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大变局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历久弥新

林民旺 北京对话Beijing Club
2024-11-20

Club点评:2024年6月25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宣布,中方将于6月28日在北京举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等系列活动。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更是对其的丰富、发展和升华。在全球化浪潮推动下,这些原则的普适性和时代意义愈发显著。

北京对话精选林民旺研究员在原则发表六十周年时的撰文,温故知新。‍‍‍‍‍‍‍‍‍‍‍‍‍‍‍

6月19日,中缅民间组织庆祝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图源:人民网

◽️本文原标题为《旧瓶装新酒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14年6月27日刊登于澎湃新闻,作者林民旺系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

今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六十周年。六十年,一甲子,世界早已不是曾经的那个世界了,中国也不再是过去的中国。以意识形态划线的世界体系早已瓦解,中国也已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所具有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却能够穿越时空,历久弥新。不论是当下的中国,还是世界,仍然需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内涵,赋予它新的历史使命。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是中国在处理与社会制度不同的邻国中发展起来的。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的谈话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表示要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中印双方顺利地在1954年达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第一次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写入这一国际条约中。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又先后访问印度和缅甸,并与时任印度总理尼赫鲁、时任缅甸总理吴努分别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在1955年4月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进一步推动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如何相处的原则基础,随后会议确立的各国和平相处和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全吸纳进去。

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时,在机场受到印度总理尼赫鲁及各界人士的欢迎

1955年4月,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主席台上。图源:央广网
随着1956年波匈事件的发生,中国将这一原则推广到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相互关系更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宣布,“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随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写入1970年第2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和1974年第6届特别联大通过的《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发展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世事变迁,有人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过时。然而,判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否过时,还是要依据它所倡导的精神内涵和现实意义来决定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秉持“求同存异”的精神,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不纠缠价值观的差异,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政治选择的多元性、多样性。冷战结束以来,西方鼓吹“历史终结论”,借“颜色革命”、“阿拉伯之春”之机大肆推广西方模式,全然不顾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历史与现实。推广民主所带来的却是更大范围的、持久的政治动荡。不论是近期伊拉克、阿富汗的形势,还是乌克兰、泰国的政治乱局,都无不凸显出国家自主选择政治道路的重要性。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鞋子合不合脚穿着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知道。”盲目将某种制度、价值观强加于另一个民族必将带来更大的退步。通过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方面既表明中国维护主权、反对干涉内政的决心,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当前仍需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因在于,世界仍然需要追求“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追求“和平共处”的普遍价值为目标。和平共处是有史以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一战后建立的国际关系学科明确以建立和平的世界作为它的学科目标。现在的世界仍然无法实现和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现象依然不时存在。中国提出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也是意在摆脱所谓“俢昔底德困境”,实现崛起国与守成国之间的“和平共处”。而对中国而言,当下继续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尤为重要。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世界更加关注中国,周边也更加关注中国,疑虑、恐惧的声音也随之相伴,中国向美提出建设新型大国关系,表明无意与美国对抗,显示了追求和平发展的诚意。通过继续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向周边国家表明坚定地追求“和平共处”的目标,化解邻国对“国强必霸”的担忧,也有利于阐明中国未来的战略意图。
继续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因在于,它指出了实现“和平共处”的基本路径和方式
“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实现“和平共处”的最低保障,经济上的“平等互利”合作则能更进一步夯实“和平共处”的物质基础。中国新一届领导人上台以来,中国接连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一系列重大合作倡议。这既是中国将周边国家看作同呼吸、共命运的“命运共同体”的结果,也是中国“坚持正确义利观”的体现,中国外交“有原则、讲情谊、讲道义,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这些无疑都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思想一脉相承。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重申“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一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中国需要努力维护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赋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历史新意义,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原文网址: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52974 

“中国帮助我们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

(独家)崔天凯:关键是要解决好认知问题

用历史的火炬照亮中法前行的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京对话Beijing Club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