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张中国南方的建筑地图

游南方的 安邸AD
2024-10-05


香港瑞吉酒店

André Fu Studio

 André Fu 事务所

可能没有哪个城市能在地标性建筑的密集程度上与香港比肩,这座城市的天际线由一座座顶尖设计师的代表作品串联而成,海景与城景交相辉映,就构成了经典的香港印象。在这片寸土寸金的天涯海角,中华、泰西、东瀛、南洋,种种文化汇聚一堂,“一亩梯田容万千住户,关帝遥望天父”,这是香港独有的丰盛魅力。


由香港知名室内设计师、AD100获得者、由傅厚民带领的André Fu Studio设计的香港瑞吉酒店,便很好地糅合了充满本地特色的文化地标与顶尖酒店的豪华格调,集海景、城景于一身,André围绕着对家乡的记忆,在熟练运用西式建材和格局的同时,大量引入中式细节,令人惊叹地通过室内设计展现出了这座大都市东西方融汇的复杂文化。André说,“我不想用刻板的香港元素或者外国人心中固有的香港印象来进行设计。我不断问自己,香港代表了什么。我想采取一种稍微不同的立场,从更柔和、更概念化的角度来颂扬这座城市。”


于是,在经典的西式厅堂、楼梯、沙发的布局中,你可以看到大量的中式木质屏风、宫灯外型的吊灯、类似清式独座的长椅,那些玻璃材料的高大门窗隔断,显然不是汉宫风度,可是那些简朴又曲折的线条装饰,又分明在哪座明清园林似曾相识。如果凡尔赛宫有个“中国厅”,可能会同样的气派、繁华,但它一定也做不出此番这般的儒雅、端庄。


对旅行爱好者来说,这是一场关于多文化、进取有度的融合设计的饕餮盛宴,而酒店距离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仅五分钟步程的湾仔商业区中心位置,也非常适合商务旅客。酒店提供129间客房,设24小时电子管家服务,如果想要欣赏维多利亚夜景,可以尽量挑选位于朝东、北的房间。酒店内的中餐厅润仅开业1年就获得米其林评星,菜品致力于在简朴中抵达技艺的巅峰。全日餐厅The Drawing Room既供应包括每日早餐在内的全日餐饮,也供应一位难求的特色下午茶,在The Drawing Room最里面是模范纽约瑞吉King Cole’s Bar吧台风格的酒吧。


摄影:AlexIsTheBest








香港M+博物馆

Herzog & de Meuron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事务所

大概在二十年前,西九文化区一带还是一片海港水域,如今,这里已经形成了包括M+博物馆在内的重要艺术休闲区域,与位于九龙区更北边一些、集结了众多小型画廊的深水埗文化区遥相呼应。对于这片全新的、通过填海形成的地块,如何让博物馆与土地产生文化、情感、记忆的连接,成为了这个建筑项目特殊的难题。

幸运的是,历史的细节往往比我们想象的丰富,就在博物馆场地的下方,这块新的土地已经建成了完善的地铁隧道,而隧道的盒型结构,恰恰可以成为博物馆大楼的破题之处。AD100获得者、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的设计者、来自瑞士的赫尔佐格和德默隆建筑事务所,将这处本来是阻碍的巨大结构转化成为了博物馆纪念碑式的中心元素,他们围绕隧道,在旁侧开辟出展览空间,将隧道的盒型结构纳入到建筑物下沉展厅的一部分。于是,一处“潜空间”(Found Space)形成了,它不仅构成了博物馆与填海土地的连结,又可容纳不同类型、不断更替的大型装置。

对于本地性的尊重不仅仅体现在建筑结构上,M+博物馆的基座平台是一个躺在地上的扁盒子,这里是一个中心悬挑、开阔通透的正方形空间极具开放性,四个方向均设有出入口,即便没有观展计划,访客同样可以探索建筑的各个区域。M+的访客十分多元,有女士自发组织在场馆外运动,也有艺术学者在此参与研讨,还有附近的居民带着自己的宠物散步。M+博物馆不仅关于传统意义上的“高雅艺术”,它要更多元、更包容,它其实是一个属于二十一世纪的视觉文化展示空间,一些在艺术场馆不太常见的“行为”也被欢迎在此发生。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事务所的设计彰显去装饰化的特征,但这绝非等同于对细节的忽略。博物馆接待处及售票处的柜台,以及长凳等家具均由事务所定制设计,大部分选用竹材料,令人联想起香港随处可见的竹棚等临时结构。在这个空间中,长凳底座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建筑的榫卯结构。


摄影 Boris Shiu











香港瑰丽酒店 

Tony Chi & Associates

季裕棠设计师事务所

沿着维多利亚港的海滨缓缓而行,向东仅600米,就可抵达位于尖沙咀地区的香港瑰丽酒店。酒店的设计不仅仅关于室内,甚至在酒店的入场动线中,就烘托足了气氛:汽车先是会钻进了隐藏在大厦底部一隅的“洞口”,随即沿一段由绿意、复古街灯、海景守护的坡道上行,最终在铺展有草坪、雕塑和马蹄形地砖的落客平台上停下,流动的维港景致和音律般起伏的天际线如画卷般在眼前展开。这种抵达酒店的方式,和不少香港豪宅的开场颇为相似,也是瑰丽掌门人郑志雯的童年记忆,她希望借助这番港式开场,呼应瑰丽的住宅化理念,为宾客提供一场时空之旅。

酒店由AD100获得者季裕棠(Tony Chi)操刀内部空间,为了呈现漫长、绚烂、多元的香港记忆,酒店摒弃了排场式的恢宏大堂,转而用一个个若即若离的厅堂将香港的方方面面娓娓道来,令其一层公共区域俨然一座陈列香港在地记忆的博物馆。维多利亚风格的照明系统还原了早期到港英国侨民的旅居美学。入口处带有4个“触角”的阶梯式玄关桌、散落桌面各处的物件简略但传神地概述了香港的地貌与今昔,裱着古董面料的画框、堆放的书册,游艇模型和玻璃门外的维港海景相映成趣。物件携带着自身的底蕴,辗转在桌面与宾客的手中,轻盈地点缀了这番香港气息。

衔接公共区域和客房楼层的电梯也绝非等闲之辈,巧借象征中国八卦元素的八角花饰镶板、铜质镂空出风口盖、复古皮凳,一段流金岁月娓娓道来。而当电梯门在客房层打开时,堪比行政酒廊的楼层沙龙让邻里文化在酒店里亦可以发生,住客在房门口,就得以享用便于欢聚、社交的共享空间。而且每个客房楼层都有。他乡遇故知,交流之于旅居,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瑰丽还为所有413间客房都配备了适合小型聚会的起居空间,设有超长沙发和社交桌,甚至为了应对不同的交流场景,采用了“双厅”布局和日夜“双酒吧”。这般牺牲更多客房数量的营造尺度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近乎放纵。

除了为人与人的交流创造出空间,酒店对面料的运用、细节的关注几乎不惜血本,从而通过“触感”“质感”与人产生交流,给人留下难忘的记忆。不论在客房还是在公共空间,随处可见的Loro Piana羊绒、爱马仕面料、Meriguet-Carrere皮面覆盖的墙体交织出丰富的层次。就连拉开抽屉,都有与地面、拖鞋纹理相近的衬里。












澳门瑞吉酒吧

Steve Leung Design Group 

梁志天设计集团

澳门瑞吉酒吧(The St. Regis Bar, Macao)位于活力非凡的路氹金光大道中心的澳门瑞吉酒店二楼,澳门的CBD地区。酒吧由AD100获得者梁志天设计集团以英伦风格为基调进行内饰设计,运用天鹅绒、雕花木板、金属装饰等华丽元素的同时,融合标志性的英国元素和怀旧细节,保持了一种在缓慢流逝的时光中永不褪色的魅力。

踏入酒吧,藏有国际知名酒款的储酒区瞬即映入眼帘,引人注目的黑白大理石以规律而不对称的形式排列,形成跳跃感的同时,与墙面的红色抽象画作和谐共鸣,有种康定斯基的画作的雀跃和动感。

深入酒吧,西敏宫色调般的深橄榄色光影,散落在柔软光滑的丝绒沙发和皮凳上,昏暗的灯光注入沉稳和层次感。整个酒吧由橡木镶板铺砌天花板和墙壁,更显质感,主天花板的设计灵感源自英国代表性建筑大本钟,精美的木纹塑造宏伟壮丽的气息。设计师没有使用任何墙壁分隔空间,完整地保存了酒店宽敞的格局,同时运用座位位置、硬装风格进行区域划分。主天花板下,搭配了木质桌与具有金属细节的定制座椅,以界定休息区的公共区域。另一旁,涡轮形状的天花照明勾勒出幽静角落,为私密聚会提供理想场所。

每一间瑞吉酒吧均有特制壁画,澳门的瑞吉酒吧壁画色彩斑澜,投射澳门富有传统中葡文化遗产特色的风貌,与新古典主义图案的绿色大理石柜台形成鲜明对比。酒吧另设复古舞台区,以古典半尾钢琴为焦点,宾客可在现场爵士演奏下举杯畅饮。作为最隐蔽的区域,恬静舒适的品酒室选用青蓝丝绒、深褐色皮具及橡木饰面镶板点缀室內空间,平衡各种用色和纹理混搭。











澳门Morpheus酒店

Zaha Hadid Architects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

archdaily:Ivan Dupont, Virgile Simon Bertrand

 当抵达澳门的飞机落地,仅仅10分钟的车程,就可以到车水马龙、娱乐场所林立的氹仔岛,在密集的欧式楼宇中,一栋极具未来感甚至科幻感的摩天大楼——摩珀斯Morpheus酒店拔地而起,有种不真实的眩晕感。“Morpheus”是希腊神话中的梦之神, 代表所有梦境的化身,这个浪漫的名字属于世界上首座“自由形态的钢结构外骨骼高层建筑”,的确,它像是来自梦境,不然就是未来。

archdaily:Ivan Dupont, Virgile Simon Bertrand

可以说,Morpheus酒店刷新了我们对于奢华酒店在建筑上的认知。这座刚刚完工不久的澳门新地标,历时6年打造,约86亿港币注资其中,4倍于埃菲尔铁塔的耗钢铁量熔炼于此,4.8万平方米的玻璃、5万平方米的网状外骨骼铝制覆面、28个奥运会标准泳池的钢筋混凝土用量聚于一身,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摩珀斯酒店下手都很“重”。这份重量,一是因为它作为澳门赌王产业新濠天地项目第三期压轴之作的身份;二是因为它是AD100获得者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的手笔。

与扎哈·哈迪德在国内的其他建筑不同,摩珀斯类似于一个方正的矩形雕塑,中部镂空,将酒店分为两部分,但又通过底部和屋顶相连,暴露的网状自由外骨骼结构扭曲交织在一起,增强了建筑本身的表现力和力量感。进入酒店,35米的挑高大堂会颠覆你对酒店大堂的印象,人和空间的悬殊比例也会带来奇妙的感受,仿佛置身于一架巨型宇宙飞船的内部。事实上,正是因为把外骨骼放在了外面,所以才可以最大限度地运用和优化内部空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可以说,这几乎是全世界外骨骼建筑中最复杂的,不论建筑概念还是后期工程,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全程运用软件,确保给施工带来准确无误的数据支持。

©Ivan Dupont, Virgile Simon Bertrand, Rex Zou

酒店内,大堂内饰多呼应外立面,选用石材、几何切割、流线等元素。12台全景观光电梯以每秒一层的速度将你送达40层,在上升的过程中,你可以俯瞰大堂、餐厅、艺术品,视觉上的刺激和新奇令整个体验充满幻觉。在酒店的3楼,你还可以品尝全球久负盛名的大厨Alain Ducasse(杜卡斯)的手艺,致敬澳门而被重新创造的招牌菜食谱,到从其私人珍藏系列中甄选出的159件经典厨具(陈列在主餐厅和酒窖之间的步入式玻璃橱柜中),还有他为餐厅量身定制的餐具,甚至一批可追溯到1847年的古董法国玻璃罐和瓷盘。













KARL LAGERFELD

MACAU酒店

 KARL LAGERFELD 

 卡尔·拉格斐

设计无论多么实用,它最为千姿百态的一面,一定在于视觉的美感。穿梭于服装、室内设计之间的KARL LAGERFELD 卡尔·拉格斐,则是这个领域当之无愧的天才。在踏入唯一一家由卡尔亲自设计、并冠以他名的THE KARL LAGERFELD MACAU 澳门卡尔拉格斐奢华酒店大楼后,你一定会为酒店内无与伦比、灿若千阳的辉煌景致所震撼,无数的细节,无限的美,无所不在的灵感流动。

酒店的风格专注于融合、致敬18至20世纪中国艺术风格对于西方设计、Art Deco的影响。在餐厅,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明式官帽椅的形质,融合西方的皮革的坐垫缝制,又或者将椅子靠背镂空的部位通过织物补充,完成西式靠背椅的舒适感的同时,又充分融汇了中式刺绣的美感,卡尔喜爱中式家具上装饰线条的利落感,很具当代性,而且与Art Deco的建筑与几何感有异曲同工之效,卡尔先生也提取了时尚界的工艺灵感,比如餐厅入口处的屏风,里面镶嵌的面料,是他请来为CHANEL做高级定制刺绣工艺的Montex刺绣坊手工创作的。

经典套房中,中式月洞门设计分隔了客厅与卧室空间。独特床头造型的设计灵感源自明式傢具“四出头官帽椅”,搭配寓意富贵吉祥的中式铜钱装饰。沙发上方的“玉环”是早在设计开始之前,卡尔先生便决定要使用的元素。他喜爱玉器温润的色泽和质感,一如他在时尚领域传达的态度,对于美和细节的极致追求。

浴室的灵感来自于法国外交官邸Quai d’Orsay的浴室。1938年乔治六世国王和伊丽莎白王后国事访问法国前夕,法国外交官邸Quai d’Orsay重新装修建筑内的浴室,分别以金色与银色献给国王与王后。卡尔很喜欢Quai d’Orsay的浴室设计,起初,助手们选择了给王后使用的银色浴室设计方案,不料,卡尔看了之后说,“不,我们要采用国王的金色浴室!当你早上起来去浴室,如果周围都是银色,你的皮肤会是什么颜色,是不是一种’灾难’。”卡尔对于设计与人的贴合度、风格完成度的追求,真的是令人惊喜的可爱。

如果你渴望透过THE KARL LAGERFELD MACAU澳门卡尔拉格斐奢华酒店大楼去寻找卡尔的生活态度与审美哲学,不妨抛开一些外在的元素,去酒店一层的博览廊坐一坐,对卡尔来说,这个空间的设计高度私人化,就好像卡尔的某处公寓的一角。在这里,你可以读一读那些“没有一本,不是卡尔曾经读过的书”,回忆他曾给这个世界带来过什么样的阳光。














深圳大梅沙京基洲际

行政俱乐部

Cheng Chung Design

香港郑中设计事务所

有关深圳给我们的活力印象,就好像它是一座能够呼吸的城市。而在其起伏的胸口上,便是潮汐涌动的大梅沙海滨。在风光旖旎的海滩之上,由AD100获得者香港郑中设计事务所设计的深圳大梅沙京基洲际行政俱乐部几乎拥有着所有顶级海滨酒店的标配,海景房间、无边泳池、散步即可抵达海边,而且,还要更加出众。

俱乐部前身是两栋分开的L型楼宇,由一家美国建筑事务所建造,用于私人接待会所。原建筑的条件、框架、理念都不错,特别是采光的设计,让整个空间非常通透。在改造过程中,CCD没有过多地改变建筑,而是通过建筑方块造型来丰富,加入了水上长廊、前院水景、中空庭院、内院、无边界泳池、玻璃盒子、特色餐厅建筑盒子,并将原本分开的L型建筑连接起来,各空间相通,营造出游园的体验感。

改造前,车是直达酒店主建筑,直接check in一步到位。但CCD希望带给客人不一样的体验感,他们把落客处与主建筑分开,在落客处与主建筑之间增加长廊,长廊一边是绿植片墙与立柱形成序列感,两边是镜面水景,水上栽了一棵香樟树,还有火炉,即使是晚上到达,也像回家般温暖。

从落客处下车,超尺寸的古铜板雨棚与原木大门颇具气势,映入眼帘的苔藓球、石墙、水景又有南方园林的精巧雅致,脚步轻轻踏过水上长廊,便可抵达以憩水之城为主题的大堂,挑高大厅搭配正面落地窗,室内美轮美奂的灯影,像灯塔对游子的召唤一般温暖、博大。

尽管只有62间客房,但酒店的园林景观、庭院贯穿整个建筑,水景、大树、草坪、天光始终环绕。大堂尽头的头像雕塑,面容沉静,像《脸庞·村庄》电影末尾海滩石头的肖像,不动声色地讲述着温柔的力量。










坪山大剧院

OPEN Architecture

OPEN建筑事务所

对于深圳这个新新城市来说,坪山区是这片热土欣欣向荣的古老文脉。在这里,一座座年迈的客家围屋,如图腾般追溯着祖先与历史的记忆,寄宿着城市的灵魂。如今,这里继续焕发文化活力,成为深圳地区最为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之一,而坪山大剧院就是这里的标志性地点的一座。

坪山大剧院由AD100获得者OPEN建筑事务所设计,剧场项目对于OPEN建筑事务所来说并不陌生,而对比京郊的山谷音乐厅项目,坪山大剧院则更具市井活力,毕竟,剧院在这个位置扮演的可是城市文化“扛把子”的角色。在任务书规划的阶段,OPEN建筑事务所就提议在原本要求的单一剧院功能里,加入更多与演艺相关的市民文化教育空间,以及餐厅、咖啡厅等经营空间。OPEN建筑事务所希望这个剧院不仅仅是个“地标”,而且是个功能复合的表演艺术中心,一个真正的公共文化建筑,它不仅服务于买票看演出的人群,而是所有市民。而且,这样的剧场设计在真正的运营上也更可持续。

多元的功能通过不同的建筑立面体现。建筑的核心是一个1200座的专业歌舞剧院,它的体量被红褐色木板所包裹,在室内外均清晰可辨,舞台台塔穿出屋面,成为屋顶花园的背景。围绕着剧场核心,一个蜿蜒的公共步道系统将“戏剧方盒”切开一道裂缝,引导市民游走于一系列丰富的公共空间序列里,其中既有专业的黑盒子小剧场、排练厅,也有面向公众的演艺培训空间、室外小剧场、咖啡厅以及各层的室外花园。沿着公共步道,即使在没有演出的时候,人们也可以从地面的广场一直漫步到开阔的屋顶花园,空间与自然交织所带来的惊喜和色彩随着探索的深入而逐渐展开。

此外,建筑在环境方面也进行了多重考虑。绿化屋顶大量减少了热负荷;建筑表皮是为深圳气候条件而设计的一种双层复合生态表皮,外层的V形剖面单元的穿孔铝板,有效地遮掉夏日的阳光,并保持着足够的视觉通透性与自然通风。结合一系列节能环保措施,OPEN建筑事务所也突破了剧院建筑作为高能耗建筑类型的固有思维,使其更加符合当代建筑的价值体系——这本身,也是一种历史的书写。














深圳安达仕酒店

Tony Chi & Associates

季裕棠设计师事务所

在这片深圳湾核心地带,深圳地标建筑华润大厦、万象城购物中心、众多世界级高科技公司林立周边,却藏着一处得闲饮茶的悠游之所。在这片匆匆忙忙的闹市之中,若你走进由AD100获得者TonyChi事务所操刀设计的深圳安达仕酒店,设计师所营造出的从紧张节奏中跳脱出来的美好情境,却竟然可以扑面而来。鲍德里亚说,一个没有冥想时刻的旅人,暴露在生活的暴晒之下,而TonyChi事务所主持设计师季裕棠的手笔是如此儒雅、沉静,深蓝色的格纹沙发,抽象形状的木纹桌脚,真的想不到一个酒店的设计是这样的知书达理,那种涵养就像位学者一样宽宏,你可以坐在书房打个盹儿。

迎着深圳似火的骄阳,车子在怀旧的地砖上停下,白色的门廊与路灯,似在讲述着一段南洋往事。酒店大堂处处体现着礼仪的待客之道,从迎入、办理、到等候、小憩、社交区域,恰到好处的空间尺度,没有因彰显气派而过分宽敞,不会让客人产生疏离感,却又带来了贴心的私密性和功能性。酒店一层的Bar1919,灵感源于欧洲绅士俱乐部,而它对面的茶室“五月花”,则是传统中国茶馆的现代演绎,全天提供茶点和甜品。在Tony Chi过往的诸多酒店设计中,营造私密性与空间的丰富性,一直是他悉心考虑和设计的亮点,有时是用不同的材料和介质做实体的空间区分,有时是用色调的差异做视觉上的分隔。总之“,一成不变” 或“一望到底”这样的词汇,永远不在他的“设计词典”里。 

这种书卷气当然来自设计师的有心之举,设计师希望向20世纪初的中国学者、作家、诗人、艺术家、银行家们致敬。酒店的公共空间有时像是穿越到了民国时期,Art deco的地板、木雕屏风、碧绿色的书桌、泳池边的一幅幅怀旧老照片,物件在空间里营造磁场,种种思想的分享,被志趣相同的友好氛围鼓励。纵观整个酒店,其实很难从设计角度去界定其风格,即便是它从色调和氛围上带给你怀旧的气质,但它的各处细节,又绝非为了怀旧而怀旧,它的动线,灯效、智能,都是当下的全新尝试,也十分吻合深圳飞 速发展了40年且为时代“示范”的城市气质。

在客房的落地窗前向外望,会看到远处的海景与绿洲般的人才公园,公 园里有一件“笔记本电脑”形态的雕塑,趣味地刻画出这个高科技之城的特质。所以不妨想象,与这座城市息息相关的新时代精英大致的模样,他们可能从事与高科技相关的理性工作,亦可变身为热爱生活的大湾区新绅士,一切皆有可能。 












深圳当代艺术博物馆

COOP HIMMELB(L)AU

蓝天组

一朵银色的、造型圆润的“云”在深圳降落,这个具有两种立面、外表坚挺而温和、内部冲突且疯狂的建筑,自建成起就成为了深圳的地标式建筑,这便是由AD100获得者、著名奥地利建筑事务所蓝天组COOP HIMMELB(L)AU设计的当深圳代艺术博物馆,不容错过的深圳建筑的骄傲之作。

博物馆由两座场馆构成,由此强调各自的功能和满足不同的展示需求,然后将其统一在一个庞大的多功效表皮之下。 在室外,透明的立面以及智能室内灯光控制系统,使得建筑的入口大厅和过渡区域清晰可见;在室内,参观者对室外的城市景观一览无余,仿佛置身室外,高度6到17m,完全开敞的无柱展览空间加深了这样的体验。 位于门厅后面、两个馆区之间的区域,参观者可以乘坐自动扶梯或者通过楼梯到达建筑的主要楼层和进入“广场”之中。从广场可以直接到达用于举办多种文化活动的房间、大型多功能、观演厅、和图书馆。同时在这里可以选择要参观的馆区。


建筑表皮的一层是天然石材制成的遮阳板,另一层是隔热玻璃制成的具有微气候调控作用的围合构件,由此构成了与建筑的框架结构相分离的动感十足的表面。兼具美感和功能性的表皮将两座博物馆、垂直交通核、娱乐区、公共广场以及多功能地下空间统统包裹起来。

云的元素在极具造型性的同时,也承担了“广场”的入口元素。在多个楼层中,“云”承载了一系列公共功能空间,如餐厅、书店、博物馆商店,同时也将两个馆区的展览空间用连廊和坡道联系在一起。通过其曲线的表面,“云”将同一个屋顶下两个博物馆的不同理念在自己身上反射出来。

© COOP HIMMELB(L)AU  © Duccio Malagamba

Ceremony Photos/Construction Site: © Szeto Wing








金威啤酒厂

URBANUS Architecture & Design Inc. 

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事务所

对于深圳这个新新城市来说,坪山区是这片热土欣欣向荣的古老文脉。在这里,一座座年迈的客家围屋,如图腾般追溯着祖先与历史的记忆,寄宿着城市的灵魂。如今,这里继续焕发文化活力,成为深圳地区最为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之一,而坪山大剧院就是这里的标志性地点的一座。

金威啤酒是深圳人的共同记忆,它陪伴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深圳第一批建设者在此挥洒青春,追逐梦想。随着深圳逐步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产业升级和发展,金威啤酒厂大部分被拆除,仅存占地约1.16万平方米的工业遗存成为深圳城市发展的重要印迹。从遗产的角度来说,它当然不是“古迹”,但确实重要的当代史“遗迹”,一代人记忆封存的所在。

正如金威啤酒厂的改造者、AD100获得者URBANUS都市实践的主持建筑师孟岩所说:“工业遗存不应仅仅成为后工业时代的大众消费品,它浓缩的城市记忆应该被发掘、显影和放大,并且在未来持续生产新创意、制造无限新的可能性之中重获新生。”

在改造中,面对零散的厂房遗存、破碎的场地高差,设计师通过节点性的介入空间,构架了一个作为空间叙事的底座,原来的水塔变成了观景平台,污水站加建了展览空间,发酵间变成了演讲活动空间,曝气池顶部拼接金属铸铝杆件和迷幻灯光,造就出一个金色构筑物,似啤酒泡泡在悦动,红色手工砖似火焰蔓延,覆盖台阶与地面,一个基于工厂又具有崭新当代魅力的文化场所,由此建成。

2022年12月10日第九届深港双年展在改造后的金威啤酒厂开展。展场空间即成为深双的“零号展品”。 今天深圳城市中心向西发展,以商业服务行业为经济主体的罗湖区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点。通过工遗改造,城市记忆得到保卫和延续,金威啤酒厂也成为街区从单一生产的工厂区域转变为多元文化艺术交融的生活地标。它还将留下怎样的故事?这正是要等待我们这些游子来书写了。











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

URBANUS Architecture & Design Inc. 

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事务所

OCT当代艺术中心(简称OCAT)成立于2005,是中国著名的先锋艺术机构,长期致力于当代艺术的展览和理论研究。2003年,AD100获得者URBANUS都市实践将深圳华侨城东部工业区的一座家具库房设计改造为OCT当代艺术中心,2022年,由创意园北区原生产磁碟的二层厂房B10改造而来的OCT当代艺术中心新馆落成,简称OCAT-B10。

其实早在2007年,OCAT-B10的改造设计就已经开始,经历了早期的研究策划、2011年国际设计邀请展、项目定位调整、漫长的项目审批、决策主管领导更换等各种变故,十五年后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才艰难实施,并从设计中心改为当代艺术中心放入定位,外部形象也从激进前卫转向谦逊内敛。

现状工业建筑外观被全然保留,通体刷白,大部分外窗为满足美术馆内部空间需要而填实,转变为凹入的盲窗,同时又作为造型和标记,为工业遗存和城市记忆铸模;外立面保留了原磁碟圆盘,不动声色地暗示了昔日的功能。OCAT-B10首层是主展厅,南侧的咖啡厅及艺术品店,可24小时独立开放,也能够举办展览和讲座。二层的核心空间是多功能展厅,西侧全封闭作为恒温恒湿展厅;北侧为儿童艺术教育空间;带露台的南侧留给图书馆和艺术沙龙。

三层设计了高达8.4米的展厅系列,掀掉屋顶使之成为露天展厅。外围墙体用双层拉伸金属网建造,材料的通透性使展厅空间与周边环境互相渗透,既隔绝了四下楼宇的杂乱,又通过景窗裁切、收纳进远山近树。人们从下面两层的展厅大拾阶而上,来到屋顶的“露天美术馆”,一步步从现实中抽离,直至身心放空。在此人与人相遇,既身处其中,又置身事外;在此人与作品邂逅,直接面向天空的观展体验呈现出最大程度的开放,并以此激发当代艺术在地生产与呈现的全新可能性。










深圳荷水文化基地暨洪湖公园

水质净化厂上部景观设计

NODE

南沙原创

洪湖公园是深圳市民心目中最重要的城市公园之一,荷花池、落羽杉林、白鹭群,从1985年建成开放,便深受喜爱。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深圳需要更多的污水处理工程来缓解周边净化生活污水的压力,洪湖公园内也盖起了一座水质净化厂。AD100获得者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介入这个项目时,全地下水质净化厂已由市政工程设计单位完成设计并准备施工,他们主要负责的则是净水厂上盖地面景观恢复设计,保护公园与市民的亲密连接。

这样一来,该项目所担任的最重要的功能,在于一种人文情怀,就像主建筑师刘珩所说的,“建筑如人。我希望通过建筑师主动的努力,让一个日常生活中无法缺席的净水生产设施,成为城市中一个良好的、带有仪式感的公共体验和教育场所,重新赋予基础设施在精神和建筑美学两个维度上的意义。” 

于是,他们最终选择了一种“既不凸显,也无需遮掩,尽量因势利导”的态度来进行设计,最高的除臭风井。融合洪湖公园反复强调的主题植物——荷花,以公共艺术装置作为设计切入点设置了观鸟观景平台,使突兀的风井和疏散楼梯成为大家自由攀爬的“有用”的、可体验的公共空间。地面的中型风井,结合疏散楼梯的功能,兼容了可让人体验的路径及平台,风井立面上只简单采取景观覆绿,使其成为洪湖公园的避雨亭。

而在设计这些景观时,工作室也在不同阶段接到了种种诉求,比如政府方要求地面恢复绿化率达86%,公园方要求地面景观须让出近7000㎡作为荷花苗圃培育基地,运营方则要求转化公众对“污水厂”的刻板印象。面对这一当下城市众多项目在设计过程中遭遇的典型问题,建筑师选择了用“在路上”的心态去应对,力保“在路上”的设计不影响施工的整体进度,亦不违背方案的初衷和设计最终的整体性。

如今,登上洪湖公园荷水文化基地最高的风井平台,俯瞰眼前车水马龙的城市盛景,刘珩的设计显得内敛、克制且理智。她说自己理想的房子是在城市的高层,推开窗后可以看见大海,亦可以看见活跃的人群。“我很喜欢高密度的城市,也挺向往那种悠远的田园生活。这其中需要一种平衡的力量去控制。我做的空间是为大多数人的日常而设计,希望建筑能够带给人特殊的体验。”有些建筑令人沉思,是因为它们在那儿,就在讲述着建筑师的信念和坚持;古人“登鹳雀楼”,而今白云千载之间,更加鼓励个人表达的现代建筑,则可以通过自身引起登高之感。












坪山美术馆

Vector Architects

直向建筑事务所

深圳坪山美术馆是坪山文化聚落的另一座标志性建筑,由AD100获得者直向建筑事务所设计,主持建筑师董功。这个常常关心建筑本体论的实践者,在关注在地性的同时,常常也会提出对当下建筑设计现状的反思,比如这次,针对当时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城地标型公共文化建筑巨构化的建筑形式、脱离日常生活的空间尺度以及运营方式的问题,他想试试是否可以建立起一种新的空间类型,以此来探讨当代文化艺术空间应当如何介入连续的城市脉络,从而更大程度地将文化艺术与市民的日常生活相融合。

这种亲近感,首先从体量入手。7.4万平方米的大体量空间碎化成由具体功能单元组成的独立小体量,这些小体量在垂直方向上相互叠落,创造出一个立体的空间系统。其次,三个主要功能建筑的底层采取了架空的策略,利用一个连续架起的两层高巨构体量将它们由南向北串联起来,将聚落中的各种共享功能置入其中,于是人们能够在漂浮的平台层和大尺度的绿色屋顶上随意漫步,自由穿行于不同功能的建筑之间。在局部位置,叠落的体量会穿过巨构,形成垂直方向上尺度适宜的标志性形象。置身其中,稍微会感觉这里不太像之前常见的美术馆,它不是大家传统印象中“高大上”的文化建筑形象,反而拒绝了超尺度空间造成的“距离感”。实施过程中,最初的构想没有完全实现,不过核心空间逻辑关系还是被相当程度地保留了下来。

坪山美术馆所处的地块位于城市空间类型转变的边界上,西侧是典型的承载城市居住生活的高密度街区,东侧是尺度巨大的城市自然公园。美术馆沿南北方向,在这块扁长的地块上平行于边界布置。通过碎化体量的方式,美术馆的各功能也因此可以根据地形分散设置在不同高度。立体叠落的空间结构使得多层次的立体公共平台系统成为可能,让建筑形成了穿透和多孔的特征,一方面,避免了传统集中式大体量对城市交通的阻断;另一方面,底层架空的策略也使得城市街区的空间体验能够美术馆中得以延续。

目前,美术馆正在展出深圳当代艺术家梁铨的个展《故岭》(不太确定,因为只有开幕时间,没写闭幕时间),在日常运营时间以外,也尽量让建筑群落的其他功能也能够长时间对城市友好开放,人们可以在一天中的任意时间穿越美术馆,从住宅区到达城市公园,或是沿着台阶漫步向上。

















广东和美术馆

Tadao Ando Architect &Associates

安藤忠雄建筑事务所

用寥寥几笔勾勒出的强有力的视觉效果中,几道重心与尺度两两相异的椭圆弧由下至上环绕成一个由中心能量驱动的 “涡旋”,朝向观者扑面而来。 这个由AD100获得者、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Tadao Ando) 手绘的建筑速写, 是2020年竣工的、位于广东顺德的和美术馆。目前,美术馆正在展出罗尼·霍恩(Roni Horn)的个展「罗尼·霍恩:非梦 亦梦」,10月7号结束。

早在2016年,和美术馆的馆长何剑锋便开始筹划在自己家族深深扎根的顺德盖一座美术馆,在这个周边尚无成熟艺术生态的“非常规”地块上,创造一个融汇传统岭南建筑文化与当代艺术的时空容器。于是,他们邀请来同样重视固有文脉的安藤忠雄,最终选择了“和”这一具有向心性的精神追求作为美术馆设计的题眼。

安藤忠雄从中国古代“天圆地方”思维理念中提炼出的纯粹几何元素“以圆带方”,地上 4层、地下1层,圆形展厅按照一定偏心率精确叠置的倒锥形圆柱塔,轻薄的椭圆形屋顶与纤长的格栅立面,中和了整体建筑的硬朗轮廓。建筑造型“向心”凝聚,整体意象又如向城市扩散的“涡旋”。长方体偏厅沿着首层圆柱的切线方向延展,并与柱塔形成高差,光洁的幕墙恰与主厅格栅后若隐若现的落地玻璃交相呼应。

从外表看,弧形隔墙层层递进地环抱着建筑主体,同时引导一条曲径通幽的入口动线,待到进入建筑内部,贯通上下5层的圆形中庭进入眼帘,观者方才恍然大悟“ :空间里的生命之光”——这个镌刻 入安藤设计信仰的理念在这座美术馆建筑的最中心处展露无遗。穹顶洒下大簇光束,映照在墙面肌理的缝隙与孔洞混凝土成型的过程中,凝固出质朴、原始的印记;两道起终点互不交叉、路径反向平行的双螺旋楼梯精密地盘旋、缠绕,光斑打在阶梯的扶手与侧面,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缓慢地“走动”。最有趣的是,和美术馆所在地顺德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在夏至前后的正午,这里的太阳直射角度将与地平面形成近似90度。因此,在一天、一季,甚至一年当中最特别的时间段,中庭正上方的圆形进光口将仪式般地垂直点亮5层通高的圆柱空间,不知这种庄重、 肃穆的仪式感是否寄托着建筑师安藤忠雄当年仰望万神殿天顶绝美光线而出神的回忆。 

摄影:Huang Zaohui













广州W酒店

Rocco Design Architects Associates

严迅奇建筑师事务所

内地第一家W酒店开在了广州,作为W酒店在内地的第一个“牌面”,其内饰设计及服务水准自然是最顶尖的。这座由AD100获得者严迅奇建筑事务所设计的酒店及公寓综合体项目,自2006年就开始设计,到2013年终于正式对外开业,成为珠江新城一道不容错过的风景。在游览广州塔、广州最老牌的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广州顶级演出场所广州大剧院之余,不妨选择在此休息。

因为建筑面向两个主街角,一为主干道洗村路/金穗路交汇处,一为洗村路和兴盛路步行街的交接处,所以应城市不同的景观,建筑演绎也随之不同。面向金穗路的转角,突出酒店品牌及顶部功能;而面向兴盛路,则表现酒店和公寓之体形结合,不仅在视觉上令两组空间产生互动,而且也有助于区内光线渗透及空气流通。建筑外表采用深色物料,强调酒店私人领域及公共领域的对比,也和酒店两组建筑物之间缝隙的通透感形成对比。

进入酒店,一条高达19米的水幕瀑布垂挂而下,灯光、线条与色彩以液态形式交错、碰撞,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效果,并且在特定时刻还会出现字母“W”字样,极具未来感。这座光影水幕墙的设计受到印象派画作启发,W酒店希望通过软装的方式还原印象派对光影动感的捕捉。艺术一直是W酒店的关键词之一,出自世界各地艺术家的作品遍布这家酒店的各个角落,比如接待区由艺术家Sawada在室内营造的金色天空。酒店的游泳池在最顶层,极高的空间让人感受自由畅快,一边是可以俯瞰城市的落地玻璃,一边是整面墙的绿藤植物。

摄影:Liky Lam











广州无限极广场

Zaha Hadid Architects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

无限极广场是无限极公司在中国的全球总部,AD100获得者Zaha Hadid Architects根据品牌名称,设计了一个呼应无限符号“∞”的、面积约为185643平方米的建筑综合体,由此容纳集团的草药研究设施、安全评估实验室以及用于举办会议和展览的学习中心。由于体量巨大,标志特征突出,对于很多经过这里的本地人来说,无限极广场定义了通往白云中心商务区的门户。

无限极广场致力于打造更健康、更能适应新工作方式的协作办公空间,八个楼层形成一系列无限的闭环,增强了所有部门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办公空间围绕着中央空间和多个庭院布局,办公楼形成“∞”的两个圈,中央部分则没有以互联的桥梁作为两个圈的连接,无建筑物的庭院作为圈外的留白,从而创造出多种共享的、具有强烈社区感的室内和室外空间,为员工提供多样且灵活的公共空间。在互联桥的位置,设计有体育馆、健身房、餐厅和咖啡厅等多种多样的娱乐和放松区域,让员工在穿越大楼时,也可以换种心情,劳逸结合。

面对大型建筑前期巨大的耗建材量、后期巨大的运营成本,Zaha Hadid 通过建筑的设计解决问题。通过优化结构,减少建造所需的混凝土量,同时增加可回收部分所占据的比例,建造过程中,共计使用25088.33吨包括钢、铜、玻璃、铝合金型材、石膏制品和木材在内回收材料。通过分析太阳辐射条件,设计能够实现建筑自遮阳户外露台的宽度,同时安排外立面穿孔铝制遮阳板,以优化其对日照得热量的降低作用。这些措施与双层隔热低辐射玻璃结合,带来高效的遮阳和隔热性能,可以确保整座建筑在拥有良好的自然采光的同时,大大减少建筑的日照得热量和能源消耗。

项目还集成了一个由光伏系统供能的洒水器网络,可以将收集到的雨水的雾化颗粒喷射到每个中庭上方的ETFE(四氟乙烯)膜屋顶,然后通过蒸发来实现散热和降温。其中,雨水收集、过滤和再利用系统还能够为周边景观提供微灌。3层、7层和8层的屋顶花园均种植了当地原生的药草和植物,可通过自然灌溉,户外公共区域与屋顶慢跑道和步道相连,屋顶绿化占据整个项目屋顶面积的49.36%。

无限极的新总部极具创新性地响应了广州白云中心商务区向国家级健康产业中心发展的计划,将设计和建造技术与经过考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创造出了一个使所有部门团结在一起的新工作环境。
















海口云洞图书馆

MAD Architects

MAD建筑事务所

这个颇具奇幻色彩的、卧在海天一线之间的白色云朵建筑,是大型国际公共艺术项目“海口·海边的驿站”中第一个落成的高标准驿站:海口云洞图书馆。项目一共包括16座地标性公共驿站,旨在为海口带来更加独特丰富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

海口云洞图书馆由AD100获得者、由马岩松带领的MAD建筑事务所设计,这座一体成型的混凝土建筑,被英国《泰晤士报》称为“2021年最期待建成的建筑作品”。进入图书馆,洞型空间的层次和复杂性将空间一层层拉开,一个想象力的失重场由此展开。由于建筑的整体外型便雕塑感极强,其自由有机的形态也塑造了多变的室内空间:墙面、楼板、天花,室内,室外模糊了边界,好像液体一样流动,像云一样变幻无穷。大大小小的洞,呈现出不同的大海、天空,小小的洞不仅改变了建筑的气质,也吸引人们透过新的角度察看身边本已熟悉的世界,更加丰富海边的风景可能。马岩松说:“我们希望这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愿意前往并停留的城市空间。”一定是的,即使对于在海边长大的孩子,这个图书馆也充满了惊奇。

图书馆地处海口湾畔的世纪公园,占地面积4397平方米,建筑面积1380米,包含书馆和市民活动配套:建筑南侧的书馆,内含可以藏书万本的的阅读空间及多功能影音区,向公众免费开放。北侧为向人们提供服务的设施,包括咖啡厅、公共卫生间、无障碍卫生间、淋浴间、母婴室、公共休息区及屋顶花园。贯通首层与二层的面海阶梯式阅读空间,除了供人阅读外,也是日常举办文化交流活动的场地,与主阅读空间隔离的是儿童阅读区,天窗、孔洞、壁龛更加丰富,由此激发孩子们探索的欲望。多个半室外空间和平台,是阅读也是望海的绝佳空间。为适应当地炎热的气候条件,建筑外围的回廊灰空间采用了悬挑设计,通过物理遮阳降低热辐射,实现建筑节能。

建筑为室内外混凝土整体浇筑一次成型。MAD希望采取“反材料”的方式,避免有意表现结构、构造,从而消解材料本身固有的文化意义,让空间感受本身成为主体。混凝土是液态材料,流动、柔软多变的结构形态即是它最大的特点。设计深化阶段全部基于数字化模型。屋面和楼板均采用形似“华夫饼”的双层中空肋板形式,既能满足大跨度、大悬挑的受力需求,又能利用结构中空铺设设备管线、填充建筑保温材料,实现简洁完整的室内空间,也是建筑、结构、机电一体化设计的关键。













Y hotel

Shangyiyang Design

尚壹扬装饰设计

人们听过三亚的海,却不曾见过三亚的山。但阿那亚找到了三亚除海洋沙滩之外的另一种可能。在这里,雄厚硬朗的山峦,为这片山谷与外界的喧闹间树起天然屏障。远离熙攘的人群、热辣的海风,阿那亚请来AD100获得者、谢柯带领的尚壹扬设计,为人们在海与山之间,觅得了这处安居之所——Y hotel。

Y hotel位于三亚的山北区,米白色的建筑隐藏于地下,客房屋顶与住区地面几乎齐平,这使得它非但不阻碍周边住区景观视线,反而成为社区独特的风景。Y hotel像谢柯一贯的风格,祛除装饰主义,以最少的语言表达出自然、内敛、质朴的侘寂感受,少而简,美而静。虽然安静,但不单调,不同于其他酒店往往通过人工物品塑造自己,Y hotel的叙事重点在于植物。通过丰富的沙生植物营造,植物本身的姿态与光影的变化,风吹动枝桠、草叶翻动,酒店的故事由层层叠叠的植物娓娓道来。植物设计师先后8次选苗,在效果图和模型上去梳理植物的组合方式,形态关系。白衣仙女之舞、银角麒麟作为骨架,光棍树、硬叶麒麟为中层绿量,美洲龙舌兰、银边龙舌兰、泷之白丝等多种龙舌兰点景,芙蓉菊和迷迭香作为铺底材料。毛茸茸的灰蓝和灰绿的色块交错,形成犹如油画般的质地。

主庭院位于建筑负一层,自北向南呈缓坡向下。从室内往外看是一幅可以将远山囊入的框景画面,但设计师希望它不是人们一来就会盯着看的那种空间,比如一棵有造型的大树,或者一块有顿感的巨石,这些都过于抢镜,与空间格格不入,最好的是人们在这个空间里看到的是一种特定的感知,而非某一个具象的物,这才是Y hotel想要的画面。当阳光从远处的山间冒出来,透过山峦,穿过树林,地上的野草随微风吹拂,光与影自然地蔓延进空间,安静而自然,没有绝对的焦点,但处处都是景。就这样,框景一点一滴被填满,形成“仿佛若有山”的自然质地。

泳池也保持了这种质朴而静谧的自然肌理,材料经历了7/8轮打样,设计师反复对比颜色、质感、尺度之后,选择了暹罗白石材作为池底,由意大利、希腊、斯里兰卡的白色大理石搭配而成,纹路交错但并不冗杂,在遇水之后可呈现自然的颜色过渡,映出由浅及深最美的蓝。同时也适用于弱酸弱碱等多种环境,稳定性较高。

旅游业一直是三亚的核心产业,而Y hotel则书写了一种别样的三亚之美,虽与喧嚣保持一定的距离,但并不遥远。每个细节都在多专业的共同努力下精心打磨,最终完美地呈现了质朴自然的格调。

摄影:河狸景观摄影 雷坛坛

















策划&统筹  | 《安邸AD》AD100编辑小组

撰文 | 博雅

新媒体编辑 | 唐颗

视觉设计 | 大仙、Wing

部分图片来自各事务所

中国山水滋养的西南建筑,你去过几个?

CityWalk走进北京的秋

让我们邀请,25位“避暑建筑课代表”

我们打算把AD100做成建筑地图




点击上图直达订阅小程序

  或点击“阅读原文”购买这本《安邸AD》十月新刊

九月首发一刊双封 购买获取精彩内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安邸AD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