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胎计划|姚邦亮:在光影交错中,留下与时代对话的痕迹
在巴黎设计周中国周「脱胎Bodiless」主题下,将由策展人宋涛携五位艺术家的大漆作品在巴黎设计周中国周主会场呈现「脱胎计划」艺术家联展。
本期我们特别邀请参展艺术家姚邦亮参与专访。「脱胎」在中文中象征新生命的诞生,姚邦亮将其融入艺术创作,用大漆材料表达新的生命和成长,实现作品的转折和新面貌。2020年后他弱化作品的图式性和绘画性,回归材料本身,探索大漆材料最质朴的色彩、光泽和质地,以及它们与光和空间的关系,实现媒材、形式、技法、观念等有效地融为一体的艺术探索。
姚邦亮
艺术家
出生于湖南郴州,
2015年毕业于于广州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现工作生活于广州
Q:Felicity 巴黎设计周中国周、MAISON&OBJET中国设计奖新闻官
A:姚邦亮 艺术家
Q:中国大漆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您是如何首次接触到大漆艺术的?是什么激发了您对这一传统工艺的兴趣?
A:
中国大漆作为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我第一次接触大漆是在大学期间的课堂上,应该属于被动性的,那个时候我对大漆是完全没有概念,也谈不上喜欢,真真的喜欢应该是在不断学习和地接触的中,被大漆的魅力所吸引,它的质感平如镜,也可以粗如沙,所以最让我痴迷的是漆的光泽度,以及它丰富的可塑性与包容性。
《飘》
《肤系列》
Q:您觉得对您的艺术创作影响最大的是哪些经历?反过来艺术创作对您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A:
对我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小时候在湖南成长的环境,至今想起来都觉得还是很美好。
相信对于大多数艺术家来说,创作灵感与个人成长经历和所处环境息息相关。我的作品大多数围绕乡村建筑和风景为题材也是因为此因。在艺术实践中,前期投入大量时间于纸质媒介的创作,通过毛笔和墨水这一经典组合,将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体验、直觉反应以及片段记忆逐一描绘并封存于纸本之上。
选择这种创作模式的理由有二:首先,此方法在操作上相对迅速,能够实时捕捉并凝固那些瞬息万变的内在情绪,确保它们的鲜活度与即时性不被时间流逝所侵蚀;其次,由于漆艺本质上更倾向于工艺制作,其制作周期较长,自然形成了一种快速与缓慢的动态平衡,使得整个创作过程既富有效率又不失鲜活。因此可见不论什么样的艺术表达都给了我一个情感输出的窗口和路径。
《微风下的稻田》
Q:在您看来,在将中国传统漆艺与现代艺术元素融合的过程中,创作者应该注重什么?
A:
首先,深入理解材料。漆艺的核心在于对材料本身的透彻认识,即对「漆性」本质属性的理解。许多初学者在进入大漆的学习中一开始就急于学习具体的工艺,而忽视了对材料、工具本身的理解与尊重。然而,技艺的掌握应建立在对材料特性的深刻洞察之上,而不仅仅是追求某种工艺效果。当代漆艺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注入新的活力和深度,使其在全球文化艺术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东方智慧和现代价值。
其次,持续自我学习与成长。艺术家应当不断培养自我学习的精神,并始终保持真诚。在当下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艺术创作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艺术家与材料、与时代对话的结果。因此,艺术家的成长不应仅限于掌握传统工艺,而应包括对材料本质的持续探索,对个人创作语言及的深刻反思,以及真挚的时代表达。
工作室场景
Q:本次中国周将主题设置为「Bodiless脱胎」,您如何理解「脱胎」这一概念,并将其融入到您的艺术创作中?
A:
「脱胎」这一概念,在中文里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它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理解:
字面意思:最直接的理解是指从胎中脱离,即新生命的诞生过程,象征着生命的开始和成长的起点。这次巴黎设计周中国周用「脱胎」来作为展览主题我觉得非常有意识,代表着我们这一代人有勇气和担当,当然也有期待。
「脱胎」同时也是大漆里面常用的一个创作手段,类似雕塑里面的翻模。2019年以后我的作品开始尝试去图示和绘画性,开始尝试用材料语言来表达,尽可能的发挥大漆的材料魅力,而这一实现的主要方法用的就是脱胎。所以「脱胎」 对于我作品的推进来说也是一个转折性和作品新面貌的分水岭。
Q:请向观众介绍一下您本次的参展作品,以及选择这一组作品参展的原因。
A:
这次一共送了四件作品参展,也是这两三年新出的比较满意的代表性作品。近期的作品开始削弱作品的图式性和绘画性,尽可能的放大大漆的材料语言和作品的空间性延展,通过光与影的交互,捕捉并表现出光线在不同角度和环境下的变化,呈现大漆的光泽和层次感,以及一种动态的美感和深邃的视觉效果。
《肤系列》
《微风下的稻田》
《肤-01》
Q:您认为在漆艺领域,创新与坚守之间应该如何保持平衡?您是如何看待这二者关系的?
A:
在漆艺创作过程中,我从未刻意思考如何平衡坚守与创新。作为一个渺小的个体,我更愿意顺从内心的表达,妥善运用自己的双手和头脑,而不是在沉重的负担下前行。我希望自己能像风一样自由创作。既然选择了大漆作为表达的材料,我也希望充分发掘和展现这种东方性材料的独特属性和潜力,这本身就是对漆艺传统的一种贡献。
关于坚守与创新,这是一个更广泛的社会性问题。我的态度是:如果我们这一代人能够创新,那么至少也要承担起保护现有成就不被遗失的责任,确保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和技艺能被后人继承,并在适当的时候赋予新的生命力。这种平衡既体现了对传统的尊重,也展示了对未来可能性的期待。我们维护和传承的不仅是技艺和材料,更是文化精神和创造力的延续。这样,后来者可以在我们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实验,将这些传统艺术形式推向新的高度。这样的过程,是文化持续发展和艺术进化的必要条件。
此外,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艺术家还需要具备适应和融入新文化语境的能力。我们要勇于接受新的观念和技术,同时保持对传统的敬畏与热爱。通过这种兼收并蓄的方式,不仅能丰富自己的创作语言,也能为传统艺术形式注入新的生命力,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光彩。这种双向互动,既是对传统的延续,也是对未来的开拓。
Q:我们了解到,您曾前往法国开启了为期两个月的驻地游学,那次经历对您的创作产生了哪些影响?能否为我们分享一下令您印象深刻的经历或人物?
A:
是的,去年一个人独自巴黎待了两个多月,转眼一年过去了。两个多月的巴黎生活让我思考挺多的。
首先来到这里体会到了生活的松弛,于是也让自己慢下来。整个两个月的时间都在巴黎的街头走走停停以及自在的穿梭在巴黎的各个博物馆和美术馆中。其次就是法国人对文化和艺术的尊重,尤其是受邀去干邑轩尼诗参观的时候体会尤为深刻。
在干邑轩尼诗城堡与轩尼诗、艺术八的工作人员合影
参观轩尼诗酒窖
参观巴黎美术学院毕业展
最后让我很感动的这两个多月我在巴黎国际艺术城做了两次工作室开放日,来的人形形色色各行各业都有,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位建筑工人(刷墙的)竟然两次都来了,而且看的非常认真,看完了还与我交流,说说看完的一些想法以及他做的一些工作,这个事件也带给我蛮多思考。
2023年巴黎国际艺术城工作室开放日
Q:您希望观众在欣赏完您的作品后,有怎么样的收获、怎样的感情、怎样思考?
A:
想要传达的就是希望大家能更多的关注传播这个沉睡千年最具东方性的材料——大漆。然后我想此次参选的大漆作品策展人是非常用心挑选,每个作品和作者都具有代表性。希望大家通过这次展览的作品对大漆的有一个新的认识,大漆不仅仅只有大漆工艺和非遗还有一些人在做当代表达,我相信这次展览的作品可以勾起大家对大漆艺术可能性的期待与美好。
Q:TERRA COSMOS是2024MAISON&OBJET秋季展的展览主题,旨在探索科技与自然的结合,并展望宇宙与地球的融合。我们也想倾听一下您对这一主题对解读,MAISON&OBJET定义消费者正在寻找令人敬畏的体验,TERRA COSMOS主题将满足他们对沉浸式、感官体验的期待,您认为设计师应如何理解和满足这种期待?从「TERRA COSMOS」这一主题设置中,您预见到未来设计和生活方式将有哪些新的趋势?
A:
作为一名大漆艺术家,我认为「TERRA COSMOS」这一主题深刻地反映了当代设计和艺术中的核心趋势,即科技与自然的结合,以及对宇宙与生命的不断思考。大漆艺术作为一种古老而深厚的传统技艺,也可以在这一主题中找到新的表达方式。
首先,科技与自然的结合是一个关键点。现代科技,如3D打印、激光切割等,可以为大漆艺术带来新的制作手段,使作品在保留传统手工艺精髓的同时能与时俱进。其次,宇宙的神秘感和浩瀚无垠为大漆艺术提供了新的创作方向。例如,通过大漆的光泽和层次感,可以表现出星空的深邃和宇宙的无限。最后,自然与科技的和谐共生也是未来的一个重要趋势。借鉴自然界的形态和结构,通过仿生学设计,创造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漆作品。将现代科技手段融入大漆艺术,使作品既保留传统工艺的精髓,又展现出现代科技的魅力。
综上所述,作为大漆艺术家,我认为「TERRA COSMOS」主题不仅为设计师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也引领了未来设计和生活方式的方向。通过理解和满足消费者对沉浸式、感官体验的期待,设计师可以创造出既具科技感又富有自然韵味的作品,引领新一波设计潮流。这种科技与自然、宇宙与地球的结合,不仅反映了时代的需求,更为未来设计提供了无限可能。
图源:受访者供图
展览地址
巴黎设计周中国周
- 主会场·柏丽广场
展厅地址:7 Rue Bailly, 75003 Paris
开放时间:10:00-19:00
扫码查看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