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4-3)



一生必读的巨著: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温馨提示:阅读前,让我们一起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善义太子为众取宝(3)


       善义以前从未对人谈起过自己,二人共同生活后不免相互之间多有询问对方身世。一日,公主问道:“你父母亲属尚健在否?你是何地人氏?”善义答言:“不知你是否听闻过宝盔国王大名?”公主答以“听说过”。善义坦白承认说:“此宝盔国王就是我父王。另外,不知你是否又听闻过善义太子?”公主再次答以“听说过”。太子便将实情完全告之:“你既已听说过,那不妨将真相告诉你,善义太子就是我。”公主听罢惊讶万分:“你既为善义太子,又为何落此痛苦境地?”王子便将前后经过细细道来。公主听后就问道:“恶义对你迫害至此,整个世间亦难以想象。如你们兄弟二人再度相逢,你欲如何处置弟弟?”善义挥之一笑答道:“弟弟刺瞎我双眼固然不对,不过我无一丝一毫仇恨及报复心。”“他对你这般残忍。你居然还以欢喜心对之、无有嗔恨,实难让人相信。”公主惊讶语气更胜刚才。太子则坚定发愿道:“如我对恶义无有丝毫不满之态度确属真实,则愿我另一只眼也即刻复明。”太子刚刚说完,以话语谛实力,眼睛瞬间就恢复如初,且相貌较前更为庄严。


        公主内心欢欣无比,立刻就往父王处奔去。一见父王就问道:“父亲,你是否知道宝盔国王太子善义?你与他是否相识?”国王回答道:“当然相识。”公主便说:“你想不想见你相识之人?”国王略显惊讶地问:“我想见他,你是否知道他在何处?”公主满心欢喜地说道:“我夫君正是善义太子。”国王听罢哈哈大笑,以讥讽神色对女儿说道:“小公主你是否头脑错乱?胡思乱想有何意义?善义太子一直杳无信息,眼前乞丐岂能冒充善义?”公主正色答道:“父王如若不信可亲自前往鉴别。”


       在公主鼓动下,国王终至善义面前。一睹双目复明之善义,立即确认此人即是太子无疑。国王诚惶诚恐伏于太子脚下请罪道:“我未能认出太子实乃惭愧至极。”


       于是众人假装太子刚刚从海上归来,便将善义拥往大街之上,四处宣扬说:“善义太子真正从海中归来矣。”诸王公大臣齐来迎接,将王子接入宫内,又重新把公主正式许配于王子,使之公开、真正做王子妻子。


        此时,带有王子所写纸条之天鹅已飞回宝盔国王宫里,宝盔国王见信后方知善义尚活于人世,深感欣慰、庆幸同时,就将造孽者恶义关进监牢。宝盔国王立即派人前往乐西瓦国,并语于乐西瓦国王道:“我善义太子据说在你国家内正受大痛苦,你们以前未将太子送还已铸成大错,现今应即刻将太子与大象、骏马等一并送回,否则我定将亲赴你国收拾你等。”


       这时,善义太子又回忆起牧人救疗之恩,便与乐西瓦国王协商,赐予他众多骏马、大象、衣物、田地、牲畜、金银财宝及仆役,如此多之奖赏足够牧人一辈子尽享幸福生活。


       乐西瓦国王又将五百头珍宝严饰之大象、五百名仆人、五百名仆女、五百架马车一并赠与善义太子,国王自己则和诸位大臣及成千上万臣民以种种乐器,极尽炫耀威风之能事将他们送回。


        派出之人先回宫禀报,宝盔国王与王妃闻讯后双双出宫迎接。见到父母,善义立即从马车上跳下,恭敬顶礼双亲。随后又执父母双手问讯请安、祝福问候,三人一同在欢迎乐器声中喜回王宫。


        途中,善义问道:“弟弟恶义现在何处?”父母愤愤答言:“已被关在牢狱。”善义听罢就恳求父母能将弟弟释放。父母大惑不解地说:“他自己犯下大错,如何能放?”善义坚持说道:“如不释放弟弟,我不愿再回王宫。”父母无奈,只得传令释放恶义。


        恶义从监牢获释后,径直前来迎接兄长。兄弟二人见面后热烈拥抱,关系更胜从前。善义太子愈加慈爱弟弟,众人均感稀有。


       善义回宫后问起弟弟如意宝之事,恶义回答道:“回来路上,我将之埋于地里。”善义于是让恶义取回如意宝,但恶义却未能找到所藏如意宝。二人便一同前往,一到埋宝之地,善义就发现了如意宝。


       回到王宫后,善义赠与五百小国一国一个小如意宝,自己则留下那枚真正如意宝,并以之发愿道:“愿父母脚下、头顶能生出宝垫、宝伞。”以如意宝之力量,果如其愿。他又发愿道:“我以前从国王、大臣宝库中所取财物,以此如意宝之力,愿全部圆满补齐。”言毕即用如意宝往宝库方向一指,整个宝库顿时被珍宝充满。


       宝盔国王则派人四处宣布道:“再过七日,善义将以七宝布施大众。众人应需集中,到时可随意享用。”七日后,善义将如意宝珠放于宝幢上,手捧香炉顶礼四方,且发愿道:“此如意宝若真实不虚,则愿降下金银财宝。”话音刚落,就见狂风大作,刮走一切不净之物。接着又开始降下清净雨水,洗涤一切灰尘污垢。然后降下粮食、衣物、珍宝等,整个大地于是到处充满珍宝,众人均感心满意足。善义王子又趁此机会开导说:“从今往后,大家不会再有贫穷之忧,故而人人都应励行善道,将身、口、意三门投入十善法行持中。”善义以此等方式令众人行持十善,结果人人死后均得以转生善趣天界。


        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久远之前为善义太子时,如是以布施、安忍、精进利益众生;当时之父母为以后之净饭王与摩耶夫人;乐西瓦国王后为迦叶尊者;当时之妻子后为众生主母;当时之恶义后即为提婆达多。


        此外,《毗奈耶经》所载善作、恶作太子之公案,与此处情节大同小异;《报恩经》中所述大王妃、中王妃所生太子善义、恶义之公案,与上文所叙亦大致相同。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普贤行愿品》



目录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译序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释迦佛修法仪轨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一、功德品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2)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3)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4)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5)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6-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6-2)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6-3)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7)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8)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9)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10)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1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12)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13)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14)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15)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16)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17)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2)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3-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3-2)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3-3)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4-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4-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