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3年5月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我是一名老知青17•我家的老人

赵原野 鹰眼观新 2023-05-01

作者:阮云宝。

鹰眼观天涯,每日新闻酷评。

防失联,加微信yygtya。

我的母亲姓马名菊芳,浙江黄岩县院桥马家村人。上海临解放时来到上海,由我的祖母作主与我父亲成了家。
母亲是一位非常勤劳、聪明、贤惠、俭朴的妇女。她有一手绣花、裁缝、编织、烹饪的技能。父亲长期忙于工作,也不太善于理财,是母亲把家庭料理得井井有条。
母亲精心赡养我们的祖母。尤为难得的是,二十多年她从未与祖母红过一次脸,在我们居住的公交新村传为美谈。
母亲原先没有文化,但她在我们子女的帮助下,通过学识字课本认识了不少的字。
在1958年"大跃进"时,她曾经到五角场的某冶金仓库工作,每天工资仅八角钱。为节省每天来回一角钱的车费,上下班都是步行,中午自己带饭。
有时单位里发了一点好吃的,哪怕是几颗糖,她都舍不得自己吃,带回家分给我们。
几年后,因国家搞经济调整,冶金仓库要裁减人员,尽管家庭很困难,母亲还是主动下了岗。
母亲任劳任怨,她几十年如一日辛勤地料理家务,含辛茹苦地抚养子女。
我永远不会忘记,小时候由于我的过失,造成二弟的受伤生病。从二弟受伤生病直到夭折的几个月里,可以想象母亲的内心是多么的痛苦!
从小我患有皮肤搔痒症,为了让我安睡,是母亲彻夜不眠为我轻轻地挠痒。我自幼身弱多病,经常感冒、咳嗽、发烧,是母亲一直辛勤地照顾我。我怕腥不吃河鱼,是母亲想方设法为我调剂伙食。
二妹小时候得过"猩红热",病情凶险,是母亲日夜辛勤照料,才使她转危为安。
在我读初中三年级时,不幸患了肺结核病而休学在家时,在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是母亲想方设法筹钱为我治疗,千方百计地为我增加营养,使我尽快康复。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很少穿新衣,她甚至没有一件象样的毛衣。
在我们五个子女都上学读书,三个子女先后患过肺结核,三个子女又先后下乡到东北的情况下,母亲和父亲一起把我们五个子女抚养成人,是多么的不容易!
"文革"中,我们五个子女中有四个到外地"大串联"。汽车一场两派搞武斗,父亲也被多次揪斗,还被派到北京为"红卫兵"开了半年多的车。母亲为我们一家的安全日夜担忧。
后来,母亲又被安排到场里当汽车清洁工,尽管一年四季上的都是夜班,每天的工资仅一元钱,但她非常珍惜这难得的工作机会,勤勤恳恳地工作。
就是这样的一位好母亲,她走得竟是如此的悲惨与匆忙:1978年5月30日晚八时许,天下着雷雨,由于场里一名修理工在修车时没有严格按照安全规范办事,忘了在被修车辆前挂红灯,结果在试验离合器时将正拎着水桶从车前经过的我母亲撞倒在地,母亲未留下一句话就匆忙地走了,她离开我们时才54岁!
当晚,暴雨如注,雷声不停。

母亲和我妻子
就在这天的下午,母亲还和来探家的大妹和她的女儿一起照了相。这天晚上上班时,她走到半路上又返回家里为大妹的女儿换了尿布。谁能想到这就是母亲与我们的诀别!
母亲因工去世后,我们还在东北工作,弟妹都不敢直接将真相告诉我,在电报里说"母亲病重,速回",我急忙请假回沪。
在走出老北站时,来接我的弟妹哭泣着告诉我真相。我又急忙打电报让已经怀孕七个来月的妻子明华赶回上海。
母亲把全部的爱给了我的父亲、祖母和我们五个子女。母亲长期患有头晕病(美尼而氏症),发病时头晕目眩、呕吐,晚上还经常说梦话。但考虑到家庭的困难,母亲都没有上医院好好检查治疗过。
我和大妹、弟弟曾经长期在东北下乡,参加工作后也不能保证年年回上海探亲。每当我们回沪探亲时,父母亲是那么的高兴。
尤其是1976年1月我和女友回沪探亲结婚时,母亲把她珍藏了几十年的一枚名为"一帆风顺"的金戒指送给了我的妻子、她的大媳妇。
一年后,当她得知我妻子怀孕时,母亲特地给我们寄来小孩穿的衣服和红糖桂圆。
我们的第一个小孩不幸因故夭折时,母亲知道后为我们伤心流泪。
我母亲去世三个月后,她的孙子是由我妻子剖腹产生下的,但母亲已没有福气看到了。
我们子女对母亲、父亲都怀有深深的爱,都想今后能有机会报答我们可敬的父母亲,尤其是母亲,但老天没有给我们这样的机会!
母亲因工去世后,汽车一场在西宝兴路殡仪馆举行了追悼会,场领导对母亲的工作给予很高的评价。
我代表家人致辞,向与会的领导、亲朋好友和母亲生前的同事表示感谢,向敬爱的母亲作最后的告别。
在向母亲遗体作最后的告别时,我们子女和亲朋好友个个泪流满面,祖母更是悲痛欲绝。
我和大妹紧紧握着父亲的手,尽管是炎热的夏天,父亲的手是冰凉的。
两天后,我和大妹、弟弟陪同父亲到殡仪馆取出母亲的骨灰,将它存放于殡仪馆内的寄存室里。
母亲去世后不久,我和大妹、弟弟曾陪同父亲回原籍浙江黄岩的老家散散心,父亲回到阔别几十年的故乡,内心是很高兴的。
我们尽管只在老家待了4天,但陪同父亲走访了好多父老乡亲,还专门去看望了我们从未谋面年迈的外婆和我母亲的姐姐。所到之处都受到热情接待。
在我们的祖母去世后,已经退休的父亲又一次一个人回到老家。多年后我们才知道,父亲这次回老家是为我母亲和祖母买墓地,也为自己百年后的叶落归根作安排。
几年后,由父亲和大妹把母亲和祖母的骨灰送回乡下,安葬于祖辈的坟地里。
父亲去世后,在1994年清明前,由大妹和大弟代表我们子女又回到乡下,在乡亲朋好友的理解和大力协助下,将母亲的骨灰起出又带回上海,与父亲的骨灰一起安葬于位于宝山罗泾的宝罗瞑园,实现了父母生前"生不同时死同穴"的心愿。
我常常在想,如果母亲能够健在该多好!儿欲孝而父母不在,这正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我们永远难忘您——敬爱的母亲!

我的岳父母和我父母

我的岳父邵文隆,生于1922年4月14日,浙江宁波市姜陇乡滕园村人。

他曾读过五年小学,1937年到上海信大花号(棉花行)当学徒,通过上夜校补习文化,后考入中国纺织染专科学校学习。

上海解放时,岳父参加工会组织的学习培训,于1951年通过考试被录用,分配在新市区人民银行办事处工作。

1952年,即提拔为行政20级干部,并担任区办综合组组长。

1954年,到苏州银行干校学习信贷会计。

以后曾因患肺结核病两次住院疗养达1年9个月,得到组织的关心和照顾。

在新市区人民银行办事处工作7年,二次评为先进个人。

1958年,调到虹口区人民银行工作。期间曾下放到奉贤东门港农场干校和长兴岛农场劳动二年半。

1976年,获得会计师职称,协助单位带训业务骨干20多名。

由于爱岗敬业,业务过硬,工作成绩突出,两次被推荐参加市分行、市总工会组织的疗休。

1982年和1983年,被评为区金融红旗手,提拔为行政18级。

1984年6月光荣退休,获得国家财政部、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颁发的从事金融工作30年荣誉证书。

退休后,先后被上海江湾五角场镇政府和虹口区川北信用社聘用为财务会计,直到1994年才回家安度晚年。

我的岳母方彩玲,生于1924年11月25日,浙江宁波市梅墟镇河泗汇村人。

她1933年小学毕业后在家务农,1943年底与邵文隆结婚,于1945年到上海居住。

1958年,被里弄推荐为虹口区同心街道何家宅居委会干部,工作到1980年退休。

岳母勤劳俭朴,热心助人,长期帮助子女照顾下一代,在社区堪称模范!我们的儿子国平和我妻子大弟明璋的女儿邵芬基本上是岳父、岳母帮助带大的。

岳父、岳母都是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的模范。他们含辛茹苦地将四个子女抚养成人,在"文革"期间积极支持三个子女到外地插队伍工作,实在是很不容易的。

大女儿明珠到安徽旌德县的上海仪表局"三线厂"工作,二女儿明华到吉林省珲春县插队,大儿子明璋到安徽省某农场插队,他们都在外地成家。

多年后,明珠一家由于单位撤销,他们才回到上海;我们在1982年调动到位于安徽省郎溪县的上海的劳改单位——白茅岭农场工作;而明璋一直在外地工作。

时间过得真快,如今我也步入了老年人的行列,更体会到为人父母的不易。

祝愿九泉之下的父母安息,更祝愿岳父母晚年幸福,健康长寿!

关注鹰眼观新,看人间百态。

防失联,加微信yyguanx。

往期精彩:

旮旮旯旯新闻酷评(1.23)

中国雷达之父
两对高官父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