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试验项目:蜂拥而上为那般
被人寄以厚望的瑞德西韦,已经很久没有消息了。按照新药测试规范,眼下正在进行双盲试验,要到4月27日才能公开其疗效。昨天又看到一个消息,说是有可能提前一点。总之是严格按照程序在走。
反而是许多国产药物不甘寂寞,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登场,像双黄连、清瘟散之类,管它有用没用,先来胡吹一通再说,反正毒不死人,腰包却是要你掏的。
如此敛财之道,有名有利,半点风险没有,于是不少人跟风学习,也来鱼龙混杂蜂拥而上。先是2月10日前,有40余项临床试验一股脑儿上马,随后半月,新冠肺炎的临床试验,更是由几十项飙升到了200项。
速度之快,令人瞠目。
只要稍微动点脑筋便可以想到,一下子上马如此多的临床试验,除了给前线救治增加负担外,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去哪里寻找那么多合适的病人?如果病人样本量明显不够,又怎么能获得扎实可靠的试验结论?
说得不客气点,像这样项目一窝蜂扎堆上马,简直就是在给抗疫救灾添乱。
通常情况,每项试验需要近1000例左右的患者参与。以目前注册的139项治疗性临床试验来看,保守计算,即便每项要求800例患者参与,总的参与病人就需要10万以上,可目前(以2月25日公布数字看)全国现存确诊病例,仅有4.7万多人,根本就不够分配。
事实上,许多临床试验的样本量明显不够,部分样本量只有几十例,有的甚至才几例。
而且还不仅仅是样本的问题,不少的临床试验设计,也没有坚持随机、对照的原则,更有很多试验完全抛弃了盲法评价。
再从实际操作来看,多达200项有关新冠肺炎的临床试验,涉及的药物和疗法五花八门,包括抗艾滋病的药物,治疗感冒、流感的药品,干扰素、糖皮质激素,各种中药、中药注射剂、脐带血、干细胞等等,让人眼花缭乱。但其中大部分药物和疗法,其实并不值得一试。
此前,喧嚣一时的双黄连被爆出只是在1月29日晚到30日晨,由上海药物所做了一个简单的细胞水平的抗病毒活性测试,并未发表详细的试验研究数据。像这样匆忙用于新冠肺炎的治疗,是非常轻率而不负责任的。
对于当前几十种中医药的临床试验(包括中药注射剂),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圣安东尼奥医学中心教授项焰表示:“中医药成分不清,我个人觉得纯粹是浪费时间甚至有害无利。”
值得注意的是,新冠肺炎的轻症患者本身有一定的自愈性,较多用于这类患者的中医药究竟能起多大作用,是需要通过严格试验加以证明的。
普遍的误解是:轻症如果不积极治疗会发展为重症。事实上大多数的轻症会一直是轻症,直到自愈或者治愈,并不会发展为重症。
所以,如果针对这类患者试用中药,当然会得出中药治愈率高的印象。
2月24日,世卫组织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从会上发布的信息看,世卫组织已经确认,此次新冠疫情,80%的患者属于轻度症状的患者。轻症外重症患者以及危重患者的比例是20%,这些患者的治疗是以现代医学(西医)为主,全国死亡率是3-4%,这样的结果和80%的喝中药的轻症患者结果一比,不少不谙细节的人会说:“看!厉害了中医!”
如果颠倒一下,让20%的重症患者,只喝中药,不做现代医学的救治,会出现怎么样的一个死亡率?结论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普通民众固然不懂医学,但起码要懂常识,学会分辨真伪,才能不被忽悠。
中药的效果不宜夸大,西药的情况又如何呢?事实上也同样存在令人担心的忧虑。
之前被媒体争相报道的李兰娟院士的重大成果,声称找到了很有效的抗病毒药物阿比多尔(arbidol)和达芦那韦 (Darunavir),但这项所谓成果,所做的其实不过是体外试验,且阿比多尔的有效浓度是10~30个微摩尔,达芦那韦是300微摩尔浓度。这种体外上千倍浓度的药量根本不可能用到体内,有专家甚至评论,可能得吃上万片药才能在体内达到这个浓度,毒副作用将远远超出药效。
一些专业人士注意到,在第六版诊疗方案的磷酸氯喹治疗方案中,存在氯喹剂量过大,用药周期过长的问题。如果按照现行方案用药,很可能导致大规模药害,甚至可能发生患者猝死的情况。磷酸氯喹的临床药代动力学报道说明,其口服半衰期长达5~60天,半衰期中位数在21~30天,氯喹临床致死量在2~4克,若按第六版方案完成0.5克/次,一天两次,用药10天的疗程,患者体内存留的氯喹势必超过致死量的两倍以上。
值得警惕的是,正是很多缺乏逻辑的药物纷纷加入新冠治疗的临床试验,本该很有希望的药物,却可能因为缺乏病人等原因,难以达到理想的预期结果。
在2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冠状病毒病联合专家考察组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世卫组织的代表布鲁斯•艾尔沃德(Bruce Aylward)博士说了这样一番话。
布鲁斯·艾尔沃德强调:“我们认为,目前只有一种真正有效的药物,就是瑞德西韦”。
原文是:Only onedrug with real efficacy, remdesivir。
但这个结论在中文翻译稿中”被漏掉“了。
这位WHO的官员进一步说:“我们认为瑞德西韦可能有预期效力。比如我见到研究人员曹彬说现在招募病人变难了,不仅是因为病例减少了,而是同时还在开展其他实验研究,而这些并未见得有多么大的希望。所以我们需要优先开始那些可能帮助我们更快挽救生命的研究项目。这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也是全球的问题。”
WHO 官员的这些意见是含蓄和委婉的,但是说出了实情。
而有关瑞德西韦的疗效,据来自国内的试验消息,也可得到证实。金银潭医院是武汉传染病专科医院,院长张定宇在一次学术交流会上,谈到了瑞德西韦的临床试验。他说,瑞德西韦是以我们医院为主展开的临床研究。
我们整体目标的入组人数,重症病例大概是400多人,轻症有300多人。目前的入组情况,是以2:1的比例来投药,就是让活性药组的人数稍微多一些,安慰剂组的人数少一点。但是临床大夫实际上是能够感觉到哪个药是安慰剂,哪个药是活性药,整体的感觉瑞德西韦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能够阻止重症滑向危重症。
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是肯定句“能够阻止”。对于新冠肺炎,只要进入危重症,基本无可挽救。瑞德西韦“能够阻止重症滑向危重症”,这难道不是很好的消息?
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了解新冠肺炎病人去世前的超级痛苦:一直呼吸困难,直到最后几分钟,病人全程清醒。病人会呼救,会哭着喊着说医生你救救我……伴随着剧烈地挣扎,直到呼出最后一口气。
如果你真的能够感同身受,你还能说,瑞德西韦不重要吗?那些出于一己私利,为名图利的所谓专家,还能昧着良心,不顾患者死活地盲目上马临床试验吗?
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