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贪婪者,永远不会满足;嗔恨者,跟谁也合不拢;愚痴者,做事难以成办;嫉妒者,心里不会快乐;傲慢者,看不到别人的功德;怀疑者,见不到事物的真相。






贪什么,就因什么而苦


放下一点自私的执著,就会减轻一点痛苦;而放下了全部执著,就会获得最自在的快乐。因为,自私自利的执著,总是与痛苦绑在一起,不离不弃。


爱到贪婪,即成监牢


爱,不单单是付出,也要顾及对方的感受。如果以“爱”的名义,把对方盯得死死的,一呼一吸都在你的监视范围之内,那你越爱他,他越想逃。不仅恋人之间如此,父母与子女之间也是一样。


贪的前方,是个死胡同


在我们眼里的一些天大的事情,如果换一个角度,或者换一个人来看,也许微不足道,甚至根本不存在。所以,痛苦并非实有,只不过是执著产生的。


你是哪种贪?


贪执今世,不是修行人;贪执三界,不是出离心;贪执自我,不是菩提心;出现执著,不是正知见。——萨迦根噶酿波







气到面目全非


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只要被严重的嗔心所控制,情绪就会完全失控,与疯狂的人无二无别,所做的事可能自己也无法想象。因此,嗔恨在佛教中被称为“毒”,它可以侵骨蚀髓,让你变得面目全非。而要想治愈它,最好的妙药就是安忍。


观察一下,生气的因缘


当我们发脾气时,强迫自己不要生气,是不可能的;光靠祈祷,让自己不要生气,也不现实。如何才是正确的方法?了解什么因缘让你生气,透过对因缘的认识,消灭嗔心之根,这才是解决之道。


无非两种原因


在生活中,嗔恨心的产生,通常有两种原因:一种是我不想要的,非要塞给我;一种是我很想要的,他人却百般阻挠。以此原因,就会让自己无法控制愤怒,心被它踩在脚下,一直做它的奴仆。


都是空谷回声


听到别人不悦耳的话语,应将之观为空谷回声。如此自己不会因之不乐;没有不乐,就不会有嗔心;没有嗔心,就有从中解脱的机会。





















愚痴不是“笨”,是颠倒


河,明明在不停地奔流,人们仍以为它是一条不变的河;“我”,明明没有一刹那停止过变化,人们仍把它执著为不变的“我”。总把无常当做常有,这就是佛教所说的“愚痴”。


痴人,说梦


人生是一场梦,有人在死的那一刻会醒来,有人这辈子永远醒不过来,有人依靠殊胜因缘当下醒悟。不管怎么样,真相不会因我们不知道而不存在。我们的不知道,只会让自己因为执著受苦。


拔毒要拔根


学佛的最究竟目的,并不是为了保佑“我”,而是明白这个“我”并不存在。有了“我”,才会招致“我”的各种痛苦;只有断除了对“我”的执著,才能从根本上拔除痛苦。


醒醒


我们在无明“导演”、业力“剧本”的支配下,正在演着不同的戏。虽然有时需要笑、有时需要哭,但不要太当真,毕竟它是虚幻的。



  


站在低处,才接得到水


心存傲慢的人,自认为比谁都更胜一筹,一知半解就指指点点,成天给别人挑毛病。有了这样的习惯,久而久之,一切功德都会被你挡在门外,正如俗语所说:“傲慢的山顶上,留不住功德的水。


鄙视链的末端,是自己


如果为了突出自己,经常把长处挂在嘴边,不由自主地贬低别人,这无形之中,就会给自己设置许多障碍,增加与人交往的难度,到头来,终会因傲慢吃下苦头。


道理不是“说”出来的,是“行”出来的


看过一些好书,听过一些道理,这远远不够,有时候它会让你傲慢,甚至变成“老油条”。知道一点就做一点,才能让它属于自己,这才是最要紧的。


外面的“大人物”,多回来做家务


做点家务,比如做饭、炒菜、扫地,可以念诵咒语、消除傲慢、锻炼身体。这是一种很好的动中禅。






嫉妒,让人失去理智


别人骂我们是“疯子”,我们常常特别生气。实际上,如果我们被嫉妒、嗔恨所驱使,说的话、做的事,也跟疯子没什么差别。因为这时候的自己,心也是不受控制的,标准具足了疯子的法相。


它害不了任何人,除了自己


心底宽阔的人,不管到哪里,接触什么人,自己都很快乐;而嫉妒敏感的人,则觉得处处都是荆棘的刺,把自己扎得浑身是伤。


就算争赢了,又得到什么?


如今家庭不和的主因,大多是源于怀疑、误解、猜忌、抱怨……这一切的根源,其实来自于对“我”的爱执,说白了,是一种自私。若能放下自我的角度,经常体谅对方、理解对方,为对方而默默付出,那一切冲突就化为零了。所以,放下“我”,不会没有,而会得到。


“我为你高兴”,多高兴!


古大德曾说,人有上中下三种:下等者,见别人快乐,自己因嫉妒所逼,心生苦恼;中等者,自己受苦时,只想着自己尽快解脱;上等者,见他人快乐,自己就快乐,见他人受苦,如自己受苦。扪心自问,我们属于哪一种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