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背上,他生命中第一次体会到了行走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也逐渐开始尝试在志愿者帮助下练习行走。终于,身旁的志愿者小心翼翼地放开手,既担忧又激动地看着眼前的孩子:“一步、两步、三步……”,他做到了!一个从来没有体验过自由行走的孩子,在进行了阶段性的马术康复项目之后,他生命中第一次——从完全不会走路到自己能独立自由地行走20米的距离!
这正是HOPE在做的事。
马术本身是一个非常好的运动,马走路的方式,马慢步的节奏、频率,实际上跟人走路的运动模式是很接近的。这个有脑瘫的孩子,他从小都是坐轮椅的,他从来都不知道走路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但是当他骑在马上的时候,马会带着他进入“跟人走路一样的一种运动模式”。一段时间以后,他的身体就能渐渐找到走路是一种什么感觉了。这个孩子在HOPE的两个月,每周一次课的情况下,他就由完全不会走路到能够独立的行走20米左右了,能够看到他非常明显的变化,这个是很神奇的!
来到HOPE的每个学员都是不一样的,马术康复是一个综合性的干预项目,对于学员的心理和生理都会产生一些不同程度的帮助,他们会根据不同学员的情况来定制、设计每个学员不同的课程,每个人敏感的地方会不一样,比如说有的小孩他不喜欢戴头盔,然后有的小孩他可能不太爱讲话,HOPE就会根据他们的这些特点来给他们定制针对他们这些问题的一些课程。有一个不愿意戴头盔的孩子,他可能平时也不愿意戴帽子,然后他对于穿不同材质的衣服都无法忍受。像我们平时戴头盔的时候,也会感觉到头盔的材质很特别,然后下巴底下又有一个扣扣上也会硌到我们的皮肤,还有后脑勺那块也会卡紧,对于我们来说的这点小小的不适,对于那些敏感的孩子来讲,他就觉得是无法忍受的。
等他适应了头盔之后他慢慢的也就能够适应不同材质的衣服,也会愿意戴帽子了等等,后来他爸爸说,他现在对于穿不同材质的衣服,基本上没有那么敏感了,也能戴帽子出门,愿意自己穿衣服了!以前他不愿意出门,因为穿衣服很困难,穿鞋很困难,现在他变得更加愿意出门活动了!项目带来的帮助其实是非常大的,不只是在课程当中,它可能通过这些小的变化,对他生活引起非常大的变化。
HOPE大体上来说有三个课程项目,马上康复骑乘课程、马房活动课,然后还有针对大龄一些的特需青年的马房实践课程。这些不同的课程会有不同的目标,比如马上康复骑乘课程,更多的是着重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核心力量、与马之间的沟通等等,参加马房实践课程特需青年则学习如何照顾马,他们中的佼佼者甚至有的还会得到在HOPE的支持性就业机会。
这个男孩是HOPE的骄傲,十年前的他需要在三个志愿者的辅助下上课
现在他已经作为HOPE的志愿者了,十年的努力让这个男孩学会了很多工作,HOPE今年正式启动了他的职前培训计划,将来他很有希望可以实现支持性就业,甚至独立工作。
“我们最终也是希望孩子能够走入社会,这也是我们的一个愿望,包括这些家庭还能够让孩子来参加我们的任何一个康复项目,其实都是希望这个孩子能够融入社会,将来可以独立自主的生活。所以我们也是尽可能地提供这种可能性,给到这些家庭。”HOPE的公益运营主管海峡和马术康复项目主管春霞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HOPE最早的时候就是这样开始的:一位物理治疗师,一匹马,和两个志愿者。
HOPE的创始人是Priscilla Lightsey博士,一位物理治疗师,她刚来中国的时候,国内对马术康复治疗知之甚少,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再加上马术康复治疗专业性要求比较高,国内社会人们的普遍认知觉得马术一个是很昂贵的运动,危险性也比较强,很多家长也不是很认可。所以很难开展。
她把项目带来中国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她在国际马术康复治疗方面很权威,她不仅是美国德州农工商大学马斯康复课程的教授、PATH国际认证教练、两家国际知名马术康复中心的物理康复师,并且她长期从事马术物理康复方面的临床研究工作,多次发布相关研究论文。
她刚来中国的时候,在博爱医院担任物理康复师,同时在福利院做志愿服务帮助特需儿童,这个过程当中,她看到在中国当时只是使用传统的物理康复方式来帮助这些孩子,相比而言,她知道马术康复治疗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就在她心里埋下了种子她一直想着希望能够把马术康复带到中国,这是她一直以来的心愿。
在她的推动下,2006年博爱医院开展了中国第一期马术康复项目,可惜后来该项目因为各种原因终止。但她没有放弃,四处走访,慢慢的也积累下了口碑,开始有人了解了她从事的专业和她的愿望。直到2009年,有一位长期在中国生活的外国女士找到Priscilla Lightsey博士,要捐赠一匹马!她终于可以在中国开展马术康复治疗了。她开始努力训练好这匹马,并且找到了两个志愿者来帮助她,很自然地她之前做志愿服务的福利院的孩子们优先体验到了马背带来的乐趣和疗愈。
治疗方式的科学使得得到疗愈机会的学员们在进行了阶段性的治疗之后,康复的效果非常明显,通常6-8周的时间在一个学员身上可以发生明显的变化。看得到希望,对于HOPE的志愿者们来说真的就是最大的鼓舞。服务一个孩子差不多是2-3个志愿者甚至于更多,和很多民间组织一样,HOPE的工作人员很有限,这个项目其实大部分工作还是依赖于志愿者的。但跟传统的公益项目志愿者不太一样的地方在于,HOPE项目课程的志愿者是非常需要参与其中的。
我们每一节课大家都是一个团队,要么是和马匹之间的配合,又或者和学员之间会有很多的沟通,如果长期服务固定的几个学员,长期跟某一匹马有更多的合作的话,志愿者就能够与他们建立起一种很深的连接,并且能够看到一个孩子一学期下来他取得的进步,这是非常打动人心的事。
我们也非常注重向志愿者传达一个理念: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孩子,首先对他们的家庭要充分的尊重,认同和接纳,然后对于马匹也要尊重,这其实是我们项目想要传达的一个核心价值。我们总是告诉我们的志愿者说,要忘记他们的障碍,需要放在心里的是他们首先是一个孩子或者是一个成年人,我们要注重的是他们能够做什么,而不是因为他们的障碍,就先看到他们不能做什么。
因为只有真正的认同他们,接纳他们本来的样子,之后你才能够真正的走进他们的内心,这些孩子都是非常敏感的,他们可能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但他们能够感受到你是真正的认同他,还是说更多的只是同情?他们不需要同情,他们需要的是真正的认同。HOPE的课程目前都是在工作日周一到周五,实际上这对志愿者来说真的要求很严格,但是HOPE有很多长期服务的志愿者。他们不仅需要花时间来参加培训,培训完之后还要每周固定时间段来做志愿者工作,马场本身又不在市中心,很多志愿者过来需要走很远的路程,然后工作,但是有HOPE的志愿者说,其实每周来一次HOPE是他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个事情。这些志愿者他们能坚持下来也很不容易。
马术康复治疗方式在国内仍然是比较小众的,但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有了相当长的发展历史,以及成熟的产学研相结合的链条,这也是为什么HOPE项目实施效果非常好的原因。就物理康复治疗来说,在很多方面对比马术这种自然疗法,其他的手法很难取得理想的成效,比如Priscilla Lightsey老师经常举例说,她去福利院做志愿者的时候,物理康复师们经常会用一个健身球,让孩子坐在那个球上面,然后治疗师拉着孩子的手,带他做前后左右这种运动,来起到一些物理康复的效果。但是如果把这个孩子放在马背上来代替这个球,马本身迈步往前走的这种重复性、节奏感,还有每次一步步之间的这种一致性,是你在任何有再好手法的康复师那里都无法获得的,任何人为的手法其实都比不上马背上的这种自然运动的过程。
所以当初Priscilla Lightsey老师就非常渴望有一匹马来帮助她,后来真的有了一匹马。对于福利院的学员来讲,来HOPE上一次课,不管是跟马之间的互动、还是骑马,或者是其他的活动,都是特别开心的一件事情。还有像我们合作了一家特殊教育的融合幼儿园,他们现在是以服务贫困家庭的特需孩子为主,有的会有一些轻度的自闭症,或是有一些发育迟缓的问题等等,总体上比我们这里其他的学员可能能力稍微好一点,因为我们每次服务的对象数量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每次可能一般只会邀请他们的6个孩子过来。这些孩子们自己内部就会提前排好队说,“这一次你去下次该我了!”对于每次可以来HOPE上课感觉很期待。“我们现在也是服务不过来。”从项目本身的效果来讲,我们也更希望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我们的服务对象能长期固定的参与进来,即便一个孩子一年只能来几次,一年下来他就能够取得一些进步。对合作的公益机构来讲,如果我们去服务很多不同的机构,那他们的每个学员可能只有一次过来体验一下的机会,那么这些孩子的进步我们不能跟踪,对于他自己来讲也只是有过那么一次美好的经历。但是从康复本身的角度来讲,并不能够对他起到很大的一个帮助。所以我们不急于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主要还是希望我们的服务可以对于同一家机构固定学员的治疗,有一定的连续性。 “像我们合作的一些不管是福利院还是公益机构,他们本身其实也非常希望能够为他们的学员提供一些更加丰富的体验,或是各种各样的一些教育康复的机会。但现在中国其实整体上特殊教育的资源还是很稀缺的。”
事实上,马术康复在欧美已经有70年的成熟发展,除了著名组织PATH国际之外,还有源于英国的 RDA 协会,包括后来兴起的HETI这些都是国际性的权威组织,在欧美,特别是英国、法国、美国、德国这些地方,现代马术文化比较发达的国家地区,马术康复中心已经非常普遍,在美国可能有几千家。但是在中国,目前专业从事马术康复治疗并具体国际权威师资力量的组织可能只有HOPE这一家。特殊教育资源稀缺问题,仍需要全社会的持续关注和共同努力。
HOPE团队全家福
(本文根据HOPE公益运营主管孙海峡和马术康复项目主管周春霞的采访内容整理,文中图片由被采访人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您想经常看到我们的文章,请记得将公号设为“星标”并点“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