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3年5月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艰难的一生53•一场“秋”梦

赵原野 鹰眼观新 2023-05-01

作者:连传浩。

鹰眼观大地,每日新闻时评。

防失联,加微信yygtya。

做屋请假耽误了一个星期的上课,星期一,我匆匆忙忙的来到了学校。

大家在做祝贺我的同时,都感到不好意思,我也感到不好意思。

大家认为,没有去给我帮忙,又没送礼;我认为,大家为我带了课,又没请大家去喝酒。

左祖奇说:“连老师,你那有意思啰!你只大我六岁,可你的伢已读了几年书了,现在屋也做了,可我还是光杆司令。”

“莫着急,慢慢来,都不是那样熬过来的。”

“再慢慢来,人就要进棺材了。”

几位老师也说:“说莫着急是劝人的,哪个不着急呢?要叫我现在去做砖,去做屋,想都没有想。”

话中之意不言而喻,民办教师只谈过日子,不谈结婚,不谈做房子。

民办老师们自己也有苦难言。在队里出工的社员,虽然没有一个月六块钱的补助,但他们有时间,不说搞么赚钱的事,那反正是都无路可走,就是喂猪,也大有区别。

有人喂猪贴本,有人喂猪赚钱。勤快的人,一收了工就去弄猪草,一年喂一头猪,就相当于民办教师一年的补助,喂两头猪,收入就超过了民办教师了,还有打鱼摸虾下鳝鱼的等等。

可民办教师,时间被限制死了。放暑假,要参加队里劳动或者参加集训学习。发寒假,只有几天过年的时间,一晃就开学了。

大家都觉得,这样苦下去,进也难,退也难。这样的艰苦日子,一拖一年,一拖一年。

等到后来,冯浩调回左港小学当校长,他试图改变一下老师们的困境。

不说是老师们,他自己都苦不堪言,他也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了,每月三四十块钱的工资,顾了这不能顾那。

队里要交工属户的超支款,因为靠他妻子陈金梅一个人出工,是绝对赚不回一家人的口粮的。一家人住在一间半的个土砖屋内,去了客人,只能坐在床上。要是有一桌客,就要拆开床铺,退出地方,才能摆一张圆桌。

就是从表面上看,一个堂堂的校长的面子也顾不住。烟,抽的是大公鸡的。穿的衣服,部队回来这么多年,打了补丁的军装,洗得发白,还在穿。

鉴于他本人的这种拮据生活,当然更希望改变教师的困境。

这时,上级也强调学校要勤工俭学。为了支持学校的勤工俭学,政策也明确规定,学校办工厂,不还税,为学校赚钱开绿灯。

也是在大会小会上讲勤工俭学的优越性,宣传勤工俭学的先进学校,宣传勤工俭学的诱人成绩。不说是报刊杂志的宣传,就是痛心的事实,也逼着老师们要勤工俭学了。

前几年,教导主任付坤义,因生病,他家中没钱,文教组也拿不出多的钱,无钱不能及时转院,四十九岁就死在横店医院里去了。去年,汪海波主任又生了病,学校里使尽全力,以组织上的名义去找公社文教组,去找县文教局弄钱,从县医院转到汉口医院,终因钱不多,也不及时,使三十多岁的汪主任死在回家养病的途中。

而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横店中学的英语骨干教师张老师生病,在同济医院一次做了八九个钟头的大手术,从胸口开刀一直开到小肚子下面,胸腔全部打开了,用了四万块钱,保住了张老师一条命。

后来,我们去看张老师,他解开衣服让我们看刀口,真是看得人惨不忍睹。可他用的这么多钱,全是横店中学拿出来的,因为横店中学的校办工厂办得好,也就是说多年来的勤工俭学办得好。

学校里能拿这么大一笔巨款去抢救一个老师的生命,那老师们平时的福利待遇,也肯定比下面的学校强多了。

难怪有些穷学校的公办老师也哀叹:“哪怕我们学校的老师死光了,也拿不出这多钱。”

有一年的冬天,特别冷,又下了雪。教室窗上的玻璃破了,也没钱装新玻璃,冷风往教室里灌。

这天早上,下了早自习,左港队里一个读三年级的小女同学来上学,我和付小双、文军齐等老师站在办公室门口的走廊里谈天气。

这时,只见这个小女同学吓得大哭,付小双老师一见,大呼:“火!她身上起火了!”

我们奔过去,她哭着向我们跑来。

付老师一下扑上去,将这个女同学按在装满了雪水的沙坑里,我们三个老师向她身上浇水,压沙,用手捏衣服,才发现她身上有一个断了把的小火坛,衣服掉到火坛里烧着了。

寒风又大,即使三人尽快将火灭熄了,但这个女同学已严重烧伤。在横店住院,又转到汉口。

家长要学校承认一部份医药费,理由是教室里太冷了,还有不少的学生带火坛上学,学校里没制止,也没对教室采取防寒措施。

学校里没钱,即使家长来求,来哭,来闹,也是一分钱都没赔。这些举不完的例子,逼得冯浩校长不得不搞勤工俭学,以解燃眉之急。

杨奉堤主任,是在汪主任死后调来的。

前几年,杨奉堤曾经在重一中学搞过勤工俭学,不知是办的个什么印染厂,听说后来就搞熄了火。后来,杨奉堤调回他们幸福大队小学当教导主任。

杨奉堤从报刊上看到外地搞温室无土育秧,就积极鼓动他们幸福大队的杨忠福书记派人去学习,杨书记就将他带去了。

回来后,幸福大队搞起了温室无土育秧。这一下可热闹了,幸福大队一下子门庭若市,公社领导带人来参观,在各大队推广,杨奉堤老师因此也有名了。

这样有发展眼光的老师,在很多学校都想要此人的情况下,被我们左港小学的冯浩校长将他“抢”来了。


今天,在学校的教师勤工俭学动员会上,杨主任说:他在报纸上看到养蚯蚓。我们老师们这些时也在报上看到了这方面的消息,只是没有他看的那么多,那么仔细,那么有研究。

他说:在中国第一个养蚯蚓的人xxx,是从日本引进的养殖蚯蚓技术。此人现在是中日蚯蚓养殖协会的会长。

蚯蚓现在是在科技领域新发现的营养品,它身上含的微量元素对人的健康一言难尽,好处说不完。

它可以制成饼干、罐头、药酒、饮料等,这种蚯蚓不同于一般的蚯蚓,外形和习性都不同。

他极好喂养,只要有牛粪,烂菜叶等食物就行了。繁殖也是惊人的快,有专门的地方回收蚯蚓。

如果我们发展多了,不愿意卖给人家,自己也可以收购别人的,收购起来之后,可以自己办蚯蚓制品厂。

现在,蚯蚓制品还没有投入市场,所有的人都是在想方设法的购买蚯蚓种,将繁殖出来的蚯蚓卖给别人,现在主要发财路子就是看谁买的蚯蚓多,繁殖的快,卖的多,谁就赚大钱?

等到社会上的蚯蚓多起来了,蚯蚓学会设在全国各地的分会,就着手办制品厂,到那时,谁的蚯蚓制品出售的多,谁就赚大钱了。

杨主任说,目前,蚯蚓特别贵,十块钱只能买一大菜碗。这一碗内不都是蚯蚓,都是牛粪,一碗内只有几条蚯蚓。

但这一碗繁殖一个月,就是几十碗了,也就是说,现在投资十块钱,一个月就翻几十倍。

我的天,这不是捡钱吗?杨主任再三强调,要快,他说他后天就动身。

按照赚了钱之后分红的比例,我们每一个老师就要投资,每人暂时出五十元钱,学校由于只提起20%的钱,所以学校就只能出车船补助费了。

蚯蚓种是到孝感蚯蚓分会去买,那里的情况,杨主任已去了两次摸清楚了,没钱人家不卖,买少了人家也不卖,一次最少是买千元以上。

说完了,杨主任首先掏出了五十元钱,冯浩校长也掏出了五十元钱。再接着,陈双奇、谭焕扬,张国裕,张超民等几个青年公办教师,都说中午回家吃饭,下午带钱来。

家庭刚发生火灾的青年民办教师张正方当场表态,他确实拿不出这笔钱,不参加。

杨主任劝:“小张,别持观望态度,我办事,是不会拿大家的血汗钱好玩的。错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了。”

正方也无可奈何的说:“我不是观望,确实拿不出。钱是跟着钱走的,没有秤砣,就打不下那个枣,我又何尝不想投资呢?”

我回家跟春环一商量,她立即就在队里去借了几家,大家也乐意,意思是,蚯蚓买回传出种出来了,一定要优先卖给他们。

第二天,除了张正方,付正强两个民办教师外,都凑齐了。钱凑齐了,杨主任准备明天乘早班火车去孝感。

今天他又和大家紧张地筹建蚯蚓室,于是,又捡出了一间房,翻上地平,墙上的洞经过填补和重新粉刷,还买来了一个猫子,因为老鼠特别喜欢吃这种蚯蚓。

放晚学时,杨主任说,叫校长明天下午放了晚学之后,组织几个老师,借一乘板车去横店火车站接他。他说孝感人家是用木箱子装的,很笨重。

早上来上学时,老师们一天都在谈论这事。有的老师谈乐观的前景,有的老师谈会不会亏本。

下午来上学的时候,我们几个男民办老师将牛粪也弄来了,谭焕扬老师还从横店市场上捡来了一些烂苹果。

晚上,我从队里借来了一乘板车。徐延兵,张正茂等人心情都很迫切,表示要一起到横店火车站接货。

一路上,大家议论不停:“今天杨主任能不能买到啊?”

“千把块钱?要买多少?这一板车拖得完吗?”

“拖不完就做两趟,把两个人照着,其余的人拖回去了再来拖。”

“穷了这么多年,再看有点指望没有?”

不一会就到了横店火车站,问车站的工作人员,说去汉口的短票客车快到了。

等了一会儿,火车进站了。我们跑到最后的一节货运车厢,杨主任正准备往下搬木箱。

冯校长掌握着板车,我们几个人爬上车厢,我问:“还有呢?”

杨主任答道:“就这两箱。”

“就两箱?我们还以为一板车拖不完哩。”

“那还得了,那又不值钱哩!”

我往下搬的时候,徐延兵赶忙伸手来抬。我双手使劲一端,谁知,根本没有一包谷重。

延兵笑道:“怎么?一个人端得起?”

他再回头一看,张正茂也端起了一箱,向车门口走来,杨主任和冯校长接过手,放到板车上去了。

我们好奇地将板车拖到了车站门口的电灯下,想先睹为快地看看是些什么样的蚯蚓。

打开盖子,用手一摸,是干不干,湿不湿的掺和了细土的牛粪,扒了几下,才看见几条红色的细蚯蚓。

我问杨主任:“这么小,一碗不说上千,也要装大几百条,那得多少才能做成饼干哟?”

杨主任笑着回答:“全部用蚯蚓做饼干,那高的营养,人吃了受得了?饼干还是以其它原料为主,只是在里面加一些蚯蚓的成分。”

大家用手扒了一会,看到了一些蚯蚓。连冯浩也笑着说:“这当然卖的人发财发得快呀,花了千把块钱,买回来的实际是两箱牛粪。”

杨主任又说:“回去喂养一个星期再看,你们再看它能繁殖多少?那真是快到惊人。”

我说:“那我们何必等一个月后再卖呢?回去后,就牛粪和烂菜掺多一些,过几天就开始卖,抢先将本钱卖起来再说。”

“对了,如果有人要,明天就可以开始卖。”

大家边说边走,冯浩仿佛看到了老师们在大把大把地分钱的前景,高兴地说:“走,到餐馆里去吃晚饭,赚钱不怕吃……”

徐延兵立即接腔:“折本不怕细!”

杨主任也立即接腔:“放一万个心,这折不了本的!”

在光明餐馆将酒一喝,大家谈得更高兴。

杨主任说:“老冯,要是分了红,首先要把你这件打了补丁的军装换掉,让它进博物馆算了。”

“还顾衣裳?到那时有了钱,要先顾房子……”

“是的呀,要是分的钱能做房子,就得了。”

我也说:“你们做屋,我再将屋装修一下,照说没问题。”

一直到回来的路上,夜风一吹,本来喝得不多的酒也醒了。

徐延兵又冒出了一句:“我们刚才的如意算盘,该不是兔子还没有打着,就要煮得吃烧得吃吧?”

我也期望地说:“兔子一定要打着就好哦!”

第二天上学,老师们可忙开了。

一下了课,没有课的老师就自动的到蚯蚓时帮忙锤细土,掺牛粪,捣烂菜叶烂苹果,将砖码成一格格的方块,将买回的蚯蚓分到一格格的砖池内,再撒上牛粪等拌好的食物。

还有过细的老师,将一个方格里的蚯蚓数了数,看过几天,他能繁殖多少?

将蚯蚓房搞妥当了,杨主任又布置写广告,广告上要写清蚯蚓的经济价值、饲养方法,并写明最少要一次购买二十元钱的方可出售,明天就开始出去张贴。

在家中上课的老师包班上一天,出去贴广告的老师,两个人一班,小塆子贴一张,大塆子贴两三张。

为了不走相同的路,八个老师按东南西北,一直向前将广告贴完为止。

第二天,我和张正方一班,从文牌塆开始贴。负责贴新春、建华、红寨等几个大队。

我和张正方贴着谈着:“不知贴出去之后,有没有人来买?”

“如果要是有人来买的话,那还要排队买了。”

有人看了广告之后问:“到时候我们喂养出来的蚯蚓,你们左港小学不回收怎么办呢?”

正方说:“我们的担心与你们恰恰相反,我们怕你们不拿到我们学校里去卖,因为你们喂出来的蚯蚓,在家中不出门都有人买。”

这样一解释,有的人放心了,有的人感到不可信:“哪有这好的事?花二十块钱买,不到一年,就可卖上千块钱?”

我们贴到了红寨大队,遇到了公社干部林家荒,因他在新春大队住了几年队的,就住在我们左港队的彭显波家里,当然很熟。

见了面,他就说:“连传浩,你们学校里先走了一步,这是一个好门路。”

他塆里的两个老爹爹见林主任在很熟悉地和我们讲话,就说:“家荒,那上面贴的是么东西?”

“哟,是二爹,我来代老师们给你老宣传一下……”

林主任讲的,比我们在广告上说的还要好。

广告一贴出去之后,张黄塆黄望安的弟弟来买了二十元钱的,新村队张国才的女婿铜刚来买了四十元钱的,我们左港队的姜才栋买了二十元钱的。他们都说杨主任太给少了。

铜刚对姜才栋说:“你二十元钱买那么大的两碗还嫌少了,你看我,买四十元钱的,就是牛粪比你的多些,碗里的蚯蚓,我看还没你的多。”

临出蚯蚓室,他们三人还在说:“这哪里是买蚯蚓呢?蚯蚓比金子还贵些。”

杨主任也笑着解释:“过些时,等你们蚯蚓再繁殖出来,卖给我们学校回收的时候,恐怕比这还要贵。”

下午,红寨大队林家塆果然来了两个小伙子,他们没有谈贵贱,十块钱一碗就十块钱一碗。

但他们在没有交钱拿货时,极不放心的反复问:“到时候,你们学校不回收怎么办?”

杨主任解释了,冯校长又来解释,最后,他俩才一人买了二十元钱的。

接下来的时间,人们是断断续续的来买,来买的人,都说太卖贵了。

杨主任说,不在买多少,只在乎你回去喂得好,就繁殖得快。我们为什么只卖二十块钱两碗,而不卖五十块钱两碗,这就是优惠。

见来买的人与我们预料的不相符,不说是站班买,就是一天能卖十几个人,不几天就可以将本钱卖起来。

可是,人越来越少,有一天,还一个人也没有来。

这一天,我心血来潮,在办公室的黑板上写了一句“牛粪激励人奋,蚯蚓别成秋梦"。

谭焕扬他们几个年轻老师见了,大笑。

付志强老师也说:“有意思,一褒一贬。”

杨主任进办公室来,朝黑板上一看,立刻笑着擦掉了,他说:“自己不能泄气,要是被人家来买蚯蚓的看见了,那还搞鬼!”

已过了半个月,离本钱还差二百多元,喂的个猫子,也死了。

这天来了两个四十多岁的农民,他们说是从木兰山来的。手上还拿着一份广告,广告确实是我们学校贴出去的,是杨主任写的一份,广告还有个标题:《喂小虫赚大钱》。

两个来人并不急于买我们的蚯蚓,而是问这问那,问得非常详细,也很认真。

他们最后开门见山的说:“我们不是买回去喂养,是买回去卖的,必须把相关情况问清楚,并拿有把柄,我们才能转手将你们的蚯蚓卖出去。我们今天来,一人至少要买一百块钱的。但我们必须看你们的蚯蚓制品厂,哪怕还在筹建之中也好,我们要看一看,我们才能回去拍胸,向买的人负责,还要给我们一份盖了公章的合同书。”

这一说,可出了难题。两个人在学校各个教室转了一圈,说我们学校根本不可能回收,更没有制品厂。

只怪杨主任也是在广告上太说好了,他要是不说办制品厂,就没有这种麻烦了。来人说没有制品厂也可以,那一定要一份合同。

杨主任说:“我们在孝感买了那么多,也没有合同。”

这样一来,来人就不满意了,他们说那就不买,但被我们学校的广告害了,耽误了他们一天,又花了车费,被我们学校骗了起码要付他们一天的工资和车费。

这时,老师们都生了气,冯浩说:“我们的广告最远也没有超过十里路,怎么贴到你们木兰山去了呢?你这分明是从附近塆子撕下来诈钱的。”

这一说,来人也不顾一切了:“要争,就把问题争个水清鱼白。你们当老师的是血口喷人,这张广告,如果说不是在我们村撕下来的,你们去两个人在我们村里调查。就拿着这张纸去问,看是不是在我们村里贴了个把星期。”

说这话的人,气得脸色极其难看。恨不得跟我们打架。

久闹不休之际,我对他俩说:“听口音,你们是县北的人不假,但我们从来还没有见过不买东西,还要卖东西的人付路费的道理。你们不买,只怪你们疑心太重了,这怎么能办好事呢?算了,别多扯,回家吧。你们总不至于为了要路费,背个叫花子的名誉吧。”

两人一听,愤愤不平地边走边骂我们学校是骗子,就离开了学校。

两人走后,大家才说:“看人家那神态,是来买蚯蚓的,人家还拿着扁担和袋子。”

“可那广告听口气是在他们村,怎么传那么远呢?”

“也许是我们横店的人走亲戚,出入对亲戚家的关心,撕下来带过去贴上的。”

“刚才就写个合同,还要卖一两百块钱的蚯蚓。”

“要是人家今后拿合同来兑现,怎么办呢?”

“照你那样说,那不我们这都是假的?都不能兑现?”

“那我也说不清楚,那是校长主任的事。”

事后,老师们在背后也产生了怀疑:人家要合同,是很正常的事,学校为什么不写?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此后,就一直无人问津了。

又过了个把月,代课老师付月明的妈妈来要他儿子的代课工资。

原来,有一个公办教师请了两个月的病假。文教组叫我们学校自己请一个人来代课,付月明就来代了两个月。

现在,请病假的老师也来上班了,可人家的代课工资一直没给。付月明年轻人自己不好意思来,他母亲就经常来要。

这天,杨主任建议,赶快出手,将蚯蚓全部给付月明抵工资算了。

当小付的母亲再一次来要钱的时候,冯校长这回爽快地答应了,他要付月明自己来领钱,说小付与学校还有手续。

第二天,小付上横店,顺便来了。

杨主任关照地对他说:“小付,好事不是外人,见你在校一两个月,工作也很认真,学校的蚯蚓就全部作工资给你算了,你拖回去之后转乡。只因我们学校也是太卖贵了,你可以便宜卖,或赊给人家。随便卖可以卖几百元钱,付你七十元工资绰绰有余。我这是说的关照你的话。如果你不要,我明天就叫我塆里的一个人拖回去。”

付月明一听,笑着说:“好,好,我回去拿麻袋,借板车。”

没过几天,报纸上,收音机中都宣传开了,说别盲目饲养蚯蚓,蚯蚓的营养价值还在研究中。中日蚯蚓友好协会一说,子虚乌有。

这一消息的公布,使学校两位领导尴尬万分,好在及时做了处理。

民办教师都背后议论:“杨主任好像听到什么风声?这一下,可把付月明害苦了。”

“我们投资的钱怎么办呢?”

“还是张正方,付志强有远见。”

“蚯蚓是杨主任一个人去孝感买的,也不知内情。”

“校长跟他的关系也不一般。”但是,当着他俩的面,谁也不提此事。

冯浩也知大家有情绪,就在会上说:“……优先将民办老师的五十元钱退给大家,公办老师中有家有口的也退。不过要请几个公办老师中的快乐单身汉发扬一点风格,学校现在没钱,一学期也快完了,下学期一开学就退给你们。如果你们几个觉得这样对你们不公平,那就只好都等到下学期再一起付。”

会场上沉默了,难堪的沉默。我站起来说:“时间不早,该回家吃晚饭了。谭老师,我跟你个人打个商量好吗?”

因为我跟焕扬关系较好,相信他会顾一点面子。他立即说:“不存在商量,你的要求,我照办。”

“那好,痛快!我的五十元退给我之后,我匀二十五元给你用,你下学期发了,再还给我,好吗?”

谭焕扬笑着说了一句粗话:“扯鸡巴揩屁股,费两次手脚。”满场一笑。

谭焕扬又接着说:“人家连老师这么说,是怕学校领导为难。我们也不是不讲理的人,这五十块钱退给我们也用不了一生。只是校长刚才说的,心里是不舒服。蚯蚓折了本,我也不说半句怨言,只是将我们几个人的钱下学期再退,应该先跟我们通个气。再说,如果我们不同意,都退不成,这无形地搞成了大家怪我们不受商量。所以,我们只有用沉默表示反抗。”

校长平时开玩笑的时候,总是说谭焕扬是他的干儿子,这时,忙走过去,向谭焕扬递着年轻人看了就恶的个大公鸡烟,笑着说:“好,好,老子错了,向你道歉,还不行吗?”

大家也笑着说,算了,算了,散会。

一场闹得沸沸扬扬赚大钱的养蚯蚓,就这样成秋梦了。

鹰眼观新,入群请扫码:

关注鹰眼观新,看人间百态。

防失联,加微信yyguanx。

往期精彩:

旮旮旯旯新闻酷评(3.17)

俄罗斯的“后院”变天了!
真官场的“假”官员?
说几句心里话——兼答网友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