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柏克逝世225周年 | 用暴力制造凝聚力,必然造成暴力的滥用

听哲学 2022-07-24

↑↑关注回复“听课” 免费听课哲学100问》5期


7月9日

英国思想家柏克逝世225周年

1729年1月12日 - 1797年7月9日

没有哪个国家

能逃脱掉“柏克定律”


 

英国著名保守主义思想家埃德蒙·柏克已逝世225年了。柏克不仅是北美独立革命的重要推手,更是保守主义思想的开山鼻祖。

但是对这位思想史上的先知,我们中国人却比较陌生。
 
都说中国人历来讲求中庸之道,从这个角度看,倘若向西方思想界学习,一生追求政治平衡的柏克,本应首当其冲。
 
然而在人类思想史的谱系中,无论知名度还是重要性,柏克都可谓一个连盲人都无法忽视的存在。现实何以让人如此匪夷所思?

吊诡的是,在中国大热的西方学者榜单中,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亚当·斯密、黑格尔等必然上榜,还会有各种生僻的名字,但可以肯定,多数情况下我们看不到柏克。

一个民族最大的遗憾并不是无知,而是封闭通往真知的大门。比较以柏克为精神标杆的国家(如英美),和那些轻视柏克的国家,其迥然不同的国运,足以证明柏克的重要性。 




01

邪恶之所以得逞

是因为善良之人无所作为


提起美国独立战争,我们会想起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大陆军的确是以少胜多击败了英军,但事实上,在战争的决胜天平上,英国王室的妥协值得一提,而柏克于此功莫大焉。


独立战争的起点,一般以波士顿倾茶事件为标志,作为辉格党的文胆、党内实际主宰者,柏克从一开始就站在北美一边,为捍卫殖民地人民利益不遗余力。


当英国陷入鏖战泥淖时,柏克发表著名演讲《与美国和解》,强有力影响了多数议员,让他们决定“放美洲一条生路”。随后,他又写下《致布里斯托首长的信》,此二者在终结战争方面,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对美国独立运动的声援,尽展柏克的自由主义思想。

 

“邪恶之所以得逞,是因善良之人无所作为。”自由是柏克进行一切政治思考的前提。


作为英国议会一员,按“阶级分析”论也属统治阶级,完全应该反对美国革命,因为那是要“颠覆”自己的。然而即使冒着被冠以“英奸”的危险,他也要为北美张目,可见,柏克对自由的追求,是出于对人类命运的关怀,而没有掉入狭隘的国家、民族的泥潭中。


在自由与专制之间,柏克坚定地站在了自由一边。




02
用暴力制造凝聚力
必然造成暴力的滥用 

1789年法国大革命将国王送上断头台的“壮举”,让欧洲各地出现骚动,以稳定著称的英国也不例外。英王瑟瑟发抖,其他人似乎都在观望乃至期待天翻地覆,一件让人迷惑不解的事情突然发生了:柏克竟然站了出来,与乔治三世站到了同一条战壕。
 
当全世界都在为大革命的“伟大成果”欢呼时,柏克冲着全世界吼道:“法兰西是在用犯罪换取贫穷!法兰西不是为了她自身的利益而牺牲美德,她放弃了利益是为了可以出卖美德!”
 
堪称自由派旗帜的柏克,居然将大革命视为洪水猛兽?没错,柏克毫不掩饰对大革命的愤怒,但凡英语中能找到的下流话,在四百页篇幅中滚滚而出,很多人以为柏克疯了。

撇去情绪性语言,我们看看柏克是如何抨击大革命的:
 
1. 柏克认为,传统美德和秩序对自由至关重要,“自由不仅与秩序和美德共存,而且与秩序和美德共亡。” 而大革命毁掉了这些,这必然造成暴力的滥用、自由的消亡。
 
2. 柏克认为,宗教是社会基础,攻击宗教的人自然是社会的敌人,而攻击宗教的法国大革命也必然是罪恶的革命。
 
3. 柏克认为,法国大革命试图构建人间天堂,它追求一种绝对的民主制,必然导向“多数人的暴政”,多数会对少数施加最残酷的压迫,这种压迫会扩大到更多人身上,比王权统治残暴得多。
 
4. 柏克认为,大革命精神导师卢梭的天赋人权是一种愚蠢的抽象权利,世上只存在具体的人赋人权,“那些形而上学的权利进入日常生活,就像光线穿过介质,必会发生折射。”
 
柏克指出,抽象理论无法得到经验的证明,而人类的政治实践变幻莫测,用抽象理论去指导具体的实践,极有可能导致理性的误用。
 
如上,正是保守主义的基本要素:传统、宽容、审慎、经验,但它们所围绕的皆为自由。今天我们说柏克保守,正是在说他时刻在保守着英国的自由传统,“我们把自由权看作祖先给我们传下来的,并将由我们传给后代的遗产。”


03
真正明白何谓自由
才懂得保守为何意 

“反常”的表现、严厉的措辞,导致很多战友与柏克决裂,包括后来的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和“美国体制之父”潘恩,更使他的评论者不知所措,更有甚者,将他视为人格卑劣、思想杂乱的政治投机者。
 
一切误解,皆因柏克异于常人的智慧和洞察力。柏克因对大革命的预言而在革命初期被嘲讽,然而正是这些预言,最后反馈给柏克至高无上的声誉,也让欧美诸国纷纷扑向柏克思想,汲取最有价值的营养。
 
为世人所称道的柏克预言:

第一,是法国社会秩序的崩溃。柏克认为,大革命所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是以破坏传统秩序与社会价值为前提的,必将造成疯狂的革命激进主义,而这种激进主义会不断以革命的形式反噬革命本身。
 
法国大革命的过程严丝合缝地证明了这一点:巴黎广场的断头台忙得脚打后脑勺,不断有反对派被推上去,然后是推他的人再被推上去,革命恐怖循环往复。

第二,是预言拿破仑专政的出现,这让柏克被惊为天人:“某一讨人喜欢的将军,精于安抚兵卒之术,掌有统兵作战之真诀,将会把所有人的目光聚集在自己身上,军队将会基于其人格魅力而服从他的调遣......最终那个人就成了你们的主子,你们整个共和国的主子。”
 
柏克辞世两年后,拿破仑就任第一执政官,不久便登基称帝。“毁灭性的破坏终将导致一种新的专制主义强权出现,唯有它才能维持社会免于全面的混乱和崩溃。”对拿破仑称帝的非凡预见,成为“史上最罕见的准确预言”。




 

04

没有哪个国家

能逃脱掉“柏克定律”

 

回到本文的篇头,为何在中国我们看不到柏克?或者说,与其他主义相比,几乎看不到保守主义的影子?

 

第一,在中国的语境中,“保守”是个贬义词,“抱残守缺,不知进取”,提到“保守”,很多人的脑海里,第一时间也许会浮起辜鸿铭梳着小辫儿的头像。

 

第二,即使是那些有能力抛开旧有语义及陈腐历史观的人,在他们的认知中,像英美那样结构已然相对稳固、运转顺畅的社会,或有很多东西值得保守,但一个旧事物中的优良者所存不多,有什么值得“保守”的?


事实上,保守主义的矛头是针对激进主义,而不是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所要维护的,不是任何特定的利益,而是一种稳定的社会秩序模式。


也许现在言说保守主义还信者寥寥,但柏克早就抛出过一个著名的“柏克定律”:

 

通过暴力建立的现代政权,唯有接续上本国、本民族之自由传统,回到良序的轨道上来,方能繁殖养育,长久延续。


两百多年来,没有哪个国家能摆脱“柏克定律”而独存。柏克的努力,不仅避免了英国宪制的法国化,今天的人们也多从美法两场革命的结果中,切实感知到了两百年前一位先知的巨大智慧,并汲取到了足够警醒当下的教训。


在保守主义的理念护佑下,独立后的美国,200多年来一直是在扎扎实实为民众创造自由和美好的生活。相反,法国的政治社会秩序,历经革命与复辟的多次拉锯,直到1958年戴高乐的第五共和国才算尘埃落定。


当代的美国保守主义思想家柯克指出,“伟大的自由主义者都受到过柏克精神的浸染”。 


柏克的一生充满了悖论,他是坚定的爱国者,却表现得像一个叛徒;他坚守审慎与克制的政治理念,却总是慷慨激昂,奋勇突进。柏克的智慧,体现在一系列对常规认知的颠覆上。他关于法国革命的反思,震撼人心;他对法治理想的捍卫,极具说服力。他对后世的实际影响,不在同时代好友亚当斯密之下,但名声则远远不及。






致敬柏克的最好方式,莫过于汲取他开创的保守主义思想智慧。为此,我们诚挚推荐《埃德蒙·柏克:现代保守政治教父》。


◎生平+思想,读懂柏克,了解柏克思想的首选之书:本书既将柏克的生平融于十八世纪社会绚烂的图景之中,更将散见于柏克各类作品中的精辟洞见和大义微言予以体系化的归纳,行文风格流畅,被译者评价为:“最具可读性和启发性的柏克思想评传”。


◎弥补柏克著作的遗憾,一幅柏克思想的全景图:在思想史上,柏克是一位重要却又被严重低估的哲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柏克从未用大部头的著作来系统完整地阐述自己的学说。而《埃德蒙·柏克》一书的作者对柏克的各类著作、手稿、书信加以梳理,将散落其间的真知灼见拣选而出,归纳为若干主题,从而为读者明晰地呈现了一幅柏克思想的全景图。


对中国历史、现实的深刻启发: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种种问题——传统与现代、保守与激进、改良与革命、个体与整体,其实争论的源头无不与柏克息息相关。正如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所说:“本书是对一位政治家的一份迟来的重估……任何关注政治的人士都会紧紧抓住这本书并狼吞虎咽地读完。”

优质图书精选↓


听哲思集团优质公号:

关注三个账号,可入文史哲资源群

支持一下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