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敏:“离家出走”之后,我实现了辣椒自由|故事开放麦
--
今天第一位分享嘉宾其实都不太需要我的介绍,你一定要刷到过她的视频,她就是 故事FM 第 611 期的讲述者, 56 岁独立改造房车自驾、游遍全国的苏敏阿姨,有请苏敏。
我是苏敏,苏阿姨,我的网名叫「 50 岁阿姨自驾游」,我是一个从 56 岁开始开着自己的小车游遍中国的一个小老太太。今年我已经是在外面的第四个年头了,马上就是我 60 岁生日了,所以我现在说我 60 岁一点也不为过。
我是从 2020 年,就是我 56 岁那一年开始了我的自驾游。当时其实也也是有一个契机的,因为带外孙的时间在家也是和普通老太太都是一样的,都是经常刷视频什么的,当时我刷到了一些自驾游的视频,这个视频对我的触动很大,我感觉这种生活好像我想要的生活,我想找到那种感觉,所以后来当我的外孙上了幼儿园以后,我有了时间。
在 2020 年的 9 月 24 日,我就开上我的小车,把所有的东西都扔到车上,一溜烟的就跑出了我们郑州,开始了我的第二人生。
当时出来,很多人都说,阿姨你旅游做没做过攻略?其实我从来不做攻略,为什么?我不知道这个攻略要怎么做,可能很多人出门的时候都会想着:我要怎么去做攻略,我要到哪一站要住,到哪要怎么样,我这个完全都没有概念。
其实我当时要是有这些概念,可能我的第一步根本就出不来,因为我根本就不知道我要到哪去,我的一门心思就是我要去寻找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可能好多人认识我,也知道我前半生的故事,毕竟我也是一个传统观念下长大的妇女,从小是女儿,后来是成了妻子,后来又成了母亲,再后来又成了外婆,我的人生和咱们很多的普通妇女是一样的,这样一步一步按照自己的年龄段、社会的责任一直在慢慢的随波逐流往前走。
但是前半生可能有的人会遇见好的家庭,遇见爱你的丈夫,会过得非常幸福,知道家是你的港湾、是你的依靠,可是我没有。因为当时我和老公生是AA制,而且可能我们的观点不同,经常会争吵,后来我就感觉很压抑,在那种生活条件下,在这我就不细说了,因为很多人从我的故事里面都看到过,后来我开始了我的自驾游。
当时一个想法就是我想去寻找一种不同的人生,一种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就开着我的小车出来了。当时第一站我是准备去四川,为什么要去四川?
我是 2013 年得的癌症。
当时知道这个消息的第一感觉是:我可以好好休息了,因为之前工作比较忙,我也确实是想找一个理由让自己躺平,但没想到让我休息的理由居然是这样的疾病。大夫跟我说得了白血病,让我别想太多,我就觉得「白血病和癌症不是一回事」,是不是换个血就行了?然后就这样继续下去了。
一切的结果其实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我的父亲知道我得这种疾病之后,医生跟他说需要花百八十万也不一定能治好,可能会打水漂。他往后退了一步,然后腿软了,后背撞到住院部的墙上了,然后就瘫坐在楼道里,就这么坐在那。
之后的事儿是听护士跟我说的,当时我父亲没有什么表情了,目光呆滞。因为我的高中和大家就不太一样,我高一的时候我爷爷因为心脏病去世了,然后高二开学我妈自杀了,高三我奶奶走了,所以我是我父亲唯一的亲人,他觉得如果如果再失去我的话,不敢想象这个世界会怎么样。
接下来就是我阿姨还有一个旁边的男家属把我爸拉起来了,把他扶到附近的病房,我爸在病房床位先躺会,因为当时还没有病人,所以给他打了一个葡萄糖,让他先缓一缓。
刚才我谈到的阿姨是我继母,她是一个极为优秀的人,她和医生去沟通我的治疗计划,因为化疗是有一个方案的,就是几个方案去判断哪种治疗方法对我更好,包括我每个阶段用药、药效、副作用,还有如何和医生修改这种治疗方案,她都会和医生沟通。这件事也是让我第一次特别敬佩我的继母,因为我对她的要求其实就是把我爸照顾好就行了,我没有特别要求她对我怎么样,她自己本身也不是医生,但是她对我做了特别多的照顾。
比如说我在化疗的时候,她就一直是拿着个笔记本做记录,包括每次换药,我换了新药之后的身体反应她都会记录下来。我因为在化疗期间,对身体有一些其他方面伤害,大部分人都知道的比如说掉头发、呕吐这些。我是因为化疗引发了我的肠梗阻、腹水,还有胰腺炎,所以我需要清空肠道,我的阿姨她就用手把开塞露塞到我的身体里,然后帮我接大小便,还给我擦拭身体,因为夏天后背这块,如果不起来擦的话,可能会起痱子。
然后她还会和我的中医姨夫学习按摩,减少我因为全身动不了导致的腿部的肌肉的萎缩,直到我最后一次出院的时候,我的阿姨跟住院部的护士说其实她不是我亲生母亲,她说她只是我的一个阿姨,那些护士都惊了。
至少在我看来,我是没见过这么负责的母亲,我阿姨做到了。
接下来我讲一讲我父亲,在那次瘫坐之后,第二天也是如约来陪床了。
那次之后我就发现,他头发白了,当时还不到 50 岁。接下来我的治疗可以说特别的痛苦,除了我讲的那些并发症以外,其他器官也受到了很多影响,然后我各种转院,因为肿瘤医院已经不接收了,他们觉得可能我没有太多治疗价值了,然后就找关系去佑安、天坛、协和、宣武,反而北京这些大医院基本都去过了,去治疗具体的某个器官的疾病。
转院期间我其实是对自己绝望了,因为我觉得治疗的过程远远超乎了我对这个疾病治疗的判断,我觉得我可能完了。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在各家医院都转一圈之后,我又成功回到了肿瘤医院,突然有一天,我主治医师让我家人给我点吃的,说看看我的身体反应。因为之前肠道已经清空了,用完药之后觉得我可能要去适应新的食物,所以让我去调整一个正常的作息状态。
然后我家人给我第一个吃的是苹果,我爸把苹果给切成片,叉起一片放我嘴里,当时我就叫出来了。医生们和家属就慌,说怎么回事,然后我说:「太酸了」。
当时那么长时间都没有接触过食物了,然后你突然给我吃一个东西,这么酸,我就皱着眉头,但是后来感觉到甜味上来了,又觉得:这东西还挺甜的。
其实我觉得苹果只是一个点,当我能吃到东西的时候,我就觉得,我的机会来了,可能我能活回来了。
当时的第一感受是我觉得病房更亮了,我也能看到阳光从窗户外边射进来,然后看父母、医生、护士,还有我的两个病友,包括他们的家属,都一直在看着我,我感觉自己又重新感受到味道了,酸味、甜味,我还是想尝更多的味道。
随着饮食的慢慢恢复正常,我的身体状态越来越好,身上的管子也是越来越少了,最开始我身上有 30 多根管子,然后到十几根,到最后只有几根了,身体是往好的方向发展。
我从别的医院回来之后有一个问题,就是我已经有5个月没有化疗了,按理说肿瘤它是会慢慢变大的。
然后回肿瘤医院做了一个 PET-CT ,结果还是很意外的:在没有用药期间,我的肿瘤变小了。医院就决定不再对我进行化疗了,接下来只用给我一些辅助性的药物,因为在没有化疗药前提下,我的肿瘤已经是在好转,最后是钙化了,所以结束了最后一次疗程之后,我就出院回家了。
咱们国家人常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出院之后我开始进行康复锻炼。当时自己的心气很高,就觉得我可能会比我生病之前的状态会更好,我就打球、踢球、骑行,就是做着一切能帮助我恢复身体机能的事。
一方面是因为我本身就喜欢体育运动,从小到大就喜欢玩这些,还有一方面,我是真的闲得没事干了,所以做这些体育运动。只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比如说我打篮球罚球是罚不到篮筐的,因为手臂没有劲,然后比如说你过人也没有加速度,如果速度不够快,可能也过不去人,然后包括踢足球射门也很没有力量。
包括我最喜欢的骑行,之前能骑一个 100 多公里,后续我再骑可能 10 公里是一个坎了,其实心里真的是挺遗憾的。每次锻炼完之后都会感觉很失败。我也知道身体恢复是一个过程,它是需要时间的,但是我经过每一段的锻炼,都没有感觉比之前更好的时候,我就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了怀疑。
有一次我在吃晚饭的时候,我的阿姨就是继母,她看出我的心思来了,从厨房走出来说,你不想想,你都多大了,就不说化疗这事儿,你都28了,可不能跟18岁时候的你比了。
听到这句话,我就好像身体通了电一样,就想:是,我都28了,躺平三年这身体按正常来说也是该走下坡路了。
吃完饭之后我回到自己的屋子里,躺在床上一直想这事儿,我都28了,我的同学都是在不同的行业精进着自己,我却在家里边打「英雄联盟」,觉得跟人家的差距很大。在这种状态下经常会睡不着,可以说辗转难眠,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就是我什么时候能变回正常人。因为当时「你都28了」这句话一直存在我的心里,我在想,我还是要去工作了。
找工作其实对我来说确实要面临更多棘手的问题,第一个困难,我该如何跟那些公司HR描述我这段经历?你知道癌症在大家第一印象里边是不太好的,他们会不会担心我在工作期间跪了?
第二个问题接踵而来:我已经三年没有工作了,那我怎么跟他们说?你知道gap year在国内其实不是很普遍,假如人家那是学习,无论是高中还是大学毕业后的毕业旅行,我这算什么?
就说那些入职的员工,他们的无论是头脑还是身体都是处在巅峰,而化疗之后我明显感觉自己的反应,还有一些其他的记忆等方面都明显不如别人了,然后我年龄又比应届生大,我在想我的竞争力在哪?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找了半个月就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因为我的工作是一些具体的项目,就是把事做好就行了,不用去跟太多人打交道,所以在我填写的入职表格里边,有一个健康的选项,我写的是「良好」,可以说恢复正常生活的第一步,我已经做到了,走得还算是顺利。恰巧我领导也是一个户外爱好者,所以说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可以帮助我更快融入职场。
这些年我在工作中拍过罗翔,也进过党校,后来在伙伴的创业公司工作,有时候加班也会到天亮。小时候不觉得「活到老学到老」是一件好事,因为学生时候就不想上学,觉得学习太累了。我现在觉得其实主要讲的也是一个心态,我希望老年时候的也会能听懂这些 00 后说的那些,比如说「尊嘟假嘟」的那种话。我希望我是那种老顽童。
其实每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的压力,我的姥爷是军人,他们在朝鲜打仗的时候,目标就是活着回来、取得胜利;我的上一辈他们是在丰衣足食的基础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对我来说其实就是更多思想上的追求,找到自己的兴趣,然后把它价值发挥最大化,产生对社会哪怕一点点积极的作用,我觉得就够了。
我就想,如果哪天我真的离开这个世界了,那么我总归是想留下点什么,比如说和不同行业的人聊天,我都会以很积极的话语去鼓励他们,我是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我相信人是善良的。
如果那天真的很快来的话,我希望大家能看到我的笔记本里边记录着一个个普通人酸甜苦辣的一生,我觉得这样是很丰富的一生。我还有很多地方没去过,还有好多好吃的没吃过,所以我想体验更多的极限运动,还想再帮助几个山区的孩子,因为之前一直在帮助一些残障儿童,山区的孩子之前也没有太多过接触,但是看过一个片子,就觉得他们挺苦的,我想去帮助几个凉山的孩子,目前也是在沟通这件事。我想对那些在我生病期间帮助过我的人表达感谢。
对于我自己的这辈子,就是希望我在临走的时候,比我在刚到来时的灵魂更高尚一点点,我觉得能做到这个就足够了,谢谢大家。
爱哲:
爱哲:
大家好,我是姜大白,今天这个开放麦的主题是「我的第二人生」,很可惜我没有像今天其他各位老师那样精彩的人生抉择和故事。目前为止我的人生就是一个普通人的寡淡的模板,我出生之后就是从幼儿园一路读书到大学,研究生毕业立马就恋爱结婚。我们两口子都是职场打工人,外地的新北漂,朝九晚五也很少出差,白天上班下班带娃。
怎么样,听到现在是不是觉得这个普通寡淡的震耳欲聋,在今天分享的精彩人生中应该也算是一朵奇葩了。
有的时候我也挺纳闷的,我的人生咋就过着过着就如此寡淡了?因为我一直以来还是一个挺追求个性的一个人。一件事没什么人去干,我就觉得挺酷。比如大家可以看一下我的大学毕业照,我们学院比较大有1000多人,但是很容易找到我。
当时我花了三秒钟,说服了我的好朋友陪我一起摆超酷的沙雕造型。
我的学生生涯和我的婚姻生活切换也是十分的丝滑。毕业离校的最后一天,在我学校里面见到了我的媳妇,然后我俩立马坠入爱河,后面每天下班就去搞对象了。
当时觉得,搞对象这事不稀奇,但是结婚这个事儿身边同龄人没什么人干,我就觉得这事挺酷,所以不到一年我们俩就领证了。当时也觉得我俩搭配刚刚好,我媳妇是江西的,感觉那里的妇女地位确实有比较大提升空间,而我家是东北的,是妇女地位又无比高的一个地区,所以我们两个弱势群体凑在一起,谁也不欺负谁,互相就非常满意了。
我媳妇家也没要什么彩礼,就是希望以后有娃了,可以有一个随妈妈姓,这件事我觉得身边没什么人干,又击中我了,我觉得挺酷,所以我们家老大随妈妈姓,老二随爸爸姓。有了孩子之后,我的生活模式转变比较大,虽然没有成为我的第二人生的程度,但是可以说开启了我的人生第二阶段。
最大的变化就是我要学着努力的扮演大人。虽然我从年龄上来说已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年人了,但是总感觉自己明明毕业之前还在当学生,没多久突然一个猛子就跳进了做父母的生活里。完全没有培训直接上岗。所以经常心里还是有点慌,有点迷茫。
小时候觉得自己爸爸妈妈就是万能的,能解决天地间的一切问题,现在就只能硬着头皮假装自己也是万能的,可以去解决一切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就会经常思考,我们到底希望孩子未来过什么样的生活,要求孩子去做些什么?现在当父母的都知道,管多了怕抹杀他们的个性,管少了怕娇惯放纵,思来想去最后决定只抓主线,就是希望孩子能拥有可持续的快乐。
可持续和快乐同样重要,缺一不可。先说快乐的部分。如果说在我如此普通寡淡的人生里面,和今天其他各位老师精彩纷呈的人生中去寻找什么共性的话,我觉得可能是能否从生活中获取到快乐。其他几位老师杀伐果断,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勇于去开启第二人生的精彩篇章,从中也获得了意义和快乐。而我因为一路走来,能够从我普通寡淡的生活中持续获取到微小而确定的快乐,所以我也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探索我的第二人生。如此想来,其实我也算是个一直在走运的人,所以我很希望我的孩子们也能够具备获取快乐的能力。
就像上个月,我带我闺女去游乐场玩了一整天,从早上 10 : 30开始一直玩到晚上 8 点结束,然后从游乐场出来,我就一边给她蹲着系扣子边问她:「今天快乐吗?」她回答:「很快乐!」我说:「这个快乐很重要!每个人最终都会死掉,我们要做的就是死掉之前尽可能的将每一天都过得快乐。假设一个人不幸 30 岁就死掉了,但是他快乐了 20 多年,我觉得那就比一个哪怕活到了 90 岁,但只开心了 10 年的人要幸福。」我闺女说:「真好,我已经有好多这样的一天了。」这句话可能就是养娃能够获得的不可替代的情绪价值。
有了快乐还不够,如何做到可持续?作为一个理科生,我认为多数普通人还是要选择相信概率论。概率论里一个比较基础的公式,就是期望回报值等于回报乘以它的发生概率。所以我们会要求孩子好好的学习,有的时候还得去违背人性去纠正他的一些错误,去养成好的习惯和品德。因为这些东西从计算结果上来说,可以在他快乐的可持续方面去提升这种预期回报,是一笔预期正收益的投资。然而放到我自己身上最需要考虑的一个可持续的问题,就是未来如何养老。
现在社会上探讨比较多的言论是:到底是养儿防老还是存钱养老?我觉得养儿防老这件事不太可控。我当然希望孩子们可以未来自食其力,但是也很可能变成「养儿啃老」。现在的父母也都不希望成为儿女的负担,所以我现在在存钱养老这件事上花些心思。现在我的父母也陆续开始领退休金了,他们的退休金有我们这一代人在交,也就是社保。但未来我的退休金总觉得靠如今的 10 后和 20 后们,怕是很难撑得住,毕竟孩子们的数量太少了,所以我们还是得提前做准备。
当我第一次听说人口老龄化这个词的时候,并不觉得这个事会多严峻。后来看到一个数据,我出生的那年是 1990 年,那一年我们国家 60 岁以上的人口占比只有 5.6 %,到去年就已经超过了 21 %了,老龄化人口已经超 2.9 亿了。说明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重度老龄化社会,而且占比只会逐年增加,一直到本世纪末,也就是我 110 岁之前它都不会有下降的趋势了。
我们面临的不是老龄化高峰,而是老龄化高原。我们社会上的老龄人口占比就跟我们中年人的血糖血压一样,一旦高上去可能就下不来了。我看网上很多人说现在的养老院条件不错,价格也很合理,我找一个理想的地方买个房子,哪怕每天叫外卖也能过上理想的生活。
我被打动了,觉得是一个好办法,但是转念一想,再过一二十年,在老龄化高原上,年轻的劳动力的减少,人力成本会大幅的提升,到时候外卖小哥人手肯定是不够,意味着再也买不到现在这么便宜的外卖了。到时候可能点杯奶茶配送费 50 块钱,然后腿脚灵便能自己出门买奶茶,可能就成为老头老太太中的核心竞争力。同理,到时候我们也很难按照现在的价格去住上理想的养老院。
关于未来一切生活的美好幻想还得提前去规划。国家也是注意到这个问题了,所以现在推出了养老金第三支柱,也就是个人养老金,希望每个老百姓能靠个人的投资去补充一些未来养老的资金。我研究了一下,原理上国家希望大家每个月能够存 1000 块钱以内的钱,用来作为自己未来养老的这笔投资。
给个人的好处就是说这笔钱不用交税了,大家的收入越高,税省得就越多。同时各个银行有不同程度的薅羊毛活动,力度也不小,我当时在建行薅了几十块钱羊毛,全用来给我闺女买拼装模型了,为脆弱的父爱充值。不知道各位身边人有没有存个人养老金?大家可以关注一下这些人。他们肯定是你们身边的薅羊毛专家,可以跟他们学一学这个技巧,我也不知道这个政策未来会起多大的作用,但是这确实是为数不多可以应对养老焦虑的解决途径之一。
前面老钱老师说得特别好,具体是对抗焦虑的很有用的一个办法。我希望能抓住身边每一个具体的机会,换取一个大概率可持续的快乐未来。毕竟普通人在人群中符合正态分布,我们感叹其他各位老师精彩纷呈的人生故事,但是最终也会大概率过上普通平稳的一生。所以我也就选择站在大概率的一边,拥抱属于我的大概率的可持续的快乐。
希望大家也能够以各自的方式去获得属于自己的可持续的快乐。谢谢大家。
无论是毅然决然的人生转向,还是充足可持续的日常小确乐,我们相信,人生不止一种路线,未来还有无限可能,今天来到「故事开放麦」的这些分享者就是最好的例子。当你对生活感到不确定,或许就是时候停下来,听听别人的故事、找回自己的目标。无论什么时候,当你准备好了,我们也会在这里,陪你一起整装出发。
风险提示:1.“养老”的名称不代表收益保障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收益承诺,养老目标基金不保本,可能发生亏损。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2 本次直播内容可能涉及相关具体基金产品信息。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次直播的观点和信息仅供风险承受能力适合的投资者参考,若您并非风险承受能力匹配的投资者,基金管理人提示您充分考虑自身情况作出是否继续参与直播活动的判断。直播内容不构成对于投资人进行投资的任何实质性建议、承诺和保证,甚金管理人不对投资人使用本直播内容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本直播仅限于基金管理人与合作平台开展宣传推广之目的,禁止第三方机构单独摘引、截取或以其他不恰当方式转播。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来自故事君的温馨提示
微信公众号最近改版了,如果你没有给 故事FM 加星标,将有可能无法收到 故事FM 的大封面推送,我们可能因此在信息流里错过。
为防止走失,我们邀请你做一个小小的动作,给 故事FM 微信公众号加个星标,方便你及时「捕捉」到 故事FM 的每期故事。
01.Storyfm main theme acoustic - 彭寒
02.Life Circle 新生活 - 彭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