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
这句不少人读过并被深深打动的话,出自汪曾祺笔下。他的文风简单朴实、温暖平和,不仅直抵人心,更充满人间烟火。
小学课本里的那篇《高邮的咸鸭蛋》,曾经馋哭了很多人,让大家对一枚小小的咸鸭蛋念念不忘。
吃是汪曾祺人生中的一大爱好,徽州臭鳜鱼、福建蜜柚、四川灯影牛肉、广州香肠、北京豆汁儿、扬州干丝、昆明米线等等都被他描绘得令人垂涎欲滴,食指大动。
写吃之外,无论是散文、小说、杂文,汪曾祺也都是信手拈来。他在西南联大求学的经历,让他写出了一篇堪称“奇文”的《跑警报》——那种紧张中不失风趣幽默,生死间又淡定自处的人物性格跃然纸上,让人读完忍不住拍手叫好。
# 跑 警 报
(节 选)
向上滑动阅览
跑警报,大都要把一点值钱的东西带在身边。最方便的是金子,——金戒指。有一位哲学系的研究生曾经作了这样的逻辑推理:有人带金子,必有人会丢掉金子,有人丢金子,就会有人捡到金子,我是人,故我可以捡到金子。因此,他跑警报时,特别是解除警报以后,他每次都很留心地巡视路面。他当真两次捡到过金戒指!逻辑推理有此妙用,大概是教逻辑学的金岳霖先生所未料到的。
联大师生跑警报时没有什么可带,因为身无长物,一般大都是带两本书或一册论文的草稿。有一位研究印度哲学的金先生每次跑警报总要提了一只很小的手提箱。箱子里不是什么别的东西,是一个女朋友写给他的信——情书。他把这些情书视如性命,有时也会拿出一两封来给别人看。没有什么不能看的,因为没有卿卿我我的肉麻的话,只是一个聪明女人对生活的感受,文字很俏皮,充满了英国式的机智,是一些很漂亮的Essay,字也很秀气。这些信实在是可以拿来出版的。金先生辛辛苦苦地保存了多年,现在大概也不知去向了,可惜。我看过这个女人的照片,人长得就像她写的那些信。
联大同学也有不跑警报的,据我所知,就有两人。一个是女同学,姓罗。一有警报,她就洗头。别人都走了,锅炉房的热水没人用,她可以敞开来洗,要多少水有多少水!另一个是一位广东同学,姓郑。他爱吃莲子。一有警报,他就用一个大漱口缸到锅炉火口上去煮莲子。警报解除了,他的莲子也烂了。有一次日本飞机炸了联大,昆明北院、南院,都落了炸弹,这位郑老兄听着炸弹乒乒乓乓在不远的地方爆炸,依然在新校舍大图书馆旁的锅炉上神色不动地搅和他的冰糖莲子。
除了《跑警报》,汪曾祺在《翠湖心影》里还写过一个很“妙”的图书管理员。这个图书管理员如果活在当下,那绝对算是“躺平”届的大师。
# 翠 湖 心 影
(节 选)
向上滑动阅览
一九三九年的夏天,我到昆明来考大学,寄住在青莲街的同济中学的宿舍里,几乎每天都要到翠湖。学校已经发了榜,还没有开学,我们除了骑马到黑龙潭、金殿,坐船到大观楼,就是到翠湖图书馆去看书。这是我这一生去过次数最多的一个图书馆,也是印象极佳的一个图书馆。图书馆不大,形制有一点像一个道观。非常安静整洁。有一个侧院,院里种了好多盆白茶花。这些白茶花有时整天没有一个人来看它,就只是安安静静地欣然地开着。
图书馆的管理员是一个妙人。他没有准确的上下班时间。有时我们去得早了,他还没有来,门没有开,我们就在外面等着。他来了,谁也不理,开了门,走进阅览室,把壁上一个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拨,拨到八点,这就上班了,开始借书。这个图书馆的藏书室在楼上。楼板上挖出一个长方形的洞,从洞里用绳子吊下一个长方形的木盘。借书人开好借书单,——管理员把借书单叫做“飞子”,昆明人把一切不大的纸片都叫做“飞子”,买米的发票、包裹单、汽车票,都叫“飞子”,——这位管理员看一看,放在木盘里,一拽旁边的铃铛,‘啷啷’,木盘就从洞里吊上去了。——上面大概有个滑车。不一会,上面拽一下铃铛,木盘又系了下来,你要的书来了。这种古老而有趣的借书手续我以后再也没有见过。这个小图书馆藏书似不少,而且有些善本。我们想看的书大都能够借到。过了两三个小时,这位干瘦而沉默的有点像陈老莲画出来的古典的图书管理员站起来,把壁上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拨,拨到十二点:下班!
汪曾祺曾说过:语言的目的是使人一看就明白,一听就记住。他的文章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呈现情景,描述事件,自然不造作,生动又鲜活,不见一丝用力痕迹。
至今年,汪曾祺已经辞世26年,我们中的许多人未曾有幸与他身处同一时代,无法更深入地去了解这个可爱的老人。但好在还有文字,还有书籍,他的书不仅值得一读,更值得一读再读。
《人间有趣》
青岛出版社
(点击图片购买)
《人间烟火,最抚人心》
读者出版社
(点击图片购买)
《人间草木》
读者出版社
(点击图片购买)
《大淖记事》
江苏文艺出版社
(点击图片购买)
《汪曾祺全集》(1-12)
人民文学出版社
(点击图片购买)
《汪曾祺散文全编》(全六册)
人民文学出版社
(点击图片购买)
第一时间获取更多书讯、活动信息,关注“中心书城atWuHan”公众号哦~!
与书相遇在指尖,
与你相遇在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