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豐年慶

其他

去村里,看看食物从土地到餐桌的过程|丰年庆2023银林分场

------丰年庆2023------银林分场11.24-26无乡怎是野,无地何来食#早在八千年前,中国人就已经开始种地了。但是八千年后,且不说还有多少人仍在种地,恐怕能够认出田地里是什么菜的人都越来越少。曾经,虽然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滴禾下土,但是我们看见,每一粒种子如何钻到土地里、生根、发芽、成熟、开花、结果。如今,空调房里坐,市场买菜,餐馆吃饭,我们且不一定知晓,这一盘绿油油的是什么、从何而来、如何生长、怎么烹饪……
2023年11月14日
其他

2022 丰年庆 | 最终与大家相见的样子

俗话说得好,好事多磨,一波三折折又折。上周五晚,小丰丰作为直播新人笨拙又努力地做了第一场直播!近两个小时里,我们和大家叨叨了为什么转做线上(这周不少人都阳阳阳,幸好坚持转做了线上),农友准入丰年庆的标准是怎样的和我们是怎么去走访各位农友的,以及最终线上的丰年庆会是什么样子……那现在,请一起来看看,2022丰年庆最终在线上将与大家相见的样子。👩🏻🌾「市集」寒潮来了,疫情仍在,但宅在家里也可以逛市集了。历年来,市集都是丰年庆非常受人瞩目的部分。这并非只是一个买买买的场域,而是每一个人从现代工业体系中走出来,走进亲密的人情社会;这里的买卖交换不是化约为数字的计较和博弈,而是具体为人、为生活、为环境情景的交流、碰撞与共情。——以上这些,都是线上丰年庆市集力争做到的。今年丰年庆转线上,市集的部分将变为“直播+群里买货”。12月16-18日,小丰将通过直播,连麦十几位农友,在线看看他们,和他们的田园,以及他们的产品。同时,小丰还将亲自测评,聊聊好食材与好生活。这场直播不会拼低价,而是带你了解每一件产品诞生背后的心血、过程和环境;这场直播也不是卖情怀,而是力图为屏幕前的你与屏幕中的农友搭建桥梁,让有需要的你找得到你需要的农友,促成你们在直播之后能在微信群里建立起你们自己的食物体系(建立韧性食物体系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这场直播却不会无聊,两个主播会努力插科打诨,十几位农友会展现他们的菜地、工作坊和又帅又靓的面庞,当然还有现场烹饪和试吃种种产品,记得准备好晚餐看吃播哦~这场直播更能让你看到真正优质的产品。参加直播的农友早就经过丰年庆走访、评估过,同时,想要买买买的你既可以通过看直播拿到抽奖礼品先行体验,还能加入丰年庆微信群,直接和农友对线、购买、反馈。无论是你,还是农友,抑或我们,大家都在一个透明的盒子里线上热热闹闹地交换、交流,看见彼此,看见城乡,看见人与自然。买买买如何实现呢?从现在起,添加小丰微信(微信号:fengnianqing2021),备注「2022丰年庆」,即可受邀进群与农友交流,联络购买!备注「2022丰年庆」,扫码添加「小丰」好友🗓「线上论坛」同时,线上版丰年庆将以更深度更精彩的论坛分享会,带你去认识和反思我们的食物、环境和生活体系,并从中找到行动起来的灵感。我们论坛分享会有三个系列,分别是:食物主题系列、艰难与ren性系列、废弃物系列。(如对前期已推出的部分活动感兴趣,可留意后续公号的内容回顾)我们在过去三年都共同经历了生命历史中难忘的生存危机。如今,解封了,但疫情尚未结束,危机也尚未结束,而尚未找到答案的“怎么办”现在就可以找到答案。关注丰年庆论坛分享会,找到你的答案。12月4日(周日)下午14:30-17:30日常生活中:我们获取食物的方式有哪些?这些行为背后又有什么样的底层价值?我们个人获取食物的方式与当下城市食物供应系统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尝试用一次工作坊来对这三个问题作出一些回应和讨论,希望可以在这次讨论中,让伙伴们找到让自己的食物获取方式更具备韧性的方法。12月15日(周四)晚上19:00-21:00在广州,有一群关心食物的伙伴,他们在城郊开辟了城市小菜园,与邻里一起耕作;他们发起共同购买,关注每一个消费行为背后的生产端的故事和标准;他们在生态农场,找到了在生态社区共同生活的空间,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选择自己的食物,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次的主题交流,我们将为你找到,在主流的系统下,一些能够行动的附近,一些可以自己掌控的空间,让食物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12月22日(周四)晚上19:00-21:00疫情期间,在广州、北京、英格兰、台中等地,大家观察或参与到了哪些应对危机的食物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背后,有哪些深厚的基层动员和意识转变?是否有可能以食物为切入口,建立新型的经济和社会关系?这样的经济和社会关系,从长远看,有什么价值?12月11日(周日)下午14:30-17:00当我们离开土地后,极端气候、物种灭亡生活的联系逐渐成为了茶余饭后的新闻,而未能与此茶此饭亲密联系。丰盛的商店货架,丰盛的饭店餐桌,丰盛的外卖,是否能指向现实中的食物现状?丢荒的土地,极端的气候,污染的环境,减产的作物,又实在指向什么样的真实和未来?本场对话,我们一起从「万物历」看到不同时间和生命节奏的选择?小农、中间商等不同的角色如何理解人和土地,和自然的关系?在现实的冲击下,如何应对时间和节奏被打乱?12月26日(周一)晚上19:30-22:00在广州求学的牧民少年,说他们不是养羊而是放羊,说草原的狼并不可怕;说从“游牧”到“定居”的变化,说草原的青年也跟农村一样、大部分都出走了……他说广州的羊肉不好吃,自己想把好的羊肉带给广州人。在质朴的话语里,有他对牧民生活的理解,也有他对草原发展的承担。这次对话让我们从这位牧民少年的视角,来看高原牧民的生活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其中的艰难与ren性又是什么?12月27日(周二)晚上20:00-22:00入不了的城,回不了的乡。我们今年共同在广州经历了同为“异乡人”的我们,本场对话,来跟游走城乡间的歌队、深耕田野的青年、服务外来打工朋友的伙伴谈谈我们怎样被困在城乡的系统里。12月29日(周四)晚上20:00-22:00张晓磊(环保公益人),长期关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干旱和洪涝等生态议题,也通过摄影的方式记录并推动环境改善。他此次将介绍自己不同面向的实践,并分享行动方法。张晓磊工作中认识了一些受到生态破坏影响的村民,他的工作之一是帮助推广和销售来自这些“环境难民”的安全农产品。此次分享也邀请了两位回应者,以跨学科的角度加入讨论中:梁莹菲(记者,摄影师)将谈谈新闻摄影和图像传播,奚雷(艺术家)将分享有关水生态和水产养殖方面的艺术研究。12月18日(周日)晚上19:00-21:00你跟乡村的距离有多远呢?是从乡村送到城里的一颗菜?还是同一间工厂生产出来的不同批次的辣条?同菜不同命,农村里有鸡鸭鹅,而城里有厨余垃圾桶。同瓶不同命,勤恳的城市环卫工人让塑料包装袋逃不出垃圾桶,而农村的塑料袋可能随着河流漫游到珠江口。
2022年12月16日
其他

探索孩子教育的无限可能|丰年庆教育交流会预告

我是梅子,70后中年,两个男孩的妈妈。新鲜公益人,致力于公益与市民连接的行动。也是今年的丰年庆的一名共创行动者。三年前踏足公益圈,目前算是一名公益行业从业者。回顾近三年来,借由工作,我组织过一些和教育主题相关的活动,或参与了一些和教育相关的走访、访谈,也参与走访或访谈过一些探索创新教育的组织、伙伴,以及家长社群。一直以来,我对于孩子的教育保持探索和思考,过程中也有困惑。尽管对于“教育的选择”,我似乎也还没有形成非常笃信的一套个人确信,但过往的那些与被访谈者的连接与碰撞,或多或少激发了我对于教育的反思和想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和我的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的一些选择。过往访谈过的名单主要有以下(部分):✦
2022年11月5日
其他

相约在不确定的诺亚方舟上|丰年庆志愿者招募

作为一个从小在城里生活的人,我对丰收的想象是:金色的田野,大型的收割机,澎湃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声。🌾🌾⛏️🌾🌾🚜🌾🌾🌾🎶今年,我去到农场实习,并最终在村里住了下来。于是,我才发现丰收原来可能会是——辛苦得不想去收;便宜得不愿去收;气候极端没得收…😞💦这些听起来是为了赚取眼泪的软文,但它们确确实实、每时每刻地发生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又在我们总是丰盛的餐桌上隐藏起来。🍎向上滑动,查看一个坏苹果的故事(化用真实朋友圈,保护隐私)“最近是收成的季节,朋友圈里农耕的朋友收获的心情是又甜又苦,失收宁可不收的心情是多无奈。借比邻那句话,有多少的岁月静好,背后是多少的负重前行。”当我们在谈丰收时,我们并不是想去强调“艰难”,甚至“无力”。我们还是要去说希望。希望,总是在每一份希望来年丰收的希望里,更在每一份希望促成希望实现的努力里——是在地里ren性耕种的努力,是在社区ren性链接城乡两端的努力,是在城市ren性突破资本工业束缚的努力……丰年庆,是我们撑开缝隙,一起在不确定的海洋上乘风破浪。🏄♀️希望这艘诺亚方舟上,你也来创造你的位置。丰年庆是由多家社会组织联合发起的公益性质的项目,坚持以小农和市民为主体、照顾环境和城乡互助等基本价值,主要工作是搭建可持续生活的网络,协作小农、市民和其他相关方发展可持续生活方面的自组织,并促进自组织之间的互动和连接。从2017年开始,每年在广州举办,连接华南和全国的小农和生活者。如果你对这场盛事还未有耳闻,可以点击此处补补功课↓↓↓丰收并非常态,艰难亦在前行|2022丰年庆摊主招募五岁的丰年庆,终于长成梦想中的模样靠天吃饭,渐近自然
2022年10月30日
其他

丰收并非常态,艰难亦在前行|2022丰年庆摊主招募

2022年,疫情继续持久战。静态偶发,囤菜、抢菜、保存菜、做菜、种菜……却已编入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基因。2022年,气候包月,或是连月暴雨,或是连月晴热。作物在大涝大旱中迷失了生长,仍然下田的农人发现,自家田恐不够自家吃。2022年,食物的故事跌宕起伏。这个不再去谈“忆苦思甜”的年代,“苦”却突然从虚拟的想象里,走入每个人的切身体验中。……2022年,丰年庆启动。比起丰收,参与共创会的大家,反而更多地想到:“揾食艰难”赚钱艰难,种地艰难,买菜艰难,吃饭艰难,……艰难是揾食者的无力,艰难却也是生活本来的底色。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地里从来没有干得完的活,老天也没有说得准的样。丰收并非常态。收菜,挑拣,包装,售卖。市场不断变动的需求和价格,难以计算的成本和投入。农业也不是赚钱的门路。只不过,我们在城市化的道路上,不断地去逃避“揾食”的种种不确定性。——
2022年10月17日
其他

五岁的丰年庆,终于长成梦想中的模样

都市的消费者如何认识食物的来源——农民和土地?农民又可以如何在城市展示“农”的价值?食物可以怎样把乡村和城市、人与自然连接起来?每年一度在广州举办的“丰年庆”让我们看到了各种参与和连接的可能性。食通社作为主办方之一,也来到了今年丰年庆的现场,深度参与了农友聚会、农墟市集、“气候变化与农业”论坛以及各个工作坊。1祖辈留下的果实今年的市集有20多个琳琅满目的小农与农场摊位,来自广西的小珍的摊位可能是品种最不丰富的,只有柚子、柚子肉蜜和酸枣糕这几样,每一样的数量也不多,大部分来赶墟的人可能都不会特别驻足。但如果你知道这些柚子并非常见品种,而是一种野生的酸柚子,你可能就会对它们肃然起敬了。●李发珍的摊位。小珍说今年只带了些酸柚子,而往年这时本应是柿子丰收的好时节。或许是因为夏季连续两个多月的高温干旱,今年收获的果实还不到三成。小珍特别自豪地介绍了她的酸柚子,说这是产自她家老村的食物森林。这个位于广西桂林漓江西岸的山谷的食物森林,是她祖父母和父母辈1966年之前居住的老村的果园,为几十户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水果和其它食材。搬居新村之后,虽然也有人回果园采摘,但毕竟相对隔绝,因此那里的植物完全是自然生长,形成了森林的生态。●农友李发珍带姐姐的孩子去摘柚子。图:李发珍在周六晚上的农友和城市生活者交流会上,我终于和同事们品尝到在摊位上可以卖到100元一个的酸柚子。在大家轮流发言时,小珍一边听一边剥柚子,分给在座的每一个人。当我撕开外面的白皮,扑鼻的清香迎面而来,一口咬下去,清爽的汁水中确实有一丝清新的微酸。后来我问她参加这次活动的最大收获,小珍说丰年庆论坛中提及的河北王金庄的案例深深震撼了她:村民们在缺土少雨的太行山深处凿石垒堰,发展旱作梯田系统。她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地种百样不靠天的智慧和我们祖辈多样种植的生存智慧相近。祖辈留下的耕作智慧,我们也要传承下去,让后世子孙也能采收到祖辈留下的丰盛果实。”2生态蜂农莉娜●蒙莉娜的摊位。来自广西平南县的生态养蜂人莉娜和她的老公,一共带来了35瓶蜂蜜、3瓶蜜熬金桔,还有3瓶蜜泡中药佛手以及20支手工蜂蜡唇膏。在两天的时间里,他们接待了来自广州、深圳、河南和江苏等地的顾客,卖了1800元钱。在每一件蜂产品的背后,是莉娜带着她的小蜜们的奔波和劳作。莉娜从2012年开始养蜂。过去一年,她带着她的300个蜂箱,每个箱里大概有两万只小蜜,在广西省赶了8次花场,跑了800公里。一年算下来,有
2021年12月3日
其他

靠天吃饭,渐近自然 | 2021丰年庆活动回顾

“稻花香里说丰年”。在这个凉爽的岁末,广州的生态农业市集“靠天吃饭的丰收”丰年庆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处的生态农友和绿色生活者纷纷摆摊亮相,场面一度热闹非凡。丰年庆现场的有机蔬果农友闲坐本次丰年庆,我们来到现场,与各位摊主深入交流,体验丰年庆的盛况。现在就一起回顾这场“丰年胜景”吧~丰年庆现场,专心吃橙子的小朋友“靠天吃饭”:生态小农的养蜂故事来自广东从化的农友@胡振生一家从事养蜂业多年,这次丰年庆,他们专程来到广州,一边现场编织竹篮,一边摆摊介绍自家蜂蜜,吸引了许多观众。农友胡振生向游客介绍自家蜂蜜这一年的丰年庆,以“靠天吃饭”为活动主题。“靠天吃饭”是大家熟悉的古语,意在表现天气与气候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对于这个观念,胡氏夫妇深以为然。最直观的,气温、日照和降水都会影响蜜蜂是否出箱采蜜,在天气太冷、日照不足,或者雨水太大的时候,蜜蜂是不爱外出活动的。并且,天气也会影响虫媒花的状态:“比如在荔枝开花的时候,如果连下一周的雨,荔枝花都会被雨打散了。荔枝花状态不好,就会影响蜂蜜的产量。”胡氏摊位自制的洛神花蜜饯和黄皮蜜饯除了聊聊天气对蜂蜜产量的影响之外,胡氏夫妇还展示了家里养蜂场的照片。照片里众多蜂箱整齐地摆放在草地上,四周花繁木盛,风景宜人。“我们家的蜂蜜真的不错,如果有空,欢迎来从化银林参观我们的蜂场!”农友胡振生笑着说。胡氏摊位的养蜂月历“摘之务鲜”:创造高楼之间的农趣进入市集,天河堆肥绿之园@友真的摊位非常夺人眼球。摊位上摆满了正在成长的蔬菜和绿植,还有供人阅读的种菜技巧。这些蔬菜和绿植,都是友真自己在家中亲手培育的。来往行人众多,友真耐心地向大家介绍自种的蔬植,脸上始终带着端庄温暖的微笑。友真向游人介绍自家摊位友真对各种蔬菜的习性非常了解,是一位生态生活的践行者。她种植的蔬菜“不费什么钱,很多菜苗都是朋友送的”,所用的菜盆也是由闲置饮料瓶改造的。她主张“变废为宝”,用自家的厨余垃圾来堆肥,专门研究了自己的一套堆肥技巧。友真是一位素食者,因而家里的厨余堆起肥来十分方便,自从开始堆肥,这些垃圾从来没被浪费过。据她的观察,由厨余堆肥“喂养”的蔬菜,存活率非常高,不容易枯死。友真自己发的豆芽友真不仅在农事方面匠心独具,还非常喜欢与大家交流、分享种植方面的心得。她建了一个农友交流群,会定期在群众分享种植技巧,比如菜种的挑选、发豆芽的技巧等等。友真说,她很想向大家推广自己的低碳理念,觉得这样的生活既环保又有乐趣,看着自己的菜一点一点长大,非常有成就感。“把这些经验分享给大家,能带动更多的人去做,我就更开心!”友真的堆肥技巧“渐近自然”:手边风物,自成实用与风景这次丰年庆,我们的“大本营”@PDT食物小站也开展了与游客互动的活动。我们的丰年庆体验官们带来了闲置T恤,现场改造成可以随身携带的手提购物袋。改造的过程看似复杂,实际上非常简单,只需剪掉袖子,分段剪开下摆,再将相对的两根布条分别系成死结就可以了。经过改造的T恤购物袋可以反复使用,能够节省其他品类的购物袋,更加环保。PDT活动摊位与此同时,PDT还在可持续设计师@乐之的带领下,与游客进行了“制作你的自然戒指”的互动。乐之就读于设计专业,独具慧眼,喜欢将掉落的树叶、枝条、果实,甚至吃剩的果皮重新组合,用胶水拼粘,做成首饰,充满自然气息。游客可以就近寻找掉落的植物原料,也可以用PDT自带的原料。这些自然首饰的加工过程非常简单,乐之认为,植物本身原生态的美足以令人称道。从乐之“手下”离开的游客都携带着自然的一角,融入了丰年庆的人潮中。PDT制作的“自然戒指”除了这些活动以外,PDT还向游客介绍了“食物银行”的生态理念、运作模式和相关活动,通过年报展示了这一年的公益成果,吸引了更多的“同道中人”。乐之为小朋友制作自然胸针体验官们怎么说“第一次参加丰年庆活动,活动真的十分有趣,拉近了自己和农作物的距离。竟然以餐桌上的食物之外的视觉看到了这些食物的样貌。作为PDT体验官,体验了旧T恤改造成为手袋的美妙,也体验了发酵板蓝根作为蓝色染料的神奇,还体验了用大自然的物品制作了独一无二的胸针。总之,丰年庆活动刷新了我的很多认知和体验,很喜欢😘
2021年12月3日
其他

玩转丰年庆,最强攻略来了!

人物访谈·可持续生活践行者压箱底好物之旧物新生零废弃寻宝打卡活动环保小达人工作坊仙娘溪村·仙娘们教大家手作糍粑
2021年11月26日
其他

丰年庆现场指引与交通指引

1场主题论坛五场社群交流会38个摊位的农墟市集13个的体验活动7大主题展览今年的丰年庆很丰满对不对?是不是有小伙伴担心场子太大找不到地方?别急贴心的主办方为大家奉上现场平面图此处请锁屏手机打横放大看也可点击图片下载到手机↓↓↓另外还有小伙伴反映不知道“未来社在哪里?”那就再来一个交通指引场地:未来社广州天河·天寿路35号开车前往:请直接导航【未来社】地铁前往:地铁三号线林和西站D出口,步行13分钟公交前往:林乐路站、天河北站、天寿路站,步行约5分钟//
2021年11月25日
其他

38个摊位集中亮相,丰年庆农墟好货抢先知道

今年是丰年庆的第五年也是第四次在未来社的场地举办临近开幕的时刻开始有那么点做大做强的味道了今年的农墟市集不止是广东广西的农友江西、湖北的农友也来了带着他们的脐橙带着他们的藕粉带着他们的回乡酒想出手买买买
2021年11月25日
其他

丰年庆寻宝指引,不要再错过隐藏的惊喜了!

论坛和市集一直都是丰年庆的头牌每年都备受关注和讨论大家基本上都不会错过但是还有些隐藏的宝藏据说参加过几次的小伙伴都一再错过为了不让大家再次走宝今天特别推出“寻宝指引”帮助大家快速了解丰年庆的“体验活动”版块不论是带娃玩耍还是自娱自乐大家都将拥有一个超棒的周末1寻“美食”之宝寻常生活+节气食物手作
2021年11月23日
其他

乐队、剧团、侗族歌手、自然音乐、阿卡贝拉唱响丰年庆

人间亦有知音在侗族从古至今无论年长年幼,人人都能歌善舞,有着事事以歌对答、以舞寻偶的传统。在他们的歌咏中,有单声部的“小歌”、多声部的“大歌”、迎客时的“拦路歌”、婚嫁时的
2021年11月20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塑料袋、纸袋、布袋回收行动!

塑料袋变福袋折叠小技巧↓↓↓丰年庆现场将有零垃圾的回收小摊请将各种袋子交由他们循环再用此外,11月27日下午14:00-18:00将有现场DIY环保酵素的体验活动也可以将空瓶子、瓜果蔬皮带到现场一起变废为宝!
2021年11月19日
其他

一张图秒懂今年的丰年庆到底有什么?

马上收藏这张图↑↑↑秒懂丰年庆的整体安排也欢迎将海报分享到朋友圈呼朋唤友来相聚一场论坛+四场聚会先前已经抢鲜预告了点击链接就能再次了解关于“靠天吃饭”或气候变化,种地&揾食的都有话说今天重磅介绍11月27日14:00-18:0011月28日10:00-18:00三大面向公众的重头戏1//
2021年11月19日
其他

2021丰年庆论坛|关于“靠天吃饭”或气候变化,种地&揾食的都有话说

一年一度的丰年庆开启在即!每年丰年庆都有个特定的内容以论坛和交流会的方式促进所有参与者之间的交流借着每年一度的聚会大家会在一起聊聊生产和生活回望这几年不论村里的,还是城里生活的人们对气候变化都多少有些感受南方的台风减少了、雨水不足了北方几十年一遇的暴雨(雪)增加了村里的梨树一年竟然三四次开花了而城里的木棉花居然也花叶同期了从南到北的桂花等到11月才开花了这些极端或者与往年不一样的现象都在显示气候正在发生较大的变化到底气候变化跟农业的有什么关系呢?会对城市居民的生活有什么具体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今年的丰年庆就以“靠天吃饭的丰收”为主题来聊一聊气候变化和我们的关系几场不同形式的交流会针对不同群体,聊各自不同的关注点欢迎大家对号入座~PART
2021年11月17日
其他

故事征集 |2021丰年庆:靠天吃饭的丰收

四海张颐望岁丰,此花不与万花同。香分天地生成里,气应阴阳子午中。——《稻花》作者董嗣杲丰年庆是由多家社会组织联合发起的公益性质的项目,坚持以小农和市民为主体、照顾环境和城乡互助等基本价值,主要工作是搭建可持续生活的网络,协作小农、市民和其他相关方发展可持续生活方面的自组织,并促进自组织之间的互动和连接。从2017年开始,每年在广州举办,连接华南和全国的小农和生活者。往届丰年庆迈过了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哪怕是在气候温暖的广州,也逐渐能看到秋天的影子。虽然身处闹市之中,但今年我们仍然将在丰年庆与大家共同品尝丰收的果实,探索更多可持续生活的方式。秾好花园的万物历HH家的万物历一笑老师的万物历探客自然学校的万物历云南省德钦县尼顶村的万物历2020年丰年庆万物历回顾(上篇)链接2020年丰年庆万物历回顾(下篇)链接2020年丰年庆回顾
2021年11月15日
其他

干旱、烂脖子与“命”:靠天吃饭,如何丰收?

●2019年,食通社全程参与丰年庆,记录下了很多宝贵而有趣的镜头。1靠天吃饭的丰收2021年,华南多家食农机构联合举办的年度“丰年庆”大戏也进入第五个年头。在讨论今年的主题时,“靠天吃饭的丰收”呼声最高。但也有人担心,这样的主题会不会有些不合时宜?毕竟,过去几十年,在“人定胜天”的口号下,以农药化肥、杂交技术为核心的“绿色革命”似乎已经解除了我们对饥饿的恐慌,各种智慧农业的方案也越来越能模拟和控制外部条件,农业好像已经完全掌握在人类手中。但真正去到农村,我却发现,小农们却依然在“靠天吃饭”;甚至,这个“天”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捉摸了。重提“靠天吃饭”这句老话,也许能帮助所有关心粮食和农业的人们,在新的时代和背景下,重新尝试理解小农们面临的处境。●让小农发声,是丰年庆的重要工作目标。图片©️丰年庆2气候变化阴影下的小农有几年,我在云南的村里工作生活,对“靠天吃饭”这四个字有了切身的直观体会,亲眼目睹那寄托了许多家庭期待的“丰收”,是怎样“靠天”而行,“天”对农民来说意味着什么,农民又是怎样面对那不可捉摸的“天”。我所在的那个村有一片河谷地区,小河在山谷中蜿蜒。稻田分布在小河两边,地势平缓,那些大块、平整的稻田是村里最好的田。每年雨季来临,河水丰沛,小河两边的几百亩稻田因此得以灌溉。村里还有一些稻田,分布在山沟沟里,村民称之为“雷响田”,需要大量的降雨才有足够的水量栽秧。●村子水土丰沃,向来“种一年吃三年”。但干旱、新的杂交稻种改变了这一切。图:黄亚军2010年前后,西南地区出现连续多年的干旱。在云南,原本应该在5月开始的雨季迟迟不能来临。我在的那个村,几乎到7月才有大量的降雨。大部分稻田都没有办法栽秧。雷不响、雨不来,“雷响田”自然是没有办法耕种;而小河经历了长达半年的旱季,水位很低,根本无法引水到两边的稻田。村民看着秧苗一天天变老,日日盼雨,直至秧苗彻底错过移栽时间。秧栽不下去,就意味着一年的粮食没有着落。连续几年的干旱,年年不能正常插秧,让村民措手不及。在这个向来是“种一年吃三年”的村庄,那几年,家里存粮不多的村民竟然需要找亲戚借粮周转。村民们都说,如果像以前一样种“腊水田”(稻田常年不放干,犹如小型水库,可随时插秧),怎么会这么被动?可惜“腊水田”在推广农药化肥杂交稻的过程中,已经被打上“落后原始的生产方式”标签而不复存在了。●勉强栽秧后,因为干旱而龟裂的稻田。秧苗生长关键期的缺水造成稻谷产量大幅减产。图:黄亚军干旱的那几年,不仅水稻缺水,云南的很多村子连饮用水都不够,甚至出现因涉险取水而出现事故的情况。十年前,“气候变化”一词不如今日热门,官方只能引用科学家的气象专业术语来解释“百年不遇的大旱”,或者重点报道爱心人士送水下乡的义举。但现在来看,“百年不遇”不过是气候变化的另一种说法。它是切切实实的灾难,只不过因为其变化缓慢,在老年人对“天气跟过去有了很大变化”的感叹中,好像成为一个不得不接受、因而有点常态化的事实。即便到了2021年,我们也依然只是在受损面积大、程度严重的情景中(比如今年河南水灾),才能理解气候变化的灾难属性。而且,这往往还和城市生活受影响相关。扪心自问,如果不是地铁遭淹,造成人员死亡,河南的灾情能引起全网如此关注吗?平日里,气候变化似乎离我们还远。但小农,占农业从业人员90%、经营着全国70%的耕地的小农,却是受到气候变化影响最明显的群体。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如同西南地区连续干旱所显示的,都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3“烂脖子病”,天灾还是人祸?除了气候变化,“靠天吃饭”对今日的小农来说还意味着更多压在他们头上的不可捉摸的事情。2009年,我所在的云南小山村,村民大量种植某个品种的杂交稻。当年,该品种所有水稻都染上了稻穗颈瘟,村民称之为“烂脖子病”——水稻结穗后,稻谷没有办法获得足够的养分,都成为半饱的谷子或瘪谷。●感染稻穗颈瘟的稻谷,稻谷多为半饱甚至瘪谷,当地农民称之为“烂脖子病”。图:黄亚军我在村里做了简单的调研,该品种的水稻无一例外,令人震惊。我想村民一定是吃了种子的暗亏,应该去找种子经销商要个说法。但村民说,那些人才不会认账:导致“烂脖子病”的因素很多,谁说一定是种子的问题呢?那一年,田里“烂脖子病”比较轻微的村民,还是收割了水稻。半饱的米粒,人没法吃,拿来喂鸡,聊胜于无。但“烂脖子病”严重的水稻,全是瘪谷,有何价值?在河边的大片稻田里,水稻陆续收割,最后剩下的那几块灰褐色的、未收割的稻田,突显在大片的稻田中,它们已经被村民遗弃。某天早上,我跟着一位大哥去他家的“烂脖子”水稻田里,看着他用柴刀把稻秆砍到,然后一把火烧掉。丰收的季节,我见证的却是枯竭和死亡,同时感受到村民深深的无奈。●远处绿色叶子的稻田感染了稻穗颈瘟,尚未成熟,但稻穗已经变成灰褐色。图片:黄亚军那年的“烂脖子病”,到底是不是种子的问题?即使是,村民又能如何证明、如何索赔?自那以后,我开始明白,农业生产过程中越来越多超出农民掌控的事,对农民来说,也就只能像接受和适应气候变化一样去承受。这何尝不是某种意义上的靠天吃饭?4压在农民头上“看不见的天”而农业生产过程之外,市场的变化对农民来说也带来了相似的感受和挑战。我所在的云南小山村主要经济作物是生姜,其所在的乡镇也致力于打造“姜乡”。每到收姜季节,小小的乡街上有来自各地的商贩在活动。曾有一段时间,我的主要工作是了解生姜的产业链及其对村民的影响,因此访问了很多村民和村中的收姜人。很多村民对我感叹,他们没有“姜命”。因为他们总是在生姜价格好的年份只种了一点点姜,然后他们决定第二年多种一点,高价买入姜种、大面积种植,但第二年的价格却又跌了下来。在那几年时间,生姜的价格既到过5元/公斤的高点,也曾跌破1元/公斤——这个价格让村民都失去了挖姜的动力。无法捉摸的市场,让村民没有任何办法,如此重复几次,除了自认没有“姜命”,还能作何解释?然而,作为某一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的农产品,市场价格年年大幅浮动、甚至每日一变,导致“谷贱伤农”,这样的情况我们还见得少吗?尽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市场价格的浮动都是人为、种姜赶不上市场变化绝对不是因为没有“姜命”,但这种“知道”改变了农民面对市场的处境吗?市场对农民来说难道依然不是不可捉摸的力量吗?“我没那种命”,是他们对不可捉摸的力量的认知。●“同姜不同命”。四川金堂的唐亮和家里人经营的亮亮农场主打生态小黄姜。通过直接对接市场,掌握定价权,30亩地,每年能有30万收入,让一大家人安居乐业。图:唐亮、张小猫5重新思考“靠天吃饭”所有的不可捉摸,对农民来说都是“天”或“命”。“靠天吃饭”,道尽了今日小农在农业产销链条上的种种不自主状态。当产销的各环节都被不可捉摸、难以改变的力量所左右,那就是真实的“靠天吃饭”。而在“天”的另一边,是所有以小农的产出为生的人,也就是食物的消费者——我们所有人。那些力量,终将作用于我们身上。丰年庆以小农和生活者为本,希望直面、反思和改变这种“靠天吃饭”的不自主状态。所以,每年都选了一个积极正面,希望小农和消费者、生活者都能参与的主题:2017,关⼼粮⻝,好好⽣活2018,he
2021年11月2日
其他

2021丰年庆 | 广州年终盛事,今年长什么样由你定义!

“有人说,这是一年一会的高端农产品展销会有人说,这是一场穿越城市回到乡村的短途旅行也有人说,这是一场最容易与老朋友不期而遇的聚会还有人说,这是广州一年之中最值得期待、最充满人间烟火气、最受大小朋友喜欢、最能找回生活真实模样的市集““如果你对这场盛事还未有耳闻,可以点击此处补补功课↓↓↓2020年丰年庆回顾
2021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