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3月2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老稻: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园地作者 一枚园地lll 2021-03-10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老稻 | 文


汪曾祺,是我最喜欢、最崇拜的作家,没有之一。
2020年,是汪曾祺诞辰100周年,2020年12月23日起,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了题为《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的百年书画展。
展览之名取自南北朝陶弘景的《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山中何所有

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

不堪持赠君

汪曾祺对此诗叹赏有加,经常将友人赠刻的“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两方闲章钤于画上。


闲章:岭上多白云


闲章:只可自怡悦
我看展览才第一次知道这首诗,立刻就非常喜欢。而“岭上多白云”这方闲章又明显是齐白石风格(不知是否白石老人所做,齐、汪生活年代有重合部分)


夏雨

题图中的“雨”字,在齐白石的篆刻作品中经常见到这种写法,非常有趣而形象。——所以自夸一下,老稻自称“汪曾祺门下走狗”、“齐白石门下走狗”,并非浪得虚名。


紫藤(1984年),题图:后园有紫藤一架 无人管理 任其恣意攀盘而极旺茂 花盛开时仰卧架下 使人醺然有醉意 一九八四年五一 偶忆写之 今作画已近十幅 此为强弩之末矣 曾祺记

这幅《紫藤》,明显取材于老汪小说《鉴赏家》的片段:
大画家季匋民画了一幅紫藤,随口问身边的果贩叶三,叶三说:
“紫藤里有风。”
“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乱的。”
“对极了!”季匋民提笔提了两句词:

“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

下面这两幅有异曲同工之妙,看似画花,不如说是画风。

春城无处不飞花


紫薇花对紫薇郎(1988年),题图:此画作殊无章法 紫薇本无章法

老汪是个妙人,经常为动植物打抱不平,比如这个“紫薇本无章法”。在另一篇文章里,老汪曾替一种香得很“俗气的花吐槽人类:“我就这样香,你管得着吗?


题图:红花莲子白花藕 果贩叶三是我师 惭愧画家少见识 为君破例着胭脂

红花莲子白花藕,无疑还是《鉴赏家》里的情节:

有一天果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匋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叶三说:

“四太爷,你这画不对。”

“不对?”

“‘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季匋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提了一首诗:

红花莲子白花藕

果贩叶三是我师

惭愧画家少见识

为君破例着胭脂

尽管我并不懂画,但因为对老汪的文章太熟悉了,所以看到这些与文章相关的画作时,颇有他乡遇故知的惊喜。然而更大的惊喜是,我看到了名作《岁寒三友》的手稿!


《岁寒三友》手稿

汪曾祺的文笔散淡、简洁,惜墨如金。看他这个手稿很有意思,比如把东西送到当铺,老汪后加了“由孩子”三个字,什么用意?显然,是要表现“岁寒三友”好面子。此种细微之处,阅读时不易察觉,但一字一句,都在着力塑造形象,营造氛围,乃功力之所在。


下面是我比较喜欢的几幅:

故园金银花(1984年),题图:故园有金银花一株 自我记事从不开花 小时不知此为何种植物 一年夏 忽开繁花无数 令人惊骇 亦不见其主何灾祥 此后每年开花 但花稍稀少耳 一九八四年六月 偶忆往事 提笔写此 高邮汪曾祺记于北京

这幅画好在哪儿呢?我感觉生机盎然,跃然纸上,那金银花好像随时会被春风拂起——想起一句歌词:“春风不解风情,吹动少年的心……”



干卿何事(1986年)

我以为老汪画的是一只黑猫,结果看了介绍才知道,这是一只松鼠!还是一只美国松鼠,林肯故居前草地上的……我也不敢质疑,这松鼠怎么这么胖——人家老汪又该说了,胖又怎样,干卿何事?



水八仙与螃蟹

《大葱鳜鱼图》
老汪爱买菜、做菜,好吃、会吃,写过不少极好的美食文章。

多年以前,我第一次在杂志上看到汪曾祺的作品,应该就是写美食的。我至今记得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牛鞭者,牛鸡巴也,这东西好吃!”——可惜,此篇好像没有收入任何一个文集,后来再也未见。

注:“水八仙”指茭白、莲藕、水芹、芡实(鸡头米)、茨菰(慈菇)、荸荠、莼菜、菱,八种可食用的水生植物。

汪曾祺的画,不古不今,亦雅亦俗,画中有文气。恬淡里不乏清雅,拙趣中饱含热情,与其文字气息相通——也是因此,并不懂画的我仍然能够与老汪的画作一见如故,会心而笑。

汪曾祺的题款风格一如其文、其画,不拘一格,温情中往往还带着风趣:


此似王献之 非郑板桥法也

这幅画似竹似草,老汪也没说,只顾得意洋洋地告诉大家,这是王献之行草书法的笔意,并非郑板桥画法。看注释才知道,此画实际上是老汪一篇文章《徐文长论书画》的现身说法——“写意画为行草字之‘余’”。



胸无成竹

注:此图忘了拍介绍。大意是:汪曾祺反对画实物时“胸有成竹”,认为不能仅凭头脑中的形象去画。而且,他举例证明始作俑者文与可也并不是这么干的。“与可画竹时,胸中已成竹”只是后人的揣测和誉美。


谛揭谛波罗揭谛波 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一九八三十二月 高邮汪曾祺时年六十三岁 手不战气不喘

这是水仙还是雏菊?不认识。我关心的是,老汪刚在右边吹完牛:“时年六十三岁,手不战气不喘”,得意忘形,左边题款时就把“提”和“萨”写反了。


种菊不安篱 任它恣意长 昨夜落秋霜 随风自俯仰

本来呢,“种菊不安篱……”挺风雅,老头偏偏再接着写:“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不是七就是八日……时女儿汪明在旁瞎出主意”——这放在脱口秀里,叫“现挂”,让人仿佛看到当时作画的情景:

老汪的女儿眼看着“不是七就是八日……时女儿汪明在旁瞎出主意”一笔一笔写出来,当是又气又笑,拿顽皮的老爸无可奈何。


塞外风情(1987) 题图:所画乃沙鸡沙柳 …… 此画甚肖 而沙柳未经人画 叶态颜色均逼真 且有迎风之势 可存作稿
汪曾祺曾被下放,那些困苦的日子里,他觉得“随遇而安”比“逆来顺受”要好,得自己哄自己玩儿——当然,老汪觉得,不用哄,生活本身就很好玩。
比如,他画个北方的沙柳,就很得意,特地写上:画得很像!别人没画过!我这幅可以当做植物图谱了!——老汪确实画过植物图谱,你猜是什么?

土豆。



少年不识愁滋味(1987)
这幅画重点是红蜻蜓。汪曾祺曾写到:

我们那里的孩子捉蜻蜓,红蜻蜓是不捉的,说这是灶王爷的马。灶王爷骑了这样的马——蜻蜓,上天?



《李长吉》



《子瞻样》

谁会不喜欢苏东坡呢?何况苏东坡是中国古代文人画的鼻祖。汪曾祺的书、画、文中,皆有东坡洒脱不羁、飘然风趣的意味。

而李贺以雄奇瑰丽、意境迷离著称,汪曾祺在《黑罂粟花——李贺诗歌编后》写到:

“眼看光和热消逝了,竭力想找另一种东西来照耀漫漫长夜的,是韩愈;沉湎于无限好景,以山头胭脂作脸上胭脂的,是温飞卿、李商隐;而李长吉则守在窗前,望着天,头晕了,脸苍白,眼睛里飞舞着各种幻想。”

题五粮液酒厂

“任你通读四库书,不如且饮五粮液”——汪曾祺抽烟,也喝一点酒,颇像苏东坡。

东坡居士好酒而酒量不大,经常在朋友聚会上主动举杯,然后大言不惭地说:“我虽量浅,但好处是只喝一杯,就能进入你们喝十杯的境界……”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初看不出彩,稍稍驻足,便觉画的根本不是荷,而是夜色、月色,以及心情。

下面一幅也是夜色:


《夜》

莫名其妙地,我想起了莫奈。



旅天南久不还 故乡无此好湖山
长堤柳色浓如许 觅我游踪五十年

汪曾祺曾就读于西南联大,在昆明先后待了七年,五年读书,两年教书。除家乡高邮和北京外,昆明是他一生待的最长的地方。临去云南,19岁的汪曾祺写了三首古体诗,上面是其中一首。

其中“故乡无此好湖山”一句,是从苏东坡的诗里“偷”来的。原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一九八五年九月廿一日

这幅花草很寻常,却让我想起了我大表哥的类似画作:


万寿菊(大表哥遗作)

如今,汪老头、大表哥都已过世,思之神伤。关于我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大表哥,以后会有专文介绍。


七十七年前此时此刻 我正在生出来
此次展览规模不大,但是每幅书画作品的配文都非常用心。比如这幅《七十七年前此时此刻 我正在生出来》,配了老汪给《旅食与文化》的题记:“活着多好呀。我写这些文章的目的也就是使人觉得,活着多好呀。”
是啊,活着多好呀。但为什么好呢?
汪曾祺给出了答案,浓缩起来就两个字:有趣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有趣、温暖、通透的老头的夫子自道:

我有一好处,平生不整人。
写作颇勤快,人间送小温。
或时有佳兴,伸纸画芳春。
草花随目见,鱼鸟略似真。
唯求俗可耐,宁计故为新。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君若亦喜欢,携归尽一樽。
正文至此结束。本次汪曾祺诞辰100周年书画展于2021年2月28日结束,感兴趣的朋友抓紧预约(中国现代文学馆公众号)参观,人很少,观展体验极佳。
但我估计包括北京以外的很多朋友是来不及看了,那么我就将自己拍摄的展品尽量奉上,尤其手稿,我知道“汪迷”肯定想看。

手稿部分:


《七载云烟》手稿

《寂寞和温暖》手稿

《夏天》手稿

《泼水节印象》手稿

《冬天》手稿

《隆中游记》手稿

《滇南草木状》手稿

《胡同文化》手稿
书画部分:

蓼花无穗不垂头

甚么?


长吉诗

渠水红繁拥御墙,风娇小叶学娥妆。

垂帘几度青春老,堪锁千年白日长。


明日将往成都

生平照片:

【作者简介】老稻:70后,北京人。王阳明门下走狗,汪曾祺门下走狗,齐白石门下走狗,罗大佑门下走狗。一枚园地耕耘者。个人微信公号:告别的年代II

(本文编辑:安然以待)
“一半烟火以谋生,一半诗意以谋爱。”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安然以待的茶店。
文章图片来自网络,所诉观点与平台无关



关注一枚园地,共筑心灵家园。

     
一枚新园地      一枚园地ll       一枚园地lll 
请全部关注,不再失联

征稿:
一枚园地,我手写我心。欢迎您投稿。
投稿邮箱:yimeiyuandi@163.com
编辑微信:mei94539(请注明“投稿”)



点击阅读更多


海森:记忆在梦里弥散
低首与挺胸
重庆唐云:爱她们
鸿楠:父亲的“大汤小面”
王斌:我不能说出你的名字
说事儿系列        民声IV系列
“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 - 民声III系列文章汇总 (183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