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太上感应篇》:福气多的人,身上往往都有这个特征!

点击蓝字关注👉 三官庙 2023-04-05


什么样的人,身上福气更多?


《易经》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老子《道德经》则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太上感应篇》开篇第一句便说: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1


由此可见,福气多的人,身上往往都有这个特征——善!


老话常说“吉人自有天相”,何为“吉人”?其实就是指“善人”。


善人有善报,恶人有恶报。内心善念起,吉神随之;内心恶念起,厉鬼行之。所以,佛家云:万般皆由心,祸福由心造。


世界万物都遵照着“吸引力法则”,我们心之所想,然后事之所成。飞机之所以能够被发明出来,首先是因为人类有个“凤翔梦”;生活之所以越来越美好,首先是因为我们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并努力向前迈进!


如果我们内心善良,则会向外散发积极正能量,吸引来同等能量的“真善美”,好福气也不请自来。反之,一个人内心消极、情绪负面,则会把“真善美”都排斥走,最后就祸患降临了。



2


那么何为善人呢?


难道说谁捐款100万就是善人了吗?那么没有能力捐那么多钱的人,就一定不是善人吗?所以说,善人的标准不要用物质等世俗标准来衡量。


老子《道德经》第二章说:天下的人都能认清美好的事物,那丑陋的事物就存在了。


大家都能认定什么是善良的事物,那恶的事物也就存在。可见,善与恶都是相对的,是因为人们的“分别心”而定义出来的!


显然,这种世俗的善恶标准是不可取的,也不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到底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明代的善书《了凡四训》中,中锋禅师给出了答案——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情,是善;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是恶。而且,真正的善,不是作秀,而是真实地发自内心!



3


具体又该怎么做,才能称之为善人呢?《太上感应篇》中说得很清楚:


力行好事,多积阴德。发慈悲心,爱护生物。尽忠国家,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先端正自己,然后劝化他人,怜惜和救济孤寡无依靠的人。尊敬老人,爱恤他人的幼儿。昆虫草木,尚且不能伤害。


别人有不吉利事,应怜悯他,高兴别人做好事。别人有急需时,慨然济助。别人有危险时,立刻救他。


不宣扬他人的缺点,不夸耀自己的优点。阻止恶事,表扬善事,把多的让给人,自己取少的。受人欺侮,不怨恨,受到宠爱,要看成像天上掉下来一般惊畏,并加紧积功德。给人恩惠,不求报答。施舍给人,没有后悔。


如此这么做人做事,就慢慢接近于“善人”,那么大家都尊敬他,上天会保佑他,应得福禄,不求自来。邪神凶星敬畏他,不敢相犯,众神之灵处处保护他,做任何事必定成功,可达成神成仙的愿望。


真的善人,应该是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日积月累,三年内,上天必降下福气。













泡个枸杞水就叫养生?清晨跑几圈就叫养生?晚上吃半饱就叫养生?那可真是大大的误解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养生延寿文化。




我们从《黄帝内经》说起,作为中医养生理论的奠基之作,充分考虑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在论述人体生理病理时,将天时气候、地域环境、个体差异作为选择养生方法的重要依据,形成了“三因制宜”的养生观。




一、因时制宜



《黄帝内经》十分重视时间节律,认为医者必须通晓天文历法,并将其作为从医的门槛,故《素问·六节藏象论》《灵枢·官针》都说:“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素问·生气通天论》更说“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明确指出了人之所以能避外邪之犯,是顺应了时间规律养生的缘故。




《黄帝内经》顺时养生要做到以下三点。




1

顺年节律养生

周年节律指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周期的节律变化。一年之中可分四时,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认为四时阴阳变化是万物生命之本,人要想保持身体健康,必须顺应四时阴阳的消长变化规律。




因此该篇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因时养生”法则,强调要顺自然四时物候之变化而采取“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的养生方法,对养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素问·脏气法时论》《灵枢·五音五味》等篇还提出五脏应五季,五季食物各有所宜的观点,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除一周年之内的节律外,还有五运六气的超年节律变化,运气学说认为,自然气象存在着5年、6年、10年、12年、60年等周期 。




由于每一年岁运不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各不相同,人之患病情况不同,治未病所需之药食亦不相同,因此要“司岁备物”方可“无遗主”。




2

顺月节律养生

周月节律指以1个恒星月或朔望月为周期的节律变化,其产生的原因是月球绕地球周期公转。地球上,海水受日月引力而有潮汐,人体气血受其影响而有盛衰变化。




《灵枢·岁露论》指出“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月郭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虚,其卫气去,形独居。”




《素问·八正神明论》亦有类似的论述,并指出“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




又说“月生而泻,是谓脏虚;月满而补,血气扬溢,络有留血,命曰重实;月郭空而治,是谓乱经。阴阳相错,真邪不别,沉以留止,外虚内乱,淫邪乃起。”




既说明了人体气血盛衰存在月节律变化,还指出了违反月节律而治的不良后果。




因此,无论是治疗疾病还是养生防病,都应当要注意“因月而调”,避免灾祸内生。




3

顺日节律养生

一日分为四时,则朝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因此,一日之中的养生亦当同年节律,朝养生,日中养长,日入养收,夜半养肾。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




将一日分为平旦、日中、日入三时而论,指出人的阳气平旦初生、日中阳气隆盛,日西阳气内收,因此在日西入夜之后,要减少劳作及户外活动,若违背此原则,则会形体困顿。




二、因地制宜



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生活习惯、饮食特点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东方生风”“南方生火”“中央生湿”“北方生寒”“西方生燥”,指出五方的气候各不相同。




《素问·异法方宜论》进一步指出五方地理环境、气候因素的不同,导致人的生活习惯、饮食特点的差异。




实质上,特定的生存环境造就特定的生活习惯,造就了特定的人群。人类最原始的养生理念来源于生存过程中本能的趋利避害 。




如《素问·异法方宜论》中的北方人“乳食”,其原因在于自然之中阳气不足而阴气有余,导致“风寒冰冽”,而北方又是“天地所闭藏之域”,作物产出相对较少,故乳食以充饥而御寒;又说“脏寒生满病”,其本义在于提示居于北方,应以避寒而就温为养生第一要务。










西方人由于“多风,水土刚强”,故“不衣而褐荐”,多以致密不透风之皮毛为衣以御风寒。就此而言,不同地域之人饮食习惯、生活起居要根据处生活的环境进行适当调整,必须做到“节饮食”“适寒暑”,方能“安居处”而“长生久视”。


体质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灵枢·寿夭刚柔》说:“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




说明体质源于先天,人在出生之时已初步具备了体质特性。




《黄帝内经》对体质的论述多种多样,如《灵枢·逆顺肥瘦》云:“年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此肥人也。……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轻言,其血清气滑,易脱于气,易损于血。……壮士真骨,坚肉缓节监监然。……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




论述了肥人、瘦人、壮人、婴儿内在气血盛衰、皮肉坚脆情况各不相同。而《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则以五行分类,论述木形、火形、土形、金形、水形之人,又以宫、商、角、徵、羽五间对五行之人进一步分类论述,共计 25 种体质,指出各形人体格大小强弱、性格特点各不相同。




《灵枢·通天》则以阴阳五态分类,论述了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阴阳平和之人等五种体质。




此外还有从人格来对体质进行分类的,如《灵枢·论勇》的勇者、怯者,以及《素问·血气形质》的形志苦乐分类。体质不同,其内在脏腑气血之盛衰亦不相同,故养生必须以体质为依据,不同的体质选用不同的养生方法。




2

辨年龄养生

出生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结构、机能、代谢也随之而变化,从而形成体质的差异。




《灵枢·营卫生会》说“老壮不同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则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




指出人在不同年龄阶段时,其脏腑气血盛衰存在差异,少儿至青少年时,人体气血渐充、脏腑功能逐渐强盛,在中年盛壮之后就逐步走向衰老;




在五脏六腑平定强盛之后,脏腑功能从肝开始按照相生次序逐渐衰退,至五脏皆虚、形神相离之时走向生命终点,人体整个生命过程之变化受气血之盛衰、脏腑功能之强弱的影响。




由于年龄不同,体内气血盛衰情况不同,故养生法则必须因年龄而定。




3

别男女养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指出男女存在生理差异,男子为阳,以气为用;女子属阴,以血为本。故男子之养生重在养气,而女子养生重在和血。




《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以女七、男八为阶段详细论述了男女生、长、壮、老、已的规律。男子五八衰老始于肾,女子五七衰老始于阳明。除了说明人的生理状态随年龄而变以外,还与性别密切相关。




《灵枢·五音五味》对女性的体质特点概括为“有余于气,不足于血。”即认为女子受经产的影响而处于气有余而血不足的状态。




综上所述,女子的养生应当以血为根本,要重视阳明的调护;男子养生应以精为根本,要重视肾气的保护。




三因制宜作为养生防病的重要原则之一,是中医理论体系中极有特色的一部分,它要求在养生防病的过程中,必须将人所处的时空环境特异性结合在一起综合进行考虑,知常达变,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如果我们读了《了凡四训》,便可知道行善积德的福报很是很深厚的,正所谓是“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道教信士居家如何修行,修行应该诵读哪些经典?

《道德经》:不论人非,不记人过,不忘人恩!

《易经》:做最好的自己,才能碰见最好的别人

道教智慧:用智商做事,用情商做人,做个有雅量、气量和心量的人!

孔子三见老子,老子的三段话,道尽天道玄机!

《清静经》:人心好静,而欲牵之,清静淡泊是一种大智慧!

庄子:普通人逃避问题,聪明人解决问题,智慧的人消除问题!

道教著名思想“上善若水”,太有智慧了!

《道德经》:真正彻悟这两条天规,好运增多,福报不请自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