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克逝世225周年 | 用暴力制造凝聚力,必然造成暴力的滥用
↑↑关注回复“听课” 免费听课《哲学100问》5期
7月9日
英国思想家柏克逝世225周年
没有哪个国家
能逃脱掉“柏克定律”
01
邪恶之所以得逞
是因为善良之人无所作为
提起美国独立战争,我们会想起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大陆军的确是以少胜多击败了英军,但事实上,在战争的决胜天平上,英国王室的妥协值得一提,而柏克于此功莫大焉。
独立战争的起点,一般以波士顿倾茶事件为标志,作为辉格党的文胆、党内实际主宰者,柏克从一开始就站在北美一边,为捍卫殖民地人民利益不遗余力。
当英国陷入鏖战泥淖时,柏克发表著名演讲《与美国和解》,强有力影响了多数议员,让他们决定“放美洲一条生路”。随后,他又写下《致布里斯托首长的信》,此二者在终结战争方面,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对美国独立运动的声援,尽展柏克的自由主义思想。
“邪恶之所以得逞,是因善良之人无所作为。”自由是柏克进行一切政治思考的前提。
作为英国议会一员,按“阶级分析”论也属统治阶级,完全应该反对美国革命,因为那是要“颠覆”自己的。然而即使冒着被冠以“英奸”的危险,他也要为北美张目,可见,柏克对自由的追求,是出于对人类命运的关怀,而没有掉入狭隘的国家、民族的泥潭中。
在自由与专制之间,柏克坚定地站在了自由一边。
04
没有哪个国家
能逃脱掉“柏克定律”
回到本文的篇头,为何在中国我们看不到柏克?或者说,与其他主义相比,几乎看不到保守主义的影子?
第一,在中国的语境中,“保守”是个贬义词,“抱残守缺,不知进取”,提到“保守”,很多人的脑海里,第一时间也许会浮起辜鸿铭梳着小辫儿的头像。
第二,即使是那些有能力抛开旧有语义及陈腐历史观的人,在他们的认知中,像英美那样结构已然相对稳固、运转顺畅的社会,或有很多东西值得保守,但一个旧事物中的优良者所存不多,有什么值得“保守”的?
事实上,保守主义的矛头是针对激进主义,而不是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所要维护的,不是任何特定的利益,而是一种稳定的社会秩序模式。
也许现在言说保守主义还信者寥寥,但柏克早就抛出过一个著名的“柏克定律”:
通过暴力建立的现代政权,唯有接续上本国、本民族之自由传统,回到良序的轨道上来,方能繁殖养育,长久延续。
两百多年来,没有哪个国家能摆脱“柏克定律”而独存。柏克的努力,不仅避免了英国宪制的法国化,今天的人们也多从美法两场革命的结果中,切实感知到了两百年前一位先知的巨大智慧,并汲取到了足够警醒当下的教训。
在保守主义的理念护佑下,独立后的美国,200多年来一直是在扎扎实实为民众创造自由和美好的生活。相反,法国的政治社会秩序,历经革命与复辟的多次拉锯,直到1958年戴高乐的第五共和国才算尘埃落定。
当代的美国保守主义思想家柯克指出,“伟大的自由主义者都受到过柏克精神的浸染”。
柏克的一生充满了悖论,他是坚定的爱国者,却表现得像一个叛徒;他坚守审慎与克制的政治理念,却总是慷慨激昂,奋勇突进。柏克的智慧,体现在一系列对常规认知的颠覆上。他关于法国革命的反思,震撼人心;他对法治理想的捍卫,极具说服力。他对后世的实际影响,不在同时代好友亚当斯密之下,但名声则远远不及。
致敬柏克的最好方式,莫过于汲取他开创的保守主义思想智慧。为此,我们诚挚推荐《埃德蒙·柏克:现代保守政治教父》。
◎生平+思想,读懂柏克,了解柏克思想的首选之书:本书既将柏克的生平融于十八世纪社会绚烂的图景之中,更将散见于柏克各类作品中的精辟洞见和大义微言予以体系化的归纳,行文风格流畅,被译者评价为:“最具可读性和启发性的柏克思想评传”。
◎弥补柏克著作的遗憾,一幅柏克思想的全景图:在思想史上,柏克是一位重要却又被严重低估的哲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柏克从未用大部头的著作来系统完整地阐述自己的学说。而《埃德蒙·柏克》一书的作者对柏克的各类著作、手稿、书信加以梳理,将散落其间的真知灼见拣选而出,归纳为若干主题,从而为读者明晰地呈现了一幅柏克思想的全景图。
◎对中国历史、现实的深刻启发: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种种问题——传统与现代、保守与激进、改良与革命、个体与整体,其实争论的源头无不与柏克息息相关。正如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所说:“本书是对一位政治家的一份迟来的重估……任何关注政治的人士都会紧紧抓住这本书并狼吞虎咽地读完。”
听哲思集团优质公号:
关注三个账号,可入文史哲资源群↓
支持一下,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