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走访农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详情可查看《走向土地,走向食物的本源|招募走访&受访》)说实话,在这件事发生之前,我们也很难说清楚。上周末,丰年庆组织了第二次面向公众的农友走访活动。而从这次起,不太一样的是,我们不止期待走访人去土地里看看,还希望在走访的过程中能有人站出来说:“让我也来组织一次这样的走访吧!”怀着这样的祈愿,我们将这次走访选在了已经齐聚四位经营性生态农友的银林村,拜访了从业多年的郭锐和王鹏程,拉着参与走访的朋友们先看、再复盘、再看、再复盘……一起度过了一个充实的周末。出乎意料,令人惊喜,短短两天,且不说认识银林多年的我们初次听到了郭锐和王鹏程如此完整而精彩的种地探索故事,更不用提几位参与走访的朋友们细致的观察、信手拈来的体悟、时时刻刻的反思将这场走访拔高了好几个高度。走访当天的部分讨论01打工人的食物也是食物为什么来参与走访?为什么关注农业和食物?这次来走访的朋友与很多人不约而同地都提到,这是因为他们希望自己和家人吃到健康的食物,拥有健康的身体,过上健康的生活。有参与的朋友分享,工作以后,她在公司食堂吃午饭连续吃了一年以后,体检就查出胆固醇过高,从此以后她便只愿吃自己做的便当。这件事也许并不能证明这家员工食堂食物不健康。然而,现实是打工人想要吃上适合自己的、足够健康的食物并不容易。“996”和拥挤又漫长的上下班交通挤压着打工人自己的生活时空,而绝大多数人在仅有的属于自己的生活里,为了节约时间,更愿意选择外卖或者预制菜这类“快食”。因为要快快地工作,所以要快快地吃饭,然后逐渐没有了生活。但是,如果慢慢地吃饭,是否对生活的掌控力更多一点;如果能努力让自己吃得好一点,是否对这个“打工”的体系反抗更多一点?大家如是讨论道。02从食物到土地什么是好的食物呢?当大家来到银林农场,和郭锐讨论才知,原来品相好的食物不一定好,原来以有机为名的食物也不一定好吃和健康。食物的品相是供应商为便于销售而去着力强调的,但并不与其品质真正挂钩。而有机只意味着作物管理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激素等人造化学制品,然而,这样做距离生产出健康美味的食物仍然很远。食物的好一定是因为它适时适地生长、采摘、运输。因此,如果要找到好的食物,亲身到达食物生产地去深入了解则是必不可少的。在银林农场,郭锐并不强调这里不使用农化,而是熟练地拿起深松叉,让大家亲眼去看农场堆肥改良的土壤,以及其他地方打过除草剂之后的土壤。他介绍道,黑色的、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有机质丰富,又能像海绵一样保有空气和水,地下微生物活跃,地上水草丰茂。相比之下,打过除草剂的土地则更容易板结,有机质含量少,新生出的杂草也以禾本科为主,生物多样性大大减少。有朋友问,如果现在农田的土地已经遭到严重破坏,不能再生产出好的食物了,为何不到深山里寻找更好的土地开荒呢?实际上,中国的耕地和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并不算多,在这之中,天然的好耕地就更少。而人类自诞生以来,诸如迁徙着去开荒、又在破坏殆尽后弃耕迁徙的事情并不少见。恶性循环至今,我们面对的既是有限的耕地,也是残破的环境。而像郭锐这样的农友却证明,即使土地贫瘠,通过坚持不懈的堆肥、留草、保护性耕作,土地是有可能重获生机的。——关键不在于重新开始,而在于钻研和坚持。复盘时,有朋友感慨,富不过三代,但是良心农耕能传八代。因为这样的发心最初也许是源于对自己和家人健康的关心,但最终可以落实到对全社会的回馈和奉献。03创造丰沛的土壤当我们来到鹏程农场时,又是另一幅地景。半山坡上的果园,果树与灌木、草丛共生,这便是王鹏程意想缔造的森林景观。王鹏程告诉我们,一般,农人会担心躲藏在草丛里的虫子迫害果树,于是一看到虫子就打除草剂和杀虫剂。殊不知,草丛里最早出现的虫子是食草的,再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食肉动物吃食草的虫,农人也许会有一些损失,但换来的却是更长久的生态平衡。因此,他现在能不割草就不割草,还会专门去“种草”,比如白灰毛豆等。生态的平衡,自然的丰沛,生活的安定,大概不是一味向前就能生产出来的,这也需要等待种子发芽,需要让其他生灵也加入共生,需要看见复杂多变又互相联系的现实。快结束时,一位朋友问道,如果滋养植物的是这样丰沛的土壤,那么,滋养我们的土壤又该是怎样的呢?我们,又该如何去创造滋养自己的丰沛土壤呢?文字:一叶舟图片:军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