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尴尬,真尴尬啊

暂未命名 七乘七杂货铺 2023-06-29

《女心理师》

今日购物小票20211129


写在前面

《女心理师》绝对是一听名字就感觉很厉害,让人很好奇的作品。

一是强调了「女性」,符合现在经常讨论的性别这个热门话题。

二是「心理师」这个职业,大众都听说过但都没有深入了解过,并且,现在热搜上时不时都是各种心理话题,难免对心理师这种“官方解决渠道”有所好奇。

不过这俩重点,这部剧都没碰到,顶多算擦个边。

然后搞了一出尴尬日常剧。



人设

为了让亮点(最尴尬点)放在最后,我们先说说其他人物。

钱开逸(井柏然 饰)是一名电台主播,但他又不是《爱情公寓》里曾小贤那种卑微打工人,他有自己的电台小广播队,还时不时去“威胁”下领导。

汤莉莉(菅纫姿 饰)是上市公司总裁首席秘书,日常生活可以随随便便租个别墅,开个豪车,生活品质堪比副总。

叶家辉(王嘉 饰)是留学归来的海归,学过外科、内科、儿科,简单来说就是医学方面什么都会。



说这些不是说所谓“富人就不应该有心理疾病”,而是这些角色本身已经偏离了正常水平线

日常生活是威胁领导,还是秘书拥有副总级生活配置,可以随便住个海边别墅,还是年纪轻轻能在医学上精通三科?

这三个角色哪个是符合日常生活里的?哪个看起来像有心理疾病的?

离谱,太离谱了,这个设定就像宣示着:本剧开始围绕“富人也有心里苦”这个话题诉苦给大众了。



但这还不是最离谱的。

回过来看女主角——女心理师贺顿(杨紫 饰)。

心理师应该是怎样的?是通过语言沟通,通过观察对方反应,通过专业测试去判断来访者的心理疾病。

但贺顿活脱脱被塑造的像个「大侦探家」。

贺顿回到家后,发现其母亲躺在躺椅上,并且头部有鲜血,在准备紧急拨120时,贺顿注意到了家里的其他细节,

家里买好的芒果、鱼缸刚换的水、母亲让肉铺老板留下的肉...

她通过家里摆放细节判断出其母亲是装死骗她。

我当时都以为这位大侦探要自己分析判断母亲命案了???



其次是她还有个特异功能——耳朵很灵

听到十米开外老板发的语音;听到远处猫咪的呼救声;听到身后静止的人发出的声音(?我也不知道她听到了什么);

她还在通话中听到别人听不见的铃声,判断欲自杀者身处学校。



这个功能跟“女心理师”有什么必要性联系?

我姑且只能认为,这个功能只有强行发展剧情的作用,反正哪里的弯拐不过去了,说是贺顿听见就行了。

就这么来看,贺顿女士当心理师还是屈才了,转行去个重案组,不得破获多少疑案?

离谱,角色都离大谱了。



画面

如果说第一集要有什么尬吹点,绝对是开场三分钟的长镜头。



所以被吹捧的原因只有两个,一个是“包含了之后所有单元的内容”,一个是“长镜头拍摄不易,剧组态度值得肯定”。

但这个长镜头问题有多少?

我真的建议导演去看看《长安十二时辰》首集两分钟的一镜到底是怎么拍的。



《长安》的长镜头同样是大场景开局,但它很快就镜头下移、转换到长安人物。

整个镜头可以说是在“拍长安,顺便拍了人物”,每个角色出现就几秒钟不到,衔接极其自然,没有“追着人物拍”的刻意。

同样有群像:楼上的艺女,“十拿九稳、万无一失”的狼卫,交诏的官衙。

熙攘繁盛,光耀万年。两分钟,长安和暗藏的故事线都在这个镜头里了。



反观《女心理师》开篇的长镜头:

剧组原意想通过这个长镜头表达“那些潜在自杀者正与你我擦肩而过,他们就在你我身边”。

并且,为了避免观众看不懂,他们背景还加了一段心理学播报,告诉观众这剧是什么内容。

所以这个镜头其实要求很简单,自然、日常的就够了。

但他们没做到。

首先是运镜旋转,一个高楼俯瞰云海,镜头下潜,拨云见城,画面放大。



我就想问问开篇这个镜头有什么用?表达什么?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某个公司的宣传片,专门拍摄其写字楼宏伟。



再说细节,这个长镜头为了强调后面单元的人物,基本是追着人物拍。

其中这个妈妈领着小孩儿的画面追了长达15,并且画面除了二人外没有任何背景细节。

意思就是,这个画面很长很无聊,除了表示“后面有这个角色”以外,没有其他意义。



再说,一个强调自然、日常的长镜头,居然出现了一个小丑面对镜头微笑的画面。

用怼脸拍这个长镜头,完全就是本末倒置。因为长镜头是带领观众进入这个世界,而角色一旦和观众对视,就会给观众一种强烈的置身剧外的分离感。

这就跟拍摄这个长镜头的意义相悖了。



其次这个长镜头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割裂」,剧组做不到把后面所有单元的角色用一个合理的镜头衔接展现出来

所以剧组想了另一个更割裂的办法:让男二滑滑板,镜头追着男二走,让男二强行滑出所有角色

因此就产生了新一个问题:拍完上一个人物之后,都得加几秒滑板场面来转场衔接,

以至于还有下面这种不知道为什么放出来、也没有任何作用,长达数秒的俯视画面。



《长安》和《女心理师》这两个长镜头真的是可以完全对比的,起始场景、群像、运镜、衔接。

《女心理师》里所有的问题在《长安》都被完美解决,何况《长安》还是个两年前的作品,自然就显得《女心理师》更拉跨。



说完长镜头,说说两位主角的尴尬出场画面。

钱开逸实线变道、一个摩托车飞过去反物理般的救下了自杀的女孩。

更好笑的是两人晕倒,一群人围着小女孩,没人搭理就在旁边、同样倒地的钱开逸。(我也不懂剧组怎么想的,但真的很好笑)



还有这种拉根绳就跳出去救人的英勇场面。

这些画面塑造钱开逸这个形象有什么用?我没看出来,刻意搞尬的我倒是看出来了。



其次是贺顿的出场,激昂BGM一拉,背影一出,耳机一戴,

谁能想到她是要接一个自杀者的求助电话?



后续还特意多次给嘴部的细节,观众压根看不懂这张大特写有什么用,凸显口红好看?



不仅如此,剧里还有这种五毛特效UI、强行科技追随人物和不知所云的特效画面。



AI的部分,我尚能理解,也许剧组想用特效表现这种AI管控自杀的科技多么强大,但后面两种特效追着人的画面,

尴尬,实在太尴尬了。

上面这句话不单单指后面两张图,指整部剧。



女心理师

我们开篇讲到,《女心理师》这个名字绝对很容易让人注意到并且产生联想:一个是女,一个是心理师。

我原以为至少会讲述心理师这个行业中,男女心理师同样有所不同,后来我看了发现:女这个字估计是因为贺顿是女性吧。

这剧连男心理师都没有,怎么可能表现性别在这个职业有什么差异?

叫《心理师》不也同样合理?

后来我去搜了搜,噢,2017年真有部剧叫《心理师》。

行吧,姑且算它防撞名吧。(我预测评分都不一定有人家高)



再谈谈心理师:

我们不考虑这部剧的心理学部分是否专业,只考虑这部剧有多少提到了心理学。

你会发现心理学的部分,十之八九不是在推案过程,而是被安排在贺顿这个人的戏份里

为了避免《女心理师》偏离心理学,剧组直接把贺顿的人设安排成没事就瞎念心理学理论。

吃个饭要念叨一下多巴胺,买个灯要念叨一下配置。



为什么在台词里安排那么多心理学理论?

因为这部剧本质不是心理学剧。

这部剧看似重心在贺顿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实际上要讲贺顿的日常生活。

要讲贺顿和钱开逸的爱情发展,要讲贺顿和其母亲的亲情变化,要讲贺顿和汤莉莉的坚固友情...

这还只是其中三条线,实际上前六集里应该安排了8条支线,并且我们还不知道后续又会衍生出多少支线。

如此密布的支线,主线都只能在里面苟延残喘,何谈心理学能在其中占多大部分?

感情线讲杂了就圆不回心理学了,只能靠念台词来显得这是个“心理学剧”。

所以,《女心理师》也许是个吸睛的标题,但绝对不是能涵盖这剧的剧名。


配图/《女心理师》


没有赞赏,喜欢就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