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近前沿新材料(第一辑):超材料——真的能让你来无影去无踪吗?

于相龙 今日新材料 2023-01-06

当提到隐身,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哈利·波特的斗篷。其实,在我国古代也有一种“神鬼莫测”的隐身道术,称为遁术。那是一种利用特殊技术进入各个纬度空间,并借助其他物质逃生的办法,比如用亮金属反射光线快速晃瞎人的眼睛,借此逃脱。说实在的,对比这些旁门左道的小伎俩,当今的前沿新材料完全不在话下,我们年轻的新一代追求的是四项全能超级完美隐身,真的可以来无影去无踪。这四项全能隐身就是你看不见、触摸不到、感觉不到呼吸气息、感觉不到温度。神奇的超级隐身能力会让人质疑“我存在还是不存在?”哈哈,有了这种完美隐身,就可以上天入地、天地任我行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实现吧。


超材料

实现这四种非常牛的神奇功能,靠的是一种21 世纪才开发出来的前沿新材料——超材料。什么是超材料?“超”者,“超常、另类”之谓也,这是超材料的英文metamaterial 中的拉丁语词根“meta-”表示的意思。超材料具备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质,而且这些超常的特殊性质主要来自人工设计的特殊结构。因此,超材料就是具有人工设计的结构,并呈现出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的功能材料。其实,超材料在物质成分上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它们的超常特性源于其精密人工设计的几何结构以及尺寸大小,如果这些微结构的尺度小于它作用的波长,就可以对电磁波产生特定的响应,从而产生诸如负折射、隐身的效果。好了,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四种典型的超材料,即光学超材料、力学超材料、声学超材料和热学超材料,及其非常牛的隐身功能吧!


看不见——光学隐身

接下来的故事,涉及初中物理知识光的折射。当一束光通过空气与水的界面时会发生折射,如图1 所示。在图1(a)中,当折射率等于1.3 时,折射光会沿垂直方向向内靠拢;在图1(b)当折射率等于1 时,光通过空气与通过水一样,没有变化,还是直线;在图1(c)中,当折射率等于-1.3 时,这种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可是非常难得一见的。这样操纵光跟隐身有关系吗?回答是肯定的!第一项隐身超能力“看不见”就是操纵光线。


图1 折射率分别为1.3,1 和-1.3 时光的折射现象


古代所谓的遁术,是用亮闪闪的金属反射光线快速晃瞎人的眼睛,其实就是让人眼看不见光。如果我们能用特殊的技术,让光发生不同方向的折射现象(图1),是不是就可以任意地操纵光线,随心所欲地拿捏各个纬度空间呢?那就让我们撕裂空间试试,像图2 那样在空间里挖个洞。注意第四个图里面,黄色的光线是不是绕着撕开的孔洞外围传播?这时候黄色的光线不能穿进洞里,只能在洞外瞎转悠,在黑色边的孔洞里,光线就进不来了。没有了光线,如果我们站在这样的孔洞里,请问你还能看见我们吗?


图2 撕裂开个空间,让黄色光线不能进入黑色的孔洞(目前只是实验模拟阶段)


我们可见的这些光,其实就是一类电磁波。科学家能操纵光,就是能够操纵电磁波。电影里哈利·波特的隐身斗篷,其实就是操纵光线,让光线“绕行”,不再沿着直线传播,这样就看不见站在中心的人了。科学家们为了制造这个隐身斗篷,开始拼积木似地将不同特殊设计的人工结构搭建在一起,得到一种新的人工材料,即为超材料。这种操纵光线的超材料,称为光学超材料,用这种材料可以制作隐身衣服,穿上这件衣服,别人就看不见你了。不过,遗憾的是,现在网络上说的隐身衣,其实都不是真的。真正的可见光的隐身衣科学家还没有制造出来呢,或者是已经制造出来了,还是高级机密信息。


触摸不到——力学隐身

说实在的,看不见的光学隐身都快研究20 年了,科学家们天天摆弄光线电磁波,却还没有制造出隐身衣,真是让人气馁啊!后来科学家们只好想别的办法,开始操纵弹性波,来看看初中物理最先讲的力是怎么传递的。比如,我们小时候玩过的把戏,把一张纸折叠几次,它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了。正是这种折叠的“结构”让柔软的纸张变得“强壮”。这其实就是在无意中借鉴了超材料的设计理念。想想看,在图3 中,那么重的力压在柔软的纸上,力都跑哪去了呢?

图3 折叠结构让柔软的纸变得强壮


科学家们玩完游戏,突发灵感——用各种各样不同材料、不同结构和不同外形的微小物体块搭建在一起,得到更多样化的让你触摸不到的力学超材料。目前,无触感斗篷隐身技术(图4)是最常见的力学超材料的应用。这时力学超材料将圆柱体隐藏起来,手指是触摸不到的。


图4 力学超材料将圆柱体隐藏起来,手指感觉不到


力学超材料的研究刚刚开始,就出现了很多种类似无触感的隐身技术,比如负泊松比、负弹性、负刚度、负可压缩性等超常力学性能。这些科技名词可能到大学的课程里才会学到。打个比方,好比我们拔河时恨不得把绳子拉细拉断,可是如果这根绳子是力学超材料制成的,我们越用力拉,绳子就会越粗。再比如,小时候生气时可能会一个劲地踹泥土地来发泄,有时会踹个大坑出来,若是你踹力学超材料制成的泥土,你越用力踹,材料越是膨胀。如果用力学超材料做个足球,就不用打气了,因为越踢足球,里面的气就越多。可惜的是,现在这种力学超材料足球还没有卖的,只能找科学家来定制,且未必能做出来。


感觉不到呼吸气息——声学隐身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我们真的隐身了,人们看不见,触摸不到,可若是我们打了个喷嚏,或是大喘气一下,肯定又会被发现了。于是,怎么让呼吸也消失,让人感觉不到呢?想想看,当开口说话和呼吸时,是不是与声带有关?那就是让科学家们操纵声波,也就是弹性波。这种操纵声波的超材料,称为声学超材料,就是用各种各样不同材料、不同结构和不同外形的微小物体块搭建在一起,得到一种更特殊的材料。比如用这种声学超材料制成传感器(图5),声波会在传感器处消失,经过声学超材料后,再大的声音人们也听不见。所以你戴上用这种声学超材料做的口罩,你呼吸、打喷嚏或大喊大叫时,没人会听得见。只是,声学超材料研究也是从最近这几年才开始的,科学家们还在通过实验来模拟和验证这种声学超材料口罩的功能。


图5 隐形声学传感器


感觉不到温度——热学隐身

现在就接近完美隐身了,人们看不见、触摸不到,也感觉不到呼吸,可是我们的身体还在向空气辐射热量,如果用检测温度的红外仪器一照,我们就原形毕露了。怎么办?于是科学家们开始研究热学隐身,让人体的温度也不存在了。大家都知道热流是从高温向低温流动的,比如手握一块冰块,手上的热量就传给了冰块,于是冰块就融化了。如果手握一块冰块而不让冰块融化,

该怎么办?有人说戴上厚厚的手套就可以了。是的,手套挡住了热流向外扩散。就像图6(a)所示的,红热的高温热流遇到圆形的热学超材料时,黄色部分的热量就绕着中间的圆形边缘走,热量并没有传递到右侧。那么如果人们站在右侧的位置,是检测不到人体的热量的。


图6 a热隐身(热流绕过物体传递);b热流反转(热流表从低温流向高温)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让热流反转。如图6(b)所示,图中圆形内部的热流是旋转形状的,这里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温度值,红色温度最高,黑色温度最低。这样,热流不像往常那样从高温流向低温,而是从低温流向高温。也就是说如果戴上这种热学超材料编织的手套握着冰时,手也会变成冰的,而冰并不会融化。如此一来,穿上热学超材料的衣服,红外仪器是检测不到我们存在的,如此完美。


四项全能超级完美隐身术——我存在?还是不存在?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这四项全能隐身——看不见的光学隐身,触摸不到的力学隐身,感觉不到呼吸气息的声学隐身,感觉不到温度的热学隐身。若综合这四项全能,穿上这样的超级隐身衣,马上成就超级完美隐身超能力。我存在?还是不存在?有了这种四项全能完美隐身衣,你就可以天地任逍遥了。不过这种隐身衣还在科学研究中,你可不可以多学习一些物理知识,来实验室帮帮这些科学家们呢?

参考文献从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70号  邮政编码:230022

高等教育分社:杨振宁  yangzhn@ustc.edu.cn  0551-63607216



内容简介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卡脖子”问题,很多就卡在材料方面。新材料产业是制造强国的基础,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和先导。为了普及材料知识,吸引青少年投身于材料研究,促使我国关键材料“卡脖子”问题尽快解决,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特意组织了一批院士和材料专家,甄选部分对我国发展至关重要的前沿新材料进行介绍。《走近前沿新材料(1)/前沿科学普及丛书·新材料科普丛书》涵盖了20种新的前沿新材料领域新名词,主要包括信息仿生材料、纳米材料、医用材料、能源材料。所选内容既有我国已经取得的一批性技术成果,也努力将前沿材料、先进材料优势的智力资源不断引入国内,助力推动我国材料研究和产业快速发展。每一种材料的科普内容独立成文,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新材料的源起、范畴、定义和应用领域,并配有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和原创图片,让广大读者特别是中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和了解前沿新材料。


目 录

200岁的“热电少年”——探秘热电材料的前世今生
超材料——真的能让你来无影去无踪吗?
当代“鲁班”的故事——揭秘道法自然的仿生材料
常温液态金属——自然界精灵般的材料
芯片材料——信息时代强有力的“心”
微纳机器人——于细微处见神奇
操纵光子的神奇材料——光子晶体
透明胶带中诞生的诺贝尔奖——奇妙的二维材料
纳米世界的碳材料——碳纳米管
石墨烯的“前世今生”
从活字印刷到纳米印刷
从哈利·波特的“复活石”到机体修复的再生医学材料
救死扶伤的神奇玻璃一生物活性玻璃
人类的健康卫士——生物医用材料
可逆的“光合作用”——神奇的光催化
环境净化之必杀利器——催化剂
质子交换膜——神奇的质子导电“高速公路”
合金材料界“新秀”——高嫡合金
会变色的纤维
光热转换—架起太阳与能源危机的桥梁

明日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