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离老城,越秀人口负增长,16年前就在“谋划”了
近日,七普后修订的广州市2010-2020年常住人口及分布情况正式公布。
作为11区中唯一一个人口负增长的区域,越秀区格外显眼。
十年间,越秀常住人口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2018年到达最低点,近两年才有小幅回升。
和2010年相比,人口数量减少超过12万人,降幅达到10.4%
老城人口抽离,影响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居住环境的恶化、产业发展空间不足、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新区的崛起等。
但在其背后,有一个最为核心的问题——新增建设用地严重缺乏。
作为广州建城2200多年以来一直没有迁移的城市中心,越秀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开发早、辉煌早,目前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并不多。
即使人口在外流,其人口密度也是广州最高的,达到约30669人/平方公里。33.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伫立着密密麻麻的住宅、写字楼、商业体等。
GDP也一直都是都是广州头部,和天河、黄埔同属于第一梯队。
要稳住地位,进一步谋划城市进阶、实现产业升级,还是要转向以旧改更新为主的存量开发。
但是,老城的改造成本,实在是太高了,这是不得不面对现实。
这里寸土寸金,居民的心里预期和房价一样,居高不下。
16年前的一段采访,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
老城房价降一半,旧城改造成本降一半。
2005年6月22日,《经济日报》头版刊登了经济日报记者周魏、邓海平的长篇文章《广州房价为何保持稳定》。
采访中,市委领导举了一个例子,1996年他刚到广州工作的时候,位于越秀区应元大厦的售价是每平米12000元,而现在降到了6000元/平。
房价下降一半,说明我们的战略意图实现了,如果房价太高了,旧城改造的成本也就会增加。
房价下降一半就等于我们旧城改造的成本下降一半,最终受益的是市政建设和城市居民。
90年代乃至21世纪初的广州,对于旧城改造,是相当谨慎的。
面对处理城市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广州无疑是选择后者。
有两个真实的案例。
广州火车站,在很多年的时间里,一直都是广州的地标所在。
但是,在上个世纪末广州火车站无论是功能还是容量,都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外来务工人员多了,每年春运每天几十万人,挤得水泄不通。
为此,当时的铁道部准备花10亿改造火车站,他们总觉得这个车站不好看,就是要拆掉,重新建一个新的火车站。
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流花火车站不属于文物保护范围,按道理铁道部想拆是可以拆的。
但是,对于这一计划,广州驳回了,不给拆。
给出的理由是,广州火车站是有代表性的建筑,你拆了,这样一个70年代的建筑就不复存在。
于是,广州市政府告诉铁道部,你们既然要花10个亿,不如再盖一个新的,这样70年代的保留了,2001年的也造成了。
|广州火车站
位于荔湾区康王南路隧道北侧出口附近的广州锦纶会馆,也是一个例子。
其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有300多年的历史,见证了清代广州“十三行”辉煌的贸易,也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标。
2001年,在修建康王路时,按照路线规划,锦纶会馆是非拆不可的。
但是为了保护老城文化底蕴,广州宁愿多花钱,给锦纶会馆从康王路,整体平移到了康王南路。
300多年的砖木古建平移100多米,这是中国的第一次,也是世界的第一次。
|锦纶会馆平移
要建新的到其他地方去建,老的保留了,新的也就出现了,这样老的东西越来越有价值。
新的城市景观和原来的城市景观如何协调,这是广州当时的主要想法。
类似的情况,到现在还时有发生。
比如关于广州地铁10号线“署前路站”,尚未列入广州文保单位的征拆,也引发了一场全网大讨论。
|庙前直街
当时,广州不连片拆除老城区的做法得到了很多人的拥护,生活在这座千年商都,总会以这个城市的光辉历史为荣。
所以,世纪之交的广州做法是,发力城市新区建设,按照现代化标准规划;
老城区放缓,一步一步改造,保留广州的根,保护广州的文化积淀,保持城市空间记忆,新老区都要实现现代化。
为了保留旧城的历史文化风貌,广州一度不让开发商参与旧城改造。
当时广州认为,以开发商为主导的旧城改建模式,一般都会导致经济利益至上、公众利益受忽视、城市文化价值受到损害的结果。
|中山纪念堂
让开发商在广州进行“旧城改造”的做法通常是回迁面积与销售面积4:6,即新房子四成用于安置,六成进入商品房市场。
假如按照4:6规模,红线内原有1万平方米的房子,拆除重建后的面积应该是2.5万方。
当中1万方用于回迁安置,1.5万进入市场商品房,回收的资金就是开发商的成本和利润。
这种模式看来简单合算,政府不出一分钱,城市的老房子全部变成新房子。
但是,所造成的结果就是容积率提高为原来的2.5倍,这对于原来容积率就高的老城,根本没有留出足够的空间和配套,改造人居环境。
房地产商也不是慈善家,白拿钱给政府把老房子拆掉盖成新房子;而政府不出钱,又不提高旧城地块容积率,愿意参与改造的开发商是不存在的。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议,那段时间广州市政府干脆就宣布不让房地产商参与旧城改造。
但如果是财政资金参与旧城焕新,如果房价太高势必会增加大量成本。
所以,当时广州才会提出,房价下降一半就等于我们旧城改造的成本下降一半,最终受益的是市政建设和城市居民。
1996年,广州商品房价格6616元/平,之后连续3年“紧急调控,于2003年回落到3173元/平,波动涨幅一直控制在1-4%,是全国35城中最稳的。
但是,在老市长林树森撰写的《广州城记》中我们发现,那几年广州对于土地和房地产的系统整治,并不是以总体降低房价为目的,而降低中心区的房价,确实是决策者梦寐以求的目标。
后来,广州在十几年的探索中确立了城市更新的两条主导原则:
一个是先搞好新城区,让旧城的房价下降,降低改造成本,然后改造旧城,以新城区建设带动旧城区改造,引导旧城中心人口向外疏散,增加旧城的绿地、停车位、体育文娱以及相应的配套建设。
二是,旧城改造改建步伐不能太快,起码是20-3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是不管时间有多长,旧城改建都是以政府为主导。
所造成的结果就是,老城区改造放缓之后,新区开发的楼盘,凭借优越的居住条件,迫使老城区房价降低。
|越秀共和
当时的广州成为全国特大城市中心区楼价低于周边新区的唯一城市,比如珠江新城和越秀老城的对比。
不过,现在来看,底蕴丰厚的老城,位置核心、学位好、配套齐,价格还是随大市而动,长时间坚挺,降下来并不容易。
|东山培正小学
旧改虽难,但不得不做。
今年以来,我们也看到,广州对城改放松了一些口子,在资源上也有更多的倾斜。
一、4月《广州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实施方案》正式获得审批通过。
方案明确将重点改造2000年底前建成的484个老旧小区,到2025年底,计划基本完成改造任务。
代表选手,就是越秀区。
被纳入工作计划的老旧小区数量,高达118个,大约是全市总量的1/4。
|来源:《广州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实施方案》
二、10月,住建局发布了《广州市社会力量以市场化方式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机制(征求意见稿)》。
鼓励社会资本改造老破小,这份意见稿指明了方向。
参与方式包括政府与社会投资组合实施、企业规模化建设运营以及综合更新等七种。
早前的一份城改政策透露,未来广州共有26个旧城改造项目登场,进行全面改造或混合改造。
其中越秀区有7个项目,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南洋电器厂、环市东、五羊新城。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城市更新的推进,会有更多密集的资金投入,老城居民条件和环境,都会有所改造。
此外,随着这个话题的回归,对于普通人来说,片区的二手房价值,也将迎来重构。
————旧改秘密,偷偷说给你听————
扫一扫图片,添加小编微信,或者备注加入越秀旧改讨论群!
【旧改】广钢百亿旧改,奥园引入跨国集团
【话题】贴着限价卖,也卖不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