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字化转型拐点将至 未来五年为黄金发展期

杨清清 21Tech 2024-04-11

2023年将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拐点。


来源:21tech(News-21)
作者:杨清清
编辑:张伟贤  卢陶然
图源:新华


极不平凡的2022年即将过去,包括疫情在内的各个因素冲撞下,当下的大环境已演变为充满不确定性。不过,尽管全球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风浪,但一个相对确定的趋势是,2023年将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拐点。

“从企业(数字化)投入的角度而言,未来还会有一个加速的状况,”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IDC中国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武连峰分析称,“我们目前判断,未来五年中国市场的数字化转型投入增长年均约19%,这远远高于IT支出的平均增速。”

故此,武连峰判断称,未来五年仍将是数字化发展的黄金时期。而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以实体经济作为着力点,加大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激发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动能,也成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关键钥匙与未来趋势。

“数实融合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共同的新增长点,将持续深化和发展,维持经济高速增长。”DataMesh创始人兼CEO 李劼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通过应用数字孪生、AI、大数据、物联网以及IT和OT融合等前沿技术进行数智化升级,实体企业将逐步构建起工业元宇宙平台,通过这样一个平台,从领导者到一线工作人员都将显著提升效率、能力和产能并促进创新,从中受益。”


数字化转型拐点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尽管当前全球大环境下拥有诸多颠覆风暴的挑战,但数字化转型仍将在未来五年迎来黄金发展期。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21年我国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37.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2%,占GDP比重为32.5%。IDC则预测称,全球数字化发展的临界点已经到来,数字经济占比、SaaS支出占比、数字化业务支出占比、数字化人才占比等已经或都将在未来5年内超过50%。

具体而言,武连峰认为,到2023年,中国企业在数字化业务上的支出将达到经济增长的4倍,为卓越运营、竞争差异化和长期增长奠定基础。到2027年,中国2000强公司40%的总收入将来自数字化产品、服务和体验,相较之下当前这一占比数字不到20%。这也体现出中国企业在数字化转型领域的强劲爆发力。


此外,企业CEO也将加速拥抱云服务,生态价值链也将创新提速。武连峰指出,到2024年,40%的中国2000强首席执行官将与他们的云提供商建立战略个人关系,以实现数字业务平台投资的可量化结果;到2027年,在生态系统控制平面上拥有高度发达产业价值链的组织,其创新速度将比其他企业快25%。

“数字化业务时代有几个核心特征:践行数字化优先战略、由直接参与的CEO和各个高管支持和推动、利用技术进行竞争、数字化创新举措可大规模交付可见的成果、数字化带来的价值可以量化。”武连峰表示,“要想赢在数字业务时代,必须洞悉行业和企业数字化发展成熟度,评估与布局最新技术和业务场景结合的应用,强化企业高管的技术议程,打造数字化梦之队。”


数实融合进程提速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也在持续深入。就此,行业内的头部企业已纷纷开始发力,并试图以规模化复制能力提速数实融合的进程。

在工业制造领域,数实融合的脚步走得较远。例如,在青岛特钢产线内,联想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识别和预警系统,助力工厂以“智慧眼”代替产线监控工人人眼质检,实现自动识别和预警,提高监控预警质量,保证全天候24小时稳定可靠监控,提升巡检质量和效率。

据联想方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联想在青岛特钢2个产线共26个点位部署了38个边缘计算机,为运行智能算法提供边缘算力,具备安全、可靠、环境适应性强等特性,保证了高速线材实时识别和预警的严格要求。该方案还具备完备的标注、训练、部署工具链,能够实现远程一键部署,远程迭代更新,其可视化平台入口也便于远程查验。

得益于联想技术及解决方案支持,青岛特钢已为其高速线材产线升级,用智能化的集中控制中心代替原来产线上分散的传统的小控制室,创建智慧工厂。目前其改造后的产线人均效率提升15%、协同效率提升20%、停机时间减少15%,此外每条产线少用6人,成为国内人力成本最低的特钢高线产线。

“数实融合将帮助传统产业升级一线工作,赋能一线人员。”李劼坦言道。他同时指出,在数实融合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当前元宇宙、数字孪生已成为数实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孪生作为元宇宙的技术底座之一,将更多企业运用到传统产业的切实业务中。目前,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正在积极寻求相关技术解决方案和产品。元宇宙的发展将推动更多企业开发元宇宙解决方案和应用,帮助传统产业进行升级和转型。”

与此同时,在经过了前几年的数字技术沉淀后,当前数字化解决方案的规模可复制成为企业布局的一个重要考量。12月27日,在2022百度云智峰会·智算峰会上,百度宣布推出全栈自研AI基础设施百度智能云AI大底座,致力于打造产业整体智能化解决方案。目前百度智能云的“云智一体”能力已经在交通、工业、金融、政务等众多产业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已经可以标准化输出AI的底层能力。

百度执行副总裁、百度智能云事业群总裁沈抖表示,当下企业增长的动力来源于技术创新,尤其是与深度学习算法相关的重大技术创新,包括自动驾驶、水电能的智能调度系统,能够提升产业效率,给产业带来超乎想象的变化。


但沈抖同时强调,技术创新不是凭空而来的,是通过产业反馈得到的。过去几年,百度智能云从能源、制造、交通、金融等行业的核心经营场景切入,已经形成一套低成本、可复制的产业智能化转型方法论。

例如,在百度智能云与泉州水务集团合作建设的“水务大脑”助力下,泉州水务集团整体人员工作效率提升5%以上,制水供水单位能耗下降8%。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百度智慧工业事业部水务行业解决方案总监汪秋婉表示,目前百度在规模化复制能力上已经形成沉淀,能够结合多个高优场景进行规模化复制。

在对数字化的持续投入下,我国数实融合进程已初见成效。目前,我国国家级、行业级、企业级多层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初步构建,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150家,连接工业设备超7800万台(套)。同时,协同研发设计、无人智能巡检、数字工厂、智慧矿山等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兴起。


行业仍存挑战


尽管当前我国对数实融合的投入已体现为具体的数字,但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也正迈入深水区。

IDC将数字化转型分为单点试验、局部推广、扩展复制、运营管理和优化创新五个阶段。截至2021年,中国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集中在第二(局部推广)和第三(扩展复制)阶段,占比分别达到36.3%和31.5%。其次为第四阶段运营管理,占比达到16.8%。

根据IDC分析,当前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五大挑战,包括不足的创新协作、有限的经验技能、短视的战术规划、孤立的转型举措以及陈旧的考核体系。

具体而言,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有30%的企业无法创建长期规划和路线图,25%的企业面临部门之间缺乏协调与合作、缺乏领导业务转型的人才、缺乏数字化技术人才的困惑,23%的企业因保守的企业文化而拖缓数字化转型脚步,20%的企业缺乏衡量进度的有效指标。

“新兴技术在深入落地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可能面临数据、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挑战。以数字化技术为代表,企业普遍面临的是技术门槛、治理合规性等挑战。”李劼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道,任一道门槛迈不过去,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效就要打折扣,两道都迈不过去,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李劼透露,在推广数字孪生的过程中,许多企业的数字化程度低、数字化基础薄弱。尤其是实体企业通常面临数字化基础薄弱、数据复用率不高、数据的类型繁复、格式不统一等问题,这无疑加大了企业利用新技术的难度。

此外,从宏观层面来看,数实融合面临的挑战包括数字鸿沟等问题。“不同行业、规模、地区的企业,其数字化程度不等,在数字化方面能够负担的成本各不相同。”李劼认为,“与此同时,传统产业面临的人才和技术挑战颇为突出。此外,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同样需要资本支持。”

就此,李劼建议,为加速中国数实融合,行业内需要更多的行业交流平台,以推动技术应用的标准制定和知识共享,鼓励标准化平台、产品的发展。同时,通过支持行业协会,可开发培训项目,建设在线学习资源库等赋能和支持机制,帮助中小企业了解行业最新趋势和学习新技术。









往期推荐


微念与李子柒和解,但他们输给了市场


共享充电宝,走进死胡同


寒冬还是黎明前夜?渐进式路线开启自动驾驶下半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