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脱胎计划|钟声:东方文化基因在大漆艺术中的传承与创新

Felicity 巴黎设计周CW
2024-10-07




在巴黎设计周中国周「脱胎Bodiless」主题下,将由策展人宋涛携五位艺术家的大漆作品在巴黎设计周中国周主会场呈现「脱胎计划」艺术家联展。


本期我们特别邀请参展艺术家钟声参与专访。钟声教授强调漆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致力于漆文化的传播和推广,使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他的作品采用天然大漆、瓦灰、麻布、金属粉、螺钿和松石等材料,这些材料的交织形成了独特的质感和光影效果。钟声教授的艺术探索呼应了当代艺术对材料和手工艺的重新审视,展示了漆工艺在当代艺术中的潜力和可能性。





钟声

艺术家


1971年出生于辽宁鞍山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漆艺专业毕业

韩国培材大学国际通商学院漆艺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硕士生导师




Q:Felicity 巴黎设计周中国周、MAISON&OBJET中国设计奖新闻官

A:钟声 艺术家|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硕士生导师



Q:您从事漆艺创作已有30余年,期间也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漆艺人,在您多年来的观察与体悟中,这一领域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A:

变化是人多了,尤其是年轻人多了,而且现在大家对漆艺的认知都在上升,寻找本源的东西。整体上,年轻化的趋势是明显的。


近几年,在学科设置和专业设置方面,从南到北很多高校都有漆艺这个专业和课程。年轻人看到这个材料,觉得它与众不同。传统的认知是从工艺美术角度来看漆艺,但近几年漆艺和生活艺术的关联性特别明显。我在观察这个现象,漆艺是一个很好的材料,也是东方唯一有的、特别完整的体系的材料。但怎么驾驭这个材料、怎么使用它,目前也不局限于传统的工艺美术领域,在进行艺术和个人创作表达的时候,漆艺实际上是充满了东方文化基因。


漆艺是古代传承下来的技术,我们原先是在这个基础上,用这个材料去做创造和创新。这种记忆的东西传承下来有其原因,但不能按照传承的模式和表现方式去表达。它和当下的关联性,和人现在生活的关系,和艺术的关系,和设计的关系,如果找到自己关注的点,再用这个材料去释放出来,那就很不一样。


漆艺的视觉效果,在本质上,还是和个人修养、品质、对艺术的理解有关系。漆艺是时间的艺术。我们在日本看到的漆器,实际上和人的生活紧密相连。但艺术的表达形式或承载的形式只是一方面,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要靠艺术家和设计师重新解读材料来完成。在传统工艺美术领域里没完成的,在艺术表达里可以变成有张力的艺术语言体系。


我们这些来自中国、来自东方的艺术家,尤其是中国的年轻艺术家做了大量的尝试和推广,实际上这个对于漆艺的普遍传播,非常有意义。



Q:中国大漆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钟声漆艺工作室自成立之初就将传播中国的漆文化作为发展目标,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考虑,您觉得漆文化自身有哪些魅力是您特别想向外界介绍的?


A:

西方人看到东方的漆文化,他会有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认知,它不同于油画,也不同于现在的丙烯或者其他的材料。西方人非常感兴趣能看到这个点,在于你如何体现这个不同之处在哪。


经过这些年的普遍推广,还有年轻的艺术家在不断的尝试的时候,我们可以证明漆的可能性是非常非常广的。所以我觉得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漆文化也是承载了东方人内敛、含蓄、厚重的特征。它有着说不清楚的一个基因在里头,也是它文化属性很重要的一个符号。


那么对于我来说,我把它凝练成一个符号,通过这个符号,使西方人在看东方的时候,能够感知到漆文化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现象。也就是说,它虽然古老,但是也具备现代性的特征。对于漆艺从业者、艺术家,或者是设计师来说,如何驾驭这个材料去表达你的艺术时,是用世界通用的审美语言体系,但我们在推广或者是传播的时候,能够额外感受到这背后文化唯一性和独特性。因此,我觉得漆应该是无法做到脱离中国传统文化的,它是有根的。因为这个物种只适合东方的土壤它才能生存。



Q:您的设计灵感通常来源于哪里?您会在创作的时候提前设想作品展出时的具体效果吗?以及对观众的反应有某种具体期待,还是更专注于自我的表达之中?

A:

设计灵感的寻找是具有随机性的,最重要的是你内心世界的释放和承载。这个过程不是简单地规定一个主题,然后以这个为方向去创作。


比如说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很多小孩子,尤其是没受过训练的小孩子画的东西,线条都拉不直,但是画得特别生动,这个过程是将他内心的一些东西释放出来。但是随着小孩子的成长,他们会接受各种训练,在各种框架的叠加之后,将变得越来越拘谨,而且也不会回到纯粹的释放过程中去了。


回到艺术创作的过程,它也是内心追求的释放,很多作品把我想表达的完全表达出来了,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相由心生,将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想法,找到自己的语言体系再表达出来。


对于我本人来说,我对艺术的理解,对材料的理解,对文化的理解,可能是一个叠加的,一个复合性的,很难说清楚的东西。但我必须释放出来,我释放的东西肯定与其他人和前人不同,这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我做艺术的原因。至于灵感的实现,有的灵感需要我立即去实践,有的则需要沉淀一段时间,没有固定标准,完全根据我个人的心性和情况来决定。



Q:请向观众介绍一下您本次的参展作品,以及选择这一组作品参展的原因。

A:

这次参展的几件作品是传统材料与当代观念融合,打破了传统漆工艺的界限,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表达形式。作品中天然大漆、瓦灰、麻布、金属粉、螺钿和松石等材料的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质感和光影效果。这种结合呼应着当代艺术对于材料和手工艺的重新审视,同时展示出了漆工艺在当代艺术中的潜力和可能性。


《云霭》采用脱胎工艺,以天然大漆、麻布、瓦灰、螺钿为原材料。传统漆艺中的螺钿主要以华丽华贵的表面图案画面以及夺目光泽的来源为主要表达途径。当我们以「反传统、反规则」的当代艺术创作思维来反思漆的当代转换时,这样一种介于80年代以来逐步发展的漆画和传统立体造型之间的形态便是我们探寻过程中的一种实验创作。



《云霭》




《赤满江》探索漆「立体」与「平面」之间的关系与界限,并试图打破这一常规的对立。尝试使漆这一古老的材料,在更为现代的造型载体上充分展现其造型能力及多样化的视觉效果。这一系列作品造型庄重古朴,在创作手段上大胆采用了漆工艺「云雕」脚料,将其作为「循环」的表达语汇完美融入于整体中,探索了一种新的艺术语言。材质、色彩与造型在整体呈现上相得益彰,表现了关于漆与人、自然、时间的思考,以及对漆当代性的体悟与阐发。



《赤满江》

《空悠游》



Q:您希望观众在欣赏完您的作品后,有怎么样的收获、怎样的感情、怎样思考?

A:

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和质感往往无法通过照片完全传达,只有近距离的观察和体验,才能真正感受到作品的独特之处。艺术作品能够引起共鸣,传递情感,这是艺术的核心。东方文化不仅古老,它还充满活力,具有现代性,是东方人身份和基因的一部分。我在创作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包括对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包括对东方的认知,能够通过作品能反射出来,观众能读得懂,那我觉得这个就够了。



图源:受访者供图



展览地址



巴黎设计周中国周

- 主会场·柏丽广场

展厅地址:7 Rue Bailly, 75003 Paris

开放时间:10:00-19:00

扫码查看地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巴黎设计周CW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