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丨残障融合就业从哪里寻找突破口?
编者按:
恩三基金会以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入手实践企业社会责任,长期为残障群体提供岗前 、在岗技能培训、推荐残障大学生等服务,得到业界的高度认可。
本文为高波现场分享部分内容,经CDB整理并由本人确认后正式对外发布。
CDB
恩三基金会关注残障融合就业的背景是什么?
残障人群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少数群体,约占世界人口的15%,相当于全球每6个人中就有1位残障者。而在中国,根据全国抽样推测数据,约有8500多万残障人士,占到我国全部人口的6%,相当于每16个人中就有1位残障者。所以,解决残障者就业,改善残障者生存环境,让残障者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是非常有必要的。
说到恩三基金会关注残障融合就业的背景,就不得不提恩三的起源。易才集团及恩三基金会创始人李浩先生的祖父李恩三先生,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市新安镇,自幼因患病导致终生聋哑,但凭借勤奋努力、自强不息的意志,独自抚养儿孙两代人成才。
受祖父影响,李浩先生自易才集团创立之初,就以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入手实践企业社会责任,为的是纪念祖父一生自强不息、乐善好施的精神。
深耕公益领域八年来,“感恩、互助、愿为先”一直是恩三基金会的价值观。从物资、资金直接援助到授人以渔,恩三基金会涵盖了公益助学、留守儿童关爱、公益助残、社会公益帮扶、公益行业支持五大领域。他们希望通过行之有效的公益项目,帮助服务对象找到立身社会的更多可能性,实现“幼有所长、壮有所用、老有所终,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的平凡幸福。
CDB
在残障融合就业实践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怎样寻找突破口?
关于就业,无论是否残障,从业者的劳动能力始终是雇主考虑的第一要素。但对于残障人士而言,由于面临来自生理、法律、社会认可等方面的诸多挑战,通常情况下,雇主会认为他们没有劳动能力,要想使残障者在适合的工作领域贡献自己的才干、技能和天赋。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为残障者赋能,这也是恩三在助残领域的一个“突破口”。
2019年12月3日,正值国际残疾人日,基金会与易才集团联合发起了“集光计划-自媒体电商课程”,目的就是为有劳动意愿和能力的残障者赋能。项目通过在线学习的方式,打破空间与时间限制,帮助残障者随时随地学习自媒体电商课程,让他们获得一项可发展的职业技能,同时提高平等就业的机会。
有22个来自不同地域的助残机构伙伴参与了这个项目,课程共开通账号791个,视频累计学习8308人次,学员遍布全国30多个省份,学习期间,大家还可以随时通过“集光计划”交流群,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虽然,一个公益项目覆盖的服务对象非常有限,但我们相信点点微光汇聚璀璨星河。这个项目通过线上线下授课,支持每位残障者拥有平等的学习机会,获得一项可发展的职业技能。
在未来,我们希望“集光计划”也不仅仅是赋予他们一项技能,更多的是利用合作企业在相关领域的专业指导,根据不同残障人士的属性,为有需要的残障人士提供一个培训平台,一个指导就业的场所,一条平等就业的通道,一个互相尊重和成就的社会。
CDB
对于企业基金会而言,整合各类资源或许是一种优势,在这方面有成功案例吗?
高波:
在助残就业的路上,我们一直在前行。作为一家企业基金会,在残障融合就业中,仅凭一己之力,往往很难取得有效的成果。通常我们会根据实际需要匹配相应的资源,比如联合企业和高校一起合作项目,发挥各自优势提供解决方案。
2020年8月份,我们与康明斯(中国)排放处理系统有限公司、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合作,发起2020听障大学生支持方案,项目围绕听障大学生,开展英语打卡学习并测评、线下四级课程学习、英语竞赛、简历指导、劳动法讲座、就业讲座、模拟面试、手语文化交流工作坊及手语晚会和英语晚会的各项活动全方位落地。
借助线上、线下英语学习辅导,提升听障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听障大学生的英语能力,同时促进听障大学生就业。受益人数达2000余次,整个项目参与志愿者229人。我们也非常欢迎更多企业志愿者能够积极加入到助残志愿活动中,了解残障群体,残健融合,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CDB
残障人士进入企业后,需要提升哪些职场意识?
高波:
一是 符合岗位要求,为企业创造价值;我们知道企业以盈利为目的,生存是第一要素,如果员工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很难被企业留用。
二是 能积极参与,融入团队;对于任何员工,在企业中都不是个体存在,都需要团队协作,共同完成目标,残障员工应该有进入工作状态的信心,积极与团队沟通交流,避免特殊化。
三是 能脚踏实地,稳定工作;对于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员工流失率严重,培养成本越来越高,企业非常希望员工能踏踏实实,认真对待工作,尤其对企业有一定的忠诚度和责任心。
四是 能正确认知,平等参与;对残障者就业而言,可以适当向企业提出必要的合理便利,但一定不要过分强调个人身份的特殊化。
CDB
听说恩三正在推广一个创新项目:“残障者就业+保险新模式”,可以介绍一下具体细节吗?
高波:
在过去,我们习惯笼统使用“残障者就业”,在理论上也许有它的特定意义,但是容易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信息不对称,让人觉得的确是在“做大事,做好事”,但感觉不到跟自己有什么连接。在我看来,公益项目只有足够精准的定位,才能针对某一个体产生深刻影响。
由于2020年疫情突发,让大众意识到健康和保险的重要性。但我们发现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残障人群中拥有商业保险的占比不足0.5%,人均保费不足100元。可生活中恰恰是残障群体因二次伤残、因病特别是大病、慢性病返贫、致贫的比例更高。于是,恩三基金会开始推动残障者保险代理人计划,我们相信在残障群体中引进商业保险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实,残障人士商业保险比例低,核心原因是保险公司不愿承保残障特殊群体。2021年基金会资助调研并发布的《中国商业保险残疾人可及性评估调研报告》显示,执行方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和大数据积累,为保险公司提供了残障人士可以购买商业保险的有力证明。
在2021年7月,恩三通过不断与保险公司沟通、协调,终于上线了第一款残障人士专属癌症百万医疗保险,并陆续上线了车险、竞品医疗险等险种,均只对残障者开放、且专属代理。这套“残障者就业+保险”新模式,以残障者就业为核心,从建立标准化管理制度,到“残障人士自购+推广(产品覆盖残障人士+健全人士)”,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残障人士“就业+保险代理+公益(培训、关爱、健康知识普及等)”的现实需求。从根本上推动了残障者生命保障体系的建立,让处于弱势的残障群体适当分散了潜在的风险,使生活更有保障,生命更有尊严。
坦白说,这个模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社会价值,因为残障者商业保险能够在长远意义上减轻政府在残障人士补助方面的压力,恩三会继续加深与保险经纪公司及保险公司的合作,推出更多残障人士专属产品,逐步建立残障者群体商业保险参保体系。
我们始终相信,只要给残障者以赋能和支持,他们终将成为兼具理想和行动能力的创造者,让“我做不到”变成“我可以”。残障者努力地向上,不断寻找自我的过程,不仅是让自己看到世界,更是为了让世界看到这个群体。
邀约
无论你是
机构创始人、项目官员、
还是社工、志愿者……
不管你来自国际组织,
还是本土NGO…
如果你是直面问题的公益人
你的理念、观点、实践和故事
每一段都值得记录
………
假如你愿意投稿
我们非常期待分享
假如你愿意接受访谈
我们会诚挚邀约
欢迎联络:
huang.qiufang@cdb.org.cn
leierjiajia@cdb.org.cn
微信:hqf950
推荐阅读
史上最“寒酸”奥运会的背后是什么?傅志军:从庇护工厂到融合就业的法律与实践河南洪灾:捐赠热潮中的冷思考如何做更好的救灾公益?
实现“碳中和”:全球政府、企业和NGO在扮演什么角色?潘子亮:连接城市与乡村,做书籍的搬运工谭婷、唐帅,为近3000万听障人“无声”战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