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的第一个功夫就是“明心见性”,不然练什么功都没用!
什么叫性?性就是先天之心。心性的本体存在形式就是虚无之气。所以,虚就是心性的唯一特征。人自从有了肉体的生命以后,通常是被后天气质所约束,被后天性欲所蒙蔽,被后天恩爱所纠缠,此心不虚的人由来已久了。气是为心所支配的,精是为神所役使的。心神不能安静,像烈马狂驰,像躁猿乱动,精与气就会消耗殆尽。这就是学习丹功的人下手之初非常重视凝神调息的缘故。
因为,神不凝就漫散,漫散则游思杂念不断生发,怎能往一块团聚并成为炼丹的主帅?所以,只有精神高度集中、团聚到一起,才能达到虚的境界。我们人心的虚,这是本来的天赋之性;我们身外自然太空的虚,那是未生万物之前的虚无之性。息不能调,就放纵,放纵则导致脏腑、肌肤都由一团由不规则的口鼻呼吸形成的急躁之气在运行。想让它凝聚起来,成为制造我们生命的能源和动力,那是很难很难的。只有进行调节,它才能平缓,平缓则中和。
我们人身的中和,是我们人身开始产生以后自然赋予的一种法则。因为它具有指使性,所以称为命。所谓命,它的形式还是太和一气。太和一气与虚无之气都是一回事。人在未生以前,此虚无之气悬于天地之间,遍布宇宙,可说是天地万物的本原之命。对于人来说,也就是真性真命。真性命与天、与地、与人、与物,是合而不分的,是共通的。修炼家要使自己成为神仙,自然离不开这真性真命。
(按:欲达真虚,除凝神、调息之外,还有一个调形的方法,务使身端体正,如同天平一般恒稳。有此三调,才有可能达到真虚。无调身的配合,想达到真虚是不可能的。莫说真虚,即是凝神、调息也做不好。试想,如果身不端、体不正、形不松,身体就会不自在、不舒服。那么,凝神神难凝,调息息难调。纵能得虚,必是空想之虚,落于顽空,难得真空。)
进入自然之虚,什么天地人物鬼神都能一概贯通。虽说虚,但天地清和之气自然相投,虚就能实。(按:这里的虚实是指神气的本体,并不相对有形物质而言。虚是指神气的本体特征,实是表示其容现存在,无处不有。)人之所以能通过修炼成功而参同天地的功能,扶助万物的化育,其中变化无穷、神妙莫测的原由,就在于这种神之虚得以感清空之气的投入。这就是所谓虚中有实。如此久久凝聚,自然身心内外会形成刚健中正之象和至纯至精的感受。如此去见性,所见真性才能是真性。
前面讲了见性的功夫,那什么又是明心的功夫呢?心唯虚则灵,心唯灵则明。心能明则一切道理都能兼备,万事万物的演化本质也都通晓于其中。这个明彻无瑕的心,不动的时候则浩浩荡荡、浑浑沌沌、无知无识、对内无想、对外也无想,感觉上光明洞达、穷极宇宙。但它有一个活活泼泼的命理涵养于其中,可以概括和反映万象生机。能达此效果,就得了明心之法。
明心是为了见性。所以,明心是手段,见性是效果。这手段,用一个口诀,叫做“寂然不动”。然而,性是灵活的,灵活的就有动。所以其效果也有一个口诀,叫做“感而遂通”。感而遂通是心性的静极生动的自然现象。心性静极致虚,召感元气相投。元气一投,静极生动,随感而通。这种通就是真正的神通,遇圆则圆,随方则方,活泼自由,而不存在任何障碍,好像游龙一样神妙不测。
前人这样说过,心“静则为元神,动则为真意”。可见神与意指的是一回事,只是以动静的关系而分别用神与意来表示罢了。又听古人这样说:“心无性无主,性无心无依。”这是说,心是性的表现,性是心的主宰。由此可知,心的作用之所以高明广大、神妙无穷,全在于性的含量之力。
所以说,明白了人的真心,也就是明白了真性。但性这个东西在人尚未生时,盘旋于宇宙茫茫太空,为元气。当形成人身之后便是生命的元神,其重要特征是虚而不有。(按:虚而不有:虚,含有空而中和之义;不有,含有不以有为有之义。)学习者初步下手行功,需要先将这个先天心性放得平平静静、活活泼泼,不以有为有,而将它混融托交给虚涵广大的自然,游荡于浑莽的太虚之上,这才能够在体内收伏一身之性火情水,对外釆盗天地的元阳。
久而久之,神自凝定,息自匀调,唯一能感受到的,就是丹田中一点自然天然神息流行于一身内外,人与外部宇宙无一点隔阂,浑然化为一体。那种神息一刻也不休止,似有似无,生机无穷。(按:神息不分阴阳,或称阴阳合体,它的自然特征是无开合、无升降、无出入、动静合一,非体感不能尽述。)当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守住,并以神光照住。守与照的状态,就像猫盯住老鼠,鹰认准了兔儿,既未去捕猎,又不能放它逃走,神志一丝不许外游。性功做到这个地步,命功的效益自然而然就会得到。
人之外的兽类世界可产生山精水怪(按:如狐仙、蛇仙之类),它们能化为人形。这是它们能修命功,并能达到极高层次的功夫现象。但山精水怪与人仙截然不同,它们修成后到处游玩,有满足欲望的地方就尽情贪图,遇到能降伏它们的生灵,它们则有畏惧,甚至做出违背人伦的不仁不义、不顾廉耻的事来,所以最终逃不脱惩罚。这原因也在于它们少炼性功所致。我教学生,必须要学生以明心见性为最当先的基础功夫,道理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