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模范书局:​最接近天堂的书店

记忆弹窗 2023-01-1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老刘向前看 Author 老刘向前看


本期说说模范书局诗空间,一座由教堂改建的书店。


书店坐落在木樨地附近一条小街佟麟阁路上,需要进一座有围墙的院子才能看到,不注意的话,很容易从院墙边错过。


这里过去曾是中华圣公会的教堂,建于1907年,至今已经115岁了。


建筑的外形很有特点,选用中式的青砖、灰筒瓦使其颇具中国传统建筑韵味,特别是在砖木结构的十字形建筑上,建了座中式八角亭子作为钟楼和天窗,但建筑平面以及细节的处理却是典型的欧式建筑风格,正门上方的山墙上开有圆形玫瑰花窗一座,体现出哥特式建筑的痕迹。


走进书局大门,就好像进入一座城堡,头上挑高的穹顶,迎面而来巨大的弧形书墙,都给人强烈的冲击感,恍若来到了霍格沃茨魔法学院。


内部的装修风格中西合璧:木质穹顶,彩色玻璃,都是典型的教堂风格,柱子间的木质框架却又像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


原来的布道台附近装修成了咖啡座,可以在这里闲坐看书聊天。


模范二字,“模”是字模的意思,“范”则是它的托盘,主人起的名字表明这是一家以雕版印刷、设计为主的独立书店。


在这儿找不到畅销书、热门书、网红书,陈列的书籍以雕刻、印刷、美术、诗歌相关为主,更有一些平日难觅踪迹的古书。


或许是因着教堂建筑的缘故,一进门不由多了几分敬畏之心,使得全场不仅安安静静,更有一种肃穆的氛围。

没有吵闹,只有轻拿轻放的取书声,窝在皮质沙发里面的摩擦声,以及偶尔手冲咖啡的冲洗声。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说,天堂应是图书馆的模样,我想这句话在模范书局诗空间应该是得到了最好的验证。


在穹顶下驻足流连,四周有真正的读书和写字人,光影中的雕版和古董印刷机,角落里各种沙龙的请柬海报,勾勒出主理人洒脱的灵魂。


这样有灵魂的模范书局,老板姜寻却意外坠亡,我去的时候,书店中间摆放着鲜花,就是为了纪念刚刚去世的姜寻。看到很多文章写他做模范书局的种种坚持,不惜变卖了房产也要支撑自己的理想主义,唏嘘不已。


为了租用这座教堂,先后谈了三年,而每年上百万的租金,姜寻除了靠卖他早年的藏品,还得找人拆借。


教堂是国保单位,为了将其改造成书店,也是颇费了一番工夫。室内不允许用电焊,钢材只能焊接好到教堂组装;墙上不能打孔,书架、屏风必须与墙体保持距离;还要用人工将墙壁洗出原色......


姜寻夫人邢娜在追思文章中写道:我的丈夫姜寻是画家出身,有着艺术家的执拗与坚持。书店,本该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也是城市最美的风景线。书籍、诗歌、雕版这些是我丈夫前半生的所有的寄托。无论之后模范书局在或者不在,都请相信——我们对于阅读的坚持。


然而一切发生得太快了,在搬运书籍时,姜寻从仓库二楼跌落,身边是他数十年收藏的珍贵书籍和雕版。他是一个爱书成痴的人,所有人都这么说。这是一个充满宿命感的故事。


当年香港青文书店老板罗志华,也是在书店整理仓库图书时,被二十多箱书压困致死。

梁文道曾评价,“很容易就会感到罗志华的死其实是一个象征,象征我们的过去;如果不幸的话,甚至象征我们的未来。”

而在姜寻身上,相似的故事又发生了一遍。


前些日子,有小伙伴儿要去看看,结果发现模范书局已经暂停营业了。


还好,过了十一听说教堂店开了,只是“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书店可以重张,但那些为了理想逝去的青春和生命却永远无法挽回,在被消费主义裹挟的当下,有多少人还会坚持阅读纸质书?又有多少独立书店能在风雨飘摇中坚持下去,支撑起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地……


王小波师兄说:“人生是一条寂寞的路,要一本有趣的书来消磨旅途。”我衷心希望这间帝都最美的书店能永远存在下去,好让我们随时想起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主笔:李勇

策划:马琳

编辑:一舟

运营:王雪洁

出品:忆库数字传媒

往期推荐:

百岁研究员离世,他研发的救命药连美国也跟着仿制

往期推荐:

慈禧当行宫、乾隆做寿宴,这座寺庙历经坎坷风光依旧

往期推荐:

又是芝大!这所大学何以成为诺奖大户?

在记忆碎片中找寻与世界的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