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爷叔?一颗老韭菜罢了!

关胖本胖
2024-10-1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功夫财经 Author 关不羽


股市风起云涌,带火了广东路“马路股市沙龙”的“上海爷叔爱在深秋”。

在上海市区,老股民的野生沙龙有很多。广东路是其中资格最老的,因为1988年成立的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就在这条路上。九十年代初是广东路的高光时刻,在散户群体中颇有影响力。后来证券公司的门店比便利店开得还多,野生股市沙龙也随之“去中心化”,广东路也就泯然众人了。进入网络时代后,年轻一代的股民走上了云端,实体的“野生沙龙”后继乏人,也就“上海爷叔爱在深秋”这样六七十岁的“银发股民”还在其中活跃。等他们退出历史舞台,这些野生股市沙龙也将彻底归于沉寂。这次爆红网络,倒是有点“回光返照”的味道。

这次捧红广东路和“上海爷叔”的爆红,和前段时间爆火的电视剧《繁花》有关。《繁花》点名了广东路,游本昌老先生出演的“爷叔”更是全剧的亮点。戏份不多,但是每次出场都很惊艳。

《繁花》是一部不错的怀旧作品,这次炒作广东路和“上海爷叔”的炒作却是现实魔幻主义的网络二创,尽显大A股的诡谲。

早已脱离时代主线多年的“野生股市沙龙”翻红,此“爷叔”却不是彼“爷叔”。《繁花》里的“爷叔”和爱在深秋其实是两代人——游本昌老先生已经九十多岁,是角色的同代人,几乎就是“爱在深秋”的父辈。这两代人的经历、见识,天壤之别。
游老爷子演的“上海爷叔”在上海滩时代的交易所穿过“红马甲”,在德大、红房子吃过西餐,在百乐门跳过舞,解放后又在提篮桥吃过牢饭,是见过猪跑也吃过猪肉的一代。

现在活跃在广东路的“爷叔阿姨”,大都是该读书的年纪没书读,该上班的岁数又遭遇下岗。其中也有吃牢饭的,却是“严打时”因各种偷鸡摸狗的刑事犯罪进去的,不配进提篮桥,发到外地的劳改农场去。

两代人的经历都很曲折,跌宕起伏的人生都饱受时代的暴击。但是,底蕴和见识完全没有可比性。

游老爷子那代“爷叔”可不会在马路边上咋咋呼呼“传道”,更不会情绪亢奋地“涨涨涨”、“冲冲冲”。有兴趣地可以去看看《繁花》里“爷叔”和阿宝的互动,哪有唾沫星子乱飞的口若悬河?三言两语甚至一个眼神,就把意思表达清楚了。再看看“爱在深秋”满口烂牙的口若悬河,货比货得扔。

其实,用脚趾头想也能想明白,现在野生股市沙龙里出没的“银发股民”,有几个在股市赚到大钱的?真赚到钱的“老克拉”,岂会在这种地方消磨时光?老洋房的庭院深深和加州海滩的阳光沙滩不香吗?

广东路的翻红、“上海爷叔”的爆火,是股市的悲哀。我们的股民非但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反而越来越“下沉”了。满口胡话的“爱在深秋”,竟然在今天的股民群体中收获了那么多的拥趸粉丝,可悲可叹。

这位“上海爷叔”翻来覆去宣讲的,是这代“银发股民”万年不变的老调子——股市涨涨涨,1万点不是顶、1万4不足观;股市起来了,经济就好了;股市抗美,制霸全球……再搞一点自己也不明白的夹生术语,发布一些“神预言”。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他敢说、你敢信,总能蒙对一条两条。每个野生沙龙里年复一年的都是这些东西,与其说是股市沙龙,不如说是情绪沙龙。

就是这些情绪化的“见识”支撑着这些“爷叔阿姨”一路走来,过着高度分裂的生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精打细算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在菜市场里抠出每一分钱,却在股市里为自己的暴富梦豪掷千金。这代人最突出的特质是就是偏执,生活中所有的谨小慎微、克勤克俭,都化作了股市中孤注一掷的勇气。

这些“银发股民”从来没有学会情绪管理的自我管理。他们之中不乏很用功的“技术派”,日复一日地画曲线、做功课。但是,他们投入的精力、苦练的“技术”,都只用来证明一件事——“我买的股票一定涨”。虽然他们内心深处很清楚自己正在参与一场怎样的游戏,但是他们执着地相信“下一次”。坚信自己终将成为镰刀的韭菜,是最皮实耐操的韭菜。这位“上海爷叔”的倾情表演,充分展现了A股老韭菜的风采。这些“银发股民”本身就是A股大环境的负面存在,是A股投资者的“猪队友”。A股市场的投机氛围之重、公平意识之淡薄,和这些永远相信“奇迹”的非理性投资者有着莫大的关系。

投资者不会“用脚投票”,资本市场就不会有健康成长的动力。“上海爷叔”的韭菜精神竟要代代相传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关胖本胖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