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两味药的方子,治好了长期的失眠!
俗话说:每天睡得好,八十不见老!睡眠和吃饭、饮水一般,使人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需求,医学上认为,一般人不吃饭的话可以维持20天的生命,不饮水大约可以维持7天,而如果不睡眠的话,一般只能维持5天!在睡眠状态中,人的神经、消化、内分泌等各个系统才能获得休息和恢复,长期的睡眠不足,人的体力、免疫力、智力都会大幅度下降,加快人的衰老,造成早衰,缩短寿命!
虽然睡眠对于人体如此重要,但随着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节奏越来越快,压力和焦虑无处不在,失眠也成了全人类的公敌,那么失眠应该如何调理呢?在古代的中医里就有记载,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不过在《黄帝内经》中不叫失眠,而是叫“不得卧”“目不瞑”“卧不安”“不眠”等。
中医历代治疗失眠的验方很多,比较著名的有:治疗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虚烦不眠,的温胆汤;治疗心脾两虚失眠的归脾汤;治疗阴虚血少,神志不安的天王补心丹;治疗心气虚寒,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的柏子养心丸;治疗心肾不交,心火上炎的交泰丸;治疗心火亢盛,阴血不足的朱砂安神丸等等。
然而,中医最早治疗失眠的方剂却是半夏秫米汤。该方出自《黄帝内经灵枢•邪客》篇记载的半夏汤的别名。
《黄帝内经》成书于西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其中不但对于失眠这一病症的原因,病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而且开出了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最著名的方剂,半夏秫米汤!
半夏秫米汤,从立方立旨、方药组成、煎服方法等方面,都对后世临床失眠病证治疗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后世方书及历代医家屡有记载,许多治疗失眠的传世之方也是以此为祖方,所以说,半夏秫米汤被誉为“治疗失眠第一方”,一点也不为过。
那么这个方子有哪些药?怎么使用?且看《黄帝内经》记载,“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故其病新发者,复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
那么,为什么会失眠呢?在《黄帝内经》中,认为失眠是由于卫气运行不循于常道,阳不能够入于阴,营卫失调所致,所以,但凡各种致病因素,包括脏腑功能失调、邪气入侵客止于体内以及体质差异因素等,只要影响到卫气的运行,使营卫之气运行失度,都可能导致阳不入于阴,阴阳相交之路受阻而影响睡眠,导致多种失眠病证的发生。
明确了营卫失度、阴阳失和的失眠基本病机,《内经》就提出了具体的施治原则和方法。治疗原则是“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也就是说,只有祛除厥逆之邪气,开通阴阳交会的道路,使阴阳之气调和贯通,则能安卧入眠,所以《灵枢·邪客》对失眠的治疗方法,推出了半夏秫米汤,并认为这种方法是“此所谓决渎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得和者也”,也就是说采用了补泻兼施,交通阴阳,和调营卫的治疗原则,所以“阴阳已通,其卧立至”。
在实用这个方子的时候,还是要确定主证的,一般来说,以失眠为主要症状,那么失眠也有程度轻重之分,症状轻的,每晚还能睡2-3小时,如果严重的可能彻夜难眠,这样会导致出现一系列症状,比如神倦体乏,头晕纳减,甚至神志恍惚等症。
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为什么这个治疗失眠的祖方,只有半夏、秫米两味药呢?其实这个方子,看似药味简单,实际上意旨深远。半夏性温味甘能通阳,降逆而通泄卫气,且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指出,半夏可以治疗“目不得瞑”;秫米味甘性凉,具有养营益阴、通利大肠的作用,正如李时珍所说:“秫,治阳盛阴虚,夜不得眠,半夏汤中用之,取其益阴气而利大肠也,大肠利则阳不盛矣。”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剂量半夏、 掌叶半夏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有显著的镇静催眠作用。用“秫米”一升,旨在养胃气 、存津液 ,兼防半夏耗伤正气。1909年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认为,半夏秫米汤功效在调整脾胃升降气化功能,能使“胃和”而卧安。《方剂大辞典》谓其主治为“痰湿内阻,胃气不和之失眠”。
再来看看这两味药,首先是半夏,顾名思义,是夏季的一半,应该是夏至之际,夏至是阳极之际,阳极也是从阳转阴的时刻。夏至之前,阳处于上升阶段;夏至之后,阳气由升转降。夏至是一个从阳到阴,阳气入阴的关键点。
我们再来看另一味药秫米作为五谷之一应该归于中土,《黄帝内经》中有介绍黍米味辛。辛主散,秫米的功能应该是辛散中焦土湿。
半夏秫米汤完全顺应自然规律的阴阳变化,通过食物或者药物,将人与自然完美地结合起来。正是因为有天地之气相助,使这样一个非常简单的方子,显示出神奇的疗效,手到病除,一剂药“其卧立至”。
这个方子的秫米,历来都有争议,有人认为是“糯小米”、“北人呼为小黄米”,也有人认为是薏苡仁,也有人认为是高粱米,但从这几种米的性能来看,小米也有养心安神的作用,可用于助眠,用小米,则义胜。
但在这个方子里,除了这两味药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煎药的水。据《黄帝内经》所说,这个煎药的水需要“流水千里以外,扬之万遍”,这就是后来所说的甘澜水,这个水具有荡涤邪秽、疏通下达的作用,用这个水煎药,可以调和阴阳。所以,半夏秫米汤具有补虚泄实、沟通阴阳、和利营卫的功效,失眠患者服之,效如桴鼓。
甘澜水的是古代中医对于煎药水的一种要求,甘澜水也称为劳水,它的制作方法是将水放入盆中,用瓢将水扬起来,再倒下去,反复上千次不止,直到能看到水面上有无数的泡沫,滚来滚去,这种水就叫甘澜水。
甘澜水”出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曰: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即叫甘澜水。后代医家成无已谓此水是扬之无力,取不助肾气也”。现在已不用此种方法。
注意事项:
1、此方中的”秫米“是古称,现代对其具体指什么成分有争议,一说是小米(粟),一说为大黄米(黍),一说为薏米,经过考证,大黄米的可能性最大,但是现在药房一般没有大黄米,以薏米代替,效果相当。
2、方中的半夏有毒性,因此需要久煮。半夏有水旱之分,此方中为旱半夏,目前市面上有用水半夏冒充旱半夏者,请配方抓药时去正规医院和药店,问明再抓。
3、此方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4、失眠根据其症状不同,可细分为心脾两虚、痰热扰心等。如果出现兼证,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加减化裁,比如兼有心脾两虚的,可以加党参、炒白术;比如兼有痰热扰心的,可以加黄连、淡竹茹;如果兼有食滞胃脘的,可以加陈皮、神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