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3年5月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中学生的教育困惑

赵原野 鹰眼观新 2023-05-01

作者:张玉国。

鹰眼观天涯,每日新闻酷评。

防失联,加微信yygtya。

近来有数起中学生因各种原因逃课、出走甚至采取极端行为的事件,令人伤悲。

当下,孩子因心理问题引发的悲剧,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社会问题。

虽然有不少教育心理专家学者就此发表过大量见解和建议,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结合自身经历和见闻谈点对教育的感受和认识。

我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出生于胶东农村。上学那起,唯分数论的基调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我那难忘的学生时代。

而这种以考试分数论输赢,决定能否继续上学深造的方式,至今没发生多大变化

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升,教育方式因时势所需有所调整,在不同的教育学习阶段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而已。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印象当中,那时有推荐上学与后期通过考试上大学,也有因成分原因无奈提前结束学习生涯的。

不过,那时农村人对什么是精英教育不甚了了,升大学考试录取率很低,只是感觉能考上大学好难!如果哪个村要是出了个大学生就会如闪电般地传遍十里八乡。

因为在当时,大学毕业国家包分配,能吃上令人羡慕的“国家饭”,意味着“跳龙门”,从此摆脱了世代向土地刨食的生活方式,那是很光宗耀袓的事。

至今仍记得当年邻居家的孩子考上大学的情景——全村轰动,一段时间内成为村人热议的话题,也成为别家父母教育自家孩子的说头。

同时,父母因孩子考上大学的那种自豪感与惊喜度不亚于今天摸彩票中大奖,与左邻右舍聊起自己孩子在学业上创造的“辉煌业绩”, 腰杆挺直,脸上充满着抑制不住的自豪感,其他人除了替他高兴,也只剩下羡慕的份了。

但那时的父母并没有因升学率低就放弃对孩子的培养,他们早已认识到,再也不能让孩子吃上辈无知识的苦了,必须上学学知识改变命运,唯有考出去才是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

当然,家长也不强求,基本上随孩子意愿,只要孩子爱读书、求上进,就会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与鼓励。而不想学的,就下地干活好了。

那个年代限于条件,父母也有没有过多精力或能力关心孩子们的学习,基本上任孩子在玩中学,几乎是自由式发展,直至学不动,退学为止。

退学了怎么办?往往是男孩子能参军入伍也是不错的选择,但那时名额少,能当上兵也不是容易的事。

再就是常见的做点小买卖,起早摸黑,遇不上赶集的日子,就开着当时少有的运输工具三轮车,东奔西走,串街走巷,不停地吆喝贩卖水果小吃挣点辛苦钱,日积月累,也少有成就,为盖房找媳妇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来一气呵成,小日子过得也挺滋润。

剩下的也就跟随父母侍弄庄稼,向土地求生存了。

那时的上学条件极其艰苦,教室设施极其简陋,好在适龄上学孩子多,各村都有小学,上学方便。

两三个年级混在一个教室,轮流听课,课堂作业与听课交替进行,能赶上有个高中毕业的老师授课,那是很幸运的。

因老师难找,所以任课老师也是挺辛苦的,老师打骂体罚学生是常有的事,在那个年代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只要不出什么严重的事,很少有父母找到学校讨说法的,所以学生很畏惧老师。

教室也不像现在这样宽敞明亮,而是木头窗棂糊上大白纸,室内光线显得暗淡。课桌,起初是条形水泥板两边一支就是学习桌,后来,随着条件的逐渐改善,课桌换成了木头桌。

而学习装备,男同学好一点的也就是弄个绿色军用挎包,次一点的弄点花布一缝就成,男女通用,书包里往往也就是课本和石板,少有作业本也是用一些黑纸或大白纸经裁剪订装而成,就是这样的也格外珍惜地用。

下课铃一响,同学们鱼贯而出,操场瞬间就会变成学生们欢乐的海洋,女同学踢毽子、跳绳,男同学分成几组追逐嬉笑、跑跳打闹,不担心磕着碰着,过余的精力在满身尘土与汗水中得到释放,感受到了什么是怒放的生命!

后来上了初中,由于离家七、八里远,因此上学要早早起床,做好早餐,备好中午饭(那时吃的多是地瓜咸菜),叫上同村同学,步行到学校。

夏天风里来雨里去是常有的事,遭罪的还属冬天,大清早起来,做饭吃饭,收失停当,天未亮就要出发,有时遇上北风呼啸、雪风纷飞的天气,压根有不会请假不去这一说,一路冻的手脚红肿,踏着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向着心中的梦想走去……

夏日的傍晚放学后,回到家里,放下书包,随手提个篮子,牵上家养的两只羊就去野外放牧,捎带着拔草喂猪喂羊。晚饭后,不需父母催促,自觉地完成当天布置的作业。

那时才是真正的青山绿水,村庄上空蓝天白云,空气清新,周围绿树环绕,围绕村庄的河沟流水潺潺,水草青青,河沟两边青草茂盛,昆虫低吟,鸟雀鸣叫,随时能发现小鱼、小虾一会隐没草丛中,一会游荡到水流显眼处,兴致来时抓点小鱼小虾带回家一洗,放点盐上锅一炒,味道也是挺地道的。

节假日帮父母干农活是很稀松平常的事。秋收季节,上山收割庄稼,无意中碰上几个红红的野山枣、绿黄相间的大蚂蚱,那也是不错的美味。

少年的心灵就这样在日常生活中经历了艰难困苦的洗礼,较为轻松地畅游了学习的海洋,陶醉在捕捉绿水青山中那些有生命和温度中动植物乐趣中,不断得到滋养而充盈且坚强起来,哪有什么想不开、动不动离家出走、抑郁寻短见的……

后来,改革开放的大潮汹涌而来,下海经商、外出打工 ,一时兴起,教育改革也是未艾方兴,为了应对高分低能的现象提出了“素质教育”一词。

一路走来,一路探索,但依然是靠分数“活着”,孩子们的书包越来越重却是不争的事实。

各种学习辅导材料、学习工具充斥其中 ,电子新兴科技学习辅导产品也是伴随着学习不断更新换代,随之而来的是学生戴眼镜年龄越来越提前了,当然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而今,时移世易,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已经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物质极大丰富、选择更加多样的社会。人们受教育程度和知识水平的提升已远非以前可比。但现在的农村已不是早年的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绿树环绕的农村了,而城市却更加城市了。

随着城市化的急速推进,钢筋水泥堆砌的高楼大厦在一圈一圈地向外拓展,水泥路、柏油马路在一段一段地向外延伸……

绿地、树林、河沟水渠,却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不断减少;各种有趣的小昆虫或鸟类在不知觉中消失,再也难觅踪影。

原来我儿时的童趣也了无踪影了,而孩子们的乐趣也更新换代了,与时俱进向电子科技产品讨乐趣了。

钢筋水泥、电子产品这些没有温度和生命的东西,以及虚拟的网络空间、网络游戏的诱惑,就连大人也很难把握好度,何况各方面还不成熟的孩子,如若沉迷其中,难免不产生问题。

同时,随着经济转型期的到来,没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只凭吃苦耐劳似乎也难以满足对未来生活的期望。父母学生面临升学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

农村女青年大都奔向经济发展好的城市以期成婚安家,而那些在上学路上中途退场的大龄男青年,结婚不仅需要在县城买套房且面临谋生问题的压力,更为难堪的是适婚女难觅的窘境,可想而知父母面临的压力有多么大!

鉴于此,学生上好学、找好工作已经成为一种生存压力的竞争。

现在,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课外辅导书、课外阅读读物,家里摆放的是一堆又一堆,可大多数是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

想当年父母给自己买本小画册,真是喜欢的不得了,成为向同伴炫耀的资本。

如今,各种辅导班啊,特长兴趣班啊,这些额外占用学生时间的培训提升场所于今依旧在明着暗着在开办,加上“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错误引导,更加加剧了父母学子的心理负担。

如今,揠苗助长式的“早成材、快成材”,“蔬菜大棚式”的快速育儿教育大行其道,尤其当父母的感觉为孩子拼个好未来,就是自己苦点累点也所谓,孩子的未来已成为自己生活工作的主要动力,有时看孩子不求进步,显得忧心忡忡,如若代替可行,真有点想亲自“下场”的冲动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即便有能力辅导孩子功课的,有时听到张三家孩子上特长班了,李四家孩子上课外辅导成绩提升了,无形中触动了家长孩子们那根攀比的神经。

于是乎,在经济条件不宽裕的情况下也要挤出一定的资金投入到孩子的课外辅导学习提升上,假日里带着孩子学这个、学那个,孩子难得有个人支配的时间,当父母做学生的感觉是越来越累。

我们都知道因人施教,提倡素质教育好,也能理解孩子的成才不是非要考上好大学才是唯一出路,但现实是——在当今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没有一定知识作基础,练得一定的谋生本领,已很难有一个比较满意的归宿了。

教育部门也时不时地在提倡素质教育。但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怎么落实?似乎说起来容易,但真正要操作起来,好像就找不到把手可抓了。我想也不能单纯地理解多让孩子学点特长,就是搞素质教育了。

如果想在学习提升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升学考试分数过线是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比较公平的竞争方式,起码在目前还没有一个更好的方式可取而代之。

因而在上学竞争的道路上,努力提高考试分数,才是硬道理。这就导致了明知不好,但大家又无奈地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唠叨个不停,因为起码在目前,学习成绩是一道继续接受更高的教育绕不过的坎!

没有需要就没有市场。如今,各种线上线下心理辅导班、亲子教育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可见有相当部分的孩子及父母教育上感觉有问题了,因而对种种疑难问题的消除寄希望于这班那班,希望那些困扰能一听了之。

我曾经听过几次这样的讲座,听起来,感觉也在理,但用起来却不甚了了,也许没用心吧!

我不知道,如果没有这班那班,孩子的心理问题是否会比目前更严重?但我似乎更倾向于顺应孩子本身,多加引导,尽量顺其自然,是否会好点呢?

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总会伴随着一些无奈与不如意。如工业化带来的产品极大丰富的同时,无论是吃的还是穿的、用的,大都是以失去了原有的纯真和环境污染的代价换来的。

所以说,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也是时代发展进步的产物,只能是想办法对孩子多一点爱心和耐心,尽量想办法去避免问题发生,但这又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

你有什么见解,欢迎留言讨论。

关注鹰眼观新,看人间百态。

防失联,加微信yyguanx。

往期精彩:

旮旮旯旯新闻酷评(2.13)

人生第一跳

在军校

我的老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