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泪,南洋一期“大动刀”,老城旧改又行了?
应大家要求,今天来聊聊南洋电器厂旧改。
这个广州首个旧城混合改造项目,自选定改造主体以来,经历了一期停工再复工、二期“官宣”不拆迁一系列波折,终于等来了新的改造方案。
相比之前的片区策划方案,一期子单元在建设量、容积率、建筑高度以及公建配套等方面,在本轮调整中都进行了“大动刀”。
南洋电器厂改造项目位于越秀环市东核心地段,东风东路与黄华路交界处,改造范围面积约3.73公顷。
此次进行规划调整的是AD0109子单元地块,也就是一期原旧厂部分。
此次控规调整,这几个方面值得重点关注:
·建设量减少20%:
一期规划总建面从原来的约17.69万㎡减少到约14.07万㎡,缩减了约3.62万㎡(主要为商业办公部分);
·容积率降低2.6:
由于用地面积不变,容积率也由此前的11.1降到了8.5。
·建筑限高降低10米:
原限高198米的“越秀之心”,降到了188米,严格控制建筑高度。
|原南洋电器厂改造效果图——越秀之心
·公服设施整体增加:
9班幼儿园、普济院保护文物单位无变化;社区居委会、服务站、议事厅、星光老年之家面积翻倍;
取消居民健身场所、公共厕所、小区游园,新增党群服务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等6处设施。
·产业建设量依旧要求60%
实际上,根据今年9月发布的新政,南洋电器厂项目所在的“第一圈层”,产居比只要达到50%就可以了。
但项目依旧沿用了此前的更高要求,一期子单元要求产业建设量占产居总建设量的比例为60%。
|《广州市城市更新实现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操作指引》
不难看出,这一方案是通过控高,减量,增配,对拆建比、容积率等进行优化,提高综合承载力。
这是在新政技术要求下做出的调整与平衡,更多强调对片区功能的完善,避免“大拆大建”。
好事多磨,二期拆迁已希望渺茫,但愿随着这份新方案的出炉,一期的改造能够加速回归。
说起来,自住建部去年8月发布的「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新政之后,广州旧改一度沉寂。
在环保督查、历史文物、古树保护,全市项目核查...一轮超密集的轰炸下,不少项目都被暂且搁置。
深受拆建比困扰的南洋电器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不过进入今年以来,旧改不断有新政策传来,重新为市场注入强心针;
下半年花都、番禺、黄埔多个项目都迈入了关键节点,或控规调整,或方案获批,回暖趋势明显。
如今的南洋电器厂,作为越秀区唯一一个被列入2022年广州城市更新年度计划的项目,一期也终于发力。
不少人说,看到了老城旧改的希望。
但说句实话,越秀很难像黄埔、增城等活力新区一样,再次高举“全面改造”大旗。
毕竟,南洋一期得以继续推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跑得快,产权较清晰,业主签约配合度高,建筑也已经拆了不少,开弓没有回头箭。
但二期以及其他诸多旧村、旧城项目,面临着居民改造预期、改造技术条件、历史建筑及生态文明保护等限制因素,并无明显进展,也难推动。
曾被列入十四五规划的环市东、五羊新城等重点功能片区改造以及西坑、登峰、瑶台等5条城中村改造,不少都定调暂缓、前期研究,或是转为微改造。
但空间瓶颈制约、内生动力不足,创新要素不足、人才吸引力有限...又确实是越秀区面临的实际难题。
今年上半年的经济表现,也让不少人大跌眼镜。
GDP虽然以1700+亿位列全市第三,但同比下降2.8%,是近年来表现最差的一次。
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疫情、部分总部经济的迁离等等,但尤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新增建设用地严重缺乏。
螺丝壳里做道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城市更新依旧是关键,也是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必经之路。
|越秀区@拆神细鹏摄
在今年11月印发的《广州市越秀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2—2030年)》中,就充分肯定了城市更新的“引擎”作用。
我们常说的全面改造、混合改造、微改造等,都属于城市更新的范畴。
结合客观条件来看,于越秀区而言,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和微改造,尤其是老旧小区微改造,将是发力的重点。
这既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投资举措,同时还可以拉动居民消费。
“十三五”以来,越秀区已有序实施61个老旧社区微改造项目,改造用地范围1973.97公顷,已完工44个、排名全市第一。
而近年来,针对老旧小区改造,高层也频频派糖,给政策给指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改造老破小。
大刀阔斧的改头换面固然是革新,但“绣花功夫”同样可以改善人居环境,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居住品质。
更重运营而非开发,或许是越秀作为中心城区的城市更新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