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ell Death Differ︱龙建纲/刘健康/张令强合作报道前列腺特异性癌基因OTUD6A促进前列腺癌发生机制

姚海龙等 岚翰生命科学 2023-03-10



撰文姚海龙,刘俊辉,李东霖,邹正

责编︱王思珍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rCa)是男性特有疾病,高居全球男性癌症发病率第二位。MYC是PrCa的重要驱动癌基因[1]MYC基因的扩增是PrCa中最常见的染色体改变之一,也是导致PrCa患者的低生存率的重要因素[2]。此外,在PrCa患者中还已经检测到c-Myc mRNA和蛋白质的过表达,其中包括80-90%的原发性PrCa患者[3]。与PTENp53的丢失相比,c-Myc的激活发生在PrCa早期的前列腺上皮内瘤变期[4]仅c-Myc 的过度表达就足以使人类前列腺上皮细胞永生化[5]

 

c-Myc是一种不稳定的蛋白质,其稳定性受泛素化与去泛素化调节,改变c-Myc蛋白稳定性是一种治疗PrCa的潜在策略。目前在乳腺癌、结肠癌和肺癌中,都已鉴定出了调控c-Myc稳定性的去泛素化酶包括USP22[6]、USP28[7]、USP36[8]和USP37[9]然而在PrCa中是否存在特异性调控Myc的去泛素化酶,从而推进PrCa的靶向治疗仍不清楚。

 

2022年2月25日,西安交通大学的龙建纲刘健康课题组与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张令强课题组合作于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杂志发表了题为“Prostate-specific Oncogene OTUD6A Promotes Prostatic Tumorigenesis via Deubiquitinating and Stabilizing c-Myc”的研究论文。项工作首次在人前列腺癌组织、前列腺癌细胞和转基因前列腺癌小鼠中证实,抑制去泛素化酶OTUD6A可以通过重编程前列腺癌中MYC驱动的代谢重塑,实现抑制前列腺肿瘤的效果。



一、前列腺癌患者的高 c-Myc 表达由转录和翻译后修饰调节

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大约8%的PrCa患者的致癌基因MYC存在扩增,扩增的MYC与PrCa患者较差的生存境况相关。此外,PrCa 患者中c-Myc的mRNA 和蛋白质水平之间没有相关性,这表明至少在PrCa环境中,c-Myc蛋白同时受到转录和翻译后调节(图1)。SPOP是原发性PrCa中最常见的体细胞突变,然而,SPOP 突变与PrCa患者中c-Myc蛋白水平升高无关。此外作者还检测了已报道的其他几种癌症中c-Myc的去泛素化酶在PrCa细胞中的作用,发现已报道的集中去泛素化酶修饰并不是PrCa 的可能诱因。因此也激励了作者进一步去筛选在PrCa中真正靶向c-Myc的去泛素化酶。


图1:c-Myc在前列腺癌中的过表达由转录和翻译后修饰所调节。

(图源:Peng et al., Cell Death Differ, 2022)

 

二、确定OTUD6A为PrCa中c-Myc的生理性DUB

基于USPs家族在前列腺癌中与c-Myc表达水平无明显联系,研究将重心放在了DUBs的第二大家族OTU上。生物信息学方法加上生化实验,筛选出去泛素化酶OTUD6A能去除c-Myc的多聚泛素化链。此外,对OTUD6A的结构域分析也确定了OTU结构域在OTUD6A与c-Myc相互作用中的关键性。OTUD6A的过表达延长了c-Myc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半衰期,而OTUD6A突变型则不具备此功能。确定了OTUD6A是前列腺癌中c-Myc的生理性去泛素化酶

 

三、OTUD6A在PrCa中特异性扩增,且OTUD6A蛋白水平与c-Myc丰度呈正相关

为进一步OTUD6A作为致癌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功能,作者系统分析了OTUD6A在不同癌症中的基因多样性(图2),发现OTUD6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特异性地表达增高,这在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中更明显。OTUD6A的高表达所导致的OTUD6A mRNA水平的上升与前列腺癌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因此,作者认为OTUD6A可能是一种前列腺癌新的生物标记物和治疗靶点。人前列腺癌样本的免疫染色结果显示OTUD6A蛋白表达水平与c-Myc表达水平成正相关。通过比较OTUD6A和其他OTU家族成员在小鼠不同组织中的分布,可以明显看到OTUD6A在小鼠性器官或组织中的表达量较高,这与OTUD6A在人体中的表达相一致。进一步证明了OTUD6A在前列腺肿瘤发生中的重要作用


图2:OTUD6A仅在PrCa中显著扩增,OTUD6A蛋白水平与PrCa患者中的c-Myc表达正相关

(图源:Peng et al., Cell Death Differ, 2022)

 

四、敲除OTUD6A可抑制体外和异种移植小鼠的前列腺肿瘤发生

为了进一步确定OTUD6A是否促进前列腺肿瘤的发生,作者在PrCa细胞系中利用对OTUD6A进行了敲低和敲除,体外实验表明OTUD6A可以在调节PrCa细胞中c-Myc蛋白的稳定性。在前列腺癌异种移植小鼠模型中的结果也证实OTUD6A在体外和异种移植小鼠中促进前列腺肿瘤的发生。作者进一步比较了OTUD6A对野生型c-Myc和非磷酸化突变体的影响,在细胞实验和异种移植小鼠中均证实,OTUD6A的缺失只显著降低了野生型c-Myc的蛋白质和细胞增殖水平,而非磷酸化突变体不受影响。这些数据共同表明:OTUD6A主要通过去泛素化和稳定c-Myc癌蛋白来促进前列腺肿瘤的发生。

 

五、敲除Otud6a可抑制Hi-Myc转基因小鼠中Myc诱导的前列腺肿瘤发生

为了评估Otud6a的缺失是否在体内抑制Myc诱导的前列腺肿瘤,作者将Otud6a基因敲除小鼠与Hi-Myc-PrCa小鼠杂交。Hi-Myc Otud6a+/y小鼠中c-Myc的过度表达导致严重前列腺癌表型,而Hi-Myc OTUD6a-/y小鼠的侵袭性前列腺癌表型显著降低(图3)。作者将前列腺肿瘤分为不同的组分,发现Hi-Myc OTUD6a-/y中所有组分的重量都明显低于Hi-Myc Otud6a+/y中的重量。组织学分析表明,Hi-Myc Otud6a+/y小鼠在前列腺具有浸润性癌表型,相比之下,Hi-Myc Otud6a-/y小鼠显著减少了侵袭性病变,仅有轻度增生表型。进一步的免疫染色分析表明,c-Myc蛋白在Hi-Myc Otud6a+/y小鼠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有高表达,在Hi-Myc OTUD6a-/y小鼠中,c-Myc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的细胞核中,且信号强度弱于Hi-Myc Otud6a+/y小鼠,进一步支持OTUD6A在调节前列腺中c-Myc蛋白的稳定性和丰度方面的作用。总之,在转基因PrCa小鼠中的结果表明,OTUD6A调控前列腺中的c-Myc稳定性和表达水平,并且OTUD6A的缺失抑制了体内由c-Myc诱导的前列腺肿瘤发生。


图3:Otud6a基因敲除小鼠与Hi-Myc转基因小鼠杂显著抑制Myc驱动的前列腺肿瘤发生。

(图源:Peng Y, et al., Cell Death Differ, 2022)

 

六、敲除OTUD6A可以逆转Myc诱导的PrCa代谢重塑

c-Myc是一系列基因的关键转录因子,这为其在各种癌症(包括乳腺癌和PrCa)中的致癌作用提供了机制上的解释。为了进一步探索OTUD6A/c-Myc是如何调节前列腺肿瘤发生的,对Otud6a+/yOtud6a-/yHi-Myc; Otud6a+/yHi-Myc; Otud6a-/y小鼠的前列腺组织/肿瘤样品的转录谱进行了分析(图4)。通路主要富集于代谢调控功能,包括三羧酸循环、糖酵解等。与转录组学结果一致,在一组人类PrCa细胞系中敲除内源OTUD6A导致糖酵解限速酶HK2和LDHA的mRNA水平下降,XF24 Seahorse细胞能量代谢测定仪检测结果显示PrCa细胞内源OTUD6A的缺失导致糖酵解能力下降。另一证据是,在人类PrCa样本中,HK2和LDHA的mRNA水平与c-Myc表达呈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代谢异常是Myc驱动的PrCa的一个重要表型,OTUD6A可能是对抗c-Myc过表达和代谢异常的PrCa的一个有希望的治疗靶点。


图4:OTUD6A/c-Myc重塑前列腺癌代谢

(图源:Peng et al., Cell Death Differ, 2022)


文章结论与讨论,启发与展望
通过调控c-Myc蛋白的稳定性是合理治疗Myc导致的癌症的重要策略。这项研究首次发现去泛素化酶家族成员OTUD6A是前列腺癌中特异性扩增的原癌基因,是前列腺中特有的c-Myc去泛素化酶,其高表达是促进前列腺癌发生的重要原因。研究首先在人前列腺癌样本中证实c-Myc的高表达维持在翻译后水平,确定OTUD6A是前列腺癌中c-Myc的生理性去泛素化酶,其蛋白水平与c-Myc丰度呈正相关。在体外和异种移植小鼠模型中,OTUD6A敲除能够抑制前列腺肿瘤的发生,同时Otud6a基因敲除小鼠与Hi-Myc转基因小鼠杂交后,显著抑制了Myc驱动的前列腺肿瘤发生。这项研究揭示OTUD6A可能是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关键靶分子,靶向OTUD6A可能是治疗Myc驱动的PrCa的一种有潜力的治疗方法。


成果是2021年该团队在基于能量代谢重编程进行癌症防治研究在Cell Research发表了“Skp2 dictates cell cycle-dependent metabolic oscillation between glycolysis and TCA cycle”论文后,又一突破性发现,为前列腺癌的预防和治疗带来了希望。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18-022-00960-x


通讯作者:龙建纲(左10),刘健康(居中)

(照片提供自:西安交通大学龙建纲/刘健康课题组)

 

西安交通大学龙建纲教授、刘健康教授和军事医学科学院张令强教授为本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教师彭韵桦副教授、哈佛医学院刘静博士、西安交大博士研究生王珍、军事医学科学院崔春萍研究员为共同第一作者,参与这项工作的还包括哈佛医学院魏文毅教授、西安交大刘华东教授和温玉荣教授、中山大学郭剑平教授、武汉大学张金方教授、西安交大生命学院研究生张田田张爽曦高佩佩侯占武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中国博士后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欢迎加入西安交通大学线粒体生物医学研究所

西安交通大学线粒体生物医学研究所 (Institute of Mitochondrial Biology and Medicine)是生物医学信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组成单元之一,2009年1月成立中国首家研究线粒体生物学和医学的研究所。2011年研究所与雀巢公司北京研发公司联合建立营养与健康实验室,2012年获陕西省发改委批准成立陕西省营养与健康工程研究中心。2015年11月16日西安交通大学Douglas C. Wallace线粒体表观与遗传学信息科学研究所揭牌成立。 2016年获学校批准成立国际联合实验室(筹);2017年9月成立西安交通大学-三八妇乐集团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2019年4月成立西安交通大学-小天使集团细胞营养与生命健康研究院,2019年9月成立西安交通大学-中秦汇融再生医学联合研究院; 2020年12月获陕西省科技厅批准成立陕西省线粒体生物医学创新引智基地。研究所拥有国际一流的线粒体生物学与医学研究平台,活跃在国际线粒体和自由基医学等领域。研究所首次提出并建立“线粒体营养素”理论,在创新性研究工作开展、国家重大项目承担、国际合作等方面获得重要突破,是我国线粒体医学研究的主要团队之一,在国际上拥有一定的影响力。

有兴趣加如本研究团队的同学和科研人员请联系:龙建纲(https://gr.xjtu.edu.cn/web/jglong),刘建康(https://gr.xjtu.edu.cn/web/j.liu/1),或彭韵桦(https://gr.xjtu.edu.cn/web/y.peng


(图源:西安交通大学线粒体生物医学研究所)


往期文章精选

【1】Nat Methods︱费鹏/张玉慧课题组合作报道活细胞超分辨成像研究的新进展

【2】Current Biology︱孔凡江/刘宝辉揭示SOC1同源基因的进化与变异提高大豆产量

【3】PNAS︱ 新发现!一种调节脑内神经元发育和促炎反应的小胶质细胞亚型

【4】Nature︱心房颤动和心律失常的新机制! 心脏降钙素所介导的旁分泌信号转导如何控制心房纤维形成和心律失常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查看)  


1. Siegel RL, Miller KD, Fuchs HE, Jemal A. Cancer Statistics, 2021. CA Cancer J Clin 2021, 71(1): 7-33.

2. Ribeiro FR, Jeronimo C, Henrique R, Fonseca D, Oliveira J, Lothe RA, et al. 8q gain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poor survival in diagnostic needle biopsies from prostate cancer suspects. Clin Cancer Res 2006, 12(13): 3961-3970.

3. Tomlins SA, Mehra R, Rhodes DR, Cao X, Wang L, Dhanasekaran SM, et al. Integrative molecular concept modeling of prostate cancer progression. Nat Genet 2007, 39(1): 41-51.

4. Gurel B, Iwata T, Koh CM, Jenkins RB, Lan F, Van Dang C, et al. Nuclear MYC protein overexpression is an early alteration in human prostate carcinogenesis. Mod Pathol 2008, 21(9): 1156-1167

5. Williams K, Fernandez S, Stien X, Ishii K, Love HD, Lau YF, et al. Unopposed c-MYC expression in benign prostatic epithelium causes a cancer phenotype. Prostate 2005, 63(4): 369-384.

6. Kim D, Hong A, Park HI, Shin WH, Yoo L, Jeon SJ, et al. Deubiquitinating enzyme USP22 positively regulates c-Myc stability and tumorigenic activity in mammalian and breast cancer cells. J Cell Physiol 2017, 232(12): 3664-3676.

7. Popov N, Wanzel M, Madiredjo M, Zhang D, Beijersbergen R, Bernards R, et al. The 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USP28 is required for MYC stability. Nat Cell Biol 2007, 9(7): 765-774.

8. Sun XX, He X, Yin L, Komada M, Sears RC, Dai MS. The nucleolar 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USP36 deubiquitinates and stabilizes c-Myc.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5, 112(12): 3734-3739.

9. Pan J, Deng Q, Jiang C, Wang X, Niu T, Li H, et al. USP37 directly deubiquitinates and stabilizes c-Myc in lung cancer. Oncogene 2015, 34(30): 3957-3967.



制版︱王思珍


本文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