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漳州小周末,古城二三事

在路上的 安邸AD 2024-03-12

漳州地处闽地最南端,三面环山,面朝大洋,脚踩温泉,海水与烈焰在这里合奏出山海奇景。来自山的农耕文明为它注入安定的绿色血液,来自海的海洋文明赋予它不羁的蓝色基因。两种文明不断叠加交融,孕育出个性鲜明的漳州城和漳州人。虽身于闽地,漳州却少了几分“爱拼才会赢”的外放,多了一些温文与内敛。如果你来漳州,请多给它一些时间,它的故事,你要轻轻问、慢慢挖,越相处,越爱它。 


东山岛隶属漳州市东山县,距离漳州市区约2小时车程,山海壮美峻秀。

“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似乎从《山海经》始,闽地的“山海格局”就已被定调。而身处闽地最南端的漳州,更是将这种山海互动的格局演绎到了极致。这里三面环山、面朝大洋,早在明朝中期,漳州的月港就被大明王朝钦定作唯一向世界开放海外贸易的港口。

现在仍留存于漳州市区九龙江上的疍民社区。图为疍民的船庙“进发宫”,这也是目前九龙江上仅存的一座“水上神庙”。

这座城市幸运地被嵌在了世界历史的那个时间点上——随着世界地理大发现的浪潮,它成为中国直接参与全球贸易的出发点。来自美洲的白银、香料与来自中国的丝绸、瓷器在此互通有无,也让漳州摆脱了陆地的束缚,卷入世界的洪流。

漳州古城中的建筑常常装点有异国元素,譬如这块门楣上的石浮雕,从侧面诉说着它曾经作为全球贸易驿站的开放与繁荣。

北上中原、南下南洋,数个世纪以来,漳州人在这条海水铺就的道路上往返回环,将巨大财富与多元文化带了回来。它的视野不断被延伸至远方,目光又忍不住回望故土:漳州,始终都是那个山的客人,海的旅者。


东桥亭庙建于宋代河道之上,呈前桥后亭格局,故得名“东桥亭”。亭庙共三进,供奉观音。

往月港上游回溯,是漳州人的母亲河九龙江,裹挟着这座城市14个世纪的荣光缓缓前行,沿途的丰饶景色让人直观地感受到漳州作为福建第一大平原的果香花影与浩渺烟霞。如今,江滨分布着绵长的绿地公园,是漳州人喜爱的休闲之所。

清末的壁画藏在东桥亭最后一进房间的墙上,像连环画般展开。

虽然过去船只靠岸的码头已褪去了原本的功能、只是偶尔有人来此垂钓或洗衣,但是大航海时代的繁盛始终留存于城市的记忆中。闭上眼睛,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场面不禁在我们的脑海中浮现。从江上的码头登陆,历史中那些上中原、下南洋、去台湾的商贾便“到家了”。

漳州文庙是漳州古城内最大的古建筑群,始建于宋代。大成殿是漳州文庙建筑群的灵魂,为明代木结构建筑,建于石台座上,面阔五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

漳州古城中有两座修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石牌坊:尚书探花坊与三世宰贰坊。此座为尚书探花坊,系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嘉靖探花、南京礼部尚书、国史副总裁林士章所建。


古城中还有两座清代牌坊:勇壮简易坊、闽越雄声坊,此座为闽越雄声坊。值得留意的是,两座清代牌坊上都雕刻有“番人”(洋人)形象,映射出当时海外贸易繁盛的景象。

香肠是漳州传统特色美食之一,在漳州,香肠也叫“烘肠”或“风肠”,采用自然风干制成。小雪节气后在古城内游走,随处可见街坊晾挂在家门口的香肠。

街头随处可见的漳州本地小吃:左上角是红糖年糕,右上角是豆包粿,下面是拜神用的红糖粿,其他还有龟粿与发糕。


如今,漳州古城的中轴线仍依稀可辨。东西向的台湾路上,西欧风情、南洋姿态和传统遗韵在此竞相争艳;南北向的香港路上,自唐宋至明清的商业繁华、清末民初的工商盛况在此叠加发酵。古城的翻新红砖“皮肤”努力想要讲好“闽南”故事,到底不如几条老燕尾脊和几座明代牌坊上的旧石雕来得生动鲜活。

通元庙屋顶上的剪瓷与门口的“萌”虎,该庙位于老城南侧的“龙眼营”小街上,后者是漳州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可上溯至宋代。龙眼营自古是人流与物流的中转站,而地形却较为隐蔽,故太平军进入漳州时,李世贤曾选择通元庙作为办公议事的侍王府。

如果你是第一次来漳州古城,不妨从延安路上的中山公园开始游览。这座如今已成为大家消闲去处的公园由漳州旧知府衙门改建而来。那是1918年的冬天,这个中国第一座以孙中山命名的市民公园横空出世,让漳州“现代城市”的品质更进一步。接下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它未曾错过近现代史上的任何关键点。


古城中小楼多具有闽南典型的红砖建筑元素,这多是古城改造之后统一“装修”的成果。作为全球海上贸易的重要参与者,近现代漳州人,尤其是从南洋回来的漳州人,也将异国元素融入了屋宅。虽然古城已被划归作“旅游区”,但对于生活于其中的漳州居民而言,古建、寺庙、特产铺头不过是最日常的场景。

如今,随着厦门港的崛起,漳州和月港逐渐从海洋商贸舞台的聚光灯下淡出了。但正是这种“退一步”,让它有了“喘息”和“思考”的空间,成为整个闽南的“大后方”——富饶、丰美、平和、疗愈。山与海的主题从地理概念,演进为精神养分,就像从这里走出去的林语堂一般,让传统与现代、东方和西方、儒家跟外洋都能平等对望。它是如此古雅、这般温良、 那样自在与自洽,就像一曲慢板,让人不经意就感受到自己的呼吸。 

晓风书屋创始人许志强。不是在厦门、福州,或广州,这缕拂动南方土地、在无数文艺青年心中播过阅读种子的 “晓风”,竟源自漳州。晓风书屋的创办者许志强虽总爱细数书店的百般不合时宜,但终了他还是会留这一缕“晓风”,守这一片天地。这大概跟上世纪80年代的浪漫有关:漳州的文艺青年郊游、弹吉他、读诗歌、谈恋爱,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对书、对阅读的渴望将彼时的年轻人聚拢在一起。

漳州市龙潭木偶剧团的团长林华荣师傅为我们展示布袋木偶的操作方式。他本人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歌仔戏表演者。

林华荣师傅收藏和使用的各种木偶。它们做工精巧,自行车可“骑行”,刀枪剑戟可“打斗”。

但也恰因这“退一步”的空间,让这里的人更有机会把自己血液里的“蓝色”基因幻化为一路向海的激情。山与海的撕扯、抗衡、 缓冲,造就了这片土地的张力,也让这里的人心性如同海风一样自由,脾性就像野木一般不羁,因为他们都懂得,坚持个体的价值是这个族群存活的根本。 

来自山东临沂的张元将在漳州开设的漳州“老家具仓库”,主营老家具生意,一方面维修改造以闽南、南洋风格为主的老家具,一方面也复刻一些经典款式的海派家具。同时兼营一些古玩杂项。


在这样的山海奇魅中,不少既文艺又“怪异”的人物诞生了,他们之“怪”在于为了心灵自由和追求个性解放,一切皆可抛。在坚持做一个完整的“自己”这件事上,他们绝不妥协、毫无让步。他们带着这样山的气质和海的底色,站在狂风暴雨中, 书写配得上这片土地的传奇。 


AD Table|筑造“半融豆乳芝士大宅”的大犬建筑夫妇,咸与甜是基本法则

“巴西粗野主义之父”Paulo Mendes da Rocha:将自然转化成真正的人类宜居地

Anya Yan的上海工作室:洋房里的黑白实验

点击上图直达订阅小程序

  或点击“阅读原文”购买这本《安邸AD》春季新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漳州小周末,古城二三事

在路上的 安邸AD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