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德国】德国土耳其社会悲剧:荣誉谋杀,弟弟枪杀姐姐 时隔11年两个哥哥在土耳其被起诉
↑
请点击蓝色“德国华商”加关注
2005年2月7日,在德国柏林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荣誉谋杀”案件,揭开了德国土耳其人独立于主流社会之外的“平行社会”(Parallelgesellschaft)的黑暗。这里是一个独立王国,伊斯兰教的教义甚至取代德国法律。家庭为了自己的荣誉可以谋杀亲人。
被所谓“荣誉谋杀”的哈图恩·苏如苏(Hatun Sürücü)纪念碑
今年1月26日,也就是在谋杀案发生11年之后,参与谋杀妹妹的两位土耳其人,在土耳其伊苏坦布出庭受审。德国舆论高度关注此案的进展。审理的结果尚有待时日才能得知。
当年,这桩强制婚姻与“荣誉谋杀”案件及此后的讨论在德国引起轩然大波。年仅23岁的土耳其女孩哈图恩·苏如苏(Hatun Sürücü)被她的18岁的弟弟枪杀在柏林的一处公交站台。她出生于德国柏林,父母是来自土耳其的库尔德人。16岁时,她被父亲勒令退学,并被迫嫁给一个远在土耳其的表兄。因为与丈夫及其虔诚信教的家庭不和,她独自离家回到柏林,尝试开始新的生活,并摘下头巾。她的1位弟弟和2哥哥认为她违背了伊斯兰教传统,令家庭蒙羞,于是合力将其杀死。这起案件引发了德国有关穆斯林价值观、强制婚姻和荣誉谋杀的大讨论。在柏林一所中学的课堂讨论中,3名土耳其裔学生对这一谋杀事件表示支持和赞许,称“这只能怪苏如苏自己,这个婊子搞得自己像德国人一样”。这件事被媒体曝光后,再度轰动全国。2005年3月8日国际妇女节期间,德国数个城市都爆发了抗议“荣誉谋杀”的示威活动。但直到今天,“荣誉谋杀”案件在德国仍然层出不穷,在过去5年中,仅被媒体公开报道的此类案件就有114起。
被害的姐姐哈图恩·苏如苏(Hatun Sürücü)和凶手弟弟阿汉·苏如苏(Ayhan Sürücü)
2006年4月,杀害姐姐的凶手弟弟阿汉·苏如苏(Ayhan Sürücü)因为未成年被轻判9年零3个月的徒刑。而两位哥哥因为缺乏证据被宣判无罪释放。
2007年4月,阿汉·苏如苏(Ayhan Sürücü)因为在监狱里呼叫闹事、拥有毒品和斗殴被加刑3个月。
2007年8月,德国联邦法院(Bundesgerichtshof)取消对参与谋杀的两位哥哥Mutlu Sürücü和Alpaslan Sürücü的无罪释放判决,要求重新审理对他们的指控。而这两位哥哥因为具有土耳其国籍而回到了土耳其。德国警方发布全球通缉令追捕两人。而土耳其不愿意将两位公民引渡给德国司法机关。
2013年夏天,德国方面向土耳其当局递送了大量的文件。而此时土耳其当局开始对两位哥哥提出讼诉程序。
2014年7月,杀害姐姐的凶手阿汉·苏如苏(Ayhan Sürücü)坐牢完毕,出狱后被驱逐到土耳其。
2015年年初,柏林-勃兰登堡电视台Rundfunk Berlin-Brandenburg (RBB)播放了一个纪录片,描述了杀人凶手在监狱里成为极端分子,被驱逐到土耳其后不断嘲笑德国。
2015年7月,土耳其检察机关决定对参与谋杀的两位哥哥提出控告。
2015年11月,土耳其检察机关决定,在2016年1月26日对两位哥哥开庭审讯。
土耳其检方指控两位哥哥参与了对妹妹的谋杀。他们为杀人凶手的弟弟提供武器,并指派他们的弟弟杀死妹妹。因此,检方要求对两位哥哥判处无期徒刑。到底法院如何宣判还要拭目以待。此事在土耳其也成为头条新闻,在两国之间激起了极大的关注。
很多人难以理解的是,为什么事过11年才再次起诉这对兄弟?这其中有很多原因,其中有政治的原因和技术原因,也与土耳其和德国以及欧盟的关系发展有关。这兄弟两人是库尔德人,并且是极端的伊斯兰教分子,倾向于伊斯兰国。目前,伊斯兰国在土耳其制造恐怖事端,影响了土耳其的旅游业发展。所以,土耳其境内的伊斯兰国分子受到打压。而土耳其境内的库尔德人也不断发动恐怖袭击活动,土耳其人对库尔德人也展示出强硬的压制手段。土耳其因为被欧盟视为阻挡难民潮的缓冲区,所以得到了欧盟30亿欧元的资助,但土耳其还想再追加3亿欧元。目前,土耳其与欧盟的关系比较和谐。
案件回放
2005年2月7日的晚上,柏林郊外的滕珀尔霍夫机场附近,23岁的土耳其女孩哈图恩·苏如苏(Hatun Sürücü)正行色匆匆地赶往公共汽车站。毫无任何征兆,枪声在她耳边响起。哈图恩·苏如苏身中数枪,头部的几枪是致命的。事发后法医的检查表明,凶手是在她的身边开枪的。
哈图恩·苏如苏(Hatun Sürücü)的丧礼灵台
随着调查的深入,有记录显示几个月前,她曾向警方求助,声称她的几个兄弟威胁要干掉她。警方逮捕了她的三个兄弟,罪名是蓄意谋杀。此案的检察官称,这三人的年纪分别是25岁、24岁和18岁。25岁的哥哥从黑市搞到了凶器,24岁的哥哥把哈图恩·苏如苏骗到了事发现场,18岁的小弟开枪打死了她。
家庭会议策划谋杀亲人
对这三人的审讯从2005年的9月21日开始,18岁的阿汉·苏如苏(Ayhan Sürücü)在法庭上供认是他开枪打死了自己的姐姐,但同时他声称他所做的一切只是个人行为,没有人是他的同伙。一位土耳其裔的律师赛亚恩·阿塔斯告诉记者,这是哈图恩·苏如苏的家庭会议精心谋划的一次谋杀,阿汉·苏如苏是这个家庭议会精心挑选出来的杀手,他们企图以此来逃避法律的制裁。根据德国青少年法律,18岁的阿汉·苏如苏最多被判入狱10年,而实际的关押时间不会超过三分之二的刑期。也就是说,如果阿汉·苏如苏的罪名成立,他顶多在狱中呆上六七年就会被释放出来。
哈图恩·苏如苏来自德国柏林一个土耳其库尔德人的移民家庭。八年级毕业后,在父母的要求下她辍学回家。不久以后,她就被父母送回土耳其和一个表兄结婚。婚后的生活并不幸福,哈图恩·苏如苏随时寻找机会准备重回德国。在她看来,那里才是自己的家乡。
怀孕后的哈图恩·苏如苏终于瞅准一个机会“逃回”了德国,一个妇女庇护所收容了她。在那里,17岁的哈图恩·苏如苏生下了儿子坎恩。在庇护所的帮助下,她完成了中学的学业并取得了毕业证书。2004年,通过职业培训,哈图恩获得了电工学徒业资格,有了固定经济来源。幸福、独立的生活看上去离她不远了。
她变得像德国人了是“忘本”
当哈图恩开始觉得终于能够完全摆脱家庭的束缚,开始享受自己的生活时,她的变化之大让所有的人都瞠目结舌。她开始化妆,发型也变成了披肩长发,戴耳环、手镯和项链。对于陌生男子的邀请,也试着接受。幸福的生活总是不能长久,就在她即将要收到熟练工证书前夕,她的兄弟结束了她的生命。
很明显,在哈图恩的兄弟眼中,她之所以“该死”就在于尽管生活在德国,但却已经变得像一个德国人。这种“忘本”的言行是不能容忍的。一份土耳其报纸事后报道称,哈图恩的一个哥哥称当哈图恩不再戴自己民族传统的头巾时,就表明她拒绝回归她的家庭,试图结交外面世界的人。
到目前为止,还不清楚是谁主导策划了这次谋杀。从类似的事件来看,一般是父亲决定如何惩罚“出格”的孩子。不过参与过几起类似案件辩护的赛亚恩·阿塔斯律师却认为,母亲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有着相似经历的母亲会把同样的命运强加在她们女儿的身上。曾就此做过深入采访的土耳其裔德国作家耐克拉·克勒卡解释说:“为了团结,母亲会强迫女儿接受家庭的安排。”就好像哈图恩,她也曾质问过母亲为什么要强迫她接受这样的婚姻,不过事实表明这根本与事无补。在关押哈图恩两个哥哥的狱室中,他们把妹妹的照片贴在了墙上。
一个柏林市民不了解的世界
新的“柏林墙”正在这个城市慢慢生成。要穿越这个新的“柏林墙”,你必须对靠近柏林市中心的克罗茨堡(也叫十字区)、新克尔恩区和韦丁有所了解。置身其中,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大多数柏林市民都不甚知晓的世界。
以新克尔恩区为例,当地人引以为豪的是他们的居民有165个民族之多。这其中最大的一群就是占人口总数百分之四十的土耳其人和库尔德人,第二大民族是阿拉伯人。在勃兰登堡(环绕柏林,前东德的一个州),这个只有百分之二的外国移民的地方,不同种族之间的冲突还时不时发生。可在新克尔恩区,这种冲突几乎没有发生过。新克尔恩区的一位议会女议员告诉记者,当地居民会很礼貌地和你谈论我们土耳其人怎么怎么样。不过当他们遇到阿拉伯人时,态度就不那么友好。
“9·11”之后,德国对阿拉伯裔移民这种容忍力开始发生变化。随着美国人和大多数德国人宣布无条件团结在一起,克罗茨堡和新克尔恩区的动乱也开始出现。鞭炮不时地被扔到街上。刚开始可能只有一个人扔鞭炮,稀稀拉拉、零零散散,或许看上去还有那么一些喜庆气。多一个再多一个,最后成百上千的鞭炮被扔出来庆祝动乱,德国人开始慌神了。对于住在克罗茨堡和新克尔恩区的人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明白谁才是他们真正的“邻居”。
三位女作家讲述真实经历
三位阿拉伯裔女作家的作品让更多的德国人开始关注生活在他们中间的阿拉伯人。她们是赛亚恩·阿塔斯律师的《探火之旅》,耐克拉·克勒卡的《外国新娘》和塞拉普·西蕾莉的《我们是你的女儿,不是你的荣誉》。三位同龄的作者均有着相似的背景,在德国长大,熟知德国的历史文化,受过良好的教育,事业有成。这三人之间另一大相似点就是为了自由都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其中两人差一点变成“哈图恩”。因为拒绝按照传统方式向父亲敬礼,耐克拉·克勒卡险些丧命在父亲的板斧之下;赛亚恩·阿塔斯律师在克罗茨堡创办了一个妇女收容所,这让一些人对她十分不满,甚至企图暗杀她;13岁的时候,为了逃避家里安排的婚姻,塞拉普·西蕾莉不惜以死抗争,可这也没能改变父母的心意。塞拉普·西蕾莉还是被送到了土耳其,接受了父母安排的婚姻。数年之后才得以逃回德国,那时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这三位女作家以自己的经历为蓝本,向外界描述了生活在西方国家的阿拉伯妇女的悲惨生活。
据赛亚恩·阿塔斯估计,在德国每年至少有一半的土耳其裔的年轻女子被迫接受这种“包办婚姻”,伴随着这种包办婚姻的往往是虐待与强奸。新娘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在父母的胁迫下履行家族强加给她们的义务。另一方面,这种婚姻也给新郎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伤害。尽管他们的传统认为这些新郎是受益者,但不能否认的是新郎们也被剥夺了选择与自己喜欢的人结婚的权利。一个男人如果要自己挑选新娘同样也会面临家族的威胁乃至杀害。
九年内至少发生49起“荣誉谋杀”
近几年,越来越多戴厚面纱、穿长袍的女子出现在德国的阿拉伯人聚居地区。根据耐克拉·克勒卡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这些女子多数未成年。如果德国的一个阿拉伯人家庭有男孩到了结婚年龄,他的母亲就会想办法花重金从土耳其的一些偏僻的山村“买”一个媳妇回来。就这样,随着这些“过埠”新娘年复一年地涌入德国,一个平行于德国主体社会之外的小社会逐渐产生了。在这个圈子中,德国的土耳其移民很自然地保持着自己的传统习俗。
实际上,在哈图恩·苏如苏被谋杀之前,已有足够多的迹象表明,一个平行于德国主体社会的小社会正在形成。在过去的九年中,至少发生了49起这样的“荣誉谋杀”。报纸一般会在“社会百态”这样的栏目中报道这样的事,着眼点只是家庭悲剧。可以肯定地说,从这一点出发,哈图恩·苏如苏被杀事件是永远也不可能登上报纸的头条。但是如果换个角度,把此次谋杀事件放置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这将是一条让新闻界“发狂”的“好新闻”。就在距哈图恩·苏如苏被杀现场几百码的一个高中,三个阿拉伯裔学生公开宣称他们赞成这样的谋杀。在这之前不久,一位女生就因为穿着“不符合传统要求”而被他们暴打了一顿。正是这三个学生的公开称赞使得哈图恩·苏如苏的谋杀案成为全德国关注的焦点,“小社会”也因此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这件事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在新闻上哈图恩的一个妹妹对着摄影机说:你们是怎么了,我姐姐先在天堂,你们应该感到高兴。
(摘自网络,文章发表于2005年)
请关注德国《华商报》公众号
“德国华商”,请惠刊广告
“德国华商”是德国《华商报》的微信公众号,旨在传递德国主流社会和华人社会的各种资讯,涵盖餐饮、贸易、房地产、旅游、移民、保险、交通、留学等各个行业,推动中德的友谊与经济交往。
《华商报》创刊于1997年初,是德国第一大华文报纸,华人在德经商的指南,生活的宝典。《华商报》是连接德国社会与华人社会、德国企业和中国企业的桥梁。
“德国华商”公众号目前有直接订户超过万人,且每天在增加之中。凡在“德国华商”微信公众号刊发的广告和文章,通过本报主编的私人微信号再次转发到5000多个联系人的朋友圈中,通过反复转发,可以快速到达德国华人的手机微信里,并能扩散到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