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材料

其他

PNSMI期刊特刊征稿:电化学能量存储与转换的先进材料技术

(PNSMI)期刊是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主办的一本SCI学术期刊,刊登材料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高水平、有创造性和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
2023年8月3日
其他

研究进展:无创解码大脑信号语义-脑机接口 | Nature Neuroscience

interface,可以从非侵入性记录中解码连续语言,从而带来了许多科学和实际应用。然而,目前,非侵入性语言解码器,仅能从一小部分单词或短语中识别刺激。近日,美国
2023年5月3日
其他

《自然科学进展:国际材料》青年编委全球招募通知2

《自然科学进展:国际材料》(Progress
2023年4月21日
其他

《自然科学进展:国际材料》青年编委全球招募通知

Society,C-MRS)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领导,经民政部注册,具有法人资格的全国一级学会,是代表中国新材料领域的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学术性群众团体。中国材料研究学会是国际材料研究学会联合会
2023年3月23日
其他

4月15日:关于申报2023年“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的通知

关于申报2023年“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的通知尊敬的各位理事、各二级分会及各团体会员单位:2023年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申报工作现已启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01评选范围对材料科学前沿研究具有深远影响的、被公认的重要发现和材料技术重大突破的创新成果;对发展高技术有巨大推动作用的关键新材料合成与制造技术;对提升传统材料品质和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影响面广、经济效益巨大的工程技术开发成果。对材料相关领域的青年学者推动社会进步,促进青年人才成长。不包括涉及国防、国家安全领域的保密项目。02奖励的类别和等级
2023年3月22日
其他

报奖必读┃2023年科技奖励提名书撰写全细节详述(含国家、省部级主要奖励名录)

本文较长,内容介绍如下:1-科技奖励提名书的撰写思路、撰写要点、各板块撰写技巧;2-国内科技奖励概况(国家奖、省部级奖、专利奖、社会科技奖)3-社会科技奖备案名录、具备国家奖提名资格的社会科技奖名录2023年上半年,国内各省、部委、社会力量奖即将全面启动,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完成科技奖励申报书撰写,小编在这里介绍下撰写科技奖励申报材料的“要点”与“技巧”。(申报书、推荐书、提名书本文均统称为“申报材料”。)认识申报材料的重要性
2023年3月16日
其他

学会通知:关于申报2023年“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的通知

关于申报2023年“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的通知各团体会员单位及分支机构:2023年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申报工作现已启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评选范围对材料科学前沿研究具有深远影响的、被公认的重要发现和材料技术重大突破的创新成果;对发展高技术有巨大推动作用的关键新材料合成与制造技术;对提升传统材料品质和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影响面广、经济效益巨大的工程技术开发成果。不包括涉及国防、国家安全领域的保密项目。二、奖励的类别和等级1、“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分基础研究、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三个类型。基础研究类,是指新的科学发现或在前人科学理论基础上取得的基础研究成果并已被业内同行公认。技术发明类是指国内外首创并经实施应用,证明技术成熟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技术发明成果。科技进步类是指已取得社会经济效益并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科技开发成果。2、“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设一等奖和二等奖。等级依申报项目成果水平综合评定,主要从创新性、技术难度、总体水平、对相关领域和行业技术进步推动作用以及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等方面评价。3、“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的主要完成人应当是该项成果全部或部分创造性技术内容的独立完成人或做出重大技术创新和重要贡献的完成人。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项目中仅从事组织实施和辅助服务的工作人员,不得作为完成人。4、“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的主要完成单位应当是在项目研制、开发、投产、成果应用和推广过程中提供技术、设备和人员等支撑条件,并起到组织、管理和协调作用、并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三、申报要求1、“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面向学会的团体会员单位和分支机构,各团体会员单位和分支机构均可申报。申报项目中的所有完成人必须是学会个人会员。个人会员入会程序请至学会官网(http://www.c-mrs.org.cn)首页-会员服务-入会须知中查询,个人会员管理部咨询电话:010-68725680。2、正在研究中的或成果权属有异议的项目以及已获国家级、省级科学技术奖的项目不得作为申报项目。(对于已获其它社会机构奖项的项目,在申报时应注明)3、申报“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须填写统一格式的《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申报书》(附件2),提供必要的证明或评价材料作为附件,申报书及附件应当完整、真实、可靠。4、获得一等奖的项目将对前15名项目完成人颁发奖励证书,获得二等奖的项目将对前9名项目完成人颁发奖励证书。5、请在申报书封面左上角写明成果类型,在申报书中明确申报的奖项等级。6、获得相应奖项后,在公示期间申请撤销的,三年内不得再次申报本奖项。四、报送材料1、《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申报书》纸质件2份,“《附件材料》”纸质件2份,申报书和附件材料单独装订;2、电子版(word版)发送至邮箱chinese_mrs@163.com,文件命名格式:“项目名称-第一完成人-推荐单位”;3、截止时间:2023年3月31日(电子版以发送时间为准,纸质版以寄出时间为准)。联系人:王老师联系电话:010-68725680E-mail:
2023年2月16日
其他

转发通知:科学技术部关于公开征求《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奖励改革的决策部署,全面施行新修订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进一步完善省部级科技奖励制度,科学技术部在广泛调研、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1999年发布的《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办法》进行了全面修订,形成了《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意见:1.电子邮箱:jlbzcc@mail.nosta.gov.cn,请在邮件标题注明“省部奖办法征求意见”。2.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政策研究处,邮政编码:100045,请在信封注明“省部奖办法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3年3月16日。附件:1.《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2.关于《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说明科学技术部2023年2月13日附件1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第一条【目的依据】为了规范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的设立和备案工作,引导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高质量发展,构建结构合理、导向鲜明、权威性公信力强的中国特色科技奖励体系,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适用范围】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规定依法设立的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活动,适用本办法。第三条【原则导向】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应当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立足本地区、本领域发展的实际需要,聚焦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科技创新支撑国家安全,按照精简原则,严控数量、提高质量、优化程序、突出特色,鼓励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在奖励真正做出创造性贡献的科学家和一线科技人员,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服务。第四条【职责分工】科学技术部负责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的政策指导和备案管理工作,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本级科学技术奖的设立和管理,可指定其负责科技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评审组织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第五条【设奖主体】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可以设立一项省级科学技术奖。省级科学技术奖可以根据本地区发展需要,设置地方特色的奖励类别。根据国家安全领域的特殊情况,具有相关职能的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可以设立部级科学技术奖。部级科学技术奖的奖励范围为涉及国家安全领域的保密项目及其完成者。其他国家机关、群众团体,以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不得设立科学技术奖。第六条【奖励办法】各省级人民政府、各设奖部门应当制定具体奖励办法,根据本地区、本领域的实际情况,明确奖项名称、奖励范围、类别、等级和评奖周期等,严格控制奖励数量,规范提名、评审、授奖程序,保障奖励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提高奖励质量和水平。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制定、修改过程中,应当按照相关立法程序要求征求科学技术部意见。第七条【奖励形式】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由各省级人民政府、各设奖部门颁发获奖证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颁发奖章、奖牌、奖金等。奖励工作经费纳入地方和部门财政预算管理。第八条【部属单位参评省奖】中央、国务院各部门所属单位完成的科学技术成果及其完成人,可以在成果主要实施应用地或者第一完成单位所在地参加省级科学技术奖的评审。省级科学技术奖的管理部门和评审组织应当积极受理、公正评审。第九条【保密项目参评部奖】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中央、国务院各部门所属单位完成的涉及国家安全领域的保密项目,原则上按所属领域对应的部门管理职责范围参加相应的部级科学技术奖的评审。部级科学技术奖的管理部门和评审组织应当积极受理、公正评审。第十条【提名和受理审核机制】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应当建立提名和受理审核机制。提名者和候选人所在单位在提名前对候选项目的科学性、真实性、合规性以及候选人在遵纪守法、道德品行、科研诚信等方面的情况做好审核把关。评审组织者在受理审核中,对发现具有《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本地方、本部门奖励办法规定的不得被提名、授奖情形的,不予受理。同一科学技术成果不得同时提名参评多个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已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的成果,不得再次提名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第十一条【评审机制】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应当建立科学、公平、公正的评审机制,成立以科学技术专家、学者为主的评审组织,分类制定以科技创新质量、绩效、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指标体系,创新评价方式方法,提高评价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评审过程不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干涉。第十二条【监督机制】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奖励工作过程进行监督。对可以公开的项目,应当实行公示和异议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对涉及国家安全的保密项目,应当按照有关保密规定,在适当范围内公示和征求意见。第十三条【撤销机制】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应当建立奖励撤销机制,对以剽窃、侵占他人成果、弄虚作假等不正当手段骗取奖励的,应当按规定程序撤销其所获奖励,并由相关单位依法依规给予处分。第十四条【宣传与保密】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应当在遵守国家有关保密和政府信息公开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做好对获奖者和获奖成果的宣传工作,做到安全、保密、适度、严谨。第十五条【备案制度】各省级人民政府、各设奖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将所制定的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报科学技术部及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备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承担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备案管理日常工作,并按照有关规定编制目录,向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报备。第十六条【备案要求】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制定或修改完成后,应当自发布之日起30日内,书面提交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备案。备案材料应当包括备案报送函、相关办法文本及制定或修改说明,并同时提供电子文本。一个奖励周期的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完成后,应当自奖励决定发布之日起30日内,将本周期内的奖励工作情况书面提交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备案。第十七条【违规纠正】科学技术部发现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的设立、评审等与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违背或者有矛盾的,可以督促设奖主体自行纠正;或者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提请有关机关予以改变或者撤销。第十八条【协同发展】科学技术部推动建立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协同发展机制,促进管理互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成果推广,充分发挥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对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的积极作用。第十九条【诚信联建】科学技术部推动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诚信档案联合建设机制,为强化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活动中的科研诚信审核创造便利条件。科研诚信记录应作为授予科学技术奖励的重要依据。对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相关责任单位、人员,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第二十条
2023年2月16日
其他

研究前沿:Nature Electronics-电子皮肤 | 机器学习

recognition.一种具有元学习功能的无基底纳米网格受体,用于快速识别手部任务。图1:人工感官智能系统。图2:纳米网格和器件性能。图3:时间依存对比time-dependent
2022年12月29日
其他

研究进展:脑科学,吸引子和积分网络 |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生物学的重大挑战之一是,解释秩序和复杂功能,如何产生于从简单得多的部分组成的无生命物理系统。大脑,在表征过程中创造了秩序,并通过较简单元素的集体交互来执行复杂功能。近日,美国
2022年11月8日
其他

研究透视:Science-共混聚合物,拓扑超分子网络助力-有机生物电子学

基于柔软和导电有机材料本质上是可拉伸的生物电子器件,是与人体无缝连接和生物相容性集成的理想界面。其具体挑战是,如何将高机械坚固性与良好导电性相结合,特别是当以较小的特征尺寸图案化时。今日,美国
2022年3月25日
其他

研究前沿:Nature-发光材料 | 高亮度、可拉伸、全聚合物发光二极管

基于电子皮肤的下一代发光显示材料,应该是柔软、可拉伸和明亮的。先前报道的可拉伸发光器件大多基于无机纳米材料,如发光电容器、量子点或钙钛矿。无机纳米材料要么需要高工作电压,要么在应变下仅有限的可拉伸性和亮度、分辨率或鲁棒性。另一方面,本质上可拉伸的聚合物材料就呈现良好的应变耐受性。然而,对于本质上可伸展的发光二极管来说,实现高亮度,仍然极具挑战。今日,美国
2022年3月24日
其他

研究进展:Nature Reviews Chemistry综述-电合成实用指南

electrosynthesis电合成实用指南表1|不同电极材料的优缺点。图1:循环伏安法用于电化学电池。图2:循环伏安法原理。图3:简单的电化学反应装置。图4:科尔贝Kolbe
2022年3月23日
其他

研究前沿:Nature Reviews Materials-柔性可穿戴设备,深层组织传感

sensing用于深层组织传感的柔性可穿戴设备图1:可穿戴设备感知的深层组织信号。图2:电探针。图3:电磁探头。图4:热探头。图5:振动探头。图6:超声波探头。表2|
2022年3月15日
其他

研究前沿:Science Advances-有机发光材料,聚合物发光二极管

10.1126/sciadv.abn2225本文译自Science,请点击阅读原文,可下载英文全文。推荐阅读中国新材料研究前沿报告(2020):有机光电功能半导体分子材料(一
2022年3月14日
其他

中国新材料研究前沿报告(2020):我国新材料基础研究现状、机遇与挑战

打印增材制造用特种陶瓷粉体及其制备技术;确定制造陶瓷的节能工艺,生产更致密和超高温的陶瓷;高性能陶瓷纤维及复合材料等。
2022年3月7日
其他

研究进展:Nature Materials编辑语-高分子聚合物,缠结之网

Staudinger)才通过氢化天然橡胶,首次提供了共价结合的长聚合物链的实验证据。同时,氢化可以在不形成挥发性低分子量环烃的情况下进行,这意味着高分子量聚合物缠结形成橡胶。幸运的是
2022年3月6日
其他

研究透视:Nature Electronics-硅量子点材料,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FET

kHz带宽下,实现了高达8K的高保真单次读出。此外,使用硅DQD49射频反射计证明了
2022年3月5日
其他

研究前沿:Science-分子结,错配

Vernier(3:2,链:金属离子)模板合成分子结。图3.Vernier(3:4,链:金属离子)模板合成12-交叉分子三体开结配合物。图4.
2022年3月4日
其他

福州大学李福山教授/宁波材料所钱磊研究员合作最新《Nature Photonics》

超高分辨率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近几年,单单手机显示屏就经历了迅猛的发展:从LCD显示到OLED再到柔性显示屏。随着对更多像素的需求不断增长,下一代显示器对分辨率和色域的更具有挑战性。胶体量子点(QDs)由于其优异的光电特性,如窄发射光谱、可调谐发射波长、高发光效率和优异的稳定性而被广泛研究。过去十年,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的性能取得突破,在显示应用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前景。面对大量信息或近眼显示要求,下一代显示器为像素分辨率设定了更高的标准。然而,QLED发光层的高分辨率图案化仍然是一个关键瓶颈。目前,QLED像素图案的实现主要通过喷墨印刷、光刻和转移印刷(TP)来实现。喷墨打印在生成几微米以下的QD像素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光刻法生产的量子点像素不可避免地含有光刻胶残留物,这会阻碍电荷传输并导致器件性能下降。相比之下,TP可用于构建无有机残留物的超小像素。全彩QLED已由TP制备。通过凹版TP技术构建了每英寸2460像素(PPI)的QLED阵列。超高分辨率QLED已通过浸入式TP技术制造。但是,以前的高分辨率QLED表现出低性能,其外部量子效率(EQE)和亮度明显低于比旋涂制备的那些(大约低一个数量级)。这可以归因于转移的量子点薄膜质量较差,以及由于空穴传输层(HTL)和电子传输层(ETL)之间的直接接触导致像素之间的非发光区域出现较大的漏电流。鉴于此,福州大学李福山教授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钱磊研究员合作采用转移印刷技术和Langmuir-Blodgett薄膜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每英寸9072-25400像素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为了降低器件的泄漏电流,在发光量子点像素之间嵌入了蜂窝图案化的宽带隙量子点层,作为非发光电荷屏障层。红色和绿色量子发光二极管证明被得到。值得注意的是,在外加电压为8v的情况下,红色器件的亮度可达262400
2022年3月2日
其他

研究进展:Nature Reviews Materials-网状化学,金属有机框架MOF结构设计方法

及骨架可修饰、热和溶剂稳定性好等优点,使其在气相、液相吸附相关领域应用潜力巨大(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MIL-88直接相关文献,请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推荐阅读研究前沿:Chem.
2022年3月2日
其他

研究前沿:Nature Photonics-蓝色磷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异常稳定

PhOLED,可以提供比蓝色荧光OLED更好的电致发光效率。然而,由于设备寿命短,特别是对于国际照明委员会(Commission
2022年2月26日
其他

研究透视:Science-纳米光子学,闪烁材料

高能粒子对材料的轰击Bombardment,通常导致在称为闪烁scintillation过程的光发射。闪烁在医学成像、X射线无损检测、电子显微镜和高能粒子探测器中,有着广泛应用。大多数研究集中于寻找具有更亮、更快和更可控闪烁材料。今日,麻省理工学院Charles
2022年2月25日
其他

研究进展:Nature Materials评述-分子编织材料

高分子链缠结,主要局限于配位聚合物和DNA。近几十年来,将分子构件
2022年2月5日
其他

走近前沿新材料II:有机光电器件-----导电塑料

)中国新材料研究前沿报告(2020):有机光电功能半导体分子材料(二)研究进展:环境友好型有机热电和薄膜晶体管材料的研究进展了解更多材料大会信息,请点击阅读原文。。
2022年1月18日
其他

走近前沿新材料II:液晶——物质存在的第四态

液晶分子结构式与电子云密度图如图8所示,如果可以通过电场来控制液晶分子转动,再利用液晶分子的控制光路的能力,那么就可以实现利用电来决定光如何传输,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
2022年1月17日
其他

走近前沿新材料II:隐身材料——让“隐身”不再局限于科幻

相恒学,杨利军,翟功勋,耿雅奇,朱美芳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隐身材料的初露锋芒隐身技术在大众眼中可谓是通天之能,物之隐者可盾其形、匿其貌,行常理不及之事。然而在科学的认知领域,隐身技术却有一个严谨的定义。科学意义上的隐身技术包括外形隐身、材料隐身和电子对抗隐身,都是通过吸收或损耗电磁波能量来实现隐身的目的。其中材料隐身是指利用吸波材料来吸收探测电磁波的一种隐身技术,是目前最重要的隐身途径。按照频谱可分为声、雷达、红外、可见光、激光隐身材料。其中雷达隐身材料即雷达吸波材料在当今隐身材料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和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20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战机“夜鹰”一战成名,成为唯一一种可避开伊军雷达监视、突破密集防空火力的战机。“沙漠风暴”行动中,美军先后共出动了45架F-117A,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的精准打击和目标摧毁(图1)。随后的科索沃战争中,以“夜鹰”为首的美国空军再次发挥了隐身突防、精确打击的出色性能,展示出强大制空能力,让世界为之惊叹。究竟是什么能让一架飞机的战斗力和打击力百倍提升,所向披靡,凌越众尖端武器之上,答案就是隐身材料。在战机的表面搭载这种隐身材料就能够有效地逃避雷达的探测、定位,从而顺利的躲避了反导拦截,实现自身生存能力的提升和战斗力的增强。隐身材料在飞机上的应用可以说让美国在20世纪的众多战争中都处于有利的地位,可谓是当时战争的“杀手锏”式的武器。
2022年1月16日
其他

走近前沿新材料II:锑化物超晶格——黑暗中的捕光者

电磁波谱波长与频率大小在电磁波谱中,波长(0.75μm-1000μm)介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人无法通过肉眼看见的电磁波是红外线,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红外线最早是由英国物理学家赫谢尔(W.
2022年1月15日
其他

走近前沿新材料II:材料基因组工程——材料研发模式的创新与变革

Competitiveness》(简称材料基因组计划)[2]。在该计划中,提出了旨在将新材料研发周期缩短一半成本降低一半(Half
2022年1月14日
其他

走近前沿新材料II:纳米界的足球—富勒烯

王虹智,刘佳佳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揭开富勒烯的神秘面纱假如有六十个碳原子,你会怎么将他们完美的组合在一起得到一个完整的分子呢?这个看似简单的拼图游戏,却困扰了化学家好多年。二十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日本和前苏联的科学家就各自独立的发现了C60合适的结构——一个由12个正五边形和20个正六边形组成的完美的球形结构。但这个古怪的想法在当时仅仅是一种有趣的遐想而已。没有人认为谁能真正在实验室中造出具有完美球形结构的C60来,因此这种想法也就逐渐被大家搁置了。那么,C60富勒烯分子到底长什么样子呢?后来受著名建筑学家巴基敏斯特·富勒最牢固的薄壳拱形结构的启发,他们最终才为其设想了一种与上述理论结果不谋而合的球形结构,并将C60命名为巴基敏斯特·富勒烯,简称为富勒烯。当他们满怀喜悦向数学家们请教时,得到的回答却是“……孩子们,你们所发现的,就是一个足球啊!”。一个现代足球正是由20块白色的六边形球皮和12块黑色的五边形球皮缝成的,在足球上你恰好可以数出60个顶点。至此,
2022年1月13日
其他

走近前沿新材料II:多孔材料——能够浮在水面上的金属

建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金属多孔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材料大家都并不陌生,但假如说金属材料可以浮在水上,甚至能够站立在蒲公英上,想必大家都不太相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德国电视台的“Knoff-Hoff
2022年1月12日
其他

研究进展:计算材料学,量子多体计算 | Nature Computational Science

高效计算和量子力学精确近似求解多电子薛定谔方程,是计算材料科学的关键所在。若能够消除计算成本瓶颈,耦合簇理论等方法,将具有广泛应用潜力。例如,需要极其密集的K点网格,来模拟长程电子相关效应,特别是对于金属。尽管在偏移(或扭曲角)上取平均,可以使这些网格更有效,但耦合簇理论coupled
2022年1月12日
其他

走近前沿新材料II:柔性硅材料——信息技术基石的未来

尤淳瑜,于瀛,梅永丰*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可以预见的未来电影《机械姬》中,程序员加利在图灵测试过程中,渐渐为被测者伊娃所吸引——在日复一日的交流与接触中,他愈发感觉伊娃并非一台人造的冰冷机器,而更像是一位被囚禁深山的无辜少女。伊娃有着与人类并无二致的外貌,她柔软的皮肤下,埋藏着无数的、仿造神经系统而设计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让她能够感知柔软、坚硬、冰冷、火热等等触感,从而在此基础上,做出与人类一般的反应。电影中由智能机械构筑的虚幻世界,也许并不只是一场人类的凭空遐想。随着柔性电子学的不断发展,功能更全面的电子皮肤、可附着于各种表面的柔性太阳能电池、随意折叠弯曲的屏幕都将成为未来世界的日常。柔性电子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材料的选择与开发,成为了当下研究的核心。在众多性质各异的候选当中,柔性硅材料因其与现有集成电路工艺的兼容性与本身优异的性能,而脱颖而出,成为众多研究的焦点。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人们为了尽可能减少人造卫星的重量,将用硅制成的太阳能电池板尽可能地减薄。当硅材料的厚度达到100微米以下时(与一根头发的直径相当),人们发现原本坚硬又易折裂的硅表现出了一定的柔韧性,可以进一步将其与塑料基底结合在一起,制成可以折叠和展开的卫星“翅膀”。这是柔性的硅材料第一次被使用的记录。关于柔性硅的故事早已开启,但距离它真正登上舞台,我们得经历一幕长达几十年的序章。那里有我们为何要“大费周章”,将原本坚硬的硅转化成柔性硅材料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在畅想未来生活以前,我们先要了解现代生活的来源。让我们先回过头来,从硅的时代谈起。硅的时代和新的挑战硅是地壳中储量第二丰富的元素,以硅酸盐或二氧化硅等形式存在于随处可见的沙子、石块之中——可以说,硅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早在1823年,瑞典科学家贝尔塞柳斯(Berzelius)发现了硅元素。但在此后大部分时间中,人们并没有掌握硅的独特性质并加以利用。直到20世纪50年代,伍德亚德(Woodyard)才系统性地研究了以硅为代表的半导体材料的掺杂效应。所谓“掺杂”是指通过一定工艺,将少量其他元素掺入纯净的半导体材料当中。通过改变所掺杂质的种类和浓度,便可调控其电导率。这给以硅为代表的半导体材料在之后的广泛应用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8年,发明并制成了第一个以“锗”作为基底的集成电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芯片”。但是,锗的熔点低,不适于后续工序,更不用说它产量稀少,于是很快便被熔点更高且储量丰富的硅所替代。目前,以硅制成的集成电路已成为市场上的主流产品,如图1。图1
2022年1月11日
其他

研究透视:Science窥探大脑内部,杏仁核与目标导向行为

amygdala,是一种众所周知的大脑结构,在线索触发的结果寻求行为中编码联想学习,但在这里,特别关注在行动执行和奖励消费过程中,支持目标导向行动基本参数的神经元相关性。图1.
2022年1月10日
其他

走近前沿新材料II:生物传感器---成就了披上战甲的“钢铁侠”

商用血糖检测仪示意图此外,近年来新兴的可穿戴传感器可以连续地监测人体状态,是实现个性化医疗极具前景的重要技术。通过多个传感器的系统集成,可以实现对复杂生物信号的测量和分析。韩国延世大学的Minpyo
2022年1月10日
其他

走近前沿新材料II:细菌克星——金属家族的银和铜

1636-1653.[7]赵金龙、杨春光、任玲、张书源、孙子晴、杨柯.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制备抗菌钴基牙冠产品的方法,ZL201610182224.8.[8]
2022年1月9日
其他

走近前沿新材料II:量子点——色彩缤纷的纳米

量子点发射出来的光的颜色可以通过改变量子点的尺寸大小来控制。通过改变量子点的尺寸和它的化学组成可以使其发射光谱覆盖整个可见光区。以碲化镉量子点为例,当它的尺寸从2.5
2022年1月8日
其他

走近前沿新材料II:磁性半导体——控电与磁的神奇材料

陈娜*,姚可夫清华大学材料学院神奇的电与磁暴风雨来临时的夏夜,天空中可能会突然电闪雷鸣。闪电是由累积了正负电荷的雷雨云在彼此靠近时产生的一种强烈放电现象。据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还曾冒着生命危险,用放风筝的方式把闪电引到地面,并由此发明了避雷针(图1)。100多年后,塞尔维亚裔美籍科学家特斯拉发明了特斯拉线圈,可产生上百万伏的高压电。利用这种高压电在终端放电能够制造出“人工闪电”(图1)。图1
2022年1月7日
其他

走近前沿新材料II:二氧化钒——会“变身”的智能材料

武楷博,于瀛,梅永丰*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智能未来——材料科学家可以描绘一个怎样的世界?在《变形金刚》中,擎天柱和大黄蜂等汽车人可以随时“变身”切换形态,让我们向往不已,也憧憬着未来世界中这样的智能可以成为现实。什么是“智能”呢?人类学家可能会告诉我们,是我们人类自己,因为我们会记忆、有逻辑、善分析;动物学家可能会补充,智能不仅仅局限于智人本身,海豚、猴子、狗、大象等等物种,同样拥有互相交流、学习的能力;植物学家进一步拓宽了我们的认识,发现某些植物也十分“聪明”,比如有可以感知环境、捕捉昆虫的捕蝇草等等,这些是宏观世界我们能够找到的答案。而生物学家则将注意力放在了微观世界当中。他们用显微镜告诉我们,一个细胞是一个复杂生命系统的基本单位,它可以被看作是最原始的“智能”,因此或许值得我们仔细研究。比如说,细胞具有很多的“执行”功能,依赖细胞内的各类“士兵”们像微丝、微管、细胞膜等等完成细胞的分裂、迁移与信号传递。再比如,细胞还具有一个“控制”系统,可以自主完成DNA的复制、细胞内离子的扩散等等。他们认为:细胞拥有可以进行“分析”的“大脑”,例如当细胞中同时具有葡萄糖和乳糖时,细胞可以“命令”只从葡萄糖中获得能量而不对乳糖进行分解,因为那样效率比较低,而细胞很善于“精打细算”。除了生命系统以外,还有更多的科学家试图给予“智能”一个答案。比如计算机科学家模仿了人脑的功能,发明了电脑,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此基础上,机器人的出现又为“智能”的发展迈进了新的一步,比如,美国的“好奇号”火星探测车,中国的“玉兔号”系列探测车。然而人类对智能未来的偏爱并没有消减,于是,当AlphaGo代表的机器智能战胜人类围棋顶尖高手时,全世界终于进入了对于人工智能的讨论热潮。材料科学家可以描绘出怎样的智能未来呢?在著名科幻电影系列《终结者》中的液态金属机器人“T1000”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它时而坚不可摧,时而柔软似水的神奇特性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这样的液态金属材料已正逐步成为现实。不仅如此,世界各地的材料科学家们还在研究着各种各样新奇的“智能材料”,从材料的角度重新定义了“智能”——例如可以自动修复飞机机翼材料的自愈合材料,或者是可以跟踪并杀死癌细胞的纳米材料机器人,以及由智能纺织材料织成的可以随时随刻感知人体生理特征的智能纺织衣等等,“智能材料”在未来世界里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并一点一滴地成为现实。
2022年1月6日
其他

走近前沿新材料II:神奇的储氢材料

wt.%以下。物理吸附储氢材料具有较好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能与可逆性。但它们仅能在低温下具有较大的储氢量,而在常温时储氢量低,难以满足实际应用要求。
2022年1月5日
其他

走近前沿新材料II:随波逐流的光线──从“光管”到光纤

a和b实验室演示“丁达尔效应”及其原理示意图,c清晨阳光穿过林间薄雾呈现“丁达尔效应”书归正传,“光喷泉”现象或者说光纤工作的原理是什么呢?那就是所谓的“全反射”效应。2.
2022年1月4日
其他

走近前沿新材料I:光热转换—架起太阳与能源危机的桥梁

)中国新材料研究前沿报告(2020):有机光电功能半导体分子材料(二)研究进展:Engineering-下一代太阳能光热发电储热技术新进展了解更多材料大会信息,请点击阅读原文。。
2022年1月3日
其他

走近前沿新材料I:会变色的纤维

导读:近些年,随着可穿戴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和智能服装概念的兴起,智能纤维和织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智能变色纤维作为智能纤维的重要分支,在可穿戴显示、视觉传感和自适应伪装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东华大学材料学院王宏志教授带领侯成义等团队人员,依托东华大学在纤维材料方向的学科与技术优势,利用电致变色、电热致变色及结构色原理,长期致力于实现纤维织物色彩的智能变化,搭建智能变色纤维的连续化加工平台,希望推动智能变色纤维在国家战略特需与时尚创意两个方面的应用(来自中国科学杂志社)。生活中的颜色是五彩缤纷的。颜色在人类的手中则发挥着更加奇妙的作用,人们不仅利用颜色来感知或影响周围的环境,还像动植物一样,将颜色赋予到与人类息息相关且最为重要的衣服饰品上,通过简单且富有想象的组合,使得我们的生活色彩斑斓。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吃穿住用行等和自身联系极为紧密的方方面面的要求越来越高,高度便携化、智能化、多功能化设备成为发展的主流。衣物饰品作为与人类联系最为紧密的方面之一,其智能化更是受到广泛关注。其中颜色对于服饰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同的颜色的服装使得我们的穿着含义丰富靓丽多彩,但是人们渐渐的发现,对于传统的染整技术来说,现有的服饰颜色大都是通过各种染料调配而成,颜色一旦成型就无法智能变化,这些单一功能的颜色大大限制了彩色服饰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因此变色纤维的研究对智能变色服饰等实际应用的实现十分重要。图1
2022年1月2日
其他

2021全球工程前沿:PEM/AWE/生物质制氢,&类脑-脑机接口

收录)、会议论文和全球专利数据,获得了每个领域工程前沿遴选的基础素材,供专家参考。在专家研判方面,文献情报专家以及领域专家全程参与数据源的补充、前沿方向的提炼和修订,以及重点前沿的解读。
2022年1月1日
其他

脑机接口新进展!只凭意念,操纵机器移动、拿取物体成为现实

教授说:“在此次研究中,我们不仅对机器人进行了编程以避开障碍物,而且选择了一些其他更难的任务,例如在桌子上放一个装满水的杯子,然后要求机器人避开水杯、将目标物体拿到指定位置。”图
2022年1月1日
其他

走近前沿新材料I:质子交换膜——神奇的质子导电“高速公路”

质子不同于电子,质子的体积与质量都要远大于电子,因此质子交换膜的导电机制也和金属不同。在这里,以Nafion膜作为典型案例,对质子在“高速路”上的通行机制简单的介绍。
2022年1月1日
其他

走近前沿新材料I:环境净化之必杀利器——催化剂

“是啊,如今汽车尾气、工业废气排放超标,即使限号限行,我们的净化将士也难以抵挡如此严重的大气污染。更何况,还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在我方后翼侵扰,着实难以招架。”军师也叫苦不迭。
2021年12月31日
其他

走近前沿新材料I:可逆的“光合作用”——神奇的光催化

梁芬芬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天然的光催化剂--叶绿素40亿年前冥古宙时期,生命诞生之初的地球是一个荒芜的星球,地表布满火山岩浆,并不合适生物们的生存。大多生命体只能生活在原始海洋中,他们不知道怎么制造营养物质,只能找寻低一级的生命体或者各种简单的有机物来提供自身的生命所需。可在那时,可供选择的有机物并不多,生物们能寻求的能源供给非常匮乏。太阳,这个强大而持续的能源给予了生命体更多的生存机会。光合细菌率先将太阳能引入了生命世界,依靠菌绿素来完成对太阳能的吸收和转化。菌绿素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使用太阳能的大门。逐渐进化的植物们也开始尝试,用叶绿素作为催化剂,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将水和空气转化为有机物。地球经过近30亿年漫长的演化,逐渐改变了恶劣环境,为生物创造了发展的温床。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伟大的反应,它能为几乎所有生物,包括人类提供了物质和能量的来源。如果把光合作用逆反过来看就是光催化反应(简称光催化),它是催化剂在光的作用下,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催化反应。光催化和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也是最完整的物质循环(图1)。
2021年12月30日
其他

研究前沿:硅量子点材料-Nature Electronics

导读:随着摩尔定律逐渐接近极限,硅基光电集成技术成为未来半导体技术发展的方向。量子点材料,已被用于发展高性能半导体器件,包括量子点激光器、量子点光电探测器及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等。为了获得低阈值、高温度稳定和高调制速率的量子点激光器,生长高质量、高增益的量子点材料,是非常关键的工作。量子计算机变得越来越复杂,从大型分布式系统发展到紧凑集成的解决方案,亦成为关键。硅量子点的自旋量子比特Spin
2021年12月29日
其他

走近前沿新材料I:人类的健康卫士——生物医用材料

杨淑慧,王秀梅清华大学材料学院谁来守护我们的健康当受伤的病人躺在手术台上,是谁,止血缝合,令枯木逢春,化腐朽为神奇;当残缺的骨骼难以支撑全身,是谁,提供支持,让行走再次成为可能;当坏掉的牙齿刺痛着神经,是谁,填补漏洞,让美食再次成为一种享受;当爱美的女人叹息于松弛的皮肤,是谁,抚平皱纹,让皮肤回到年轻时那般紧致有弹性。是止血材料和手术缝合线,是人工骨,是牙科植入体,是胶原蛋白,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生物医用材料。我们的身体像是一个做工精良、运转周密的机器,每一个器官都代表这个机器里的一个零件。俗话说,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个零件各司其职,当某一个零件出现问题坏掉了,那么整个机器的运转就会受到影响,大到核心的零件比如大脑、心脏,当他们出了问题,身体这个大机器可能立刻会停止工作;小到一颗颗牙齿,都关系着我们的饮食和营养摄入,当蛀牙侵蚀了他们,那么疼痛随之到来,甚至整个牙齿都会坏掉,既影响吃饭,也不美观。那么,零件出现问题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如果是现实中的机器零件坏了,我们会想,当然是换一个新的了。可是生物体,这个大自然精雕细刻下的杰作,并没有给我们替换装,幸运的是,它给了我们再生修复的能力。小小的伤口自己可以愈合,磕碰的淤青会慢慢消失,这都是人体再生修复能力的体现。但是这种再生修复的能力,随着人类的进化变得越来越局限,大自然给了我们聪明的大脑,却也收走了很多再生的能力。水螅能长生不老,壁虎的尾巴断了还可以再长出来,纵有各代帝王醉心于长生不老丹药,也未见有人突破这一桎梏。既然无法自身再生,聪明的人类想,如果用外在的物质充当原有零件的作用,或者加快缓慢的再生,是否就能使机器运转如常?横跨4000年的远古技术50年前,生物材料的概念还未出现,更没有生产生物医学材料的厂商,然而实际上,生物医学材料很早就存在着,甚至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以前,只是当时的人们没有给予它“生物医学材料”这个名字,而它也默默地守护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类,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早期的狩猎和随处可见的征伐杀戮都会导致无法避免的身体损伤,生物医用材料成为人类史上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早在3200年前,古埃及人使用棉花纤维、马鬃、亚麻缝线作为手术缝线,对伤口进行处理。而在中世纪的欧洲,有人使用肠线进行伤口的缝合。后来,金属的缝线比如金丝、银丝等也都被用来缝合伤口。3000多年前,中国的华佗,就用丝绸线开展各类简单的外科手术。牙齿的更新换代是困扰人类几千年来的问题。在我们的一生中,有两副牙齿,婴幼儿时期的乳牙,共有二十颗,这部分牙齿长大后会脱落。从6岁开始,到12岁左右,乳牙脱落,长出恒牙,恒牙将陪伴我们一生。很多人不注意牙齿卫生,吃完糖果等甜食不及时刷牙,使牙齿受到损伤,产生蛀牙,就需要补牙甚至拔牙。几千年前,人们所吃的食物远没有现在这般精细的加工,对于牙齿的要求更高,因此牙齿损伤的几率也更高。人们在公元前500年的中国和埃及墓葬中发现了假牙。公元元年前后,罗马和中国等国家开始发展出黄金制作的假牙。公元600年,玛雅人用海里的贝壳制作出具有珠光的牙齿,用来植入人体。同样,肢体的缺损会使远古的人们行动不便,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早在公元前1500年,古印度就已经有木制的假肢。紧接着,古埃及也发展出取代原本坏死部位的木制手指假肢。早期,材料的应用还局限在身体表面,身体内部的修复由于麻醉技术的缺失而发展更加缓慢。古代中医使用麻沸散,使病人在手术前免除了原有的痛苦,14世纪,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带来了文化、艺术的爆发,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英国化学家Joseph
2021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