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漂”20年,70后设计师在崔岗村盖的新房子
设计师曹伟认为,乡村绝不应是好建筑的荒凉之地,而应该是激发设计师探求空间多变性的试验田。而在合肥的崔岗村,曹伟成为了“新村民”中的一员,他试图用自己耗时数年建成的“乡村会客厅”去模糊城乡的界限。用设计师自己的话说,三年前,曹伟在距离合肥不到40公里的崔岗艺术村建造了一栋看似透明的方盒子建筑,隐蔽的支撑使它如同悬浮在半空中,建筑外围有一圈用水洗石造的矮墙,墙下拉拉杂杂长着草,当我们抵达时,村民大叔正拉着小货车在门口吆喝......
点击上方传送门 感受崔岗艺术村之味
曹伟怀揣浓郁的乡愁之情,将崔岗艺术村选为其创作实践的舞台。他立志为乡村建筑注入全新的活力与美学魅力。真皮单椅为中古家具,由Quotations设计;地毯来自青木铺子;钢网休闲单椅为中古家具,由Franco Bulfoni设计;茶几来自HAY;马鞍皮单人沙发椅来自法国 VF;一层空间将裸露的承重结构墙体内退,两个玻璃面围合成建筑主体空间会客厅。二层空间似悬浮在半空中的体块,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建筑的体量感,模糊了建筑的边界感。建筑立面上层空间通过百叶窗式框架的运用,将可打开的窗户隐藏在木制百叶窗后面,固定玻璃前面是木制滑动门,提供防晒、遮光和保护隐私功能。
这是曹伟在合肥郊外的别院,我们抵达时,村民大叔正拉着小货车在门口吆喝:“卖花生糖、芝麻糖、小米锅巴……”叫卖声滑溜溜的,很可爱,见有人拿手机拍摄,村民大叔涨红了脸,冲着眼前悬浮的盒子建筑竖了竖大拇指,旋即扬长而去。拉开门,一条土狗跟了进来,旁若无人。关上门,另一条洋气的大狗被挡在门外,气得咬牙切齿,犬吠声回荡在乡间路上。曹伟三年前开始酝酿这处会客厅。那时他有感于人和人之间的封闭、隔阂,期望在乡土建设的路上找到出口。他是一个怀旧的人,心中有田园,有邻里。
曹伟,伍米尺空间设计事务所创始人、主理人,中佰建筑设计院南京分院合伙人,亚太设计认证高级室内设计师。由他所带领的伍米尺空间设计事务所强调“内”与“外”的场所关系,作品以创新思维输出为导向,根植于多元化空间中的个人体验,将“空间”作为媒介来唤醒人们的情感共鸣,为建筑赋予灵魂,为商业增添艺术价值。
生为江苏人,曹伟扎根安徽二十余年,与“风投之城”合肥共进取,从血气方刚的青年步入心事重重却看起来淡定自若的中年,他将乡愁寄于建筑的理想,勉强为生存而造的平庸的住房是他极不乐意见到的。他反感修旧如旧的教条,要为乡村建筑植入活跃的意识和美学的风度。
庭院内,青草如茵,翠树掩映,彼此交辉,为这片天地注入了盎然的生机与蓬勃的活力。建筑之上,大面积的玻璃窗与金属框架若隐若现,巧妙地融入其中,为庭院增添了几分恰到好处的现代气息。
崔岗艺术村是安徽的明星村,也是国家乡村振兴的示范村。2013年,一批先锋策展人和艺术家在这里聚集办展,拉开了艺术介入乡村的序幕。而当曹伟的这栋看似透明的方盒子建筑落成时,在当时着实引发了不小的轰动,村民围观它,却并不嫌弃,反而觉得有趣。当地政府乘势而为,完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补贴农民支持艺术家租赁,准许改造或一定范围内的改建。政策利好吸引了艺术家、摄影师甚至带货主播常驻于此,曾经濒临衰败的乡村面貌为之一新。
透过餐厅大面积的落地窗可以看到花园全景,创造内外之间的连续性。中央的圆形白色餐桌引领着整个空间的视觉焦点。墙上挂着的抽象画作色彩大胆、线条流畅,与室内简约的装修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与深度。黑色皮质餐椅来自Arrben Stiletto。
“方盒子”虽然造型十分出挑,整体风格却比较斯文,不张扬夺目。简朴的水洗石、裸露的混凝土,用材与当地的青砖旧瓦并无视觉冲突。内部空间硬朗阔大,带点儿农村人的粗砺豪爽,庭院和走廊明快利落,空间关系和谐。家具都是绝无俗感的美物,散发着古董气韵,有时间包浆,有大方的气度,用起来舒适平静,让人自在。加之院落内敞开的绿地、疏朗的花木、不刻意遮挡的视野,村民很快接纳了这个略显异类的邻居,带着新鲜的亲近感,常来看一看、玩一玩。
僧侣椅是来自意大利20世纪70年代的Molteni;台灯旁是中国陶瓷风水狮子烛台;右侧的青铜色摆件是来自Kenneth Cobonpue的小人物屏幕,设计于2015年。
曹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人物。在他身上,你可以感受到“设计师”并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设计师这个身份永远都在“成为”,成为乡建者,成为新村民,成为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信使和帮手,成为附近的朋友。他的身份源于设计,可以被描述,难以被定义。在他身上,有不同年代不同人生的混合感。相应地,他的表达既显出旧时代的绵延,又富有前瞻的魄力。他的人文气质清晰可辨。
天窗和立面圆洞窗的开设,在保证空间私密性的同时,也尽可能地增强室内与邻近景观,将室外的蓝天与阳光随时引入室内,使空间随着光线的移动呈现出明与暗的相互交织,充满了时间的轨迹。
十余年来,他的事业格局不断扩大,合肥是据点、他的根系所在,项目在全国多个城市展开,业态逐步完善,建筑和室内界限趋于消融,更大的愿景敦促他前行,在“会客厅”聊了许久,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傍晚时分,我们在盒子二楼俯瞰小院。
绿意盈盈的时节,忽有六七个小学生戴着红领巾,悠闲地走上草地。学生们并不打招呼,径直占了院子里的桌椅,喝起了饮料。我们向小学生招手问好,隔着大玻璃,小学生齐齐抬头,向我们挥手致意。楼上楼下,笑得像当春的好天气。这时再看曹伟,他的恬淡笑意、温厚的姿态与低调进取的合肥一样,波澜不惊的面容之下藏着激流勇进的势头。
灯具来自Lampe Rg Levallois;长条桌来自英国Square Roots ;中古椅来自Korium。
回想起2017年崔岗当代艺术馆开馆,崔岗成为国内少有的依托艺术资源盘活乡村的成功案例。如今来到崔岗,我们却有另一番感受。于明星村的身份,这里过于清寂,没有太多喧嚣:于乡村的身份,这里又过于整洁,没有多少劳碌场面。路人太少,三三两两出没的狗变得抢眼。
安静是崔岗艺术村有价值的特质。它的目标人群很具体,且经受住了时间考验,如今已有近90户新村民在此安居乐业。曹伟陪我们在村里散步,走访了音乐家、画家、网红主播的宅院,他们各有各的美学主见,颇为可观。圈子的融合还需要时间。曹伟并不讳言,艺术家和当地村民仍然是两个圈子,交集不多。
单人休闲沙发材料采用意大利进口油蜡皮保护;白色灯具来自意大利Artemide。
然而事实上,政府也曾经鼓励艺术家开门迎客,随着崔岗的人流高潮过去,这种风气渐趋平淡,艺术家也是村民,需要回归正常生活。好的相处是互不抗拒,有所依赖、有所共生。他的个人努力是富于成效的,在建造乡村会客厅初期,他拿出悬浮盒子的施工图,给当地的施工队带来不小的震撼,没有人见过这种结构,起初无人敢做,后来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其中。如今这里的施工队技高一筹,已经能独当一面,更多有新意、值得探讨的建筑在崔岗落地。
二层的卧室和书房里,桌上的装饰画为《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与乌莱的时间关系》;棕色床品来自壹集。
曹伟对此有自己的看法。他将崔岗解读为一个家园,艺术家等城市先锋搬来此地定居或暂居,视自己为崔岗的“新村民”。“新”有两层含义:一层是职业身份,例如他自己,为当地带来了新的建筑景观、新的建造机遇,培育了拥有新技能的施工队,他的建筑理想与当地的社会现实发生了有意义的对话:另一层是城乡一体的选择,这群人往来于城市和乡村之间,像信使一样将社会发展的真实动态在二者之间传递,让更多有识之士了解到新农村的多元化道路。
整个浴室空间以蛋壳青色为主调,营造出一种温馨而舒适的感觉,白色的浴缸成为空间的焦点,简洁而优雅,其他小物件摆放得错落有致,透露出主人的精致品位。地毯来自青木铺子;木椅为中古家具。
学者项飙曾在2019年抛出“发现附近”这个概念,五年过去,这个术语已经成为社会标签。发现附近,重建附近,在陌生人社会和熟人社会之间找到一种平衡正在成为新的潮流。试图模糊城乡界限,促进城乡融合,曹伟的个人努力、崔岗的整体实践无疑发生在这个诉求改变的大语境中。崔岗的核心价值并不在于旅游打卡,而是吸纳了一批有前沿知识和生活美学意识的人士进入此地,让他们乐于留下来,成为当地人,带动当地人,将崔岗的可能性打开并延续下去。
摄影|Boris Shiu
撰文|曹程
编辑|宋杨Yang.S
编辑助理|王妍乔Joe
新媒体编辑|Viki Huang、Luner
视觉设计|M
法国面料大亨的巴黎顶层寓所
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David Chipperfield之子的19世纪伦敦iPod公寓
现在去悉尼看艺术,一不小心走进阳光和海风
点击上图
直达订阅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