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别拿马铃薯不当土豆

讲座与学术 讲座与学术 2023-05-17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上方的蓝色字体“讲座与学术”,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天天免费收到精彩文章了。每天都有更新,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马铃薯是百姓餐桌上非常常见的食物,可以采用蒸、煮、炖、炒、炸等多种方式进行烹饪。马铃薯因其绵软的口感、易入味的特质等而深受许多朋友的喜爱。

在大家吃得酣畅淋漓的同时,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地都是怎么称呼这位“老伙计”的?

不看不知道,原来我们常见的马铃薯居然还有这么多叫法!


近日,有人却在“马铃薯”和“土豆”的名称上做起了“文章”。


对于这一问题,请听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如何回应: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表示,两岸同胞讲相同的语言,用相同的文字,但由于生活环境和习惯用语不同对一些物品的叫法存在差异,比如各地对土豆、马铃薯有不同的叫法,是很自然的现象。随着两岸交流逐步恢复扩大并不断深入,两岸民众越来越能读懂对方的用语习惯,越来越能相互了解和理解,互学互鉴。



关于“马铃薯”和“土豆”在叫法上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看《现代汉语词典》是怎么解释的。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马铃薯”和“土豆”的解释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收有以下条目:

【马铃薯】mǎlíngshǔ  <名>❶一年生草本植物,羽状复叶,小叶有柄,卵圆形,花白色、红色或蓝紫色。地下块茎肥大,可以吃。❷这种植物的块茎。‖通称土豆,有的地区叫洋芋、山药蛋。

【土豆】tǔdòu  <名>马铃薯的通称。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对两个词的释义都没有加“<方>”标记,可以看出,《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认为“马铃薯”和“土豆”都属于普通话词汇。

不仅有“马铃薯”和“土豆”,它在汉语方言里的叫法还有很多哦!

汉语方言中“马铃薯”有多少种叫法?

戳大图一探究竟!


图片来自《汉语方言地图集》(词汇卷016)

根据《汉语方言地图集》(词汇卷016),我们可以发现,原来在我国各地,“马铃薯”竟有这么多“皮肤”!

如图例所示,马铃薯在汉语方言中的叫法比较多,从930个调查点的材料中看,有150多种不同的叫法。主要有:

1.“豆蛋”类,如“土豆儿、土豆子、土豆、地豆、地豆儿、地蛋、地蛋子”等,这些叫法大多通行于我国河南省、北京市城区以及东北三省;

2.“薯”类,如“马铃薯、荷兰薯、冬薯、雪薯、洋山薯、番囝薯”等,这些叫法大多通行于我国东南沿海,如福建省、台湾省、广东省等地;

3.“芋”类,如“洋芋、洋芋头、洋芋艿、洋芋果、洋番芋”等,这些叫法大多通行于我国陕西省、四川省、贵州省等地;

4.“山药”类,如“山药、山药蛋、山药豆儿、白山药”等,这些叫法大多通行于我国山西省、河北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等地;

5.比较零散的叫法有“冬菇、山蔓菁、地蔓、灰灰蛋、乌卵囝”等,这些叫法零星分布于我国福建省北部、广东省东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以及湖南省南部。

其中,豆蛋”类叫法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北京市城区以及东北三省。而“马铃薯”这一叫法,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涉及省份包括福建省、台湾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海南省,安徽省南部以及湖南省东部也有部分“马铃薯”的叫法。可见,两岸的语言一脉相承,两岸人民一母同胞,同声同气。“马铃薯”和“土豆”不过是一物多说罢了!

这种食材在你们的方言中怎么说?马铃薯还是土豆?或者还有哪些叫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参考资料:《汉语方言地图集》(词汇卷)(曹志耘主编,商务印书馆, 2008)

视频来源:“中国日报”哔哩哔哩账号

图片来源:“人民网”公众号、《汉语方言地图集》(词汇卷)、百度图片





目前我们共有“语言学”“简牍学”“讲座与学术”三个公众号,三者有所分工而又互相补充:


“语言学”专门发布最新的语言研究资讯、社会热点话题的语言学解析等内容;

“简牍学”专门发表简牍学及出土文献相关研究成果、学术信息;

“讲座与学术”专门发布语言、文学、历史、教育、哲学、社会、出土文献 等人文社科讲座预告和学术会议。

敬请新老朋友关注“语言学”“简牍学”和“讲座与学术”公众号,以便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推荐阅读:

5月3日-6日人文社科讲座23场!从中国花鸟画发展谈中国花鸟画创作;重新认识宋徽宗;汉文佛经用字与汉文佛经校理


语言趣谈 | 一本正经的废话文学


论文丨孙玉文 :古代语音和文言诗文阅读


刘钊丨这一刻,你就是这个字在今世的知音——专访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


语言类公众号热度榜|202304


纪要丨“简读西北”工作坊第42期:《悬泉汉简》所见汉字形声分化问题初探



温馨提示:

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讲座与学术)。


转载仅供思考,不代表【讲座与学术】立场。


今日文章就到这~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讲座与学术”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讲座与学术”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菜单」→ 选择「设为星标」。

编辑:邱淑梅

审核:马玉倩

来源:“语宝”公众号

关注我们·更多精彩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