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下成都|万里西行 故宫文物在成都

成都第一时政平台 成都日报 2022-09-29


冒着日军空袭的威胁,闯过长江的险流,翻越蜀道的天险,藏进成都的寺庙,住过乐山的祠堂……80多年前,承载中华文化与文脉的故宫文物,背井离乡,步步惊心,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万里西行,穿越大半个中国,三线西迁避难四川。


故宫文物南迁,是世界文明史上文物迁徙数量最多、行程最远、范围最广、历时最长、投入人财物力最巨的文物迁徙与保护行动。西迁东还,完璧东归。中国人民众志成城,谱写出了一曲文化长征的壮歌。遗憾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故宫的许多国宝却没有等到“回乡”的那一天。1946年在成都举行的特展,成为它们在中国大陆的最后一次公开亮相。


1938年5月下旬至1939年6月,故宫6595箱文物在成都大慈寺秘密存放了13个月。余茂智 摄


三路西迁·安家四川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对故宫文物虎视眈眈,公然在报纸上叫嚣:“宝物由中国国家或民族保管,最为妥当,诚为当然之事。然现处政局混沌状态中,由最近之日本民族代为致力,以尽保管责任,盖亦数之自然也。”对这些珍贵文物何去何从,当时有不同意见:绥靖者寄希望于通过国际干预来保障文物安全;激进者期望拍卖文物,购500架飞机用于抗日……1932年11月,国民政府决定故宫文物南迁。


1933年2月5日夜,北平(今北京)全城戒严,故宫第一批南运文物从神武门广场起运。到5月15日,故宫博物院13427箱又64包文物分5批运走。这其中就包括《四库全书》、毛公鼎、翠玉白菜、玉石东坡肉、《快雪时晴帖》等国宝珍品。此外,来自古物陈列所、颐和园、国子监等文博单位的数千箱文物精品,也一道踏上了南迁之路。


1936年秋,存在上海的文物分5批迁运至南京朝天宫的新库房。抗战全面爆发后,根据战时文物“宜散不宜聚”的原则,南迁文物分3路向西继续迁移:其中80箱文物走“南线”,经长沙、贵阳,抵安顺,在华严洞密藏六年,1944年12月独山陷落当天,接运到四川巴县(今重庆市巴南区);另一部分7286箱文物走“北线”,经宝鸡、汉中至成都,1939年7月又转峨眉;第三部分9369箱文物走“中线”,经汉口、宜昌、重庆、宜宾,1939年7月抵乐山。


西迁之路惊心动魄,而文物的保护与保存更凝聚人心。“巍巍故宫,古物攸同。瑰姿玮态,百代是崇。殷盘周彝,唐画宋瓷。亿万斯品,罗列靡遗。谁其守之,惟吾队士;谁其护之,惟吾队士!”这首《故宫守护队队歌》,伴随着故宫文物的西迁之旅,响彻中华大地。故宫文物西迁历时8年,行程1万余里,最终汇聚在抗战的大后方四川。在这里,故宫的文物得到了妥善的保存,为中华文明留下了珍贵的精神传承。这场文物的长征,堪称世界文化史奇迹。


大慈寺·“重要器物”约法七章


1937年12月,7286箱西迁北线文物,经西安抵达宝鸡,次年4月11日运往汉中。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到成都拜会川康绥靖公署主任邓锡侯,要求派人保护故宫文物入川。经勘察,选定大慈寺为西迁北线文物的储藏之所。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从汉中到成都跋山涉水,路途险恶,再加上日军空袭威胁,运输过程尤其坎坷。时任故宫博物院驻蓉办事处主任那志良回忆:“汉中到成都,是五百六十五公里。途中有五个渡口,没有桥梁,是用木船载汽车渡河,汽车上船之后,用人力把木船向上游拉一段路程之后,然后放了绳索,使木船顺流而下,借水势拢到对岸,危险费时。”


1938年5月,文物陆续运抵成都,在大慈寺分设三库储存:大雄宝殿为第一库,大殿较干燥,以存图书、文献两馆文物以及皮、丝等字号畏潮箱件;藏经一楼为第二库,较潮湿,存古物馆及瓷、铜、玉器等不畏潮箱件;藏经楼二楼为第三库,不宜载重,选存较轻箱件。


故宫文物南迁属秘密行动,故省府用密令,不明示为故宫文物,而称作“重要器物”。在安全方面,四川警备司令部专门“派有排长一名率士兵两班,来院保护”,并申请借用了十把步枪。大慈寺香火鼎盛,文物也受到了火灾隐患的影响。为此,专门制定了七点必须遵守的事项:一、室内严禁吸烟;二、晚间只限用清油灯,不得使用洋油,或装设电灯;三、室内不得设置火盆;四、室内不得存放一切易于引火之物;五、厨房应派人监守,晚间并须将炉火完全熄灭;六、库房附近不得焚烧任何物品;七、库房附近不得堆积干草及一切易燃烧之物。


1938年11月8日,日机首次空袭成都。有人提出,“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最好是在成都之外再找一处地方,分藏文物。1939年初,新津县玉清道院(今新津区纯阳观)开始修缮,准备作为第二存放点。随着抗战形势越发严峻,1939年4月,马衡接到命令,要求存在成都的文物5月底运往峨眉。那志良到彭山物色了禹王宫、万寿宫和县立初级中学作为临时存储地,打算一部分文物直接从成都运到峨眉,另一部分从5月17日开始运到彭山,再转运峨眉。1939年7月11日,故宫西迁北路文物终于一路颠簸全部到达峨眉,存放在峨眉县城东门外大佛寺(今峨眉二小校)和西门外武庙(今峨眉一中校)。


1939年6月11日,日寇轰炸成都,炸死226人,伤432人,繁华地段数十条街道被毁,被炸的地方离大慈寺最近不足500米。亲历者那志良回忆:“西面是一片火光,走出大慈寺一看,肩担抬着受伤的人,一个跟着一个地往医院里去。呻吟之声,不绝于耳。又听说春熙路一带已经炸光了,大火仍燃烧着。”他庆幸的是,此时所有故宫文物已经全部迁离大慈寺。自1938年5月下旬起,至1939年6月止,故宫6595箱文物在此存放了13个月。冥冥之中,千年古刹保佑着中华文化瑰宝。


乐山安谷·祖宗牌位让位文物


故宫文物“安家”四川,不仅住过寺庙,还住进了四川老百姓的宗祠。


1938年故宫文物从汉中迁往成都的途中


西迁三路文物,以中路文物数量最多。9361箱文物从1937年11月19日开始,走水路由南京运往重庆。由于重庆多雾潮湿,不宜久藏,更兼日军空袭频繁, 1939年3月底至4月初,马衡带领欧阳道达等人,到成都、峨眉、乐山、雅安等地选择存地,最后确定存放在乐山县安谷乡(今乐山市安谷镇)古佛寺以及宋氏、赵氏、易氏、梁氏、陈氏、朱潘刘三氏宗祠。


1939年4月,故宫文物由重庆分24批溯长江而上运到宜宾,直到9月18日才全部抵达乐山。安谷没有一个可供大船停靠的码头,只能用一条条木船和筏子把一箱箱文物转运上岸。除了负责押运的士兵,就由当地村民搬运。安谷人为了国宝,二话不说把宗祠里祖先的牌位搬出去,腾出空间安放文物。宗祠四周有参天古树遮掩,1939年日机轰炸乐山,半城尽毁,远在郊外安谷的文物躲过一劫。


故宫文物运到乐山的消息很快传开,日军特务也开始频频出动打探文物的具体存放点。乐山的袍哥和普通百姓便主动承担起护宝重任。安谷乡乡长、当地袍哥大爷刘钊被聘为顾问,协助解决维修库房、雇船、搬运、治安等事务。


1938年夏,武汉大学内迁乐山,大批文化人士云集古城。在国宝晾晒季节,武汉大学教务长朱光潜、教授杨东纯、徐中舒、著名画家丰子恺、齐白石等,都曾到安谷参观库藏书画。马一浮主持的复性书院为了编教材,还曾获准抄录过《四库全书》中的篇目。


抗战胜利后,存放在安谷的故宫文物与存放在峨眉、巴县的文物一起,于1947年12月9日,全数运回南京,无一遗失,无一损毁,全部完璧东归,让世界看到了四川在文物保护上的伟大贡献。为了表彰各宗祠保护国宝的功绩,故宫博物院由院长马衡亲笔手书“功侔鲁壁”金漆大匾六块,以政府名义颁发给安谷乡六家宗祠。安谷人保护故宫文物的事迹,堪比当年孔子后人冒着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危险,将儒家典籍藏于曲阜孔子旧居之墙壁的历史功绩。


国难当头,“草民承大道,布衣写华章” 。2008年,安谷老人王联春用一生积蓄筹建了故宫文物南迁史料陈列馆,这是全国民间唯一一座以故宫文物南迁为主题的公益性历史资料陈列馆。当年,四川老百姓用宗祠承载了文物,如今,四川老百姓又用情怀记录下历史,让文物保护从“国家行为”扩展到了“百姓行为”,让这场“文物长征”变成了全民参与的“文化长征”。


成都特展·“离乡”国宝最后亮相


抗战期间,故宫文物在四川成都、乐山、峨眉、巴县等地秘藏,普通民众并不知晓。抗战胜利后,川内名士文人以“故宫文物虽与四川人民近在咫尺,皆因空袭频仍,川民无缘亲睹皇家艺术品”为由,恳请故宫博物院能够在四川举办一次展览。院方为表示对川人保护文物所尽努力之答谢,决定在成都举办一次“故宫博物院在蓉书画展览会”。


故宫文物南迁、西迁示意图


由于抗战胜利不久,成都到处都还残留着累累战争的伤痕,展览选址艰难,布展条件也差。最初有三处场所备选,一是四川省立博物馆、二是美术协会、三是民众教育馆。最终确定少城公园民众教育馆(今人民公园)为展览会场。它是一座哥特式中西合璧的建筑,内部几间大教室适合布展。


这次特展,故宫博物院精选了从晋朝至清代1500多年中最有代表性的88位书画家的100件精品,件件可谓珍宝,“观者亦可约中国书画家之大凡,及其特色”。其中包括:王羲之《七月都下帖》、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赤壁赋》、黄公望《富春山居》、郎世宁《八骏图》等。此外,特意编撰了《故宫书画展览目录》,四川著名文化名士、书法家谢无量题写书名。


为保证文物安全,除了动用军、警、宪及城镇保甲势力,以维护运输、交通警戒、治安外,还请袍哥(哥老会)地方势力出面,在展览地少城公园附近的祠堂街、半边桥、小南街、汪家拐、包家巷等处,事先就打好招呼。参观线路前设木栅栏隔离,不得跨越。参观人员由几人一组依次放行,工作人员随同。军警全副武装,出入口护卫,巷道、室周都有巡逻。展览期间,展区、展室未发生一起事件。


1946年11月,成都特展开幕,谢无量题写的《故宫书画展览目录》


因为展出场所有限,无法一次性布展一百幅书画珍品,展览分两批次展出,每旬更换展品。展览原计划从1946年11月12日到12月5日,最后因市民热情,特别延期了两天。当时来成都观展的各地人士约5.5万人次,各大报纸争相报道,成为文化盛典。1947年,故宫三路西迁文物汇聚重庆,再运往南京朝天宫,后被秘密运往中国台湾。经马衡多方周旋和拖延,抢运文物计划搁浅,最终运台文物数量相当于整个南迁文物的1/4,以书画、细软居多。成都特展也成为这批“离乡”国宝,在中国大陆的最后一次公开亮相。


2011年6月1日,分隔两岸60余年的国画名作《富春山居》图前段《剩山图》和后段《无用师卷》,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合璧首展



推荐阅读


天下成都|当代青年的国潮含量为什么越来越高?


天下成都|权杖,从两河流域到三星堆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吴亦铮 卢星宇

编辑 蔺虹豆

校对 王戬

审核 饶竹舟

监制 杨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