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迎:读《柳青传》,看《柳青》电影
黄土地上望星空
窑洞文化撞击企业家精神
辛庄课堂首期班5月26日相聚吴堡
记不清是小学四年级还是五年级的时候,我拿到一本破旧的书,没有封面,内封也被撕掉了,写的是沙家店战役时粮店职工支援前线的故事,引人入胜,还有我熟悉的当地方言和风土人情,我一口气读完了。这应该是我读的第一本小说。借给我书的高年级同学事后告诉我,这是一本“禁书”,书名是《铜墙铁壁》,作者叫柳青,是寺沟村人。
“寺沟?就是离咱辛庄十里路的寺沟?”
“是的,就是咱张家山公社的寺沟。”
“但寺沟的人姓刘,他怎么姓柳?”
“他也姓刘,柳青是他的笔名。”
从此,我知道了写书的人可以用“笔名”。我自己后来也用过一次笔名。
上高中的时候,同寝室的刘汉应同学来自寺沟,他告诉我,柳青的真名叫“刘藴华”,小名叫“成福”,是他二爸的小学同学,两人关系要好。他还告诉我,柳青小时候学习成绩并不好,考试经常不及格。有一次,伯父领着柳青到地里种黄豆,伯父前边赶着牛犁壕,柳青跟在后面点籽,但总是点不到位,伯父一气之下狠狠甩了他两鞭子,骂道:“你这么胡热鬼,出不了苗,全家人喝西北风?”从此,柳青就开始好好读书了。他不能当农民。
柳青(1916-1978),陕西吴堡县寺沟村人,当代中国著名作家,以创作《创业史》闻名于世。
1978年春我到西安上大学时,正值思想解放,许多曾经被查封的书解禁了,柳青的《创业史》成为大学生课外阅读的热门书,第二部刚刚出版,什么“梁生宝”啊,“梁三老汉”啊,都是大家议论的热门人物。我曾想,也许以后有机会拜见这位老乡作家,他就住在长安县。但不久,就听到了柳青去世的消息。他没能写完《创业史》,同学们为他遗憾。
《创业史》是写50年代农村集体化运动的。柳青去世一两年后,农村搞起了“包产到户”,农民又单干了,他曾经生活过的皇甫村也不例外。如果柳青活着,他会如何看待现在的农村改革?他还会续写他未完成的《创业史》吗?我曾想过这样的问题。
黄怒波与《柳青传》作者刘可风(柳青长女)合影
柳青去世十年后,路遥写出了《平凡的世界》。路遥称柳青是他的“精神导师”,在柳青墓前拜一拜,就能获得创作灵感。但《平凡的世界》写的是农村集体化解体的故事,柳青会认可路遥这个“学生”写的东西吗?
上世纪90年代,从县城通往辛庄的简易公路改道经过寺沟村,当时县交通局局长是寺沟人。从此之后,每次回辛庄,我都会在写“柳青故里”的石碑前停一停,也多次带着朋友走进柳青出生和生活过的窑洞里参观,那里现在成了“柳青文化园”。
本文作者张维迎(左)与黄怒波在柳青故居前合影
但我真正认识柳青的精神世界,是在读了《柳青传》之后,它是柳青长女刘可风撰写的。《柳青传》也解开了我曾经有过的困惑。
刘可风(右三)参观柳青文化园
柳青说:
“中国的农业合作化是做了一锅夹生饭。”
“公社不如高级社,高级社不如初级社,初级社不如互助组。”
“老人家这一板没有拍好,引起了反对,想把反对意见压下去,导致了‘反右’,反右又引起大跃进、公社化,导致经济上的大破坏,弄得全国没啥吃,饿死人。”
柳青说:
“这场运动我是站着走过来的,不是爬过来的!”
“我不能承认。如果承认了,我就不是柳青。”
“我不和他们这文化部发生任何关系。”
“我一生不与任何人结盟,不上任何山头,无论是政治的还是文艺的。”
根据《柳青传》改编的故事片《柳青》,再现了一个真实的柳青。虽不能尽兴,但已是尽力。
柳青是一条汉子,一个纯粹的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应该是每一个作家、每一个学者学习的榜样!
感谢田波导演!感谢制片人苗霞!感谢主演成太燊!感谢《柳青》的所有创作人员!在这个时候,拍出《柳青》,不容易!
左起:《柳青》电影导演田波,张维迎,刘可风
(2021年5月20日)
BOOK
周航:实现能源自由,要靠企业家
蒲肖依:窑洞、埙与皮影
韩茂莉:中国历史上西胜东负的地理学基础
感谢您关注“辛庄课堂”。本公众号由“辛庄课堂”制作并享有版权;转载、摘录、引用、改编、阐释本号原创文章的部分或全部须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若未经本号许可,将追究其相应责任。该平台引用的部分内容、图片、音/视频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请相关权利人与我们联系协商相关授权事宜。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