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包容性博物馆 :以观众为中心
分享嘉宾:刘清清
中国儿童博物馆教育研究中心协调人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数字内容制作人,目前在美国,也是巴尔的摩皮尔博物馆(Peale Museum)学者,美国博物馆与网络技术联盟MuseWeb协调人。
1
以观众为中心的博物馆
1909年,盲童在参观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时候,博物馆除了让盲童用手去触摸有趣的动物标本,同时,还为盲童配备了一名指导员,这是美国博物馆内最早做的无障碍内容。
图:盲童参观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
21世纪之前,受战争或者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美国的博物馆主要以收藏为中心。
21世纪到现在,博物馆开始以观众为中心,从缺乏人文关怀的无障碍基础优化;到用单一的解决方案去满足更多人需求的通用设计,再到现在愈发完善的包容性设计,可谓是让不同身体能力、语言、文化、性别、年龄、性取向的用户都能在博物馆有很好的体验。
2
博物馆无障碍部门:
兼顾人性化需求和个性化需求
美国将美术馆、自然历史馆、科技馆、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名人故居、历史遗迹、国家公园等列为博物馆的范畴。
近乎所有类型的博物馆规范化无障碍设计,都由史密森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的无障碍部门管理把控,而史密森学会是一家由政府资助,半官方性质的第三部门博物馆机构。
图:21c博物馆职能-以观众为中心
如果看过《博物馆奇妙夜》这部电影,大家可以更了解史密森学会。
其中,它的无障碍部门有着强大的团队体系,该部门把博物馆所有的应用场景,进行了包容性设计,既可以让不同人群在硬件无障碍上满足人性化需求,又可以在软件无障碍上满足个性化需求。同时,博物馆的无障碍内容包括参观前、参观中、参观后。
图:史密森尼博物馆在线网站页面
参观前,人们可以在服务台拿到以个人、家庭、团体的社会叙事手册,上面会标出该场馆内的亮度、噪音水平、无障碍环境、互动指南、感官指南等。
如果是视力障碍者,可以在服务台领取盲文手册,盲文手册上不同的颜色,其质感也各有不同,是为了方便视力障碍者去触摸、感受。
图:参观前社会叙事资料
其次,博物馆必须允许婴儿车、低龄儿童可以进入,如果是有二胎、三胎的家庭,同样可以在服务台寻求无障碍服务。
图:轮椅使用者及低龄儿童与家长参观史密森学会Hirshhorn博物馆
以法国卢浮宫为例,在参观的过程中,包括从博物馆入门到信息服务台、博物馆的卫生间等,除了必备的扶手、盲道、电梯等无障碍装置,还配有包容性展签,无论是视力障碍者还是听力障碍者,又或是不懂法文的人,只需要把手放在装有红外感应器的按钮上,就会展现该区域的相关信息。
视力障碍者可以通过触摸到盲文了解该区域内容,比如左边、右边、正前方有一幅什么画、什么藏品等,有的展签还可以摸、闻、看,满足所有人的需要。
图:卢浮宫-画廊装有盲道及扶手的走廊
在博物馆里面的话,如果看到耳朵标志的话,就代表它有助听设备;像耳机的标志代表博物馆有语音的导览,如果是“O”和“C”的标志,代表博物馆提供实时字幕。因为博物馆里面会有很多视频,加上实时字幕,是很有必要的。
图:隐藏式字幕(cc)、开放式字幕(oc)
因为现在的手机辅助功能比较好,博物馆也会与时俱进的添加二维码标签,大家拿手机一扫就可以了解更多的内容。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有一项《简明语言法案》,是指博物馆标签内容需要是四年级、五年级小学生可以阅读理解的水平,如果水平太高深的话,就会导致人们对博物馆失去兴趣。
图:纽约犹太博物馆大体字手册
相信很多人去博物馆都会有想要伸手去摸一摸的冲动,特别是对什么都好奇的小朋友,而卢浮宫就利用了现代3D打印的科技形式,让大家以多感官的形式去感受藏品的魅力。
图:小朋友伸手触摸雕塑
包容性设计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部分博物馆还会有互动环节,大家蒙上眼罩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捂住耳朵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小朋友不仅从小就可以在博物馆学习什么是无障碍标志,什么是融合性标志,更重要的是让每个人都能够以同理心的角度去理解障碍人士,社会将会更加的融合。
3
看不见的特殊需求:
感官房间、感官书包、感官地图
有一种看不见的特殊需求,例如患有创伤性应激综合征、孤独症等人士,他们有一些刻板行为,不按照一定顺序去做的话,就会产生焦虑,也会影响到其他游客的体验。
而史密森学会在设计博物馆的时候,会加一个感官房间,也可以叫它“情绪平复室”。小朋友或者一切有感官需要的人,可以走进感官房间,去平复自己的情绪。
同时,史密森学会有一个项目叫做“早上在博物馆”,让那些有感官需要的儿童,比如心智障碍,孤独症儿童,他们不喜欢很拥挤、很吵闹的场所,博物馆就会安排10点钟开馆之前,8点到10点之间,专门留给特殊需要的儿童和家庭进行游览。
图:华盛顿特区国会博物馆“早上在博物馆”活动
位于纽约的无畏号海空博物馆(lntrepid Sea Air and Space Musem)会在闭馆以后,单独为有创伤应激退伍军人及其家庭开放,博物馆会把声音关掉,展览的亮度调低,使他们得到良好的体验。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纽约无畏号博物馆活动分享
除此之外,博物馆还为退伍军人提供视频聊天功能,以及心理医生服务。因为,博物馆认为,有创伤性应激综合征的人,不是一个人承担,是整个家庭都在承担。他们需要做一些心理的康复;而且,有些老人在家里面或者医院环境中,有和人沟通交流的需求,来保障他们的心理健康。
除了感官房间,还有感官书包和感官地图。
无论你有没有特殊需要,都可以在进入博物馆以后领取感官书包,独自参观或者跟着讲解员一起参观。感官书包里有降噪耳机、墨镜、以及之前提到的社会叙事手册,这些物品可以应用在不同场景。
图:英国Maidstone博物馆感官书包和感官地图
例如,有些孤独症儿童会有刻板行为,家长就能够拿着社会叙事手册,跟他讲解在浏览中可能会出现的场景和行为,帮助儿童减少刻板行为导致的发脾气。
感官地图会告诉你,博物馆里面哪些场景有字幕,哪些地方有手语、可触摸的,通过不同颜色和标志来展现每个展馆的感官感受。例如,如果光亮合适的地方就会放上绿色标志,比较吵的地方就会放上红色标志,比较难闻的地方就会放上蓝色标志,让那些感官比较敏感的人,避免走到这个地方,或者心里有一个准备。
图:美国费城请触摸博物馆感官指南
美国博物馆无障碍部门还会培训第一反应人员,像警察、消防员、医生等。因为警察、消防人员或者医生,可能不会很了解特殊人士的需要,但是拿着感官书,加上感官培训,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冲突。
知识点
无障碍设计 (accessible design):指设计时必须考虑残障人士,无论用户身体是否有障碍,(产品、场所和服务)都具备让其自由使用的能力。这样的设计是迫于无奈而为,并缺乏人文关怀,是《美国残疾人法案》、《康复法案》的最低要求。
通用性设计 (universal design):指尽最大可能让所有人可以使用,无需作出调整或特别设计的产品、环境、方案或服务设计,“通用设计”不排除在必要时为某些残障人士提供辅助工具。
包容性设计 (inclusive design):是最广义的、让产品可以被不同用户(包括不同身体能力、语言、文化、性别、年龄、性取向等)使用的追求。
✦
编者按:对于推动美国博物馆无障碍的发展,本期分享嘉宾刘清清认为首先要推动法律的落实,因为美国有了《康复法案》和《美国残疾人法案》之后,政府层面开始强烈要求博物馆必须做无障碍,否则就罚款,这起到了很好的约束和监督的作用。其次,美国博物馆主要以包容性设计为理念,让大家知道这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事情,并非是专门给障碍人士的绿色通道,自然而然大家就愿意付出财力、物力,共同建造一个多元包容的社会环境。
编辑:洛因
排版:洛因
审核:Sally
【参考资料】
https://www.naturalhistorymag.com/htmlsite/master.html?
https://www.naturalhistorymag.com/htmlsite/editors_pick/1914_01_pick.html
https://www.si.edu/
https://www.intrepidmuseum.org/veterans-and-military-families.aspx
成立于2010年的乐平公益基金会作为社会创新与共益经济的先行探索者和生态系统建设者,致力于共建一个包容发展的社会,与真切关心社会发展的人,共同创建解决社会问题的生态环境。
残障融合实验室由乐平公益基金会于2021年发起成立,致力与优化提升残障人士福祉的利益相关方携手,作为知识、经验和资源的枢纽在行动者之间建立网络,通过虚拟实验室与实体实验室,围绕残障人士的就业、社交和出行三个方向,来探求共益的解决方案,并以专业化服务推动残障人士更好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