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网

其他

限时进食和肠道菌群在心脏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

近年来,间歇性禁食(IF),包括定期禁食和限时进食(TRF),越来越多地被认为是治疗心脏代谢疾病(CMD)的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IF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组和宿主生物钟,从而改善心脏代谢健康。了解昼夜宿主-微生物组相互作用影响宿主代谢和免疫的分子机制可能会为有效实施IF饮食增加一个潜在的重要维度。最近,Journal
2022年8月1日
其他

【标准和规范】甲状腺结节诊治行业标准

摘要1.本标准规定了甲状腺结节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随访原则;一、范围1.本标准规定了甲状腺结节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随访原则;2.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治疗和随访。二、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1.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细胞在局部异常生长、在影像学上可以与周围甲状腺组织清晰区分的病变;2.甲状腺癌: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或滤泡旁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三、甲状腺结节诊断高分辨率甲状腺超声是诊断甲状腺结节的首选方法,能确定结节是否存在,评估结节的声像图特征以及颈部区域淋巴结,协助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并给出TIRADS分级和管理建议。四、甲状腺结节功能评估所有的甲状腺结节均应检测血清TSH。TSH增高者测定FT4和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和TgAb)。TSH减低者测定血清FT4和FT3,如果结节直径>10
2022年7月29日
其他

7月内分泌代谢领域高分文献集锦(5篇)

1BMJ:服用DPP-4抑制剂与T2DM患者胆系疾病风险增加有关DPP-4抑制剂可通过抑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失活促进胰岛素释放,进而达到血糖依赖性的降糖效果。研究表明与其降糖机制类似的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可能通过影响胆囊运动和分泌功能增加胆系疾病的风险,但尚不清楚服用DPP-4抑制剂是否与此类不良事件风险有关。本月
2022年7月27日
其他

VLDLR增强胰腺星状细胞脂质代谢和亚油酸产生,激活ILC2细胞促进胰腺纤维化

IL-33特异性敲除的小鼠(IL33ΔPSC)在诱导CP后纤维化、恶性程度显著弱于WT小鼠。这证实了PSC分泌的IL-33是促进胰腺纤维化的调节因子。最后,为了探究IL-33是否参与VLDLR+
2022年7月21日
其他

糖尿病与感染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解读(26)

糖尿病合并感染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加拿大的一项研究显示:门诊患者中,糖尿病患者感染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2倍[1]。糖尿病延长了感染的病程,并增加了病死率。比如,在此次新冠疫情中,糖尿病患者成为新冠病毒易感、重症及死亡高发群体。指南中本章虽然没有总结推荐意见,但临床医生不能忽视。问题一: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哪些感染,诊治有哪些注意事项?问题二: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容易发生感染?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受损、中性粒细胞趋化性和杀菌活性受损以及先天细胞介导的免疫受损似乎是免疫系统最重要的异常。
2022年7月20日
其他

糖尿病影响心脏新证据!JACC重磅:控糖不佳或使心衰风险升高超6倍!

近年来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大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糖尿病患者不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同时还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心衰就是其中一种。统计数据显示,每3例心衰患者中就有1例患有糖尿病,糖尿病可使心衰的发病风险升高2至5倍。目前心衰指南均强调关注心衰前临床(A期和B期)发展阶段的预防。但是截至目前为止,糖尿病对前临床心衰阶段进展为临床心衰阶段有何影响,科学家们仍知之甚少。近日,《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发表重磅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最新洞见!研究分析结果指出,糖尿病(尤其是控制不佳的糖尿病)与心衰的进展强烈相关。与心衰分期为A期且不伴有糖尿病的受试者相比,B期且HbA1C≥7%的受试者心衰进展的风险可升高超过6倍!截图来源:JACC当前这项研究以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ARIC)研究的第五次随访(2011-2013年)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糖尿病对心衰进展(前临床心衰发展为临床心衰)的影响。研究分析共纳入4774例前临床心衰(心衰分期为A期或B期,分别为1551例和3223例)的成人受试者。受试者平均年龄为75.4岁,其中58%为女性,20%为黑人。随访8.6年期间,共有470例受试者出现心衰事件。分析结果显示:糖化血红蛋白(HbA1C)≥7%的B期受试者与糖尿病控制良好以及未罹患糖尿病的B期受试者相比,其进展为临床心衰的年龄更小(平均年龄分别为80岁、83岁和82岁;P<0.001)。与A期受试者相比(HR=1.52;95%CI:0.53-4.38),B期受试者HbA1C≥7%与心衰进展的相关性更强(HR=1.83;95%CI:1.33-2.51)。与心衰分期为A期且不伴有糖尿病的受试者相比,心衰分期为B期且HbA1C≥7%的受试者心衰进展的风险升高了6倍以上(HR=7.56;95%CI:4.68-12.20)。▲是否伴有糖尿病对心衰前临床阶段患者疾病进展的影响(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总体而言,当前这项研究的分析结果证实,对于心衰前临床分期的老年人群而言,糖尿病控制不佳与心衰进展的风险显著升高有关。论文同期评论强调,分析结果揭示长期发展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或为加速心衰恶化(从前临床阶段向临床阶段转化)的关键危险因素。研究结果也提示,在糖尿病早期进行积极治疗对于预防心衰的发生和进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参考资料[1]
2022年7月19日
其他

饮食将如何对健康产生影响?NBT:新方法通过分子线索全面揭示出历史饮食信息

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是探索特定饮食模式对健康的影响。然而,传统测量饮食的方法(如食物日记或食物频率调查问卷)不仅需要让研究参与者费时费力地填写,更重要的是,数据的准确性难以保障,并可能直接影响了研究结论的可复制性。为此,许多科学家转向了代谢组学。代谢组学是在后基因组学时代兴起的一门跨领域学科,涉及对生物样本中所有代谢物的全面测量。代谢物是生物体分解食物、药物、化学物质或其自身组织产生的物质,通常都是小分子。目前,人类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仅识别了约10%的分子特征,也就是说,还有90%的分子特征是未知的。2022年7月7日,发表在《Nature
2022年7月18日
其他

【指南与共识】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防治的中国专家共识

摘要2型糖尿病和认知功能障碍具有多种共同病理生理学机制。人群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增加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我国现有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未强调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管理。为此,通过制定本专家共识,对2型糖尿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流行现状与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并对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工具、筛查诊断流程,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预防和管理给出建议,旨在提升我国内分泌科医生对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筛查诊断与管理能力。一、前言随着我国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2型糖尿病(type
2022年7月16日
其他

【指南与共识】2型糖尿病早期大血管病变无创性检查的中国专家共识

摘要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危害我国公共健康的重要疾病。大血管病变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在2型糖尿病综合管理中至关重要。无创性大血管检查不仅可以用来评估大血管的解剖学和功能学,而且在疾病诊断、预后和危险分层中起到重要作用。为指导2型糖尿病早期大血管病变无创性检查的合理选择和规范应用,本共识参考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在综合考虑各个检查的诊断价值、安全性和可及性基础上,就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颅内动脉、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等大血管早期无创检查进行建议。一、前言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危害我国公共健康的重要疾病。根据2015年至2017年我国31个省份具有全国代表性的75
2022年7月15日
其他

代谢资讯分享丨JDB虚拟特刊精选集锦

是Wiley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合作出版的刊物,2021年JIF影响因子为4.530,位于ENDOCRINOLOGY
2022年7月14日
其他

每周运动150分钟,是2天完成好,还是5天完成好?权威研究发现……

多进行身体活动,是很多人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一剂“良药”。多项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或75分钟的高强度身体活动,或者两者等量结合。如何达到指南推荐的身体活动量?有的人选择规律地进行,即每周至少进行3次、每次至少30分钟的身体活动;也有很多人由于工作、生活等原因,在周一到周五没时间进行身体活动,会选择在周末进行1~2次的长时间、高强度的身体活动,来达到指南的推荐量,这种现象也被称为“周末勇士”。这两种身体活动的方式,哪种更好呢?近期,一项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JAMA
2022年7月13日
其他

无需运动和节食也能减肥!Nature论文揭示促进能量消耗和脂肪燃烧的新方法

时下,肥胖已然成为一种全球流行病,肥胖的发病率也在世界各国持续飙升,包括中国。研究数据显示,全世界有19亿成年人超重、6亿人肥胖,预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高达51%的人口出现超重或肥胖症状。更重要的是,肥胖还会进一步引发代谢综合症并伴随各种并发症,例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由此可见,开发一种治疗肥胖的治疗策略对人类健康是十分重要的。2022年7月5日,德国波恩大学的
2022年7月12日
其他

证据来了:甲减患者注射COVID-19安全吗?

截止至2021年11月1日,全球范围内已有近2.5亿人被确诊为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死亡人数超过500万。已有研究显示:甲状腺滤泡细胞中可表达SARS-COV-2受体(ACE2),是SARS-COV-2攻击的潜在靶点;COVID-19感染可能引发甲状腺结构或功能的改变,如SARS-COV-2相关的亚急性甲状腺炎和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是人群中常见的甲状腺功能异常类型。甲减患者接种COVID-19疫苗是否会带来治疗药物剂量调整及其他安全性问题,一直受到医患双方的广泛关注。最近,来自香港大学的Xiong
2022年7月11日
其他

《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2021版)》重磅发布,7大要点更新!

2022年7月8日,业界期待已久的《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2021版)》(以下简称“新版指南”)在2022年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年会上正式发布。新版指南为2012版1型指南发布10年后的更新版本,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以及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共同编写。在新版指南发布会上,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周智广教授作为项目牵头专家,对更新指南的背景、意义及亮点进行了介绍。1型糖尿病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患者目前需终身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儿童青少年期为发病高峰。虽然1型糖尿病仅占糖尿病总人数的5~10%,但却是糖尿病中最难管理的一种类型。目前,中国是全球1型糖尿病发病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患病人数位居全球前列。周智广教授强调,近十年来国内外在1型糖尿病的管理理念、防治手段、医疗装备等方面都有重大突破,因此,新版指南增加了大量新证据、新技术、新方法,重视纳入中国本土研究数据,并着力提高指南在指导临床工作上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推动行业水平提高和进步,为患者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医疗服务。新版指南共20章,全文超过10万字,包括10个图39张表格,在章节篇幅方面较2012版有大幅度提升。在内容上,新版指南主要在七大方面进行了重要更新:一是纳入中国的1型糖尿病流行病学数据,基于多项重要的全国流调研究,首次清晰描绘了我国1型糖尿病的流行特点。二是细化1型糖尿病的分期、分型,有利于筛查1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疾病早期预测,并且大幅度更新了分型诊断流程,以提高临床实操性。三是规范1型糖尿病管理路径,首次明确推荐本土1型糖尿病综合管理团队的构成与职责,以及1型糖尿病管理路径。四是更新胰岛素及其他治疗手段,覆盖国内外全品类的胰岛素制剂、新型胰岛素泵、辅助用药推荐,以及胰腺(岛)移植等临床实际问题。五是调整血糖监测的首选策略,明确优先推荐1型糖尿病人群使用持续葡萄糖检测(CGM),并强调了CGM的使用及评价规范。六是完善营养与运动干预方案,详细说明利于临床操作的营养诊疗流程,运动处方的制定。七是基于1型糖尿病防治新证据,从三级预防的角度,对众多临床应用研究热点进行总结阐述。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
2022年7月8日
其他

MMC中心优秀研究汇展⑧ | 2型糖尿病中的C肽、血糖控制及糖尿病并发症:一项真实世界研究

ng/ml时,DKD的发生率随着C肽的增加而降低。随着C2/C0比值的升高,DKD、DR和脂肪肝的发生率没有降低。结论:当c肽≥1.71、<
2022年7月7日
其他

儿童糖尿病诊疗有哪些特殊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糖尿病的发病日趋低龄化,这在肥胖儿童中尤为突出,“糖胖儿”已成为当今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儿童糖尿病有许多不同于成人的特点,在制定和实施治疗方案时必需予以充分考虑:一、年龄小、认知差由于年龄小,患儿对于糖尿病的潜在危害以及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自我管理能力及治疗依从性差,这就要求医生、家长和老师要更加耐心、细致地教育和督导,提高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二、饮食控制有讲究美食对任何一个儿童都是很难抵挡的诱惑,眼瞅着周围小伙伴可以随意享受美食,他(她)们却必须接受约束,这确实令人痛苦和难以接受。作为医生和家长,应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饮食控制不要走极端,而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点给予科学指导,考虑到少年儿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在饮食治疗方面提倡用“计划饮食”来代替“控制饮食”,平常适当多吃些瘦肉、鱼虾及新鲜果蔬,尽量远离油炸食品、糖块、巧克力、洋快餐等高脂肪、高热量食品。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允许孩子有选择地适量进食低糖水果(如樱桃、草莓、柚子等)。三、运动强度不宜太大长期规律性“有氧运动”对糖尿病有益,不仅可以减轻体重,还有利于减轻胰岛素抵抗,辅助降低血糖,尤其是“糖胖儿”,更需要增加运动,但要注意控制好运动强度。儿童大多好玩爱动,有时运动量难以把控,而剧烈运动容易导致血糖大幅波动,既可以引起低血糖,也可能导致血糖升高。因此,作为家长和医师,在这方面应给孩子以正确的指导,既不能不活动,也不能过量或过于激烈地运动。另外,运动前要多喝水,并携带糖块以备万一发生低血糖时急用。四、胰岛素该用则用对于儿童1型糖尿病,由于发病时患儿胰岛β细胞功能已严重衰竭,因此,确诊以后必需立即接受并终生坚持胰岛素治疗,切勿听信巫医或不法商家的欺骗宣传,随意停用胰岛素,去试用什么“祖传秘方”,以免酿成大祸。如今,因肥胖导致的儿童2型糖尿病也日渐增多,这类患儿除了要少吃多动,既可以注射胰岛素,也可以服用二甲双胍治疗(注:二甲双胍仅限于10岁以上的儿童)。五、注意青春期血糖波动青春期是1型糖尿病的好发年龄,这个时期由于生长激素及性激素分泌增加,血糖升高、波动明显,对此要有充分的了解和足够的重视,一定要加强血糖监测,酌情增加降糖药物(如胰岛素、二甲双胍等)的用量。六、病情监测可用尿糖代替血糖和成年糖尿病患者一样,儿童糖尿病也要经常检查血糖。但儿童害怕扎针,而且由于每天上学,采血也不方便,所幸的是,儿童糖尿病患者尽管血糖波动较大,但他们的尿糖与血糖相符率较高,所以有时可以用监测尿糖的方法来间接了解血糖水平。七、儿童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宜太严对成年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十分重要,一般要求空腹血糖在6mmol/L以下,餐后2小时低于8mmo/L。但是,儿童青少年患者要考虑到低血糖风险以及生长发育的要求,所以,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应该适当放宽,空腹血糖不超过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10mmo/L,糖化血红蛋白不超过7.5%就可以。八、患儿心理问题不容忽视青少年儿童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心理状态比较脆弱,一旦患上糖尿病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有调查表明,三成糖尿病儿童存在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势必影响到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因此,对于糖尿病患儿,不仅要关注血糖控制问题,还要重视他们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疏导及各种宣教,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增强自信和勇气,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当然,这些需要家长、学校以及全社会的配合与支持。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糖尿病一旦控制不好,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而且很可能年纪轻轻就出现糖尿病各种严重并发症,对今后的工作、生活、婚育都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这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警惕。文: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医师
2022年7月6日
其他

1/6孕妇中招,妊娠期糖尿病只是暂时的?权威综述:对母子的终生影响太可怕了!

mmol/L,任意一项达到或超过即确诊为GDM。建议对于伴有GDM高危因素孕妇或医疗资源缺乏地区的孕妇,妊娠24周~28周测量空腹血糖,若低于4.4
2022年7月5日
其他

炸鸡配可乐,天生是一对?新研究证明高脂加高糖,胰岛细胞伤亡惨重!

吃炸鸡,当然是要喝可乐!想象一下色泽金黄、表皮酥脆的炸鸡,一口下去鲜嫩又多汁,再来一口可乐,气泡冲击味蕾,清爽又解腻,炸鸡X可乐,双倍快乐,懂的都懂!不过,最近这对CP关系可能岌岌可危,一项发表在《细胞·代谢》的研究表明:炸鸡加可乐的高脂高糖组合促进小肠内的果糖代谢,其代谢产物甘油酸将导致胰岛细胞伤亡,加剧糖尿病患病风险。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项研究中的高糖主要指的是果糖,果糖在进入体内后迅速被小肠代谢生成代谢产物,只有超出了小肠代谢能力的果糖才会通过门静脉进入到肝脏和结肠,但截止目前,我们对果糖代谢产物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并不十分了解。在研究中,科学家发现高脂高糖饮食喂养的小鼠,和对照组(普通饮食+高糖喂养)小鼠相比,小肠的果糖代谢能力提高,主要表现为小肠内的果糖代谢基因和蛋白质表达增高。与之相对应的是,高脂高糖饮食喂养的小鼠血液中果糖代谢产物明显增多,特别是一种叫“甘油酸”的果糖代谢产物。那么,增高的甘油酸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临床上有这样一群病人,他们天生缺乏甘油酸激酶,因此体内甘油酸水平比正常人要高出许多,巧合的是,这群病人的糖尿病患病风险也比普通人高,提示甘油酸与糖尿病之间存在联系。接下来,研究人员每天向小鼠腹腔注射甘油酸,结果显示:长期腹腔注射甘油酸的小鼠,在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中表现出糖耐量下降以及胰岛素分泌减少,但在胰岛素耐受试验中,注射甘油酸的小鼠胰岛素敏感性并未发生变化,说明甘油酸引起的糖耐量下降,主要是因为胰岛素的分泌减少了而不是因为胰岛素抵抗。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我们说高脂饮食诱导2型糖尿病的发生通常是经历了这样一段过程——先是胰岛素抵抗,外周器官感知胰岛素受损、葡萄糖摄入减少,胰岛β细胞不得不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进行代偿,使得血糖水平还能维持正常,但长期的胰岛素抵抗最终使得β细胞不堪重负,胰岛素分泌减少。而甘油酸不经过胰岛素抵抗这一步,直接就干到了胰岛素分泌减少,甚至在高脂高糖饮食的情况下,早期胰岛素抵抗引起胰岛素大量分泌还会暂时掩盖住高糖(甘油酸)导致的胰岛素分泌减少的情况。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甘油酸为什么会造成胰岛素分泌减少?研究者发现,向小鼠腹腔注射甘油酸12周之后,小鼠胰腺中甘油酸沉积,胰岛β细胞凋亡信号显著增强,β细胞数量减少,胰岛直径缩小,说明是甘油酸直接损伤胰岛β细胞,才造成的胰岛素分泌下降。总的来说,这项研究表明高脂饮食会促进果糖代谢,导致体内甘油酸水平增高,直接损伤胰岛β细胞,降低胰岛素分泌,加速2型糖尿病的发生。对于健康来说,高脂高糖等于伤害加倍,下次吃炸鸡只好忍痛割爱,选择无糖可乐(终究是莞莞类卿罢了)。参考资料:Wu
2022年7月4日
其他

MMC优秀研究汇展⑦ |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患病情况分析--来自MMC省级分中心(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的数据

、ALT、ALB、空腹胰岛素、餐后胰岛素、TC、TG、LDL、HOMA-IR和TyG指数较高,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和高血脂病史比例较高。在2型糖尿病合并MAFLD患者中,正常体重(BMI
2022年7月1日
其他

6月内分泌代谢领域高分文献集锦(5篇)

1BMJ:妊娠期糖尿病与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增高有关随着全球肥胖率的升高,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率也逐年增加,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母体血糖调节异常可能对母儿健康产生多种不良影响,有必要综合已有证据对妊娠期糖尿病与各种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关联进行定量分析。本月
2022年6月30日
其他

2021年度内分泌代谢领域影响因子排名Top 20(附:完整表格下载)

获取完整2021年度期刊影响因子:关注代谢网公众号,微信后台对话框回复“影响因子2021”,即可获取百度网盘提取码,下载完整影响因子Excel表格。往期推荐👉
2022年6月29日
其他

祝贺 Journal of Diabetes 在2021 JCR中表现不俗

Care编委会等国际顶级学会资深委员,并作为多个项目的首席研究员。Bloomgarden博士的研究兴趣涵盖整个糖尿病领域,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密切关注治疗方法的发展,多年来在Diabetes
2022年6月28日
其他

《自然》子刊综述:近26%瘦人有脂肪肝,这部分人也需要减轻体重、改善代谢失调!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脂肪肝,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之一。MAFLD主要由代谢障碍(如超重、肥胖症等)引起,病理过程表现为肝脏炎症和肝纤维化。部分MAFLD可能会导致终末期肝病、肝癌和肝移植。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2000万人死于MAFLD,根据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数据统计,MAFLD是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发病率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在过去的几十年里,MAFLD的发病率一直在增加,这与整体人群中高热量饮食和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变化有关。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并不是所有MAFLD患者都存在超重或肥胖症。体重正常(BMI=18.5~24.9
2022年6月27日
其他

MMC优秀研究汇展⑥ | 2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频率和临床结果:基于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数据的前瞻性分析

2022年5月25日,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鹤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玉环市第二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宁波市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射阳县糖尿病专科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人民医院、兴义市人民医院在内的10家MMC中心在《Journal
2022年6月24日
其他

BMJ重磅研究:维生素D预防糖尿病新发现,这些人发病风险降低6成!

糖尿病是多种类型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相关分析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约有4.25亿成人糖尿病患者,而预计到2041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群将增加至6.29亿。糖耐量受损是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因素,目前全球约有3.52亿糖耐量受损人群。尽管糖耐量受损人群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延缓2型糖尿病的发生,但长期保持行为习惯显然十分困难。因此对于这部分糖尿病前期人群而言,目前亟需降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新干预策略。既往观察性研究的结果提示,维生素D缺乏与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升高有关。然而,维生素D补剂是否能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后续不同试验却得出了互相矛盾的结果。近日,国际顶级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The
2022年6月23日
其他

从外周到中枢的信号促进长寿:溶酶体释放的脂肪酸介导组织间长程对话

衰老是生命体中多层次的生理功能逐步衰退的过程。不同细胞器之间、不同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信号参与该过程调控。其中,脂质是介导细胞器相互作用和组织相互作用的关键信号,在膳食中添加特定的脂质有延长寿命的作用。溶酶体是脂质代谢的重要细胞器之一,可能分解三酰甘油(TAGs)和胆固醇酯(CEs)释放出游离脂肪酸(FFA),在代谢、衰老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几年的研究表明,溶酶体还是细胞内的信号调控的重要细胞器,参与长寿调控。例如,秀丽隐杆线虫中一种特异表达于肠(线虫的外周脂肪储存组织)溶酶体中的脂肪酶LIPL-4在长寿突变线虫中高表达。在肠道中,溶酶体LIPL-4能经由LBP-8介导激活细胞核的脂质调控信号使线粒体的底物从葡萄糖转换为脂质,同时保护自身免于氧化性损伤,最终延长线虫寿命。2022年6月9日,贝勒医学院的王萌教授团队在Nature
2022年6月22日
其他

长期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骨密度不再增高时,能否选择地舒单抗?

这次来电话咨询的是一位退休多年的余主任,70岁的余主任说她有多发骨折史,包括左侧髋部骨折。五年前开始服用阿仑膦酸钠片(70毫克,1周1次),骨密度增高较快。2年前因为胃反酸不适而改用一年静脉滴注1次的唑来膦酸注射液,已连续注射2次,但近期复查骨密度未见明显升高。余主任听说有一种新药地舒单抗注射液(60毫克,一般每6月使用1次),想问问能不能改用此药?长期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骨密度不再增高的原因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包括阿仑膦酸钠和唑来膦酸)后,前1~3年效果较好,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骨密度增长逐渐减少,甚至出现下降(见图1)[1]。图1
2022年6月20日
其他

Nature:运动即良药,运动会产生抑制食欲的代谢物,从而促进减肥

运动锻炼已经被证明能预防肥胖以及肥胖相关疾病,因为运动会增加对能量的需求,导致我们的身体燃烧更多热量。但运动锻炼对生理机能和代谢健康的长期益处并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和了解。2022年6月15日,斯坦福大学
2022年6月17日
其他

久坐对身体的伤害远比想象中大!柳叶刀子刊:每天久坐6小时,增加12种慢性疾病风险

坐,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行为:吃饭要坐着,办公要坐着,甚至连周末宅家看电视都要坐着……符合人体工学的懒人沙发、懒人座椅也应运而生,旨在为广大白领、学生等久坐人群提供更为舒适的工作体验。久坐,从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了新世纪人类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然而,久坐真的好吗?俗话说“裁缝拿针线,累得血喷心”,意思是人长时间坐着不动会极大的影响身体健康。除却常见的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的职业病外,现代医学也证明,久坐会导致心肌衰弱、血液循环减慢,引发高血压、冠状动脉栓塞等疾病;也容易使下肢浮肿、静脉扩张,引发痔疮、肌肉僵硬、腰酸背疼等不适症状。不得不说,“久坐”已经成为了一个“温柔的慢性杀手”,在不知不觉中消磨着人类的健康。近期,天津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柳叶刀》子刊《电子临床医学》(EClinicalMedicine)发表的研究发现,每天久坐时间超过6小时,与12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风险升高有关;但如果将久坐用不同强度的身体活动代替时,可降低因久坐导致的常见慢性病发生,且身体活动强度越大,可预防慢性病的种类越多。(图片来源:EClinicalMedicine)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英国生物样本库(UK
2022年6月16日
其他

MMC中心优秀研究汇展⑤|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产后甲状腺功能随访

%和25%之间变化,具体取决于孕期特定的TSH参考范围。几项研究表明,妊娠期SCH与不良妊娠和围产期结局相关。2017年ATA指南建议使用左旋甲状腺素(LT4)治疗以将TSH值保持在参考下限和
2022年6月15日
其他

最新专家共识:怎么吃实现糖尿病“缓解”停药?做好3点,效果和代谢手术相当

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增长明显,且发病的人群逐渐趋于年轻化。针对糖尿病进行必要的预防和治疗,已经成为现如今医学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在全球近4.63亿成人糖尿病患者中,有超过90%的患者为2型糖尿病(T2DM),部分T2DM患者因漏诊而延误治疗。T2DM患者如未接受适当的治疗和管理,则可能会因此导致失明、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力衰竭)以及其他降低生活质量或引起死亡风险升高的合并症。近日,美国生活方式医学会(ACLM)发布了专家共识声明。该项声明总结了将饮食作为T2DM主要干预措施的最新专家共识,临床医生可根据这些最新建议制定饮食干预策略,帮助T2DM患者实现和维持疾病缓解。声明强调,鉴于目前没有T2DM被治愈的证据,因此将“T2DM缓解”作为T2DM的临床治疗目标更为合理,而饮食干预应作为“T2DM缓解”的重要治疗手段。这项声明的专家组成员覆盖临床医生、营养师、药剂师、护士和研究人员等多个不同职业。来自美国临床内分泌学协会(AACE)、美国家庭医师学会、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营养与饮食学会(AND)、内分泌学会(ES)的专家参与制定了当前专家共识声明。截图来源:American
2022年6月14日
其他

中康酸:一种新的巨噬细胞免疫调节代谢产物

巨噬细胞是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员,在感染过程中的促炎阶段和组织修复阶段都发挥着关键作用。巨噬细胞的免疫状态变化伴随着细胞内代谢重编程。衣康酸(itaconate)是巨噬细胞免疫代谢重编程的标志性免疫代谢产物,参与免疫、宿主防御和肿瘤发生等过程。衣康酸以三羧酸(TCA)循环的中间产物顺乌头酸(aconitate)为底物由乌头酸脱羧酶1
2022年6月13日
其他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糖尿病管理专家建议

摘要当前,以奥密克戎(Omicron)为主要流行株的新一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世界各地出现。糖尿病是影响COVID-19病情严重程度和死亡结局的重要危险因素,因而合理的血糖等代谢指标管理尤为重要。为应对疫情下的糖尿病管理,本专家建议旨在通过规范从预防和控制感染到血糖等代谢指标达标等各方面的诊治基本要点,为本轮疫情期间的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和指导意见。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新冠)肺炎的主要流行株为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相比德尔塔(Delta)等其他变异株,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力更强,潜伏期更短,但对下呼吸道感染和住院率的影响有所减少[1-2]。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虽然目前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糖尿病患者比普通人群对新冠的易感性更强,但多项证据已显示,对于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新冠(包括奥密克戎)感染后存在感染严重程度(包括死亡)增加的潜在风险[3-7]。并且,新冠感染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等代谢指标的达标情况,以及因新冠住院后的血糖控制水平,均与新冠的病程演变之间有着重要的关联。因此,为进一步规范新冠感染尤其在本轮以奥密克戎流行为主的疫情下,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要求,现制订本专家建议。新冠肺炎的预防首先,对于病情控制稳定的糖尿病患者,应及时予以新冠疫苗接种,符合加强免疫条件的患者,应消除顾虑,鼓励完善加强针的接种。其次,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戒烟,减少饮酒,均衡营养、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第三,积极控制体重,目标体质量指数(BMI)<
2022年6月10日
其他

宁光院士团队丨减重降血糖,“传统江南膳食”与“地中海膳食”表现俱佳

多年来,“地中海膳食”连续被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评为最佳综合膳食模式,且得到专家学者的广泛推崇。然而,由于中西方人群在饮食习惯、遗传和代谢表型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目前仍不清楚基于西方人群研究提出的“地中海膳食”是否适用于中国人群。此外,适当的能量限制结合健康膳食模式是目前在高风险人群中预防2型糖尿病的主要策略,迄今为止,鲜有研究比较同等能量限制条件下不同膳食模式的作用。2022年5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宁光院士和王计秋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林旭研究员团队合作,完成了首项针对中国地方膳食——“传统江南膳食”的临床干预研究,研究成果发表于内分泌代谢病领域专业期刊——《临床内分泌与代谢杂志》(Journal
2022年6月9日
其他

“强骨力”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现在有一些中老年女性出现疼痛等不适时,喜欢听从同龄姐妹们的建议,服用某些“秘方”、“神药”,67岁的沈女士就是其中的一位。沈女士的发病和治疗经过约在1年前,沈女士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颈部、双肩、髋部等处疼痛,双手不能平举伴下蹲困难。曾先后接受小针刀、封闭治疗,但效果不佳。听说,国外有一种“神药”,叫“强骨力片”,止痛效果好,便自费从网上购买,每天服用3粒。服用该药后,疼痛果然明显缓解,但次日又出现疼痛,只好继续服用。约在3月前,沈女士感到体重明显下降(1月内下降十多斤),去医院检查后发现自己竟然患了糖尿病。接诊的内分泌医师说,“强骨力片”里含有激素,可能是沈女士这次患糖尿病的主要诱因。沈女士只好停服“强骨力片”,但在停药后,又出现颈部、双肩和髋部疼痛,夜间常常痛醒,难以入睡,故来本院就诊。是风湿性多肌痛在“作祟”尽管沈女士入院后骨密度检查示骨质疏松(其中腰椎1-4骨密度T值为-4.1),但沈女士的疼痛并非骨质疏松引起,而是风湿性多肌痛所致。首先,沈女士的疼痛与骨质疏松性疼痛的特征不符。典型的骨质疏松性疼痛表现为腰背部酸痛,且在久立、久行和负重后加重,平卧休息后缓解,一般不会同时出现颈部、肩部和髋部疼痛。其次,沈女士抽血化验示血沉很高(91mm/h,参考值≤20)、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21mg/L,参考值≤10),但血生化检查(包括肌酸激酶)、类风湿因子、轻链、结核感染T细胞、肿瘤标志物等都未见异常,肺部CT、超声心动图、肝胆脾胰双肾浅表淋巴结B超也无异常。风湿性多肌痛是一种以肩胛带、颈部和骨盆带等四肢和躯干近端肌肉疼痛和僵硬、伴血沉明显增快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发病年龄高峰为60~80岁,女性多于男性。)[1]但由于该病没有确诊的检查指标,很容易被误诊误治,患者常常反复到骨科、疼痛科、神经内科等门诊就诊无效后,才想到可能是风湿方面的疾病。不能盲目长期服用“强骨力”沈女士在服用“强骨力片”后,疼痛明显缓解,这是因为“强骨力片”中含有的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0.5mg)和非甾体抗炎药吲哚美辛(25mg),均具有抗炎镇痛效果。3粒“强骨力片”中的地塞米松相当于泼尼松片10mg(2片)。尽管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每日10~15mg泼尼松片)是风湿性多肌痛患者的常用药物,但不能盲目长期使用,而应根据血沉变化及时调整剂量,必要时加用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剂[1]。“强骨力片”中的吲哚美辛易诱发消化道不良反应,因而不宜长期服用。另外,吲哚美辛长期和糖皮质激素的联合使用,不仅会导致肾功能不全,而且容易诱发胃十二指肠溃疡、增加出血风险[2-3]。“强骨力片”中含有三硅酸镁和维生素(包括B1、B6和B12),其中三硅酸镁可中和胃酸、保护溃疡面,对联用地塞米松和吲哚美辛可能引起的胃损伤有一定预防作用。由此可见,“强骨力片”没有强骨功能,而只是具有一定的止痛作用。长期盲目服用该药,可诱发糖尿病、骨质疏松和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因此,中老年人出现疼痛不适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并根据疼痛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作者:浙江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2022年6月7日
其他

MMC中心优秀研究汇展④|连续血糖监测数据的时间序列分析以预测T2DM患者的治疗效果

2021年5月,MMC分中心——宁波市第一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励丽主任团队在《TheJournalofClinicalEndocrinology&Metabolism》(IF2020:5.958)发表了题名“Time-Series
2022年6月6日
其他

学分领取丨《瑞金内分泌诊疗技术汇展》暨2022年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获得学分学员名单公布

《瑞金内分泌诊疗技术汇展暨2022年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已圆满落幕,本次学习班为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项目编号:2022-03-06-006(国)),授予Ⅰ类学分10分。学分领取方式及学分名单如下。学分领取方式(自行打印)进入网站(国家级CME项目网)https://cmegsb.cma.org.cn/national_project/login.jsp(请复制该链接去浏览器打开)点击网站下方“学员学分查询/证书打印”注:不用输入
2022年6月2日
其他

​骨头像“泡在水里的木头”!骨质疏松了,该怎样运动康复?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可以看到身边有很多人出现了乏力、腰背疼痛、驼背、骨折、骨痛等情况,尤其是50岁以后的女性。这些情况,很可能与一种常见疾病——骨质疏松症有关。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年龄增加有关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以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简单理解,就是骨头的质量变得稀疏松软,就像是“泡在水里的木头”,松软、易变形、易折断。患了骨质疏松症,能不能运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之一。有人认为,运动会对骨骼产生压力,可能会增加骨折风险。那骨质疏松症患者能不能运动、又该怎样运动呢?近期,一项发表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British
2022年6月1日
其他

5月内分泌代谢领域高分文献集锦(5篇)

1NEJM:限时限热量饮食与单纯限制热量饮食的减重效果在对肥胖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中,限制热量摄入是减重和改善代谢的关键策略。然而,多项研究显示限制热量摄入的效果并不理想,并且部分患者会因难以坚持长期节食而出现体重反弹。近年来,限时饮食作为一种更简便易行的节食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不过,仍缺乏证实限时饮食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2022年5月31日
其他

MMC中心优秀研究汇展③ | 久坐时间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2022年1月,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玉环市第二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宁波市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射阳县糖尿病专科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人民医院、兴义市人民医院、鹤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在内的10家MMC中心联合在《Journal
2022年5月30日
其他

中国原创重磅研究:预测糖尿病发生,这个新指标意义重大!

糖尿病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2019年全球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约为9.3%。此外,由于人口老龄化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预计未来全球范围内糖尿病的发病率还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糖尿病可介导多器官功能损害,引起心血管事件、肾脏疾病和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尽早识别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早期风险评估结合有效的干预措施将有助于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减缓糖尿病的进展。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安心教授课题组联合唐山开滦总医院吴寿岭教授团队等人,在美国心脏协会旗下期刊
2022年5月27日
其他

MMC中心优秀研究汇展③ | 久坐时间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2022年1月,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玉环市第二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宁波市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射阳县糖尿病专科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人民医院、兴义市人民医院、鹤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在内的10家MMC中心联合在《Journal
2022年5月26日
其他

“甲减”治疗有讲究,七大要点解读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TH)合成、分泌不足或生物效应降低所致的一种全身低代谢综合征。甲减的治疗说起来非常简单,就是按照“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给病人补充适量的甲状腺激素(即“优甲乐”),以使患者甲状腺功能(简称“甲功”)恢复并维持正常。但在临床使用“优甲乐”的过程中,一旦用药不当,治疗效果便会大打折扣,有以下这些细节问题需要注意。一、怎样服用“优甲乐”效果最好?由于食物会影响优甲乐的吸收,因此,优甲乐最好在早餐前1小时左右空腹顿服。若患者服药后出现心慌不能耐受,也可于早餐前及晚上睡前分次服用。此外,有些药物,如碳酸钙、硫酸亚铁、硫糖铝、考来烯胺等,会影响优甲乐的吸收及代谢,因此,当优甲乐与这些药物联用时,建议间隔4小时。二、起始剂量因人而异与一般疾病不同,越是年龄大、病情重的甲减患者,优甲乐的起始剂量越是要小,增加剂量越是要慢,以避免因药物加量过快病人不耐受。而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甲减患者,尤其是孕妇,只要自身状况允许,可一步到位给予完全替代量,目的是使患者血清TSH水平能尽快达标,避免甲减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三、随季节变化调整药量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其用量应随季节更迭而适当增减。冬天气候寒冷,机体需要更多的热量来御寒,因此,冬季优甲乐用量相对大一些,而夏季气候炎热,患者优甲乐的用量须酌情减少。四、漏服优甲乐该如何补救?优甲乐应坚持每日服用,如果早餐前漏服优甲乐,可以在晚上睡前补服。如果漏服不止1天,应该坚持多天服用双倍剂量,直到补够漏服的所有剂量为止。由于优甲乐在体内的半衰期很长,偶尔漏服一次对病情影响不大,不用特别担心。五、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能否服用优甲乐?优甲乐的主要成分是左甲状腺素钠(L-T4),与人体甲状腺自身分泌的甲状腺素是同一种物质,在美国FDA药品安全等级中属于安全性最高的A级,只要“替代治疗”剂量合适,对孕妇及胎儿均无不良影响。如果擅自停药引起甲减,有可能导致孕妇流产或胎儿神经发育异常。由于左甲状腺素片通过乳汁排出的量很少,对婴儿几乎没有影响,即便是在服用较大剂量优甲乐治疗的情况下,分泌到乳汁中的甲状腺激素的量也不足以导致婴儿发生甲亢或TSH分泌被抑制,因此,甲减妇女哺乳期间也可放心服用优甲乐。六一、“甲减”是否需要终身服药?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关键要看患者的“甲减”是永久性的?还是暂时性的?由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即“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手术(部分或完全切除)、放射性碘131治疗、“先天性甲状腺发育不全”等所致的甲减往往是不可逆的,这些患者需要终身服药。特别是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由于促甲状腺激素(TSH)可以刺激甲状腺组织增生,患者术后需要通过口服甲状腺素(TH)反馈性抑制促甲状腺素(TSH)的分泌,以降低甲状腺癌复发或转移的风险,更不能随意减药或停药;再就是“桥本氏甲状腺炎”引起的孕妇甲减,不但不能停药,在妊娠期间甚至还要增加药量,以满足母婴双方的需求。当然,也有少数甲减是暂时性,无需终身服药,这主要见于以下几种情况:1.
2022年5月26日
其他

造福糖尿病患者!控糖更平稳,重回正常生活,胰岛移植先驱团队发表20年里程碑研究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非常重要。然而,强化胰岛素治疗会带来严重低血糖风险。尽管新型胰岛素输送对此有所改善,但想要实现和维持血糖正常,同时改善低血糖,从生理上说更理想的方式是通过胰岛或全胰腺移植恢复β细胞质量。过去20年,胰岛移植和全胰腺移植领域都开展了不少探索。两种移植方法都可以让患者不再依赖胰岛素,几乎消除严重的低血糖事件,并持续改善血糖控制。然而,胰岛移植的长期数据一直以来尚不充分。近日,《柳叶刀-糖尿病及内分泌学》(The
2022年5月25日
其他

左甲状腺素遇上这3种特殊人群,应该如何用药?

儿童儿童甲状腺功能减退:初始剂量:12.5~50μg。维持剂量:100~150μg/m2体表面积。对于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新生儿和婴儿,迅速开始替代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在刚开始治疗的前三个月,每天的推荐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0~15μg,此后剂量应根据个体临床效果和甲状腺激素以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值进行调整。婴幼儿应在每日首餐前至少30分钟服用本品的全剂量。可以用适量温开水将片剂捣碎制成混悬液。但谨记该步骤需服药前临时进行。得到的药物混悬液再用适当的液体送服[1]。▌
2022年5月24日
其他

MMC中心优秀研究汇展② | 基础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基于10家MMC中心的前瞻性真实世界数据

2022年1月,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玉环市第二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宁波市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射阳县糖尿病专科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人民医院、兴义市人民医院、鹤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在内的10家MMC中心联合在《Journal
2022年5月23日
其他

痛风、高尿酸何时用药?选什么药?看看中美指南差异

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异常综合征。高尿酸血症在不同种族患病率为2.6%~36%,痛风为0.03%~15.3%,近年呈现明显上升和年轻化趋势,中国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患病率为13.3%,痛风为1.1%,已成为继糖尿病之后又一常见代谢性疾病[1]。因此,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进行规范的诊治和长期的管理很有必要。下面我们就结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在2020年1月发布的《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版)》和美国风湿病协会(ACR)在2020年6月发布的《2020
2022年5月20日
其他

Nature:黄荷凤/徐国良团队证实糖尿病的卵母细胞起源,首次揭示卵子源性疾病的表观遗传机制

糖尿病曾被认为是一种“富贵病”,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率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最新数据,全世界成年人中糖尿病发病率超过10%。糖尿病患者体内长期的高血糖水平会增加多系统并发症风险。全世界范围内,糖尿病在育龄期女性中普遍存在,且其中许多并未得到确诊和治疗。怀孕期间母体糖尿病的高血糖环境,会对后代健康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孕前期的高血糖环境是否会通过卵母细胞影响子代健康呢?又是通过何种机制影响的呢?2022年5月1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黄荷凤院士团队和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徐国良院士团队合作,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2022年5月19日
其他

脂肪细胞衰老与肥胖及胰岛素抵抗: SREBP1c-PARP1轴调控DNA修复

脂肪组织是维持能量平衡的重要代谢器官。脂肪细胞是脂肪组织中主要的细胞类型,储存能量并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脂肪细胞会响应不同的能量状态变化,进行动态重塑以维持脂肪组织的稳态。在肥胖患者中,长期能量供应过剩,脂肪细胞功能失调,伴随着细胞因子和游离脂肪酸的分泌增加,导致炎症反应和胰岛素抵抗。最近,在肥胖和糖尿病动物的脂肪组织中发现了衰老细胞。细胞衰老是一种细胞停止分裂,但保持代谢活性,
2022年5月18日
其他

MMC中心优秀研究汇展① |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肾病参数、代谢达标与动脉硬化风险

蛋白尿/估计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动脉硬化之间的相关性被多种代谢指标的实现所修正,强调了在动脉健康管理中针对多种代谢风险因素的重要性。附英文摘要(滑动查看):AbstractBackground:
2022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