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邓小平南方谈话30年:最遗憾地方是未见报的两句话

天动仪 2022-05-03

作者:周虎城

来源:《南方日报》、人民网


编者按: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期间,已经退休的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一系列谈话,史称南方谈话。


这在当代中国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让中国大踏步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进而为中国崛起、中华民族复兴打下了坚实基础。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消除了长期困扰中国社会的姓社姓资的争论,重新定义了社会主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路径,为中国发展注入了非常强劲的改革精神、实干精神。


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要点在于他以社会主义为体,市场经济为用,解决了长期困扰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难题,让中国得以走上快速发展之路,人民生活水平和国民经济大幅度提升,但这更多是方法、手段、政策,归根结底,邓小平是一个有着坚定信仰的社会主义者,所以他生前一再强调改革的两个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共同富裕。


他曾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主张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走向共同富裕。如今,在经历过去40年改革开放的累积,中国到了邓小平生前说的先富带后富,走向共同富裕阶段。可以说,扎扎实实地推进共同富裕,是对邓小平南方谈话30年乃至他启动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好纪念。




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未见报的两句话



回望改革开放这些年,1992年小平南巡一定是不能回避的关键内容。那年春天,邓小平再一次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谈话。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了长篇报道《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但作者陈锡添最近却坦言这篇文章有一个“最遗憾的地方”,那就是没有把小平同志的两句重要讲话刊登出来。



这两句重要讲话,一句是“不要搞政治运动,不要搞形式主义,领导头脑要清醒,不要影响工作”;另一句是“年纪大了,要自觉下来,否则容易犯错误。像我这样年纪老了,记忆力差,讲话又口吃,所以我们这些老人应该下来,全心全意扶持年轻人上去”。


邓小平“南巡讲话”,是在重要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当时中国内部有一波又一波否定改革开放的涌动,国际形势对中国也极其不利,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临国际强权制裁的危局,邓小平敬畏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提出了以“绝不当头”为核心的外交战略:“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绝不当头,有所作为”。


1982年。那年,新当选的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访华,并与邓小平会晤。当时,德奎利亚尔几次提到:中国是第三世界的领袖,“中国有特殊条件能在第三世界国家发挥领导作用”。但邓小平一再表示不同意。他指出:


领袖“做不得”。“很多朋友说,中国是第三世界的头头。我们说,头头可不能当,头头一当就坏了。搞霸权主义的名誉很坏,当第三世界的头头名誉也不好。这不是客气话,这是一种真实的政治考虑。”


在许多场合,邓小平几次提出这个思想:


“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
“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
“不随便批评别人、指责别人,过头的话不要讲,过头的事不要做。”
“我们谁也不怕,但谁也不得罪。”


今天,我们又看到南巡讲话中遗漏的上述两句话。


两句话都与政治生态有关,前者是反对动辄以各种各样的政治名义搞运动,这是邓小平站在历史高度做出的经验总结:过去的反右倾、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反走资派、反击右倾翻案风等等政治运动均付出了惨痛的历史代价,有的运动纵使在当时看起来卓有成效,可是放在大历史的背景再来反观,却是失败的。政治运动由于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属于自上而下的意识整顿,难免失之偏颇,毕竟,谁也不是每次皆能看破历史、看准历史的圣人。


后一句话则是反对老人政治,这在当时尚存在中顾委及各省区顾委的情况下,难免也属于政治禁忌。但政治禁忌从总设计师的口里说出来,却正可以起到化解政治禁忌的作用。陈锡添今天讲“最遗憾”,但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涉及到一些政治禁忌的话题或话语并不是想写就能写出来的。文字在许多时候都不得不服从于大的政治环境和人们以为约定俗成的一些所谓的禁忌。可是某些已经不合时宜的政治禁忌终归是需要改革等等来打破的。


有些政治禁忌是属于时代的产物,此时的禁忌不一定是彼时的禁忌。比如说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谈市场经济、谈价值规律那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是“大毒草”。新中国经济学领军人物顾准先生、孙冶方先生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讲价值规律和市场经济,结果被下放劳动,身陷囹圄,顾准先生甚至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见,说真话,说出真话,说出与历史发展趋势相一致的真话,并非那么容易。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马寅初先生的人口论,当时被批判得一塌糊涂,后来却成为计划生育这一国策的理论来源。


反观改革开放这些年,在一定意义上其实可以断语,开放的过程就是打破一些传统政治禁忌的过程。这些禁忌有些是邓小平和他的战友们亲自动手打破的,典型的如小平同志提出的“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算好猫”的“猫论”,任仲夷同志提出的“排污不排外”,“对外更加开放、对内更加放宽、对下更加放权”等等论述,这些都起到了打破悬绕在人们头上的一些政治禁忌,从而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作用;有些则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自下而上自发打破的。


在三十年的改革过程中,有些禁忌是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循环往复,有些禁忌则又是新生的。


再以解放思想而论,无论在哪个历史阶段,既然谈解放思想,那就一定是存在一部分不解放的思想,这些不解放的思想有的就属于那些循环往复的顽固派,有的则是新的政治禁忌。好在,现在是一个越来越开放的年代,政治禁忌相对于以前是越来越少了,言说也越来越自由了。这正是改革的功效所在。


陈锡添当年到底是没能把小平同志的两句话发表出来,但愿以后这样的“最遗憾”少点发生,最好不发生。




推荐阅读:

--从万人追到万人骂,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讨厌华为手机了

--为何盛世之下的百姓,生活得非常艰难?

--科兴的担忧

--石家庄大妈哄抢给清洁工人准备的免费午餐,有的裤子都掉了!

--许小年直言:以后没有机会了

--极为伟大的演讲!

--封得太突然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