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比侬,回家!」|故事FM

收集故事的人 故事FM 2022-08-30

🎧 点击上方图片,跳转「故事FM」小程序,收听真人讲述。记得添加「我的小程序」,一键收听全部故事哟



爱哲按:


你有没有经历过跟至亲好友的分别?如果他们突然离开你的生活、不知所踪,你会如何去找他们?如果能再见,你会对他们说什么?今天,故事FM 联合「头条寻人」,为你带来了一个关于「寻找」的故事。让我们跟着制作人牧原,一起去了解一段往事。



--


盈妹:叫陆嘉盈,大家可以叫盈妹。我来自广东阳春市,一出生就被我的亲生父母抛弃了,据说是扔在医院门口。我爷爷看到有人拿一个纸箱把我抱了上来,然后就看到了他,问他要不要养。

1995 年,陆嘉盈被一位 60 多岁的老人带回家,以祖孙相称。4 年后,爷爷去世,陆嘉盈开始和奶奶相依为命。因为没有了主要劳动力,她们的日子过得很难,而且随着她长大懂事,陆嘉盈渐渐发现家里的奶奶是个「怪人」:她不会说当地的语言,也不会写字,没人能听懂她在说什么,也没人知道她的名字,她甚至没有户口,村里的人都说奶奶是爷爷花一千多块钱买来的。


成长在这样一个家庭里,陆嘉盈的童年经历了很多的冷眼和困惑,懂事以后,她每天都想从奶奶身边逃走。


盈妹:因为村里面人都喊她「憨婆」,就是傻的意思。因为她不懂那边的语言,他们以为她是傻的或者精神不正常,就会嘲笑我们。我印象最深的话就是「憨婆养大的也是憨妹」之类的。


■ 奶奶总是戴着头巾


可能那时候心里有恨吧,我不太喜欢跟奶奶待在一起。有时候我跟同学出去玩,在半路碰见她,我都不太想认她。

后来,陆嘉盈的生活发生了一些转变。11 岁那年,她被一户人家收养,养父母对她很好,也常常去照顾奶奶。这一户善良的人家开始试着了解奶奶的过去,但因为语言不通,他们十多年来都没有进展。2016 年,奶奶患上脉管炎,右小腿坏死导致截肢,随后,她又得了白内障、甲状腺肿瘤,陆嘉盈和她的养父母觉得,不能再拖了,如果要帮助奶奶落叶归根、找回家人,他们就得借助互联网的力量。
陆嘉盈加入了很多群组,把奶奶说话的录音发给不同的人辨认,希望有能听出这是哪里的方言。


盈妹:反正每天都录音,她一说话我就录音发进群,看能不能分辨出是哪个地方的话。那段时间大家都很努力,「辣椒」怎么发音,「栗子」怎么发音这些我都录下来,因为他们说凭这几个词可以分辨出是哪个区域。


■ 陆嘉盈和奶奶黄荣梅


峰萧萧:后来我就反反复复地听,我觉得越听越熟悉、越听越可疑,特别像我们民族的语言。她当时说的就是「下雨下得特别大,风也一直在吹」这么个意思。


我说这个听得很清楚,这个就是我们本民族语言,这个一定是我们布依族的或者是壮族的语言,因为我们布依族和壮族说的是同一种语言,怎么说,就像北京话和东北话的区别一样。当时我就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帮助老奶奶找家人。


是黄德峰,他的抖音网名叫「峰萧萧」,他能听出一个人是壮族或是布依族,是因为他自己就是生活在贵州的布依族人。很多人知道他,是因为 2020 年,他帮助了一位叫「德良」的布依族老人找回了家,这个漂泊在外、35 年来没有名字的女儿,终于再一次见到了父母。
两年后,在盈妹替奶奶寻找亲人的过程中,黄德峰的参与再次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峰萧萧:后来盈妹说她最开始是通过抖音找我,但我没回复她私信,她就找到了另一个布依族的女孩子,叫哈妮,哈妮也是一直在抖音上宣传布依族的语言、服饰、各种文化。后来哈妮就听了这个录音,但是听不懂,她就说,「我有一个朋友,以前也帮助过被拐的布依族人寻亲,他比较有经验,我帮你转发给他。」没想到,还是找到了我。


刚开始我把阿梅奶奶的语音发到了各个布依族群里,但是发出来大家都说听不懂,说这个不是我们民族的语言,像苗族的、像瑶族的语言。但是我觉得一定是布依族,因为我听到了中间那句,特别清楚,她说「雨下得特别大」,苗族同胞不可能说着话突然掺杂一句布依语在里面,这个怎么可能?


后来慢慢的也有很多布依族的壮族的同胞说,确实她说的是我们民族的语言,我们也可以听得清楚,尤其是隆林那边的兄弟姐妹,他们说他们能听得懂得比较多。有一个叫罗素的姐姐,她是隆林壮族的一个民间歌手,她能听懂得特别多。


后来我们就建了一个群,这个群的名字叫「广东娅奶回家群」,「娅奶」是布依语,就是奶奶的意思。当然也特别辛苦,那段时间我特别累,晚上我加班加到 10 点、11 点,回去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手机和其他的同胞一样,在群里面看大家的聊天记录,听大家的语音分析。


过了四五天,看到大家还在里面讨论,我就问「还没有消息吗?」大家说没有。我说那没有的话,我就来试一下吧,我用抖音来发一条寻亲视频,帮奶奶寻亲,看有没有效果,我当时就这么想:有一份希望也比没有好。


后来我就制作了一条短视频,发了出来。


■ 黄荣梅早年照片


发出来的第六天就有了好消息,这个也是我没有想到的,因为其实视频的点赞量也不是很高。但是我们这个群里面的后来进来的一个大哥,韦学英,这个大哥他反反复复坚持,他说奶奶的口音一定是隆林县境内的。


隆林有个地方叫扁牙,扁牙乡,他一直在扁崖乡附近的一些微信群里反反复复转发,后来奶奶的家人就看到了这个视频,就通过我在视频里留的联系方式联系到了。


当时联系上我的大哥,我叫他叔叔,他是阿梅奶奶的侄子,他当时加我的微信,然后他说「你发的视频里的老人是我的亲人」,他说我联系你是想了解一下情况。我一看到他说是他的亲人,我当时好激动,那天早上本来我头一天晚上加班加得特别累,早上起来上班,我的眼睛都感觉是迷迷糊糊的睁不开,但我一看到「是我的亲人」这几个字,我的眼睛瞬间就放光了。


然后我就马上看他的微信的名片上有没有他自己的电话,一看有他电话,我赶紧回拨过去,我说你好我是峰萧萧,我看到你给我发的信息说老奶奶是你的亲人,他说是的是的。他非常高兴,他说「是的是的就是我的亲人」,他也特别激动。


他说,「你不要再找了,我敢确定 100%,这个就是我亲人。」我说,「你真的确定?」他说「确定」,我说,「你怎么确定?」


他说「首先她的长相我还记得」,阿梅奶奶被拐的时候他是有印象的,他说「一看到这个照片我就知道肯定是她」。而且说话的口音没有变,他说阿梅奶奶年轻的时候说话就差不多是这个样子,然后还有她的大脖子病(甲状腺肿瘤)也是完全对得上的,和他要找的姑姑是完全一样的症状,各方面的情况都完全的吻合。


当时太高兴了,我当时高兴得,就感觉我像中了 1 千万的彩票似的,虽然我没有中过 1 千万彩票,但是我觉得我如果中奖的话也只能高兴到那个份上了,我不会再比这个更高兴了。


黄荣梅和两位侄子、盈妹以及盈妹的养舅舅、舅妈


帮阿梅奶奶找家人难度太大了,因为她听力非常不好,后来戴了助听器也听不清我们在说什么。我们那个群里面很多同胞,我们叫比侬,都是我说了你说、你说了他说,这样轮着说、轮番轰炸式地视频电话语音通话,各种办法都已经用尽了,但是阿梅奶奶她就是听不到,或者是听不清楚我们在说什么。


我们当时真的好绝望。因为我们布依族加上壮族人口都已经 2 千多万了,2 千多万人口太庞大了,你在这么庞大的一个族群里去寻找奶奶的亲人,其实还是有难度的,虽然说我们被叫做是少数民族,但是其实人口还是挺多的。


2022 年 5 月,黄德峰成为了「抖音寻人」志愿者。「抖音寻人」隶属于今日头条的公益寻人项目「头条寻人」,这个项目同时在今日头条和抖音运行,像黄德峰这样的志愿者所发布的寻亲内容,可以得到平台的流量支持、被更多人看见,所以除了他自己,黄德峰也带动身边朋友加入志愿者行列。
但其实除了帮人寻亲,黄德峰最开始想做的只是在抖音分享一些日常生活。他来自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家在安龙县。布依族大约有 350 万人口,大部分聚居于贵州省南部,和黄德峰的老家一江之隔的广西省隆林县则是壮族人聚居的地方,两个民族语出同源,在文化风俗上也十分相近。


峰萧萧:其实我这个名字是半布半汉的,我的布依语名字读音是「de feng」,这个「de」是我们布依语的前缀,相当于是小峰、阿峰的意思,就像德良的「德」。


我小时候是在城市里面长大的,在贵州的六盘水的盘县,现在叫盘州,在那边长到 10 岁我才回来安龙县的。但是我家因为爸妈都在那边,还有我爷爷也是那边的退休工人,所以我从小就会说布依语。


我在盘县那边上小学上到四年级,然后回老家来上五年级,开始学布依文,每个星期一节布依文课,我当时觉得可有意思了。


那个时候我们班所有的人都是说布依话的,除了上课的时候用汉语教学,下课全部的同学都是在说布依话,那个时候我一直以为我们班没有汉族的学生。直到六年级,因为我们小升初考试有民族加分,老师就来统计班里的民族构成,哪些同学是布依族,哪些同学是汉族,我当时还觉得特别纳闷:我们班有汉族吗?


后来老师叫汉族同学举手,还真的有 10 来个同学举手了。当时我觉得很奇怪,我还说他们,我说「你们知道汉族是什么意思吗?你们举手。」他们说「我是汉族啊。」我说「怎么可能,你们说布依话,怎么可能是汉族。」后来一看他们的户口本,还真的是汉族。


我当时觉得好不可思议。当时我们那个地方民族语言的环境特别好,和现在完全是不同的氛围。


后来上高中,我考上了县里的一中,就到县里去上高中。我们班的汉族同学就占了一半,从以前的 90% 以上的学生都是布依族的一个环境,一下子变到了汉族学生一半,布依族学生近乎一半这样的一种情况。


上高中的时候,我们班我看有差不多五六十个学生,布依族同学大概有二三十个,但是能说布依语的加上我自己的话,再加上另外一个女生、一个男生,总共就三个人会说布依话,我当时真的有一种民族文化危机感。真的,因为我觉得一种语言是非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民族语言和传统文化,黄德峰开始在抖音上发布民族文化相关的视频。


峰萧萧:刚开始我就发布一些很普通的记录我生活琐碎的事情,一个星期下来可能就这么几个赞,有的时候还没有赞,有的时候打开突然发现有很多赞,那个时候我就会特别兴奋,还以为我要成网红了,怎么突然就火了,但是一看,全部是我妈给我点的赞。

那个时候没有想到用抖音来宣传布依族的文化,直到有一次。


那段时间特别流行扭脖子的视频,全国各地的同胞们都在拍扭脖子的视频,他们说少数民族的脖子好灵活。我看到他们在评论区里面这么评论,说维族的兄弟姐妹们脖子太灵活了。


当时我还回复了那条评论,我说「我们布依族的也是一样,我们布依族的男的也会扭脖子」,他们说「是吗?你扭一个来看看」,这样我就去发了一个抖音,唯一和民族文化挂钩的一个视频。我说「我是贵州的布依族人,扭脖子布依族人也会」。没想到还得了几千个点赞,其中就有一条评论说你是布依族的,我说是,他说你会说布依话吗?我说会,他说「会的话你能不能出一些布依语的教学视频?我是布依族,我特别想学我们本民族的语言。」他就这么说的。


当时我觉得:好像抖音也可以这么用。过了一段时间,我就发了布依语的教学视频,说的是一些特别基础的「吃饭」、「喝酒」、「去不去」,就是这么一条视频拍出来之后,收视率还不错,到现在这个作品都已经有近百万的播放量了。


确实是有这么一部分人,是因为我的布依族文化视频,慢慢开始重视自己的民族文化,他们觉得原来我们布依族的文化也可以大大方方地展示在网络平台上、在大家的面前,在公众的平台出现。以前很多人觉得我们布依族的语言就是一个很落后的土著民族的语言,就觉得我们布依族的语言只能存在于菜市场、田间地头、农村的角落里面,他们就会这样认为。


随着黄德峰的分享,越来越多人关注到布依族的文化和语言,德良、阿梅们身边的人也因此第一次意识到,老人们嘴里令人听不懂的「怪话」,其实是一种民族语言。黄德峰和一群壮族、布依族的朋友们建了一个群,叫「比侬,回家」,比侬就是布依语里「兄弟姐妹」的意思。德良回家之后,这个群也一直保留着,之后每当有新的寻人需求,群里的成员们都会积极响应,正是他们,为同胞兄弟姐妹蹚出了一条回家的路。
目前为止,除了节目开头说到的阿梅奶奶「黄荣梅」老人,黄德峰和他的朋友们还帮助过 6 位陌生人成功寻亲。


■ 黄德峰帮德良寻亲成功 / 图片来自抖音


峰萧萧:第一个就是德良,第二个是罗小菜,第三个是陈桂梅。陈桂梅是广东的一个女孩子,让我帮她找她的妈妈还有妹妹。


第四个吴文华,还有一个被拐到山东去的壮族阿姨,她的状语名字叫「妮」,但是不是这个意思。「妮」是因为她在家里面排行老二,「妮」就是二的意思。她是云南文山的壮族,被拐到山东去的,他的儿子在网上向我求助。


后来也是通过抖音,发出来第二天就有了好消息。他们当地云南富宁的一个热心大哥联系到了我,说你发的阿姨是我们当地的一家走失的亲人。我当时太高兴了。


找我寻亲的人挺多的,可能每隔两三天就会有,比较频繁的时候每天都会有求助私信,有布依族,有壮族,有汉族,因为帮德良回家的影响力比较大,我自己也没有想到会得到全国这么多网友的关注。只要找到我的,不管他是什么民族,我都会帮助他,只要我能做的,我都会竭尽所能的去帮助他。


我喜欢那种团圆的场面。首先因为我们布依族就特别喜欢团圆,只要一过节就巴不得整个家族都在一块过年的一种氛围。我们布依族过自己本民族的节日「六月六」,整个村寨的人都在一起打糍粑,在一起「雷舞」,「雷」就是跑、奔跑的意思,这个「舞」就是欢呼的意思,在一起奔跑、欢呼、围着篝火跳舞,因为布依族就特别喜欢这种氛围、大家大团圆的一种局面。


这个是从我的民族的文化背景来说,我觉得我喜欢看大团圆。因为从小我的父母在外面工作,我母亲每天都在外面做生意,早出晚归的,我父亲在那边是煤矿工人,从小我父母陪伴我的时间挺少的,我就对家庭团圆有一种渴望,所以现在我一看到有人来找我寻亲,我就会特别能理解他们渴望团圆的那种心理。


所以我希望看到团圆,不管是我自己也好,是别人也好,我都希望他们能够团圆。


但是每一个寻人事件都特别难,我从来不觉得它会一帆风顺的、特别容易地就完成了,不会,我从来都不觉得。找我寻亲的人挺多的,但是很多都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什么消息的,有的时候我自己的情绪都会受影响。


比如说帮助一个家庭找他们走失的一对小儿子,兄弟俩同时被拐走了。我去到他们家,他们的父亲 50 多岁了,这么多年来还保留着两个孩子当年穿的衣服,上学用的那些书那些课本。这两个孩子的父亲长了一副彪形大汉的样子,但是一说到这两个孩子的时候,泣不成声,痛哭流涕,我当时就觉得特别难过。怎样的一种打击才会让一个看起来这么强壮有力的中年男子在镜头面前这么伤心流泪。


■ 黄德峰帮助寻找肖明波、肖明浪两兄弟 / 图片来自抖音


两个孩子行李箱里的那些衣服都还是叠得平平整整的放在行李箱里面,他们的那些书本、文具都还是像新的似的,我就觉得特别难过,真的。
大海捞针总是很难,但黄德峰一直没有放弃,是因为他知道现在用的方法是对的。时间回到 2021 年 4 月,被拐 23 年的布依族人罗小菜从河南商丘回到了贵州老家,从黄德峰在抖音收到求助私信,到罗小菜寻亲成功,全程只用了六个半小时。


我叫他河南大哥,河南大哥特别的有爱心,他说「我在新闻上看到了你帮德良寻亲成功了,我的邻居也是一个被拐 20 多年的妇女,到我们当地来这么多年也一直想回家」,他说「你能不能帮她找一下他的家人?」


■ 黄德峰帮罗小菜寻亲成功 / 图片来自抖音


我说「可以」,我们就在微信上聊。我说你让我和阿姨通一下话,他就去找阿姨,罗小蔡阿姨——当时还不知道她叫罗小蔡,她当时自己说的是另外一个名字。后来我就和阿姨通话,她说了她叫什么名字,还能记得她的兄弟叫什么名字、她的父亲叫什么名字,她能记得,但是是用贵州话说的,河南当地人听不懂。我也只能听一个大概,因为她的口音也有变化,说的话又是带着河南腔。我说「你是哪里的?」


她说「我是镇宁县的」,她当时用河南腔说的「镇宁县」,她的长相又是我们布依族的长相,我说有很大的可能她就是镇宁县的布依族,因为镇宁县全称是「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镇宁的布依族很多,她很有可能是镇宁的布依族。我就把她所提供给我的这些信息,还有她本人的照片整理成了一个视频,发给我在镇宁县的朋友。这个朋友叫伍登平,是一个大哥,他是镇宁县的一个老师,教的汉语布依语双语文的一个老师,他就帮我转发。他当时也是动员他们当地的那些同胞们,大家也特别的给力,短短 6 个半小时的时间就找到了,是当地的姓罗的一户人家的女儿,她的父亲健在,母亲已经去世了。


黄德峰知道,世上的事不总是圆满的,所以他总是希望能有更多人关注和参与。过去两年,他在自己的抖音号上发布了很多寻亲信息,其中包括罗超凡、秦世才、肖明波、肖明浪、许小花、梁光敏、岑会成、徐新中……这一个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是许多人苦等的漫长岁月。
2020 年德良回家之后,峰萧萧在抖音发了一条视频,里面是他清唱的一手布依族歌曲,名字叫「等你」。歌词里这么写着:丢不下你,没有丢下过你,等你等到天都亮了。不管等你多少年,这辈子我只等你一个。


爱哲:无论是德良、阿梅还是罗小菜,她们最终找回亲人的关键,都是那一份多年未变的,对家乡的牵挂。乡音使人们凝聚、找回彼此,而抖音和头条都为这一切的发生提供了场地。


自 2016 年成立以来,「头条寻人」已经帮助 19000 多个家庭团圆,其中年纪最大的寻亲者 101 岁高龄,最小的仅 3 个月大。目前,头条寻人已经是国内最大的公益寻人平台之一,如果你身边有人需要帮助,或许你也可以伸出援手,一个点赞、一次转发、一条私信,或许就能帮助一个人找回他失去的故乡。




 欢迎「关注」故事FM 并设为星标


-封面图插画 cc
文中未注明来源图片均由 讲述者 提供


 Staff 
讲述者 | 陆嘉盈 黄德峰
主播 | @寇爱哲
制作人 | 李牧原
声音设计 | 孙泽雨
混音 | 孙泽雨

文字整理 | 李牧原

运营 | Yoyo 孙妍

 BGM List 

01. StoryFM Main Theme - 彭寒

02. 谈论一次皮囊 - 桑泉

03. 虫见月 - 彭寒


出品|声音故事传媒「故事FM

版权声明:声音故事传媒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故事FM 

故事FM 是一档亲历者自述的声音节目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蜻蜓FM | 小宇宙
QQ音乐 | 荔枝FM | 懒人听书 | 酷狗音乐 | 酷我音乐
均可收听

↙ 点击「阅读原文」,讲出你的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