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河通古今,一脉传千年

之文轩 浙江文化产业 2024-03-27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遥闻会稽美,一弄耶溪水。万壑与千岩,峥嵘镜湖里。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

诗仙李白曾传神地描绘了泛舟鉴湖航道之中所见之景色,记述了从钱塘江到鉴湖再到曹娥江的航线,而这条航线也正是浙东运河的主航线。

往事越千年,如今的浙东运河依旧碧波荡漾,泛舟游过,两岸繁华胜当年。

9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绍兴市考察。他前往浙东运河文化园,了解古运河发展演变历史和大运河保护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情况。

临河而建的浙东运河文化园 图源:央视新闻
浙东运河作为中国大运河的组成部分,不仅是海上丝绸之路南起始段,也是我国保存最好且至今发挥作用的运河之一,更在中国和世界内河航运史上有着独特地位。

千百年来,运河水滋养了古越文化,孕育了灿烂的文明,也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一部浙东运河宏伟史诗,一篇越地文化璀璨华章,一幅宁绍山水风物画图”。在此目标上浙东运河文化园应运而生,记录和展示着这条千里碧波的故事。

在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中,浙东运河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又能够为我们带来哪些启发?

俯瞰浙东运河 图源:央视新闻

  1

 悠悠千载运河情      

浙东运河西起钱塘江南岸,经西兴镇到绍兴城至曹娥江,东经上虞丰惠经余姚、宁波汇入东海。灵秀的古运河水,凝结着古代人民的杰出创造,风云际会,人才继踵,诸如东山再起、兰亭集序、雪夜访戴都发生在浙东运河沿线。

“千古名河济天下”。浙东运河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始于春秋越国的“山阴故水道”,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初具规模,成为具有工程控制功能的运河雏形;唐代中叶,随着江南运河沿线航运的逐渐繁忙,开始增设堰碶设施,开挖新河道并疏浚鉴湖,使其成为浙东运河重要的水源。

南宋定都杭州后,浙东运河和江南运河一起成为南宋的航运生命线,运河航运条件和繁荣程度均达到极盛;清乾隆末年浙东运河纳入中国大运河体系,成为连接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之一;如今,浙东运河仍是浙江省构筑沿河产业经济的重要纽带。

海上丝绸之路上,浙东运河也是促进中国与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国际海路交通和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文化交流繁盛。

“因河筑梦兴浙东”。历代营建的港口码头、闸堰工程、纤道石桥等古迹,构成了浙东运河沿线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看到,浙东运河,山水相依,有着难得一见的江南水乡盛景。特别是近年来,在探寻浙东运河的历史渊源中,不断挖掘文化内涵,传承和展现文化印迹,运河古道荣光再现世人眼前。

比如,浙东运河博物馆作为浙东运河文化园的主体部分,犹如一幅浓缩运河文化的“诗路胜景”,立体展现浙东运河千年发展演变史,系统展示运河沿线人文历史价值内涵,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浙东运河博物馆 图源:央视新闻
“越风河韵铸人文”。运河贯南北,文脉承古今。浙东运河一直是吴越文化的生发和传播之地,也是各地文人进入浙江的主要通道,千年来,留下了很多绝美诗篇和传说。据不完全统计,载入《全唐诗》来过浙江的就有450多位诗人,沿途创作了1500多首诗篇,成就了“浙东唐诗之路”。

唐代之后,一直到近代,陆游、范成大、秦观、朱彝尊、鲁迅等著名文人途经浙东运河时,也留下了不少传世佳作。

当然,流淌着的浙东运河还有手工技艺、戏曲文艺、传统节日等文化遗产,讲好中国运河故事,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今人的使命。

比如,传承“运河庙会”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戏曲、文学、民间艺术、传统技艺等非遗文化;讲好浙东运河边梁祝爱情、孝女曹娥等经典传说;整合浙东运河沿线文化旅游资源,推出参观游览经典线路,提升浙东运河文旅影响力,让浙东运河更显文化意蕴,让人民享受运河保护与发展的成果。

安昌古镇运河夜景 图源:绍兴文旅发布

  2

  一江碧水向东流      

“钱塘雪浪与天平,小入曹娥亦有声。”作为浙东运河的重要航段之一,曾经曹娥江的惊涛骇浪与频发的水患一直困扰着浙东运河的航运与利用。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对浙东运河水患的治理,防洪、排涝、筑堤、建闸等一环紧扣一环。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谋划建设浙东引水工程,为解决浙东地区的缺水问题开出良方。这是浙江有史以来跨流域最多、跨区域最大、引调水线路最长和投资规模最大的水资源战略配置工程。

10年引水接力,曹娥江河口段告别涌潮历史,浙东运河更没有辜负期望,开启崭新的河湖兴利时代。

航运更高效、航道更快捷。如今的浙东运河沿线经济快速发展和贸易港口崛起,让古老的浙东运河焕发着新的生机和活力,为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比如,随着杭甬运河的全线改造升级,通航能力实现从40吨到500吨“质”的飞跃。杭州港(萧山港区)、绍兴港、宁波内河港、宁波舟山港等现代化综合港建设完成,标志着浙东运河向东延伸有了出海口,开启了江河海联运的水运新时代。
生态更优美、环境更宜人。自2003年以来,浙江省先后实施水资源配置百亿工程、全域幸福河湖建设、万里清水河道路等重大治水工程,浙东运河水资源供给形势与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

比如,绍兴市大力开展“五水共治”,坚持全域治水的理念,通过“开源、强库、固堤、扩排、综治”等一系列措施,使得城乡河网水功能明显提升,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亲水生活的需求。同时,浙东运河沿线发布“河湖长制”地方标准,有力推动“河湖长制”落地见效,有效保障浙东运河的长效管理。

遗存更年轻、利用更多元。“一条古运河,两岸皆人家”。浙东运河沿线有着众多独具特色的名城、名镇、名村、文化遗产和工业遗存。浙东运河沿线的城市、乡村依托灿烂的运河文化延伸出多样的创新转化形式,焕发出独特魅力。

比如,宁波对月湖、南塘河历史街区、三江口、西塘公园等运河遗产硬件改造提升的同时,植入文创商店、特色餐饮等新业态,激发老街发展活力,让“创意”“新潮”“可持续”“高品质”的现代生活理念在传统街区扎根发芽。

宁波南塘河历史街区 图源:凤凰网宁波

  3

  百世传承一脉香      

“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对大运河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多次对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作出重要指示。

2019年8月,绍兴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绍兴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提出除大运河遗产外,沿线具有保护价值的运河聚落遗产、运河水利工程与航运设施遗产、文物遗存以及运河生态与景观环境等大运河其他遗产要素,也可依照本条例予以保护。
2023年3月31日,宁波市人民政府出台《宁波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实施办法》,守护大运河,朝着规范化、法治化迈进了一大步。

今天的我们,该如何擘画大河汤汤、扬帆万里的蓝图,谋划互联互通、水旱从人的水网,续写千年不绝、博大浑厚的运河文脉?笔者认为,三大作为是关键。

擘画运河发展“新蓝图”。浙东运河不仅是物理空间上的航运河道,更是承载着人民安居乐业、社会蓬勃发展的幸福河。如今,沿着浙东运河,一幅幅美好的生活画卷正被展开。河边绿道,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河畔公园,为城市带来了清新绿意;河上古桥,见证了历史上文人墨客、英雄豪杰和劳动人民的故事。

随着浙东运河沿线博物馆、历史街区、古镇古村等文化空间日益多元化、多样化,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于学习、休闲、体验等多元化的需求,同时也推动了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而新落成的浙东运河文化园,充分展现出了绍兴河湖聚落之“美”,独特的造型与精彩的文化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去打卡参观。

延伸运河文脉“共鸣带”。对于浙东运河的保护与利用,不仅是对运河沿线的文化资源进行保护,还需要沿线的各个地区紧密合作,共同创新和活化人文精神脉络,以推动浙东运河文化走向世界。

比如,通过贯通运河聚落遗产,定期上演非遗市集、展演……在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强强联手中,形成“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新格局;通过举办“同一条运河——杭甬对话活动”,形成共享共建遗产保护城市合作体系;通过体制创新,发挥浙东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和宁波海上丝绸之路“双廊道”优势,共同塑造品牌IP,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走向世界舞台。

驱动运河产业“新引擎”。浙东运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离不开科技与创意的加持,“双向”赋能将激发出浙东运河文化资源的最大潜力。

比如,宁波紧盯区位优势,依托浙东运河文化带打造姚江文创湾等项目,通过发展轨道经济、电商经济,培育文化创意、文化旅游、特色商贸、电子商务等产业,让运河沿岸繁荣盛景再现。

丈亭老街 图源:宁波市文旅局

浙东运河承载着“千年古韵、江南丝路、通江达海、运济天下”的运河之气,也与浙江大地山川共育了“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

千年文脉奔流不息,运河文化焕发新机。我们相信,这条历经千年沧桑的生态之河、文化之河、幸福之河,将以生机勃勃的活力,包容兼蓄的气度,继写新时代的传奇。

声明:若转载稿件请注明来源。

请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文促会


 热文榜 
浙江出版缘何基业常青
人文乡村|“水彩艺术村”的诗和远方
梦回大唐

浙江文促会

投稿邮箱|zjwhcycjh@126.com

有价值?就点击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