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孩子教育的无限可能|丰年庆教育交流会预告
三年前踏足公益圈,目前算是一名公益行业从业者。回顾近三年来,借由工作,我组织过一些和教育主题相关的活动,或参与了一些和教育相关的走访、访谈,也参与走访或访谈过一些探索创新教育的组织、伙伴,以及家长社群。
一直以来,我对于孩子的教育保持探索和思考,过程中也有困惑。尽管对于“教育的选择”,我似乎也还没有形成非常笃信的一套个人确信,但过往的那些与被访谈者的连接与碰撞,或多或少激发了我对于教育的反思和想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和我的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的一些选择。
过往访谈过的名单主要有以下(部分):
✦ 2020.10:走访深圳梧桐山华德福家长社群
✦ 2021.9:叠家家长社群教育主题沙龙
✦ 2022.4:访谈走读皆城小组,发起人杨二妈、施义、豆浆
✦ 2022.9:走访一言(阅读写作机构)石头老师
✦ 2022.10:访谈hope学堂创始人自存老师
✦ 2022.10:(广天)流动社区家长访谈会-关于孩子教育问题的讨论
✦ 2022.10:访谈beeco社群创始人方梅(贵阳)
✦ 2022.10:走访非儿戏花房厨房-关注心智障碍儿童群体,创始人欧阳秋月
今年丰年庆的主题「揾食艰难,活出ren性」,诞生于9月24日丰年庆共创会。
现场在村里的伙伴,提到很多村民对于当下的(气候、经济等) 环境越来越不乐观,大多改种植一些短期收成的作物,或者直接不种地外出打工。
我当时马上想到:这和我们现在养孩子何其相像。
尽管很多父母都知道培养身心健康的孩子最重要,但身处日益内卷的氛围、越来越少的“赛道”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大家似乎更多地选择把孩子投入到”短线效益”的补习班和竞赛班里。明知不该那样种地/培养孩子,不想种那些作物/给孩子上那些课,但迫于顺应主流而不得不为之。
近日我去流动人口社区走访,恰逢有一场“升学政策”的茶话会,茶话会上一位开车为市场送菜的妈妈分享,她家(上初中的)孩子,除了上一对一学科补习,还在上乐高编程班。她最近刚给孩子买一个乐高模型,花了2000元。为了负担孩子这些课外教育支出,她从过去一天工作一个班,到现在加多一个班。
我内心既讶异又难受。乐高编程课,这种昂贵的课外班,城中村租房的打工妈妈竟然会舍得“消费”,为投资“孩子的教育”而如此拼尽全力。可想多少家长,在谈“揾食艰难”时,其中有更多的“难”更是“教育的难”吧!
后面丰年庆的工作人员找我聊共创,我说我其实挺想去和更广泛的家长们聊聊关于孩子教育的那些事儿,比如:
我们家长想要培养怎样的孩子?
当今大环境下教育的出路是什么?有没有跳出或推翻或鸡娃逻辑的可能?有什么可替代的尝试? 父母和孩子有多大自主选择的空间? 不同的选择背后的纠结、经验和思考是什么?
同时,我也想去了解那些正在实践着创新教育的组织创始人,比如:
ta们当初为什么要实践新教育呢?
对教育的理解是怎样的?在各自的领域里是怎样践行对教育的理解?
实践场景和载体不同,背后的关切是一样的吗?
有哪些不同的回应路径?实践的路上有什么困难和挑战?
在丰年庆里,我们会谈生态农业和环境照顾、谈土地和生活在土地上的人、谈城乡互助、谈关于生产和生活的多种出路。那这次,也来谈谈我们孩子的教育吧。
行动内容
1. 丰年庆现场:教育主题交流会
时间:11月26日下午14:00-18:00
地点:丰年庆主会场(工美港)
主题:探索孩子教育的可能性与可替代方案
2. 前期筹备:走访/访谈+复盘/交流
时间:在丰年庆小论坛前
我们会开展一系列的走访和小交流;开展形式有:线下走访(访谈)/线上访谈、线上复盘(家长交流)会等
共创同行者
梅子、子焱、琦琪、喜兰、格蕾
计划走访名单(部分)
「待走访组织名单」
一土学校、铭初幼儿园、慢学校、七谷自然、hope美术工坊、实务学堂、hope学堂、C计划、微辣青年、自然之友广州小组、中山火星站、湛江沃土青年等
「待走访家长社群名单」
穆火教育社群家长、一土学校家长社群、叠家社群家长、华德福家长社群、城中村家长社群、银林家长共同育儿家长社群等
截止目前,我们几位共创同行的小伙伴们已经展开了3场走访。我们访谈了七谷自然的梁伟老师、hope美术工坊创始人陈洲老师和艺汇教育戏剧创始人苏毅老师、铭初幼儿园的Amy和校务长魏嘉宏老师。
我们计划在每次走访后,不定期在线上的腾讯会议分享我们走访/访谈的见闻和思考,复盘迭代走访的计划。
第一场复盘会在本周日11.6,下午16:00-18:00(腾讯会议号:409-701-311)
如果你对我们在做的事情感兴趣,欢迎来线上加入一起聊聊,后续有机会也会开放共同走访的名额给有兴趣的朋友。
欢迎关注「丰年庆公众号」,我们接下来的活动信息将第一时间在公号里同步,期待你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