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张富阳纸缘何能说尽千年风华?

越书房 浙江出版传媒 2024-03-13
前段时间,杭州德寿宫火出了圈,使宋韵美学惊艳世人,引发了一波又一波探讨宋韵文化前生今世的热议。
不久前富阳泗州宋代造纸遗址的二期考古试掘中,遗址面积被扩大至五万余平方米,标志着这个“一张纸”的祖先在千年后徐徐展现,即将成为下一个可见、可感、可传承的宋韵文化新地标,向世人诉说着蕴藏其中的千年文化基因。
富阳“一张纸”长得逶迤,从魏晋一直铺到今天。“论纸,必论富阳纸”,几乎所有的中国纸都能在富阳找到自己的影子。
最早的富阳纸叫“皮纸”,以桑皮、藤皮为原料。到宋代竹纸成为富阳传统纸代表。富阳制造出元书、井纸和赤亭三大名纸,并诞生举世闻名的“谢公笺”,以“制作精良、品质精粹、光滑不蠹、洁白莹润”被誉为“纸中上品”。
王安石就对竹纸情有独钟。“自王荆公好用小竹纸,比今邵公样尤短小,士大夫翕然效之。建炎、绍兴以前,书简往来,率多用焉。” 


北宋真宗时期,元书纸被选作“御用文书纸”,一句“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考进士”更使富阳纸名扬天下,无人不知。当时的“一件”就是八千张纸,“十件”,八万张纸。
看,学养功名就是这样用成千上万张的富阳纸喂养出来,而中国历史的灿烂文化也源自于此。
及至明代,以稻草为原料的草纸又成为富阳纸的后起之秀。
就这样,皮纸、竹纸和草纸形成庞大的富阳纸产品矩阵,涵盖了御用文书到阅读典籍、书写用纸,再到佛教信徒们用的黄表纸和普通老百姓用的草纸等等——几千年来,富阳的纸似乎管理着中国人的一切。
纵观富阳造纸一脉,其兴盛并非偶然,实乃天时地利人和也。富阳位于钱塘江上游,天目山余脉绵亘西北,仙霞岭余脉蜿蜒西南,境内一江十溪交错,有40万亩毛竹林产竹量、30多万亩水稻农田和三万多亩桑园,造纸原料充足,运输便利。
图源:AI🌵
富阳紧邻杭州,而杭州自五代以来,良工聚集、雕版印刷业十分发达。吴自牧的《梦粱录》中记录杭州的书铺、裱装铺、纸扎铺“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这自然也带动了富阳边造纸行业的繁荣,纸张贸易和信息反馈也都十分便捷。
同时,富阳人民因为耕地稀少,便因地制宜,积极发展造纸经济。《富阳县志》记载:“邑人率造纸为业,老少勤作,昼夜不休。”
这种安分守己、埋头苦干的精神也是富阳纸得以代代相传的重要原因。
尽管富阳造纸的历史跨度长达几千年,但在此以前一直缺乏成规模的考古实证。

图源:杭州网


泗洲宋代造纸遗址的发现不仅作为富阳造纸的考古实证,更把我国有据可查的造纸作坊历史往前推进了300多年,成为中国造纸术伟大发明的最直接证明。
泗洲宋代造纸遗址是目前唯一一个工艺遗迹保存完整的造纸遗址,面积达5.6万平方米,包括作坊区和生活区,相当于现代一个中型造纸厂的规模,是中国古代精湛的造纸工艺和完整的造纸生产线的见证。
然而这么大的一个作坊,却伴随着南宋的灭亡,也渐渐湮灭了。幸运的是,在等待千年后,它终于迎来了最好的时代契机——继德寿宫后,被列入浙江宋韵文化传世工程
原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教授苏荣誉说:“以德寿宫为代表的一系列宋代遗存,大多集中在人文历史政治风貌的领域,而泗洲遗址的独特价值,恰恰在于它是宋代工业技术的典型代表,工业气息是宋韵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遥想一千多年前的某个元日,宋真宗正在庙祭,风轻拂他手里的元书纸。
那张承载了中国几千年文化,从江南富阳跋山涉水抵达京都的元书纸里写满了故事,承载了沧海桑田,担起了传承宋韵文化的责任。
满目玉白,一纸沧海。
富阳“一张纸”承载着浩浩荡荡的时光之河,千年脉络、悠悠传承。
在物质极大丰富和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纸张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大多只关注纸上的内容,很少有人会关注“一张纸”本身。
它来自哪里?如何制造的?能活多少年?但是总有那么一群人传承了对纸的热爱,终年如一日地继续深耕“一张纸”,不断书写着“一张纸”的新故事。

图源:杭州网

我身边“物资人”就是这样的人。
他们对纸的理解其实很朴实:好书自然需要好纸。因此,他们珍惜每一张纸,珍惜着这被砍被削,截段成片,捣成泥,搅成糊,熬成浆,浸冰水,烤煏笼……的纸!
他们一年编制生成近2万张“纸张身份证”,洞悉纸张的全部信息;他们不厌其烦地对纸张进行全批次检测,熟悉到能仅凭手感就能分辨纸张品种、克重及相关属性;他们躬身在台风天冒雨展开高强度抢险纸张的身影,竟然和一千年前纸作坊里那些躬身起伏制作元书纸的身影如此相似。
富阳元书纸,淡米色,柔如棉,纸面毛茸,帘纹明显,竹香缱绻,清芬暗逸。凝视久了,恍觉纸间有身姿如弓,形影迷离,又倏尔消失。
致敬一代又一代的“纸人”,致敬埋首纸间倾听纸、书写纸的你我,也致敬这个我们仍身处其中的纸张时代。

作者:物资 潘舟


稿


越书房诚邀集团内外书友投稿分享与书相关的点滴,可以是由一本书想到的,也可以是做书的感悟,浙里有好书,浙里有故事。

投稿邮箱:ysc@zjcbcm.com


■ 往期精选 ■

跨越三大挑战,出版融合才能赢得未来

“最美书店”因何而美?

九九消寒:珍重待春风


来源 | 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思想引领时代  知识服务用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