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标语很奇葩,绝不仅仅是笑话

徐尔新 青衣仙子 2021-12-25


以下一组标语,看过之后,稍微一想,绝不仅仅是笑话。它从各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周围存在的种种问题,切莫仅以笑话视之。

跑跑马拉松,原来是噩梦

疯狂教育

病势沉重

果然发疯

能不能拿了广告好好写?

不但有基地,还有杂交场

白天晚上都有风险

“治”“致”不分。既然科学造成贫困,还要科学作甚?

一段情感,又是大便又是小便。你要真喜欢“便”,写成从小便相识,长大情更浓,不行吗?

有点夸张,但不小心真会这样

也是拼了

一个低素质对另一个低素质说:吐痰向外吐

这个比喻句是哪个老师教的?

这个责任太大,村支书怕是负担不起

图片来自:网络

文字编辑:尔新


标语口号不宜泛滥

 © 徐尔新|文

 

据胡适先生考证,我们中国人也有自己的国产宗教,就是“名教”。名教是一种崇拜文字的宗教,就是信仰所写的文字有神力、有魔力。譬如最流行的做法,是谁家的孩子要取名字了,便请一个算命的先生,排排八字,看他的五行中缺啥。如果缺水,便取个带“水”旁的名字;若缺金,便取个“金”旁的名字。如是一来,似乎五行缺陷的问题就解决了。
 
扩大而言,这迷信文字魔力的思维便不局限于取名。豆腐店的老板梦想发财了,他要贴副门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某小孩在村学堂同人打架,打输了,心里恨不过,他便要拿一条柴炭,在墙上写一句诅咒仇人的标语:“王阿毛天打雷劈!”这一贴一写,感觉上财运就亨通了,心理上的愤慨也宣泄了。
 
这种思维后来往大处扩展,便是拿了口号随意喊,拿了标语四处贴。其效果不外乎两种:一是心理上的过瘾,一是无意义的盲从。少年人抱着一腔沸腾的血,无处发泄,只好在墙上大书“打倒卖国贼”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写完之后,他自己看着,血也不沸腾了,气也稍稍平顺了,心里觉得舒服许多,可以坦然回去休息了。于是他的一腔义愤,轻松地发泄在墙头的标语上面了。

这样的发泄情感,比什么都容易,既痛快,又有面子,谁不爱做呢?一回生,二回熟,便成了惯例了,于是‘五一’、‘五二’、‘五四’、‘五七’、‘五九’……都照样做去,放一天假,开个纪念会,贴无数标语,喊几句口号,就算做了宣传了。于是月月有纪念,周周做宣传,墙上处处是标语,人人嘴上有口号。于是放眼一看,我们好像成了一个标语口号的国家了。
 
其实古人已经有看出问题的,还在两千多年前,有个八十多岁的老头叫申公的,便对汉武帝说:“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做事者不必说大话,关键是看实际行动怎么样。
 
后来的中国人好像忘了,不但话越说越多,连标语口号也大行其道,试到穷乡僻壤、通衢里巷去走走,墙上、屋顶上、马路上,有多少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标语;我们的耳朵,从小到大又灌满了多少慷慨激昂气壮山河的口号。
 
我还记得我小的时候,迎春门码头对岸的挂榜山上,用凿子刻出的一幅巨型标语:十五年超英赶美。遥远一望,比近在咫尺的乐山大佛还要气势雄壮。迄今四个15年已经过去,岷江河水涛声依旧,超英赶美依旧还是光荣的梦想。
 
口号标语真的很管用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喊了多年的“精神文明”,结果国人依然不讲文明。据称美国人是说了就干,德国人是干了不说。咱们倘若学不来那些洋鬼子,至少可以先学会大话少说,假话少说,做不到的事情就坚决不说。
 
倘如是,则国家幸甚,民族幸甚,个人幸甚。
                                  


  推荐阅读  

红颜

别和养驴人骂过的驴子对话

你不知道的高考阅卷

不可复制的风流

路过人间

上海记忆(太全了!)

林徽因怒斥吴晗,必将身败名裂

出逃

患难见人心

四任丈夫仨牛人,前夫变妹夫,这彪悍女人是谁?

红色娘子军连背后的故事

陈岱孙:一身清白,一世清华

他一生紧跟,仍难逃宿命

从档案里消失的母亲

他死在凌晨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