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彭玉平 | 从最上乘、最具法眼、悟第一义

讲座与学术 当代学术 2024-02-19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上方的蓝色字体“讲座与学术”,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天天免费收到精彩文章了。每天都有更新,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2023级开学典礼致辞



作者简介

彭玉平

江苏溧阳人,文学博士

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主编


各位新同学:


下午好!欢迎各位从大江南北来到中文系,从此与我们一起共结中文缘,共做中文人。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各位好像都是以第一志愿录取来的,这个很重要。用明代李贽的话来说就是靠着“最初一念之本心”走进这个中文系。我们都知道初心的宝贵,在中国的大地上读中国的语言文学,这是不是你们至今为止做过的最浪漫的事?请继续你们浪漫的文学之旅,因为这里有一群与你们一样同怀着文学梦想的人。


在这里,你不可能寂寞,因为文学的温度就是疗治寂寞的妙方;你也不可能迷茫,因为文学的经典早就指明了方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了中文系,就是开启了尚友先贤、成就和雅君子的旅程。“山水之间有清契,林亭以外无世情。”天下清景,虽然看上去谁都可以观赏,但正如黄庭坚所说,那主要是留给诗人的。从今天开始,你们眼中的山水林亭就赋予了新的意义,请带着文学的光芒看待这个世界。


开学初,学校官微推送了一批师生对新生的寄语。我记得我写的是:“大学就是重新认识自己,淬炼思想,提升眼界,完成精神蜕变的过程。”如果再简化一下就是:大学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重塑自己。请不要误解,重塑不是简单否定从前的自己,而是调整、丰富、完善和提升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行走,就如田径场上的跨栏,障碍一重又一重,跨越每一个当下就是超越每一次自己。


这让我想起贫病交加的苏轼,为什么以花甲之年在当时蛮荒之地的海南能安之若素,因为他一生跨越了千山万水,却深感“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他悟出了在天地之间行走就是生命本身的意义,何况他一边行走一边还带着文学的芬芳呢!所以这世上难事千千万,也许最难的就是认识自己。当我们对周边的世界发出错误信息、做出错误判断的时候,很可能根源在于我们并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遑论了解什么世界呢?这个自我精神蜕变的过程也许会很艰辛,但有文学在身边,就如溪流淙淙,花开两岸,面对一路的文学风景,艰辛其实也不算什么。


要淬炼思想、提升眼界,前提当然是读好书。我记得《论语·乡党》篇说过“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话。诸位的大学之“本”是什么?我认为当然是读书。不过,诸位不能自限了读书的意义,一方面读书可以系统掌握专业知识,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就是从读书中开悟出新的思想和眼界,认识到人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并由此确立自己的人格与道义,精准地提升自己的思想力和判断力。


文以载道是中国的传统,“文”不只是你从字面上读到的山川风月、喜怒哀乐,更多更深更广的思想和感情深蕴在里面,知道中国“文”的这一特色,你才能真正走进文学的世界。刘勰《文心雕龙》的第一篇叫“原道”,这就是文学要从顶头上做起的意思,而读书也要回到顶头上,才不枉了读书的意义,所以朱熹也说“古人读书,将以求道”。用读书来储备专业的知识,那只是读书的面子;而读书的底子则在于明理观道。做一个澄明怀道的人,明乎天地自然与社会之规律,才是对读书的终极生命之悟。


读书的方法应该很多。我觉得朱熹的涵咏体验法与苏轼的八面受敌法,最得读书之要义。朱熹说,“须是踏翻了船,通身都在那水中”,方能会得读书之精神。涵咏与审美体验所带来的,往往最接近一书浑涵之神韵。沉浸在汪洋恣肆的书海中,却能读出自己的精神意趣,这需要过人的识力,否则迷失其中也是有可能。


更切实、有章可循而且卓有成效的读书法,我还是推荐苏轼的八面受敌法——我自己一直践行的就是这种读书法。苏轼以自己的读书经历现身说法云:


     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耳。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


什么叫“八面受敌法”?首先,经典的阅读需要“皆作数过”才识大概,读书是一个体会不断叠加的过程;其次,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兼收尽取,只能追求自己想得到的,网撒得太开,可能没能力收回来的;第三,经典内涵丰富,兴发空间巨大,所以“每次作一意求之”,带着一个主题或角度去进入经典,这样数过之下,对经典的把握可以“八面受敌”,不惧任何问难或挑战了。


苏轼说自己读《汉书》就是这么读的,他分别从治道、人物、官制、兵法、财货等分类专题阅读,“每一过专求一事”,所以数过之下,《汉书》整个就读通了。清代的周济曾经批评南宋张炎作词如“把缆放船,无开阔手段”。不过,就对经典的阅读来看,把着缆绳去读,才有方向,才不会迷失。苏轼才情浩大如此,尚且“把缆”读书,何况他人。


在一定程度上,你读什么书、怎么读书、为何读书将决定你的未来你是沉在水中读,还是立在岸边读,方式并非是绝对的。但从书中读出怎样的精气神,却决定你的格调所在。严羽说:“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又说:“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


什么叫最上乘、正法眼、第一义?此后数年的康园时光,各位慢慢体会。


谢谢大家!


文史优质公众号推荐:


“语言学”专门发布最新的语言研究资讯、社会热点话题的语言学解析等内容;




“简牍学”专门发表简牍学及出土文献相关研究成果、学术信息;





“讲座与学术”发布人文社科讲座信息和学术热点话题。




敬请新老朋友关注“语言学”“简牍学”和“讲座与学术”公众号,以便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推荐阅读


【收藏】全国计算机二级MS Office考试干货!


快讯丨202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开始申报


文研院院长杨立华教授在北京大学2023年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学校为了她连夜改造宿舍!这个女孩的故事不简单


新政!大学老师不得被调去从事行政工作!


刊讯|《中国语言学报》(JCL)2023年第2期论文中文摘要


温馨提示

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讲座与学术 )。


转载仅供思考,不代表【讲座与学术】立场。


日文章就到这~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常读订  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讲座与学术”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讲座与学术”公众号→ 点击右上角的 「菜单」→ 选择「设为星标」。

END

编辑:蒋明玉

审核:陈晓梅

来源:“中山大学中文系”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彭玉平 | 从最上乘、最具法眼、悟第一义

讲座与学术 当代学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