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慧灯·问道》第四季 初入佛门篇 第3期



初入佛门的我们,对佛教中的一切都倍感新鲜、好奇,种种脑洞大开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初入佛门篇将对初学者的各种疑问一一进行解答,为大家清除学佛道路上的障碍。




Q1

为什么信心越大,上师的加持越大?


观众:为什么说对上师的信心越大,加持就越大?难道上师会偏心吗?


慈诚罗珠堪布(下文简称“堪布”):佛经中确实有这样的记载:对上师的信心越大,加持就越大。意思是说,要获得上师、佛、菩萨的加持,需要通过我们自己的虔诚心和祈祷才能实现。佛、菩萨、上师的加持就像无线电波发射台,虽然可以发射信号,但是如果我们手里没有一个像手机之类的信号接收器的话,就不知道这个空间有没有信号,感觉不到信号的存在,也接收不到信号。如果手里有这个接收器,那就可以沟通了。

同样,我们要想获得佛、菩萨以及上师的加持,手里就必须要有一台接收器,这个接收器就是信心。有了信心,才能得到佛、菩萨和上师的加持。如果根本没有信心,就像手里没有任何接收器一样,也根本得不到任何加持。所以,这不是上师偏心,而是一种因果规律,也是一种佛教讲的缘起。我们要得到上师的加持,需要一些因素,这些因素和条件具备之后才能实现。


主持人:堪布所讲的内容让我想到一句话“信为道源功德母”,说明了信心的重要性。


堪布:是的。



Q2

什么是悉地?为何上师的剩饭是悉地?


观众:很多师兄都会抢上师的剩饭,说这是上师的悉地,要赶紧吃。请问什么叫悉地?为什么上师的剩饭是悉地?


堪布:首先,什么叫悉地?悉地是印度梵文siddhi的中文音译,是一个外来词。siddhi的意思是成就。那么成就又该如何理解呢?比如我们的修行有了阶段性进步,这是一种成就;而成佛则是最大的、最终极的成就;还没成佛之前,比如我们增长了出离心、菩提心、智慧等,这些都是阶段性的成就。以上这些都叫作成就。上师的剩饭等本身不是成就,但它是成就的因,能够让我们获得成就,所以也叫作成就。还有很多其他的事物,比如密法里的甘露丸等,有时候也叫作成就。

什么情况下,上师的剩饭是成就?如果上师是一位真正的成就者(拥有一地菩萨以上的境界才可称为成就者),弟子又能够真正做到视师如佛,吃了上师的剩饭等,就有可能增长修行方面的成果。但如果上师没有达到成就者的境界,弟子因为一时冲动、头脑发热,怀着一种宗教狂热的心态、不稳定的信心去吃上师的剩饭,这种情况下是没有什么用的。

过去的印度佛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中,虽然有很多类似的公案,但我们现在最主要还是应该听上师的话,上师让我们学习佛法、修出离心、修菩提心、学习智慧,我们就应该如说而做。上师的剩饭最好还是不要吃,如果上师没有体检,身体不健康,吃了他的剩饭,不但没有得到悉地,反而有可能被传染上疾病,我们不太赞同这种做法。尽管佛教历史上确实有通过此类方式获得成就的案例,但一般情况下,我们不是通过这种方法去成就,而应该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修行,这样的成就比较靠谱。


主持人:堪布所说让我想到,我们在学佛修行的过程中,要抓住那些主干的问题去修,对于一些周边的小问题,我们可以放过去。


堪布:是的。



Q3

读佛经和高僧大德的传记时觉得像读神话故事,该怎么办?


观众:我在读佛经和高僧大德传记的时候,就像在看神话故事一样,感觉很不真实,该怎么办?


堪布:大乘佛教中,有很多描述都会给人这样的感觉。藏传佛教的一位大德曾说过,如果想理解大乘佛教,你要么是一个很愚昧的人,根本不动脑筋就直接接受;要么一定是一个非常聪明、有智慧的人,能够理解神话故事真正的意义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以及看起来像神话故事的描述什么情况下是真实的。除了这两种人,中间层次的人读佛经,尤其是读大乘佛教的佛经,确实很多时候感觉就像在读神话故事一样。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理解呢?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神话故事。神话往往是非常神奇、美丽、有意义的故事,但因为日常生活或者我们的感官范围中,不太可能出现这样的事情,所以我们把它定义为神话故事。这些传记到底是不是神话故事,要看是什么样的人、从什么样的境界去理解。从普通人的理解和认知层面看,这些事情确实都不太可能发生,像一个神话故事。但它是否永远都是神话故事,没有一点真实性?也不是。对于另一个境界的人来说,在他的境界中这些却是很真实的。就像我们给三百年前的人讲现代生活中日常发生的事情,他们也会认为这是神话故事,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比如我们可以乘坐飞机从地球的一端飞到另一端;我们可以通过手机让相隔万里的人,实现面对面的通话,你能看见我,我也能看见你,等等。这些对他们来讲,一定是神话故事,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因为超越了他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和感官范围。但是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它并不是神话故事。同样的,我们现在看到的例如科幻小说等文字,对于我们来说也像神话故事一样,但是几十年、几百年之后,这些或许也会变成非常真实的事情。

另外,当我们的感官提升到一定的层次,这些可能都不是神话故事,而是真实的事情。所以我们应该这样去理解这些文字,因为只有这样理解,才能够知道它在说什么。否则,很多高僧大德的传记就真的像神话故事一样了。

很多高僧大德的传记里,讲述普通人生活和工作的内容可能都不到20%,80%的部分是像神话故事一样的内容。但这些内容确实是他们境界中真实存在的,因为这是上师们的自传,是他们自己写的,这些内在的境界别人没办法代写,而且上师们也绝对不会撒谎。也许,对于我们来讲确实像听神话故事,但是就他们的境界而言,这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应该这样去看这个问题。

我们日常的错误理解方式往往是:永远都从一个固定的角度看待、判断、分析这个世界的真与假、对与错;从来不考虑有没有不同的角度、更高的层面、更高的空间。如果能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这些事情就都有可能存在。如果能这样去理解,大乘佛教的很多经典就能够被消化了。


主持人:最好的破除疑惑的办法,就是用自己的修行检验真伪。


堪布:对。如果想亲自体验一下佛经讲的“神话故事”,就要提高修行层次。

另外,佛经本身有它的描述方法。比如印度灵鹫山是佛陀第二转法轮的地方,现在我们看来,它就是一座普通的、很小的山,但是佛经里的描述就完全不一样。这是不是说两千多年以前的人们看到的灵鹫山,和我们今天看到的不一样呢?也不是。当时普通印度人看到的景象,和我们今天看到的是一样的,这完全可以通过考古学证实。也许细节有一些区别,但至少没有太大的变化。那么,佛经为何不做真实的记录,而要这样讲?这样描述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呢?佛经在很久以前就已经解释过原因:因为灵鹫山是佛陀转法轮的地方,非常殊胜,为了表示对这个地方的尊重,描述者就采用了写诗的方式。诗中描绘的事物与实际情况永远都会有一点差距,所以佛经中的灵鹫山也与实际的有一点出入。我们刚才谈到高僧大德的传记中,有些很像神话故事,其中也有这样的原因。


主持人:原来我也有这种困惑,在读佛经的时候,感觉是在艺术和现实中徘徊,不知道哪些是真的。后来干脆不去想哪些真、哪些假,而是看哪些知识对我有用,我应该去学。


堪布:这样也可以,但是想深入了解佛教真正的意义,平时就要考虑佛经为什么这样讲;到底是什么意思;佛陀为什么不把真实情况告诉我们?佛经绝对经得起这类思考的考验,可以通过任何一种逻辑和思维方式去观察,完全没有问题。最终我们会发现,佛陀这么讲是为了帮助当时某一类根机的人。


主持人:方便之法。


堪布:对,方便之法。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一次佛陀在讲法时说:“我是在某某佛面前,第一次发的菩提心。”当场就有一位尊者站出来提问:“您为什么今天这样讲呢?您之前不是说,您是在另外一尊佛前第一次发的菩提心吗?为什么前后矛盾呢?”佛陀回答:“是的,我以前是说过在另外一尊佛的面前发了菩提心,今天我又说了其他佛的名字,两者并不是同一尊佛。我为什么这样说?因为面对那时的听众,我那么说就可以帮助他们;而在今天这个地方,我以刚才这种方式讲,就可以帮助今天的这些人。我是根据两类不同听众的根机而这样讲的。”

后来佛陀亲自为大家理顺了其中的关系:佛经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叫作“不了义”,不了义指有所保留,没有把真实情况说出来的方便法;另一种叫作“了义”,讲述的是真实的情况。这是不是说明佛陀在撒谎、欺骗?不是。比如说父母有时候也会撒谎,我们可以上网搜一下《母亲的八个谎言》:母亲会把鱼夹给孩子们吃,自己根本不吃。孩子们问:“妈,您为什么不吃?”母亲说:“我不喜欢吃鱼”。其实是因为家里很贫穷,饭不够吃,所以母亲把大部分食物都留给孩子们吃,然后说“妈不饿”,等等。这篇文章里有八个类似的故事,实际上都是母亲在撒谎,她不是不喜欢吃鱼,也不是不饿,而是为了她的孩子们,她会这样讲,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他们。

佛陀运用的一些方法也如此,他要考虑这么多人的不同根机。佛陀讲法的原则并不是他了解多少就讲多少,而是要考虑这些人能不能理解,理解以后对他们能不能有所帮助,方方面面都要考虑。所以就出现了了义和不了义的佛经。



下期预告(4月9日)

初入佛门篇 第4期

Q1 修行人和学佛人有什么区别?

Q2 怎样改掉懒惰的毛病?

Q3 不懂经文的意思,只单纯念诵,有功德吗?

Q4 行住坐卧,甚至如厕时,可以持咒念佛吗?

Q5 发露忏悔和回向时要说出声吗?

Q6 什么是咒?为何念咒可以得到加持?





播出平台

慧灯之光网站、慧灯之光App、慧灯之光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慧灯问道、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蜻蜓FM


收看往期节目

请鬼神附体治病靠谱吗?

诵经为何能消业?

点击文尾“阅读原文”按钮,收看以往各季节目


导览


回复“1”:慈诚罗珠堪布简介

回复“2”:《科学放生手册》

回复“3”:《临终准备和助念实操手册》

回复“4”:下载慧灯之光App

回复“5”:直播收看方式

回复“6”:藏历查询



• END •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收看《慧灯·问道》


您有问题希求解答,

或者您对栏目的意见和建议,

以及栏目合作、文章转载等事宜,请联系:

📮  wendao@huidengzhiguang.com

本公众号视频及文字内容均为原创,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收看以往各季节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