢能一方面是解决交通领域的高碳排放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国内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的情况下,需要相应的储能配比来调节电网负荷,氢能可以作为一种较好的储能方式,便于电网调节利用。相比于日韩发展氢能的迫切性,我们国家发展氢能更侧重于功能性和服务性。

竞争还是合作

中日韩三国在氢能发展方面各有优势。日本在氢能方面布局较早,技术研发实力不容小觑。日本燃料电池技术已经自成一派。氢能关键技术包括高分子电子材料、磁体电流、极板、膜等等都有一个庞大的持续的研发团队在不断进行研发,而到了应用端,很多传统的机电一体化企业和交通领域龙头企业都在近十年左右的时间开始了应用端的实证研究。

与日本的独立研发不同的是,韩国更侧重于技术引进。韩国企业收购美国燃料电池企业是常规操作。2007年浦项制铁就与美国FuelCell Energy开始接触并展开合作,后续还一度成为该企业最大的股东;2014年斗山收购了一家名为ClearEdge的燃料电池企业,将其与另一家收购的韩国燃料电池企业Fuel Cell Power合并成立了斗山燃料电池公司。
我们国家的特长并不在氢能技术,而是在规模化和产业化的推进速度却是日韩两国难以匹敌的。2017年以来,我国已形成氢能“制-储-运-加-用”完整产业链,初步具备规模化发展的基础。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山东及环武汉等地区先发优势明显,辐射带动作用和对优势企业的吸引力逐步凸显,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中国由于拥有完备的重化工产业链,在制氢上有着天然的产量和成本优势,是世界上最大的产氢国。
我国还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民用车之外,矿山港口重型车、物流车、重柴油车、轨道交通、船舶及岸电设施、甚至航空器,这些都是未来氢能创新应用的方向,中国已具备大规模氢能利用的供氢条件与市场空间。
广东佛山中日韩智慧能源产业项目签约
由此可见,中日韩三国在发展氢能方面走合作之路要比走竞争之路更为有利。因为当前在氢能发展的初级阶段,如果每个国家都花大力气去研发氢能技术、建设氢能项目,可能会导致资源浪费,而通过技术与市场的结合,则可以快速打通局面。从实际情况看,中日韩三国在发展氢能方面也更加注重合作共赢。
丰田公司已经开始为中国商用车制造商北汽福田和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供应燃料电池部件。丰田不久之前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公司希望与更多的中国商用车企业进行合作,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中国的应用和普及。”
中国和韩国之间关于氢能的合作在去年也已经开始,2020年12月,在广东举办的一次中韩氢能对接会上,21家对韩国氢能零部件及技术感兴趣的中方企业,进行了一对一洽谈寻找合作机会,42场对接会,让中韩两国氢能相关企业有了牵手的机会。
面对氢能产业整体的发展趋势和困境,中日韩三国合作共赢的意愿会更明显,因为没有找到好的商业模式之前,在氢能没有形成规模化发展之前,合作比竞争更重要。
推荐阅读→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