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的格力孟羽童,是真正的人间清醒
请允许我用百年孤独的句式,来描述这段故事。
很多年以后,孟羽童站在新的人生岗位回望往事,想起那个离开格力的下午,他在心中默默感谢失败接班董明珠的那段时光。
曾是董明珠心中接班人的他,经历了商业江湖的风云变幻,终究还是选择了一条与格力无关的道路。
董明珠的幺蛾子不少,21年的时候,就搞过一次股权激励,要奖励自己8亿股票。
再往前数,他买珠海银隆造车,搞笑死人的格力手机,做了很多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真的是人家傻X吗?
比如那次造车,格力账上趴着几百亿的现金不用,想用定增来搞。
而那次的定增,很诡异,相比于当时的股价,折价了30%,股权也要摊薄20%。作为格力这种股权分散的企业,傻子才会同意她搞。
但作为董明珠,心里着急啊!
账上趴着着这么多现金,她自己每年拿200万毛毛雨,每年分红,也不肯回购,压着股价不肯涨,搞到最后很多人以为,美的比格力要牛逼。
其实本质上,还是她手里的股权不够,如果回购、涨价,对她自己来说,利益太低。
所以后来格力急匆匆的搞直播,甚至不惜得罪线下渠道。
在自己网红之外,又找了个年轻的网红,20多岁对外宣传是自己的接班人。
什么意思?
万叔之前讲过一个逻辑,每个人成功以后,总想复制自己的成功,这叫做路径依赖。
对于董明珠的路径依赖是什么?
就是坚信那种,只要我能卖出去最多的货,公司销售和增长离不开我,我就是有话语权的。
这种话语权,体现在她作为一个手套,敢光明正大置股东利益于不顾,喊出5年不分红你能怎么样的口号里。
自己在直播渠道卖货,积压了所有需求,一天卖出去了65.4亿。
但看似生猛的数字,只不过是把渠道商的货放到了线上,这种左口袋倒右口袋的逻辑,肯定不能持久。
所以董明珠拉了一个年轻30岁的孟羽童,带着话题去带货。
不管内部有什么情况,最终的效果是,话题性拉满,业绩上不去。
2022年,格力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889.88亿元,同比只增加了0.60%,董明珠和孟羽童扑腾带来的数字影响,微乎其微。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万叔说过,对人的影响,从大到小,国势、行业、企业、部门、个人。
格力的问题,在于已经占据了空调,这个细分市场的绝对头部,市场本身增长受限。
而想转型小家电这个赛道,又没有完成认知转型。
如果买豆浆机,我会买九阳。
如果买智慧家电,我会买小米。
如果做厨具,我会选苏泊尔一类。
你看,心智已经被很多品牌占据了。而格力占据的心智,是格力掌握空调核心科技,中国骄傲!
至于格力电饭煲?鬼才买。
当年,董明珠通过自己的人格,杀出血路,带着格力空调成为中国第一,建立了极为强势的经销商体系,成就了她和企业。
而格力股权分散,国资控制,没有多的蛋糕给这个建立了格力帝国的女人。
导致她不得不以各种匪夷所思的举动,争取与贡献匹配的利益。
而今,一个新一代的高材生,及时看清了形式,没有被所谓接班人的大饼唬住。
不管怎么说,她本身就是最大的赢家。
你敢不敢用纯商业的逻辑,做自己的人生决策。
哪怕这个人,是说要传位给你,要带你接班,要提拔你的人?
万叔觉得,所谓的女性觉醒,不仅仅是所谓男女平等,独立自信……
而是真的,从商业角度,而不是感情角度,做理智的决策,争取自身的利益。
据说后来孟羽童,一个22岁的年轻人,保护性报价是400万/年。
想做独立女性的,应该向她学习。
END
往期推荐