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你一定知道这“三高”。可是,顿顿吃香喝辣、天天大鱼大肉,现在还有了第四高——高尿酸。
持续的高尿酸会导致痛风,到时候就是……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
痛风患者饮食控制是最方便、 快捷、有效的途径,而水果作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选择食用不仅能养生,还能有效防治痛风。那么,哪些水果可以降低尿酸呢?主要有以下 4 个方面:低嘌呤、碱性食物、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 以及具有高含量的钾离子。
水果嘌呤含量相对较低;碱性食物有利于尿液碱化及尿酸溶解;维生素C既可降低血尿酸还可增加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高含量的钾离子有利尿的作用,可以有效的促进尿酸的排出。
我们根据最新版本的《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膳食指导》,整理出了这份水果嘌呤排行榜,告诉你该怎么吃。
习惯上,按照每 100 g食物当中的嘌呤含量,我们将食物分为:低嘌呤食物,嘌呤含量小于 50 mg
中嘌呤食物,嘌呤含量 100 mg~150 mg
高嘌呤食物,嘌呤含量大于 150 m
对于高尿酸、痛风患者,可以多吃低嘌呤食物,少吃中嘌呤食物,尽量不吃高嘌呤食物。味甘、酸,性平,具有补气血、益肝肾、生津液、强筋骨、止咳除烦、补益气血、通利小便的功效。葡萄是水果中含复合铁元素最多的水果,是贫血患者的营养食品。对痛风兼有肾炎、高血压、水肿的患者尤其适合食用。葡萄中还含较多酒石酸,有帮助消化的作用。葡萄汁对体弱的病人、血管硬化和肾炎病人的康复有辅助疗效。但要注意,糖尿病、便秘、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味甘、性寒,无毒,具有消烦止渴、解暑热、利小便、治口疮等作用。皮及瓤均为利尿剂,可以治疗肾炎水肿、黄疸;西瓜仁有清肺、润肠助消化作用;西瓜霜吹喉能治咽喉肿痛;西瓜根、叶煎汤可治腹泻和肠炎;用西瓜皮绿色部分煎汤代茶,是很好的消暑清凉饮料。西瓜中的配糖体也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因此,痛风兼有高血压、肾病者可用西瓜作食疗。但是脾胃虚寒、寒积腹痛、小便频数,以及平常有慢性肠炎、胃炎等属于虚寒体质的人均不宜多吃,否则易引起消化不良或腹泻。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润肠通便、润肺止咳的功效。香蕉还能促进肠胃蠕动,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钾元素含量比较丰富,同时也是碱性水果,帮助保持人体的酸碱平衡,促进尿酸的溶解和排出。还有研究发现,香蕉可治抑郁和情绪不安,因它含有泛酸等成分,是人体的“开心激素”,能减轻心理压力,解除忧郁,令人快乐开心。但香蕉含糖量稍高,不宜多吃。柚子味甘酸,性寒,传统中医学认为柚子有健胃、消食、化痰、平喘、解酒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也发现,柚子含有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P、胡萝卜素、类胰岛素等成分,以及钙、钾、磷、铁等微量元素。有降低胆固醇、减肥、美容等作用,还可以降低血液黏滞度, 减少血栓形成。柚子虽好,因其性寒,所以气虚及身体虚寒的人不宜多吃,而且它有滑肠的作用,经常腹泻的人也应少食。值得注意的是柚子不能与药品同服,吃降压药、降脂药,就别吃柚子了。另外太苦的柚子也不宜食用。味甘、微酸,性温,具有补中益气、祛风胜湿的功效。含嘌呤量 17 mg/100 g,含钾量232 mg/100 g,含糖量不高;据报道,樱桃花青素成分还能提高肾小球对尿酸的滤过作用和降低肾小管对尿酸的再吸收,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对于痛风患者尤其适宜。有相关的研究数据证实,樱桃之中的钾含量可高达222mg/100g,堪比香蕉、番茄等高钾果蔬,钾可以促进尿酸的排泄。味甘,性平,营养成分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糖类、维生素B、C等,带有特殊的香味,是天然的解热剂。由于含有许多水分,在食疗上有解热、利尿、宁心安神的作用。是微碱性水果,可调节胃肠道酸碱度。虽然含嘌呤量不明确,但含有许多水分,水分含量约 90.75 g/100 g,并含糖量低,可以起到清热利尿,所以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降尿酸的作用。莲雾不耐贮藏,一般室温下只能贮存一周,宜新鲜时食用。以上水果都适合痛风患者食用,但对于痛风,饮食上面的防治远远是不够的,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以免病情加重而影响正常的日常生活!水果,是绝对不会也不可能代替药物治疗的,所以如果确实患有疾病的患者,切不可擅自中断药物的治疗。文/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徐浣白 李冰馨[1] 李长贵. 实用痛风病学[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6: 126-127.[2] WS/T 560—2017,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膳食指导[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7.[3] 张华东,肖语雅,et al.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水果辨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09):109-111.[4] Romero-Talamás H, Daigle CR, Aminian A, et al. The effect of bariatric surgery on gout: a comparative study[J]. Surg Obes Relat Dis 2014; 10: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