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砍掉东南亚业务,收拾烂摊子
京东出海之路道阻且长。
裁撤东南亚业务,京东国际开启大调整
受经济环境恶化、海外消费者购买力下降以及国际运费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跨境电商的“寒冬”已悄然来临。
而为了通过出海获得新的增量,京东一直在努力推进本土化运营。
在业务方面,2018年,京东在雅加达北部开业了东南亚第一家无人店,还在印尼试水了线上线下零售融合的O2O业务。这些都是结合东南亚本土市场的特点,而推出的新业务。
在文化方面,由于印尼人大多信奉伊斯兰教,而狗的形象在当地颇受争议,为此京东直接把印尼站的logo改成了小马。
但是,即便京东积极推进了本土化运营也是杯水车薪,毕竟本土化运营产生的高昂成本才是压垮东南亚和欧洲业务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方面,京东国际进军印尼和泰国,必然需要招聘了大量本地员工。当地员工招聘进来,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他们学习并接受京东的企业文化,了解品牌价值。
由于东南亚生活节奏慢,常常出现员工不愿加班的情况,这些都导致人员流动性大,难以稳定。
不仅如此,在出海的7年时间里,京东国际业务负责人已经换了5任。这些负责人离开后,业务很难照常运转,不仅团队需要重新建设,员工也要重新调整,增加了不少隐性成本。
另一方面,2018年,京东在泰国建成了其在东南亚地区最先进、最完整的智能仓储物流中心,将仓储、分拣、运输、配送在内的一整套供应链服务体系集合到了一起。
此外,2021年,京东物流又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6个国家打造了自动化海外仓,全球保税仓及海外仓数量近80个;还推出中美、中欧、中英主流线路的空派、铁路、海派和海卡等服务。
不同于国内,京东在国际业务上不具备物流仓配优势,所有物流建设均需要从头开始,也是因此,无论是基础建设、技术研发,还是人工、车辆,都需要大量的成本。
尤其东南亚的地形地势既复杂又不集中,物流建设和配送服务的要求更高,难度也更大。
如果说,投入成本高,收入水平也高,那就罢了。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东南亚地区工资水平低,消费能力也弱,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盈利,投入和产出极其不平衡。
也是因此,京东物流面临着长期亏损。财报显示,京东物流从2018年亏损近28亿元到2021年的近157亿元,亏损比从7.3%增至近15%。
今年第二季度,京东在包括出海在内的新业务板块实现营收62亿元,同比下降10%,而在第三季度,京东新业务实现营收50万,同比下降12.8%。
从整个行业来看,跨境电商无论是选择空运或海运物流产品,其年成本上升均在6%以上。
不仅如此,有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全球国际航空货运总量下滑8.1%,1-5月份下滑-3.6%,其中亚洲5月份下滑-4%,1-5月份下滑-0.6%,全球贸易开始萎缩。
行业环境恶化和巨大的成本压力,给跨境电商平台的国际业务带去了极大的冲击。这种情况下,京东选择裁撤国际业务便是最快且最有效的脱困方式。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京东重金建设的智能物流让其国际业务具有一定的优势。
数据显示,2021年其研发开支为28亿元,同比增长36.9%。目前京东物流已申请的专利和软件许可超7000项,其中与自动化和无人技术相关的专利数量超过4000项。
更何况,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实现快速发展。数据显示,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5年间实现了近10倍的增长。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达到1.92万亿元,同比增长18.6%。
目前,跨境电商依旧是中国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带动作用最强的外贸新业态,未来前景广阔。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虽然京东的出海之路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但不管怎么说,海外市场的增长空间依旧广阔,待京东修整后重新出发,或许能在海外市场掀起一股新的浪潮。
看到都是缘分,咱们加群聊 扫码加入电商社群,认识更多人脉
铁粉推荐
点关注,跟主编交个朋友 ↓↓↓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电话:18565716396
点右下角在看,下次可以优先收到我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