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荣夫人 | 修改完毕,待机出版

荣夫人 明月清辉2
2024-10-05


这张照片,我非常喜欢。在岛城,我和丁东夫妇在院子里聊天,无意间,丁东老师为我悄悄拍下的照片。小群大姐如果想为我画素描,就用它吧。



《我与儿女曾穿越一段幽暗时光》书稿,2023年初就写完了。之后,呈送几位师友审读,他们分别提出中肯又宝贵的意见建议。需要修改,可我将书稿放着,放着,本能地不愿再去触碰,一直放到今年夏天。


刘亚伟兄常住屏南双溪,邹星枢先生也去了双溪,他们俩合伙共谋,说那里的空气多么好风景多么美,一次次约我去那里。我想了想,除了去见朋友,去享受风光,也给自己一个任务吧:把书稿修完。便去了。


感谢两位文友老兄的诚邀盛邀。在双溪,我终于把书稿修改完毕。这是我对自己的一项重要使命。


本书写完,我应该再续写一本关于信访的书,那些波澜起伏的案件人生。两本书,一本关于生活,一本关于工作,我对自己,大致就有一个交代了。


修改后的《我与儿女》,我自己比较满意了,遂又送几位文友一阅,文友们分别回复了观感。在此,我想把先前、此后师友们的一些评语发布下,算是为这本拟议出版的书,热热身。


通过书评,请读者诸君想象一下书的内容;但任你如何想象,你也难以想象某些生活的惊悚,当然也还有难得的美好。好在,可能、但愿,不会太久,它将与读者见面。




01 母亲的力量

通常是“只生一个”,她却生了两个,一男一女双胞胎。


通常是父母养育一个孩子,她却是独自一人养育两个孩子。


她一边养育两个孩子,一边考学读书充实自己同时提高育儿的质量,艰苦备尝,一棵直挺挺的树,没有倒下。


她集母爱父爱天下大爱于一身,眼看着儿子和女儿一个个从幼芽出息到蓓蕾再到花开,从肉体到肤色到精神塑造出一个又一个自我。


我不敢妄议上帝,我又不得不抱怨上帝,让作者经历那么多。但她却历经洗礼,凤凰涅槃。


没有纯粹的绝对正确的神,无私的奉献只有生母如地母。


作者为社会阐释了母亲的力量,是深层次的人性美,是母亲英雄,是伟大的母爱!


《我与儿女曾穿越一段幽暗时光》,阳刚兼备阴柔,经典之作,佩服!


—— 阎 纲,92岁,中国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2024年元月17日 于陕西礼泉永康颐养中心



02 母爱之歌

断断续续看完。感动。一首母亲的颂歌,包括炼狱里淬炼出的歌。那种浓烈的情感、母爱,那种真实的情节故事,那种细致的文字,难得。这是一种心灵的倾诉,一种感情的喷发。 


1986到1988这三年,作者为离婚和去河北找孩子及到嘉祥挂职中间的种种经历,我是知道一些的,但是如果不看这些文字,我就没有现在这样的感同身受和震撼。也有一点后悔——作为老师,在那个时候没有关心小魏(作者),没有在她蒙受与儿女分离的痛苦之如此无助时,给她一点点帮助。


这些文字最可贵的就是真实,毫无遮掩的,毫无修饰的表现了母爱的伟大,表现了作者顽强的性格当中,不得不妥协、隐忍和煎熬的一面,以及执着和智慧。


这部书稿的另外一个重要价值,是向我们展示了母女母子之间的相处,那种坦诚关爱和默契。一个单亲母亲,靠一己之力,培养出两个优秀的儿女,给社会做了一个示范。


说到“疏离”,我觉得是一种真实的情况。母亲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在孩子们结婚成家以后他们有自己的世界,父母在这个时候的退场是有道理的,我想很多家庭都会存在这样的情况,但很少人会把它真实的说出来,这正是书稿的价值所在。小魏在写这一类文字时,包括情感、爱情、友谊、回忆文章中,总是叫人感到特别的坦荡和真实。这是作者文字一向和很多人不一样的原因,也是有那么多粉丝读者喜欢她的文字的原因所在。


——宋遂良,91岁,山师大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



86年的照片,89年3月的文字。不能见孩子的岁月,漫长得如一个世纪,那是我此生最痛的时光,没有之一。


03


一部时代女性的传记


以一位编辑的眼光看,这部书已比较完整,甚至没有什么可编辑可修改的。它非常有出版价值,我读后非常感动。我觉得这也是一个类似这个时代的女性传记,它虽然是以亲子养育的面孔出现,但它记录了作者半生的经历,是一个时代女性的心路历程,它值得向这个世界推介。


这样的一本书,关键是能遇到一个合适的编辑。一部书稿能否出版,跟是否遇到欣赏它的编辑有极大的关系。我现在就是祝愿你,祝愿这本书稿能遇到一个好的出版社,一个好的出版编辑。我对这本书,充满期待。

——出版人,华海玲


海玲是我的文友,我们在京也见过面。她是出版人,但她诚挚地对我说:“我手头有一些出版社,但这部书应该找更合适的。比如三联,比如张立宪的《读库》,这本书的整体特质,和《读库》是搭的。或者你身边的,比如山东的某个出版社。总之,找到合适的出版社,合适的编辑,那就太好了。”




04 令人动容的书

非常细腻感人,看过的人相信都会动容;我看后,一边觉得不容易,一边又觉得佩服,了不起。这本书要是能抵达热爱生活拥抱亲情的读者手里,看完一定能共情,他们也会愿意跟作者交流。

——杨雪,《读库》编辑



05 一本有价值的书

读过本书的总体感受——一是母亲对孩子的挚爱和付出,成就了两个孩子现在的优秀;二是作者当年受过的苦难和屈辱,成就了其人生的伟大;三是这本书拥有一些重要旨向,不但是写给作者自己,写给作者的两个孩子,也是写给大众的,让那些遇到挫折或者委屈的人,学会怎么渡劫,转而走向成功。

——郝广宾,警官,我的师弟


我的朋友徐锦川也看过。他用极简文字说——真不错。非常励志。非常有可读性。



师友们的认可,给了我鼓励。退休后写过的文字,出一本或两本书的数量额度,大致够了。有素昧平生的文友曾在文后留言:“真希望你快一点结集出书,我都等不及了。如果需要财力支持,我愿尽绵薄之力。”甚感动。


但对某些书,比如我的某些文字,这好像不是一个易于出版的年代。没关系,我从未为出版而写作。我只为我心,为我想到、看到的一切而写。一吐为快。甚至我认为,用心、用良知与见地著文,也是一种养生。我心自由,也舒畅。


但《我与儿女》这本书,它只有普世的人生,没有让“时代”防范的内容。此外,这本书,是我对自己的使命。这项使命,无人为我完成;何况,我有能力自己完成。


终于完成,我心甚慰。


我在等待,一个有缘的出版社,有缘的书稿编辑。我心怀乐观。


2024.9.25


往期回顾

荣夫人 | 自我感觉,我比张爱玲她妈要“伟岸”得多

荣夫人 | 携子同行,难忘那些温暖的助力和善意

荣夫人 | 六十“贺诗”,一枚璀璨的勋章

荣夫人 | 我在下派期间曾帮助过老张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明月清辉2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